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3所学校上榜!一起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近日
省教育厅公布
2023年中小学思政育人特色学校
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名单
苏州共有“5+3”所学校上榜!
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名单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太仓市经贸小学
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盛泽实验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工作目标,不断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系统、全面、有效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为学生成长减压赋能。
校家社全方位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与管理机制
学校设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授为核心的专家组,以学校家委会成员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督导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顶层理念、实施计划及评价进行整体、科学的设计和规划。
同时以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以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下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学科心育研究中心、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落实常态的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创生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校本特色课程;实现校家社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实施、监督与评价。
系统化、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为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性,不断提升和优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学校组织开展多层次,多级别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学校结合平时工作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培训;选拔骨干教师参加苏州市心理健康教师上岗培训及考核。经过2016、2019、2020年三批次培训,学校现有88名苏州市心理健康教育持证教师,3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与推进。
学校三层次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面向全体教师的初级培训——以专家报告、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每学期定期开展不少于4课时的专题培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面向专兼职教师的中级培训——对于取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证的教师,每学年开展不少16课时的进阶培训,采取“集中辅导一体验参与一互动交流—典型示范一总结提升”的模式,推进专业发展。
面向心理骨干的提升培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团队,由外聘专家领衔开展每2周一次的主题实操培训。通过心理学基础理论、短程焦点治疗、自我成长团体辅导、案例督导等形式,提升理论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
多元化、特色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建设
学校从2015年开始就全面规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针对心理健康教育隐私性、对话性,做好场地建设;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复杂性、多元性,做好课程资源建设;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社会性,做好实践渠道资源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本资源建设是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结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教师教育的经验、校家社沟通的经验基础上,发挥全体教师的创造性开展的一系列创生活动。有故事读本类的《做个开心的小豆豆》、视频体验类的《“阳光儿童”心理微课》、实践交流类的“心理微班会(主题集)”、家庭心理疏导类的《更好地离家与回家》心理手册等,有效保证面向学生全体与学生个体的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
立足学生成长现场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学校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立足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场。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通过课堂教学,努力创造民主、平等、轻松的心理氛围,使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每学期组织课堂展示活动,供教师学习交流。
成立“心理游戏”慧心社团,每周开展社团活动,以同伴心理互动、观看心理电影、心理剧编排、心理小报绘制、心理小知识宣传等多种形式组织活动,提高团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学校“七彩童年剧场”演绎身边的成长故事成为学生自我纾解心理负担,提升积极成长态度的重要平台和方式。
面向全体家长,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建构一至六年级12个普适性家庭教育指导课程;面向各年级不同心理特质孩子、不同课程需求家长,建构主题化心理健康家庭教育课程。
每月心理健康教育督导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全方位监督调查,对学校的硬件使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特色辅导活动以及特殊学生心理健康跟踪干预情况进行分析反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意见和建议,有效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发展。
成果与辐射双向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效能
特色常态的工作,学校的心理教育取得丰硕成果。校本教材《做个开心的小豆豆》获吴江区第四届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一等奖,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老师在吴江区、苏州市心理健康评优课活动中屡获一等奖。校园心理剧《瑶瑶的日记》《曼“慢”长大》获江苏省一等奖,《成长的空间》获苏州市特等奖。心理骨干教师围绕“阳光儿童心理微课”撰写的6篇论文,专题组稿发表于《江苏教育》。2020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关于心育家庭教育指导的案例,持续在《江苏教育》家庭教育指导专栏刊登。
