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祝愿所有的孩子们在祖国母亲的庇佑下健康、快乐、平安的茁壮成长!
愿所有的孩子们远离霸凌、远离邪恶、远离一切不美好的事物,积极向上、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去年的六一,我给大家推荐了儿童电影《小兵张嘎》和《祖国的花朵》,又逢六一今年给大家推荐电影《小铃铛》和《闪闪的红星》,希望大家能喜欢。
电影《小铃铛》是笔者童年上小学时几乎每逢六一学校都要包场的电影,虽然距今已经60年时代久远,虽然讲的就是一个普通的拾金不昧的故事,但常看常新,每次看完都被一种快乐、舒畅的心情所萦绕!
《小铃铛》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儿童电影,由谢添、陈方千执导,石小满、马佳及众明星助阵参演,1964年公映。
该片反映了顽皮的小学生小满和妹妹小佳捡到了木偶剧团失落的木偶小铃铛,小满想要占为已有,为此和妹妹吵翻,但小满在梦中经历了一系列奇遇终获得教育,最后把小铃铛退还给剧团的故事。
情节虽然简单,但寓教于乐、构思精奇,充满了迷人的童话色彩,在培养孩子们乐观向上、启发教育儿童爱祖国、爱集体、关心他人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思想和引导作用。
1、剧情简介:
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小满和妹妹小佳外出游玩,在马路上捡到了木偶剧团失落的木偶报幕员小铃铛。
小佳想到小铃铛可能还有演出任务,主张立刻把小铃铛送还剧团,小满则主张先让自己玩几天再送还剧团,兄妹两个发生争执,小满抱起小铃铛径自跑开,小佳不依紧追至公园,却不见了小满。
原来小满跑进公园躲进摇船独自和小铃铛玩耍,玩了一会,小满不知不觉睡着了,在睡梦中,小满看见小铃铛竟然活了,
小铃铛急着要去参加演出,它说服小满放他回剧团去。
小铃铛召来一匹飞马,驮着小满和小铃铛一起腾空而起,他们在空中遨游了一阵后,来到了剧团演出地点---木偶展览馆。
小铃铛陪伴小满参观了各式各样的木偶,为小满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并盛情邀请小满登台表演。
正当小满在台上表演之际,突然一声巨响,一个长得像小满模样的巨人,蛮横的抢走了小铃铛,硬要自己一个人独自玩。
小满气愤极了,追上前去和他评理,不料巨人反而嘲笑小满也和自己也一样。
小满感到委屈,哭喊着和他争辩,忽然心头一急,从梦中惊醒过来。
他看看手中的小铃铛,又想起小佳说过的话,一股劲儿向剧团跑去,路上又凑巧遇到正找他的警察叔叔和小佳,两人一起把小铃铛送回剧团。
2、创作背景
1962年,北影厂的谢添、陈方千合作执导了儿童片《花儿朵朵》,上映过后很受欢迎,转眼到了1963年,眼看厂里的拍摄任务无法完成,厂长汪洋找到了号称“救火导演”的谢添。
厂长告诉谢添,必须再拍摄一部电影以应急,题材不限你们自己定,谢添、陈方千正觉得当时反映学龄前儿童的影片是个空白,应该在这个领域开拓一下。
正巧他们观看了木偶剧团的演出,不仅孩子们而且大人也对木偶戏很感兴趣,他们决定围绕一件拾金不昧的小故事把木偶戏添加进去,就构成了一部影片的基本框架。
3、幕后花絮。
在确定演员时,两位导演选中了当时小有名气的童星石小满和马佳,出演剧中兄妹两个小满和小佳。
拍摄《小铃铛》前石小满已经在电影《革命家庭》、《南海潮》、《大李小李和老李》等出演角色
在拍摄途中,顽皮的石小满因和同学打架受伤,还造成了轻微的脑震荡,医生要求必须休息一个月,那哪成啊,小家伙儿就躺了一周又开始了拍戏。
1959年,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评出了北京十大建筑,影片开篇就把十大建筑拍了进去,成为了电影的场景,让全国人民都看到北京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
在小铃铛领着小满参观木偶剧团时,表演了很多的精彩节目,在我童年里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放牛》,虽然听不清记不住放牛小哥和村姑的台词,但优美的旋律萦绕在耳。
而操控木偶表演的就是中国木偶艺术剧团的表演艺术家们,作为本片的绝对主角、木偶剧团的报幕员小铃铛,其背后是有两位“幕后英雄”的,一个是操纵木偶的木偶表演艺术家关维吉,另一个是给小铃铛配音的本片另一位导演陈方千。
平常工作的关维吉都是站着或坐着操控木偶表演,这次拍电影却遇到了自己职业生涯最大的挑战---“盲操木偶”,根据剧情需要,为了拍摄效果,关维吉不得不躺在座椅下、趴在地下,或是蜷缩在地板下操纵木偶“小铃铛”,全程凭借自己的表演经验和操控力才得以完成“小铃铛”的各种表演,实在是“功不可没”。
“小铃铛”充满童趣和天真色彩的声音效果出自导演陈方千,当时为了找到配音演员可谓煞费苦心,北影厂动员了许多的演员参加试录,十多人轮流进行表演,但都打不到导演要求的像天真儿童那样清脆悦耳又显露出小大人的语气。
