岭南的乡村,家狗繁衍成群,“狗丁”兴旺。传唱在乡野田间的民谣儿歌中,“狗”更是不可或缺的意象。如沙溪民谣《人客到》所诵:“人客到,揾鸡太(隆都方言,“太”意为“杀”)。鸡肋杂,不如太只鸭;鸭毛多,不如太只鹅;鹅会替人看门口,不如当太只牛;牛会耕田养家口,不如太只狗;东边有贼我先知,西边有贼我不疑……”又如黄圃儿歌《公月月》唱道:“公月月,嫁木月,木月有粒沙,俾(“俾”意为“把”)女嫁疍家,疍家会椤(“椤”意为“捕”)鱼,俾女嫁蠄蟝(即蟾蜍),蠄蟝洽洽口,俾女嫁乌狗,乌狗会装香(即上香),白狗会扫地……”
可见,家狗与人们的关系亲密无间,不仅是主人看家防盗的镇宅家畜,更是日常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相犬之术歌诀相传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人们在漫长的驯犬养犬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驯养经验,从而形成一套挑选犬只的方法,称为相犬术。笔者在中山市档案馆的馆藏中发现一本名为《相猫、猪、犬法》的册子,为线装版的手抄本,约巴掌大小,书页泛黄发皱,查无明确的成册日期记录,由何人所著亦不明晰,但是在扉页中落有一枚张姓男子的印章,笔者猜测该名张姓男子或许是此书的持有人。
《相猫、猪、犬法》封皮
(中山市档案馆藏)
该册子看似“麻雀虽小”,实则“五脏俱全”,共分为“相猫”“相猪”“相犬”三篇,每篇通过朗朗上口的歌诀,总结了对猫、猪、犬等动物的相法特点和功用,向读者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关于册子中所记录的歌诀,是张姓男子多年观察研究的经验所得,或是源自民间的口授相传,还是摘于奇书异典的不传之秘就无从得知了。
四季论犬各有特点
《相猫、猪、犬法》在“相犬篇”中以一首《识狗歌》开篇,直言“世上欲能识好狗,须分春夏与秋冬。若能依得此歌诀,谁把闲钱丢落空。”随后提出养狗“四季论”:“春狗有蝇身带骚,夏天狐臭不堪劳。三秋乱吠得人恶,惟有冬生四序和。”该论认为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时节出生的狗,各自的特点不同。春天出生的狗易招苍蝇且身有骚味,夏天出生的狗身体带有狐臭味令人难以忍受,秋天出生的狗喜欢乱叫惹人厌恶,惟有冬天出生的狗是四季里最合时宜的。
《相猫、猪、犬法》节选一
民间素有“春狗秋猫,性命难逃”一说。春夏季节,气温逐渐升高,细菌滋生,真菌和寄生虫易附着在狗的毛发和皮肤上,以致于狗的身上散发异味,招惹蝇虫。幼犬抵抗力弱,受细菌病毒侵扰便容易患病早夭。而人们之所以偏爱养冬狗,其一是因为冬天气温低,相比较而言冬狗的体味于春狗、夏狗确实会小一点;其二,冬狗出生寒冬,在严寒天气锻炼下,抵抗力强,身体素质好,能够更好适应环境,帮助主人看家护院。
随着近年宠物医疗水平逐渐提高,其实不管是哪个季节出生的狗,只要主人为爱犬做好科学正确的防疫保健,就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拥有一只健康茁壮的狗狗。
民国时期,某年轻男子与爱犬的合影
品相不一功用不同
挑选一只称心如意的爱犬,除了要相其生时外,还需要观其品相,察其功用。该册子“相犬篇”所介绍的相犬之道,很少强调狗的守门、狩猎的作用,相反更注重其避祸就福、招徕财富以及“辟邪”护主的功能。
四眼狗论辨祸福
“相犬篇”提出相犬法“四眼狗”论,以黑犬、黄狗、白犬和班犬作为典型例子,根据犬只自身的毛色不同,眼上两点的眉色差异,帮助人们判别瑞犬。“四眼狗”辨狗法称:
1
黑犬
“黑犬黄眉堪可用,家庭保护也无灾。若然胸白臀白,诸恶不招祸自来。”
杜宾犬(图源:网络)
2
黄狗
“黄狗黄眉宜淡色,逢凶化吉无踪迹。若然两道黄眉现,吉往凶来时不息。”
3
白犬
“白犬黑眉是祸胎,主人破败苦哀哀。入门未久家常乱,耗败黄金万两财。”
4
班犬
“班犬双眉似虎狼,强徒鼠窃见心慌。英雄志气人难敌,过路犬儿胆战寒。”
中华虎斑犬(图源:网络)
黑犬驱邪保富贵
在选择饲养不同毛色的犬只时,无论黑犬还是白犬,正如“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在旧时,为保家宅安宁富贵,祈求神明庇佑者,多偏爱黑犬。“相犬篇”中有载:“黑绒乌狗主人富”且“黑狗本身驱邪怪”。可见,当时黑犬不仅是主人财富地位的象征,更是镇宅“驱邪除怪”的神兽。
相传,中国神话中在二郎神身边的神兽哮天犬就是一只黑犬,辅助他狩猎冲锋,斩妖除魔。因此,在民间普遍认为黑犬能辟邪驱魔,过去甚至会将黑狗牙作为护身符挂在脖上,以求“慑邪”平安。
黑狼犬(图源:网络)
班犬为主鸣冤屈
古往今来,义犬舍身救主,忠犬鸣冤报仇的故事、传说比比皆是,成就了狗至忠至诚、至情至性的美名。“相犬篇”中亦记录了一则班犬鸣冤的故事。
其尾如球的绒毛班犬,某天跟随主人外出买油。途中,主人不幸遭到飞来横祸,“路遇强徒(“”意为“锄头”)砍死,尸骸埋在野荒垃”。目击整个案发过程的班犬“咬牙切齿含悲泪”,忍辱负重尾随贼人回家,只愿“为主申冤早报仇,跟到贼家方驻脚,知其下落转回头”。
在得知贼人的住址下落后,班犬返回家中告知主母,“跪见主娘双泪流;主母不明何意思,忙呼叔叔问因由;畜生何事悲涕泣,在我跟前乱磕头;抑或途中饥饱馁,定然你主被人谋。”后来,主叔在班犬的指引下来到贼人家中,只见班犬扑向贼人,撕咬颈喉,势必为惨死的主人报仇。众人见状“闻声呼人拿狗主”,班犬伤人一案惊扰官府,经过一番审勘,究其因由,原来是贼人谋财害命在先,再有班犬为主鸣冤报仇。真相水落石出,最终班犬得以报仇雪恨,贼人亦受到应有惩罚。
《相猫、猪、犬法》节选二
代代相传的相犬之术,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和长期驯犬过程中,通过观察与实践总结而成的特殊规律。“相犬篇”中零星散见的相犬门道,其经验之谈不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囿于当时有限的认知水平,带有局限性和迷信色彩,其科学性也有待进一步考究。期借《相猫、猪、犬法》这一册子作为抛砖引来拾遗之玉,为后人研究当时之犬文化、积累饲养经验提供借鉴与参考。
文丨梁晓丹
编辑:陈琳琳
复审:梁凤梅
终审:严荫庭
推荐阅读
【中山档案方志这十年】以创新思维实现档案资源建设的历史突破
【多彩乡村·风采展示】留住乡愁绽放新颜|走进横栏镇花田水乡六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