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人都爱养宠物,因为养宠物可以解除寂寞,调节情绪,如果在饲养宠物时不注意清洁卫生,就会给健康带来危害,引起一些病症,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与人一样,宠物身上携带着许多病原微生物,这些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的确可以传染给人,并致人生病。宠物将病原微生物传给人主要是通过咬伤、挠伤和接触宠物的排泄物、唾液、皮屑等所致。此外,宠物皮毛中藏匿着的虱子和跳蚤等也是将病菌传给人的重要途径。
狂犬病:带有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在咬人时通过其唾液使人感染上狂犬病病毒。实际上,除了狗以外,被染上这种病毒的猫也可以成为传播者。所以被宠物咬伤了以后,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以防被感染。狂犬病的潜伏期很长,可达数年,如果万一发作,则有可能死亡。
犬绦虫:儿童常易感染犬绦虫,通常因在不经意中吞入带病菌的虱子而被感染。发病的症状通常为肛门周围发痒,轻微腹痛、腹泻。
癣菌病:这种病主要由藏在动物皮肤上的数种真菌造成。儿童一般通过触摸被感染的宠物而感染。通常表现为皮肤呈干燥鳞状的环型感染面,中心清晰,边界粗糙发红。当癣菌影响到头皮时可引起斑秃。
流产和胎儿畸形:女性怀孕后经常接触猫、狗等动物,可能会感染宠物身体上的病毒。如在妊娠早、中期感染,可引起流产或各种胎儿畸形,妊娠晚期感染可引起早产、死胎。
腹泻、腹痛:人被宠物身上的病菌感染后,可发生腹泻、腹痛和发烧。人们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排泄物而感染。这种引起胃肠炎的病菌传染性较强,既可以在主人的家庭成员之间传播,也可以进一步扩散到幼儿园或学校。
猫抓病:当人被带有猫抓病病菌的猫咬伤或挠伤后,通常会出现淋巴结肿胀、发烧、头痛和疲劳等典型的猫爪病症状。猫抓病可以不治而愈,但如果感染程度较为严重时,应就医进行治疗。
弓形体病:弓形体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球虫——弓形体。其发病与养猫有关。得病后有发热、乏力、肌肉酸痛、肝脾肿大、黄疸等。孕妇如果得了该病,可造成畸胎或智力缺陷等。猫的身上还有滴虫卵,经常与其接触,可引起滴虫病。
狗引起多种寄生虫病:狗能传播结膜吸吮线虫病,虫体寄生在眼结膜穹窿深处,引起结膜炎和角膜炎,严重者发生结膜混浊,影响视力。狗还能传播黑热病、人体曼氏裂头蚴病、华枝睾吸虫病和肺吸虫病等寄生虫病。
鹦鹉热:在鹦鹉的羽毛和粪便中有一种鹦鹉病毒,人在喂食、扫鸟粪、宰杀、拔毛等与病鸟和带病毒的鸟接触过程中吸入这种病毒后,可引起肺炎,严重者出现精神障碍和意识障碍而危及生命。传播鹦鹉病毒的鸟类不只是鹦鹉,其他野生鸟和家禽如麻雀、金丝鸟、海燕、火鸡、鸡、鸭等,也会携带鹦鹉病毒。
鸽子病:在鸽子的呼吸道中有一种名叫曲菌的真菌,可随鸽子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疾病。人吸了这种病菌以后,会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和肺肉芽肿。此外,人感染了鸽子唾液中的新型隐球菌以后,还会发生脑膜炎。
“狂犬病”是万病之首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人兽都可以感染,又称恐水病、疯狗病等。它主要通过动物咬人时牙齿上带的唾液中的狂犬病病毒侵入人体。狂犬病一旦发病,进展速度很快,病人多数在3~5天(很少有超过10天)死亡,病死率为100%。
狂犬病死亡人数居传染病之首
据介绍,被动物致伤后,一般是致伤者于第0天(注射当天起计算)、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各接种1剂疫苗注射,全程共接种5剂。儿童和成人剂量相同。
北京市卫生局从2005年12月15日开始,已经依据地理位置、服务距离以及人口稠密程度,在18个区县指定了45家“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
狂犬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全球有87个国家和地区有狂犬病发生,但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其中98%在亚洲,中国的发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自1997年起,我国部分省分狂犬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近3年来,部分地区疫情上升十分明显,发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
野生动物是狂犬病病毒的主要宿主。患狂犬病的犬是人感染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猫,野生动物中的狼、狐狸等也能传播本病。外貌健康而携带病毒的犬等动物,亦可起传染源的作用,感染人类。
人狂犬病基本上是因为被唾液中含病毒的狂犬病动物咬伤而感染。病毒不能穿过非破损皮肤,如果皮肤受到抓伤或擦伤,被狂犬病动物舔一下都是很危险的。唾液中含病毒的犬等动物用舌头舔噬人的粘膜、口腔、肛门和外生殖器粘膜和皮肤也可造成感染。实验动物可经食入含有病毒的食物受染,也可经肛门受染。狂犬病毒也可经气溶胶而传播,因此,医护人员、密切接触者、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接触狂犬病患者或进行狂犬病毒有关实验时,均应进行呼吸道隔离。
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群对狂犬病普遍易感。由于接触动物的机会不同,在男性青壮年农民中发病较多。从近年来我国狂犬病的发病病例看:男性约占65~70%;不同年龄组发病数不同,0~7岁的儿童约占17%,8~19岁的青少年约占23%,20~60岁年龄组约占50%。由此不难看出狂犬病对儿童与青少年的危害很大。某些职业如兽医、野外工作者、实验室工作人员以及居住在发展中的热带地区的人们有较多危险感染狂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