实在没辙了,有人建议陈导您亲自上吧,陈方千平时生活中就喜欢模仿别人的形体、动作和声音,目前也只好“勉为其难”,好在他平时就喜欢模仿孩子们的语气,加上配音功底深厚,经反复琢磨、实验,录完后经过变速处理才让观众既看到了“小铃铛”的形,更让其声出彩。
《小铃铛》中小满骑着木马和小铃铛飞跃北京城上空的片段至今都让观众印象深刻,着得益于导演大胆使用了当时少有的特技手段,这得归功于特技设计张尔瓒。
张尔瓒白手起家耗时八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红外线活动遮片合成摄影系统,这套系统首次实际运用就是拍摄小满和小铃铛骑着木马飞越北京上空的场面。
这一特技方法的原理就是把小满、小铃铛和木马与背景在一条底片上分两次拍摄,这需要用细钢丝吊起木马,小满和小铃铛骑在马上进行拍摄,后来当时只有十岁的石小满调侃自己是“年龄最小的中国威亚第一人”。
4、为了孩子众明星加盟《小铃铛》却甘当“绿叶”。
看看影片《小铃铛》中的“绿叶”明星吧,按出场顺序分别是:刘尚娴、上官云珠、凌元、安震江、于洋、赵子岳、俞平、黄素影、吴素琴、秦文、刘钊等。
影片开头,木偶剧团的演员们坐在车上高高兴兴去演出,小铃铛就是在这个环节丢失的,带领孩子们的老师就是刘尚娴出演的,当时她还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学生。
而就在《小铃铛》公映后的第二年,已经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的刘尚娴在电影《英雄儿女》中出演王成的妹妹王芳。
于洋饰演热心的警察叔叔,当他看到两个丢失小铃铛的少年在街头愁眉不展遇到难事,主动询问积极联系失物招领处,他看到小佳一个人蹲在马路边,又主动拉起小佳帮助寻找哥哥。
出演《小铃铛》时,于洋已经是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了,属于客串演员中戏份较多的了。
安震江出演水果柜台售货员,上官云珠和凌元出演买水果的顾客。
小满抱着小铃铛躲进水果店,正碰上两位女顾客买水果,售货员拿苹果却抓起了小铃铛的脑袋,把售货员吓了一跳。
小满带着小铃铛坐公交车去演出,车上的乘客大多是北影厂演员,你看,售票员是俞平,俞平在《红旗谱》中出演春兰,抱孩子的乘客是吴素琴,后排的赵子岳和黄素影。
等到小满梦醒第二次坐公交车,售票员换成了演员秦文,刘钊戴着眼镜坐在后排。
当小满和小铃铛在天上飞,地上有个推车的厨师因光看天上,推菜车怼到了运动员的屁股上,因影片画质问题,我看不清是哪位演员客串了,厨师很像高宝成,拿不准了。
5、“谢陈”导演组合。
谢添、陈方千两位导演组合就像北影的崔嵬、陈怀皑一样,“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只不过崔陈在戏剧片上成就显著,而谢陈则在儿童、喜剧片独树一帜,但都是观众喜爱的艺术家们。
谢添和崔嵬一样,不但做演员演技好,而且做导演拍电影也很棒,只不过两人执导的电影角度不一样,崔嵬执导京剧电影很是出色,京剧电影《杨门女将》、《野猪林》、《穆桂英大战洪州》、《平原作战》等;而谢添则在儿童、喜剧电影见长,他执导的儿童电影《花儿朵朵》、《小铃铛》、《三朵小红花》等估计都是很多观众的童年记忆。
陈方千1920年出生于北京,解放前和谢添一样在北京中电三厂做演员,解放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导演,他和谢添联合执导的影片除了《洪湖赤卫队》,还有《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花儿朵朵》、《小铃铛》、《锦上添花》、《欢天喜地》等电影。
陈方千多才多艺,除编导、表演外,在书法、绘画、戏曲、诗词、音乐等方面都有较深造诣,能演奏多种乐器,特别擅长钢琴、手风琴的即兴表演,更能模仿别人的形体、动作和声音,这也是陈导能够完美的给小铃铛配音的原因吧。
1985年,陈方千因病逝世,享年65岁。
6、《小铃铛》续集
1986年,谢添再次执导拍摄了《小铃铛续集》,这部以寻找木偶小铃铛为故事脉络的影片依然融入了浓浓的童趣色彩,原班人马的回归,不仅唤醒了当年人们的童真和回忆,也使得小铃铛的故事再次出现在银幕上,深深牵动着几代人的心。
儿童电影一直是中国电影的短板,属于精品的儿童电影少之又少,我们的回忆还停留在《小兵张嘎》、《鸡毛信》、《闪闪的红星》、《祖国的花朵》等老电影上,在当前商业化充斥,真正关心少年儿童的艺术家们能有几人呢,现在的孩子们他们过六一,还能像过去那样能看到他们想看的儿童影片吗?
引用《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对电影《小铃铛》的致敬词吧:
褒奖拾金不昧的善良
放飞天马行空说的想象
润泽纯净无暇的心灵
弘扬助人为乐的风尚
想飞就飞
新中国新北京给你一双翅膀
想唱就唱
大舞台大音量唱得天天向上
铃铛虽小
却至今余音绕梁
银幕不大
真善美可抵岁月漫长
再祝孩子们天天快乐!茁壮成长!
2024年5月29日。
如果哪位读者喜欢这部电影,可到我的小店“闲鱼--狮子的流金岁月”购买,包括我以往已经写过的经典老电影都有,正版包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