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去清华学习李焰老师的《幸福心理学——-压力管理与情绪应对》课程,照例收获很多。
(多元视角)
老师告诉我们:人都是自我的,但人总是会走到合作,趋向自我修炼。道德经太高了,心理学的学科就是梯子,让老百姓自己认识自己。心理学的使命,怎样能让老百姓解决压力过大的问题。心理学追求的不是阿Q,追求的是更高层面上对自己的接纳和悦纳。
老师调侃学术分层为:工具型学科是基础;再上一层是物理、化学;再上面是数学;再上面是哲学(心理学再哲学层面上);哲学再上面是宗教和神学。
民间俗称那些,超越了世俗的、功利的思维,为宗教的视角。
做人不能一味一个视角看人生,要更广泛、更多元的角度看待世界。宗教思维提供的就是这样一个视角。要用一种超越了世俗功利的思维,要有接纳失败转角的余地和胸怀。
老师告诉我们:多元视角不是生来都有的,是约定俗成的、莫名其妙中不小心被装上一个认识观念习惯,而是在我们奋斗路程上,发现单一思维,或有些思维容易头破血流,而不得已寻求改变,改变想法,获得弹性,实现多元。
一般情况下,来学心理学的人,都是来学习向内开启方法的人。
人生是在梦想中前行的。梦想有两个结果,成功和失败。成功后又有新的梦想,梦想再成功了,就开启下一个梦想......
(6个妙招)
怎样让自己更幸福,更接纳自己,更愉悦自己,老师给出了6个妙招。
妙招1:有一个爱好。老师说,人生的幸福跟迷走神经有关。多巴胺增加;催产素增加;内啡肽增加,都能让一个人产生幸福感。
老师颠覆了一个词语,她说玩物壮志,在你喜欢的领域才能成功。所以,做你想做的事情,做你爱好的事情的人最容易获得幸福。爱好可以在工作中寻找快乐,把工作当作爱好;也可以在工作之余寻找爱好。
很时候,喜欢了,头悬梁锥刺股也没关系。不喜欢,头悬梁锥刺股也没用,还容易引发神经病。
老师调侃:很多一流的心理咨询师,都是病过的,病后顿悟,构建了一种思想视角,从而成为大师。
某个意义上:养宠物也可以是心理指导的一部分。譬如她先生领了一个小狗回家,小狗就是他先生的心理咨询师。站在这个层面,人不能是心理咨询师,动物可以,因为人的情绪不定,动物则不因人的情绪而改变。
妙招2:经常抱抱。抱抱可以产生催产素,催产素可以抑制痛苦记忆的作用。
证明这个论点的就是哈罗的实验:用挂着奶瓶的钢丝球和玩具布偶做实现,发现小猴子更喜欢玩具布偶。这一发现打破常规,以前说有奶就是娘,现在发现,有爱才是妈。
老师说:爱的本质是催产素的滋养;抚摸产生催产素;拥抱和抚摸自己,也可以产生催产素。
富有同理心的对话,多传递积极情绪出去:同情、感恩、爱,也能让人觉得被安慰、被陪伴、被拥抱,也能产生催产素。
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很优秀的孩子,他刚出生,母亲被派到香港,在幼儿园阶段,被老师训话后,她母亲就收拾他,他恨社会,不恨妈妈,报复社会,每天往小河沟中丢一台自行车,后来他抑郁了,不许他妈妈走进他的房间......
