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要把自己的狗养好,就一定要熟悉它的生活习性,只有掌握了狗的生活习性,我们才能对症下药,用科学的方法养狗。
从今天开始的几期我们来讲一下狗都有哪些生活习性,
《养殖与饲料》有论文啊,总结了宠物狗的几种生活习性
1.食性(也就是吃东西的习性)、
2.等级习性、
3.领地习性、
4.攻击习性、
5.吠叫习性、
6.交往习性
7.夜行等其它习性
我们今天首先看一下狗的食性和等级习性。
1.1食性
我们都知道狗的祖先是狼,在远古时代是肉食动物,以捕食小动物为主,宠物狗在人类的驯化和长期影响下食性发生了很大改变,变成以肉食为主的杂食动物,比如各种粮食和蔬菜,狗都吃。毕竟我们人吃这些嘛,如果狗不吃就饿死了。
但是在喂狗的时候最好以肉食为主,配置较多的动物蛋白和脂肪,蔬菜和谷物可以作为辅食,否则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影响狗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我们现在大都是用狗粮喂狗了,买正规厂家,动物蛋白较多,配比合理的狗粮就可以了。
狗的犬齿、臼齿都比较尖锐、强健,有利于撕咬、切断,胃中盐酸的含量很高,肠壁厚,容易消化肉,但不善咀嚼,进食时“狼吞虎咽”。
所以,狗是不能吃骨头的,因为狗不喜欢咀嚼,断掉的骨头进入狗的体内有可能伤害,甚至刺穿狗的胃,严重时可导致狗的死亡。
1.2等级习性
我们知道狼是群居动物,狗自然也喜欢群居,群居性动物一般都有明显的等级习性,这种习性的表现就是:保护同伴,敬畏领袖。
狗群中总是有一只狗处于首领的地位,俗称头犬,它带领狗群活动,支配、管辖着狗群。
头犬的首领地位是通过争斗(也就是打架)获得的。
其它犬可在头犬面前摇头、摆尾、坐下或躺着,只有头犬离开时才能站住。
狗的主人通常被狗看成是团队的领袖,如果一个陌生者(人或狗)被团队领袖没有敌意地接受了,狗一般也同样接受。
养狗必须让它明白它是家庭团队中地位最低的成员,否则它不会服从家庭团队其他成员的管理。那就麻烦了对吧。
有小伙伴就会问了,除了以上这些,养狗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比如,狗不能吃骨头,那么能不能吃生肉呢?刚带回家的小狗一靠近就大小便是什么原因?该怎么办呢?
每天一分钟教你懂萌宠《侃侃说萌宠》等你来哦
1、喜欢交往。与人交往是犬天生的习性,尤其是与孩童交往,而这天生的习性常取决于3-7周龄时与人接触“印记”的程度。如果犬出生的头两个月只和它父母或其它犬在一起,或没有真正了解人,很容易产生不爱和人交往且不好训练的情况。如果从小就受到人的爱抚,这就使它认识到人是它的朋友,熟悉人的气味。这就会养成爱与人交往的性格,并且容易训练。
2、等级观念。生性喜欢群居,在犬饲养场,农村或郊区的犬群众,总有一只头犬带领着群犬而且会支配和管辖它们。头犬的首领地位通常用以下几种特定动作来表示:如允许自己而不允许对方检查其它犬的生殖器,不准对方向另一只犬排过尿的地方排尿。对方可在头犬面前摇头,摆尾,顽皮,坐下或躺着,当头犬离开时方可站住。等级优势明确后,敌对状态消失,开始成为朋友。因此主人应当竖立头犬的形象,不要过于娇纵,而使狗狗认为它才是头犬。
4、吠叫的本能。每当救护车,警车通过时,狗常常会吠叫。吠叫是狼在联系同伴时常有的方式,作为一种本能,狗也继承了这一特点。因此当你听说谁家的狗会跟随音乐“唱歌”也就不会奇怪了。但并不是所有的狗都会吠叫,也有一些例外。
5、领域观念。狗的领域观念强烈,并习惯用尿尿来标记它的“势力范围”。在它的领域里,它可神气得很,而一旦到了陌生地方,特别是狗猫味浓厚的地方,它反倒没胆了。这常见于它一接近动物医院时,就死命不肯前进,或是发抖,甚至紧张得流口水。所以它常以自己为中心,用自己的气味标出地界,并经常更新,一块领地只可属于一两只犬或整个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