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全方位全员化全时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近五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始终获得良好地解决和疏导,没有一起因心理健康教育而发生的家校矛盾。学校将一直保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扎实走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现场,为每个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定更坚实的身心基础。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太仓市经贸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体系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级体系由“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年段心理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组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阳光小屋”,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年级心理辅导站设心理辅导员;班级设心理委员,并由各班班主任统筹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立足特色,开发“心”课程
在国家课程有效开展的基础上,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课程建设作为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立足学校“幸福人生教育”文化,积极开发幸福成长育人课程、“乐探·慧创”阳光少年品格涵养课程等校本课程。
“乐探·慧创”阳光少年品格涵养课程依托“‘我与科学家共成长’六部曲”行动体系,从科学主题课程、特色课程、拓展课程、基础课程四个方面,全面构建“乐探·慧创”阳光少年品格涵养“校家社”三级课程内容体系,聚力培养学生“乐探慧创”阳光心理品质。
缤纷活动,注入“心”动力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结合清明节、“六一”儿童节、烈士纪念日、国庆节等,围绕“八礼四仪”开展入学礼、规范礼、成长礼、志愿礼、感恩礼、毕业礼等主题活动浸润学生心灵,在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全面深化德育培养力度。
学校重视学生体育运动,发挥体育调节情绪、疏解压力作用。学校开展田径、篮球、足球、跆拳道、武术、轮滑、高尔夫等丰富的体育社团活动。趣味的体育拓展项目考验学生的耐力和反应能力培育团队协作意识。学生们在运动中享受快乐,感受伙伴力量,积攒生命成长的“心”动力。
学校积极探索劳动让学生体验生活的乐趣,让学生获得持续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人人都是“班级小主人”,在班级中人人都有小岗位,块块都有负责人,每一个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实践中。学校打造校园宠物园区,学生可以在此打理猫舍、喂养动物。学校长期与永丰村、南园社区等共建,学生定期走进实践基地开展系列志愿劳动服务活动。
强化师资,打造“心”团队
为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学校重点做好“走进来”“共成长”“走出去”系列活动。每年积极搭建平台,多次聘请心理专家开展“走进来”系列活动,心理健康教师全程参与。在系列化的专家讲座、案例分析、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师全方位投入到学习中,专业技能得到提升。
依托肖广艳苏州市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黄美虹苏州市健康名师工作室、太仓市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心”团队成员每月参加各大名师班活动,结合当下教学问题,开展理论素养的学习和心理引导技能的习得。同时,全体成员每年定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类的省级培训、国家级培训,接受最前沿的心理专项指导。
协同育人,构建“心”联结
为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形成校、家、社“心”联结。太仓市教育局为学校购买社会性服务“瑞恩飞扬”驻校社工项目,通过专业的心理社工服务,学校构建“预防(100%)—发展(15%)一干预(5%)”三级多层次管理体系。学校组织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填写,通过筛查,初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定学生心理危机等级,建立“学生一生一册心理档案表”,保证全体学生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心理监护。同时,专业的心理社工为学生提供个体或团体心理咨询,及时发现并干预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以生涯发展中心为阵地,将心理教育落到实处
为更好保障心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拟定《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心理工作手册》,包含政策法规、工作伦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危机干预、专业配置和本校心理教育亮点七大板块,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支持教师团队发展,多元助力学生成长
学校生涯发展中心共有4名专职心理教师,6位兼职心理教师,专职心理教师全部为硕士研究生学士学位,兼职心理教师都经过系统培训获得了苏州市心理健康教师上岗资格证书,10名专兼职心理教师中,一级教师3位,专职心理教师待遇遵照《纲要》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同时,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师资培训内容,每年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及全体教师开展不少于10课时的培训,让教师在提高自身幸福度的同时,学会观察和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鼓励和批评,发挥班级任课教师集体作用,关爱每一个学生。同时,学校每年会拨给心理教师专门的培训津贴,用于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以更好的为学生、家长和教师提供专业支持。
专职心理教师在学校的支持下,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多次获得省级一等奖、市区级特等奖、一等奖等荣誉。
打造专业室场,方式多元助力学生成长
创新心理服务,打造学校特有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将心理教育、生涯探索和父母理解课程进行多元融合,开发校本化多样活动,构建课程、活动一体化的慧启幸福课程体系。
守住心理初心,寻找积极的融合——慧启幸福课程。在遵循《纲要》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的框架下,学校积极研发适应学校特色及学生年龄特征的“心理+”课程,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力量为出发点,以能够增强积极体验的活动或内容为主要载体,帮助和指导学生激发个人潜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信、自尊、坚强、尊重他人、爱护环境等积极品质、培养具有乐观向上、创造性、幸福感等积极心理品质的人。同时,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创设积极的学校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的积极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