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孟一凡朋友还并对马老师引经据典的一些传统医学古文论述逐一查阅和标注具体出处,以方便一些非中医学背景的朋友们更有效率地理解。
非常感谢孟一凡朋友的大力支持!
主讲人简介
马海龙,22年以上心身医学教学经验,20年以上心理学教育经验,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主修中医学、中医医学心理学。北师大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士,博爱&亚特兰大大学内在医治,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学硕士,中山市嘉乐身心健康指导中心社会心理指导师督导基地负责人主任讲师,中医全息音乐,舞动,绘画分析技术专家导师,国家二级心理治疗师,ACBC&HOLYBIBLE辅导学副教授,国家二级全人6A身心健康讲师。
以下是正文:
第二层,神讲的是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活动。人体的生命活动协调运行,依赖于人体内脏、气血、阴阳物质功能正常发挥,所以呢,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的外在表现也属于神的范畴。比如说。我们心正常,人就充满喜乐,积极的向上;心正常,“心主血脉,其华在面”,面色红润;“心开窍于舌”,心正常,言语能力舌头就比较灵巧,思维又比较敏捷,心主神智,所以这一切都是心神正常的一种表现。所以把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活动,也称为神。
在《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这样记载说,“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就是要非常谨慎的去养护人的气血,因为人的气血呢是人的神。在《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中记载,“血者,神气也”,将气血功能活动称为神。
第三层,在讲人体神的时候指的是内脏的精气的外化。人的内脏精气盛衰者,是盛还是衰?通过经络气血反映到体表,使眼睛的神色,形体的神态,面部的五色,肢体关窍及语言思维等发生相应的变化,有诸内而形成诸外,有外在的神采,也称为神的内涵。
以上三个层面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中医把这个称为广义的神,也是传统文化和《黄帝内经》中对神广义的称呼。
《黄帝内经》中狭义的神,总括为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成为狭义的神。狭义的神也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指的是思维活动,包括感觉,知觉,感知觉,包括记忆,包括思考,包括想象和判断(等)整个认知过程,称为神。《内经》中用“意”“志”“思”“虑”“智”进行概括,所以精神活动是其一。
在《灵枢·本神》中这样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任物这个“任”呢是担任,承受,认识,接收称为任,“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就是说用来接收、认识、承载、了解的这个物质呢称为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就是心能够有所回忆。称为什么呢?意识。意之所存谓之志,记下来成为什么?志,志向和记忆。因志而存变谓之思,是指记下来的东西,然后融会贯通,称为思考。因思而远慕谓之虑,通过思考以后产生一些什么呢?对将来的事有些思虑称为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因为考虑东西而去处理事情称为智慧。所以,第一个方面关于神的内涵,即精神意识,思维观,认知方面。
第二个层面是指感觉。在《内经》中用神、魂、意、魄、志进行分类,分属于五脏总统于精神,后世也称为五脏神。这个指什么呢?感觉意识。在《灵枢﹒本神》中说,“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等等。这讲了什么呢?是人的感觉意识。
龙心理分为中庸理论、龙心理、新时代修身、中国式督导四大模块,由九个基本理论(子理论)组成,这九个子理论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可以完美解释各种心理现象和问题,并同时指出解决方案,彻底改变了西方心理学没有统一的心理学理论的尴尬境地。
龙心理中国式督导遵循“修身自助——齐家——立业”的成长路径,是一门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基础课程是人生必修课,中高级课程是心理从业者的必修课,也是通向心理服务顶峰必备的认识论和方法。
1、人生日常必备六艺:听、说、想、做、感、省。
2、成为最优秀的自己必须具备的人生智慧和综合能力;
3、和谐家庭日常生活必须具备的人生智慧和综合能力;
4、助人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和执业能力;
5、督导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和胜任力(中级及以上)。
龙心理充分发挥了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优势,用西方人不可想像的思路和方法,用简单易学便于运用的形式和比较少的内容,集西方的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成功学、教育学、身心医学、健康学、生理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音乐、艺术、宗教、道德等于一体,汇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伦理教育、成功学教育等预防性教育于一学,融中国式督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矫正性服务于一科,遵循“教育为先,预防为主,矫正为辅”的理念,强调自我素养的提升,在助人方法上,提倡“以授人以渔为主,授人以鱼为辅”,代表了未来人文科学的发展方向,必将成为人文社会学科发出中国最强声音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