老师顺便穿插了一个亲子关系管理知识,说很多亲子关系,孩子跟老师出现问题,很多家长喜欢太快跟老师站在一起了,收拾孩子,没有给孩子情绪的舒缓空间;可以支持老师,但不能让孩子感觉失去盟友;要等孩子平复,慢慢引导,要让孩子有安全感,盟友还在,爱还在。。。
妙招3:闻香愉快。老师说:香薰、你喜欢的人的照片、水果,都可以带来愉快感。所以,我们是有办法可以让身边的环境更温暖幸福的。
妙招4:“迪香式”微笑,1860年法国医生迪香,对微笑进行研究;“迪香式”微笑的人婚姻更幸福。妙招5:—擅长一种运动。运动能使身体产生内啡肽,令幸福感增加。
值得强调的是,排名前5的常常都是单独进行的;与朋友和家人共度时光没有进入前十;因为与家人在一起还是需要调整情绪和面部表情的,还是需要顾及他人感受。
老师建议很多家庭型女士要学会自我照顾,不能老感觉自己在照顾别人,不能老出邪火。
(健心策略)
1.自我鼓舞
你怎么应对职场失败、自尊受损,靠的是你内心是否有强大自我。建一个内心强大的自我,心理学叫自我认同,或叫自我概念。某个程度上,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是接受自己、认同自己的人。
一个人的自我认同和强的自我,可以让他观点充满弹性。
老师举例了一个丢钱故事:A丢5000,痛苦的必要不要的。B告诉他自己丢10000万时,他就治愈了。当身边的人的灾难更大时,就被治愈了。这个很奇怪的心理故事告诉我们:事实不变,参照物不同,心态就改变了。
老师还讲了一个汤姆索亚的故事,这男孩做错事情了,于是奶奶惩罚他刷墙,遇到小朋友A,汤姆索亚告诉他刷墙需要资格,你不够资格就不能刷。于是小朋友A请他吃苹果、争取到了刷墙机会。小朋友B则为了争取到刷墙资格,则请汤姆索亚玩弹弓.....本来是一个惩罚行为,因为想法不同,游戏场景就被切换了,变成了一个好玩、刺激、需要贿赂才能进行的项目。
老师通过这个心理故事告诉我们:关键是你的想法。某个意义上,改变观点,就可以让你的观念充满弹性。
老师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都是在进行自我塑造。智慧人生的表现有时候很简单,任何一件事情,我们都能从中获得滋润心灵的资源。
老师还列举了一个她外出上课的例子,去讲课场地,小女生不理她。后来想起她是授课老师后,才热情接待。老师本来憋了一肚子气,后来这小女孩赞她是女的,说她们的平台很高端,从来没有来过女老师给大家上课,赞扬老师有能力......老师调侃,她可以不吃饭去讲课了,感觉被鼓舞了....这个心理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叫做鼓舞的力量。
(小插曲)
课件休息时,有人咨询心理知识和资格问题,老师推荐了三个平台,建议有心理咨询师需要,可以去这三个平台找寻。
1.简单心理app—上面有很多优秀的咨询师;看眼缘、受训背景、擅长方案
2.武志红工作室—很多城市都有工作室;
3.knowyourself—-
想做心理咨询师,国家暂时屏蔽了这个项目,但是有学位制的。
北师大有心理学的学历教育:读临床心理学的硕士项目;北师大每年都有招聘一两百个,而且上课很方便,珠海就有分校。
非学历培养项目:可以去正规心理培训机构,培训,积累个案,做经验,申请认证;
“东方名见”(公司名称)也是不错选择,江光荣在心理学界很权威。
(认同自己)
老师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学着尊重、认同、接纳自己。因为人这一生都是走自我认同的线。
对于很多人而言,自我成长的路还很长。有时候,忍耐几年,你的幸福生活就来了,因为你的人生标准和别人看待你的标准都发生改变了。
在传统观点里,成功带来自信;失败带来自卑。但实际上强人失败也自信,因为他能在过程中找到滋养自己的部分。
学完心理学可以把观点改写为: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伟人们都是这样鼓励自己的,活在目标里,而不要活在奔向目标的过程中。
老师告诉我们:要想人格健康,一生需要有5000次肯定。人在18岁之前,重要的肯定来自于父母。所以,18岁之前过的幸不幸福,开不开心。是要父母负责的。18岁之后,过的幸不幸福,开不开心,则由自己决定。
要学会庆祝每一件好事的到来;把好事放大,让他成为你的滋养。老师建议可以成立家庭机制—-有好事就庆祝;吃顿好饭;就能改变。当家里的好事越来越多,快乐的氛围越来越浓。
人生是好上加好,不是由坏变好。人们变好的原因都是原来就好,先找到孩子的好。我们总是希望孩子看到自己不好的东西,然后变好,这是错误的观念。由错误变好,不能成为幸福的动力;由好变好则可以是幸福的动力。
先肯定、先夸奖、让她看到自己的价值。改写生命中的每一件事,让他成为鼓励自己的源泉。一个孩子骄傲了,才会一直好。一个孩子觉得自己不好,拼命努力,是得不到幸福的。
老师告诉我们:学会夸自己也是一种能力,是需要学习的。
自信来自于有好的能力;能力来自于经验;经验来自于尝试;为什么愿意尝试?是因为有好的感觉。
从成功的事情中获得能量;从失败的事情中看到积极的信息。
很多人觉得自己受伤,是因为觉得自己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生活没有得到。老师讲解了残疾人艺术团千手观音的领舞者的故事,她说她的使命是把上苍给我的东西活出来,而不是向上帝没给我的东西要过来。
于是出现了很有意思的现象,残疾人舞蹈团,去鼓舞北大的精英学员。
老师说:人与人是有生命差别,有神经差别,所以要学会内求。要时常发现自己与自己内心对话,觉察你的心态。多学着如何把自己给自己的对话,变成积极的的,带着力量的话。
老师告诉我们,改变思维方式,改变路径,意义重大。
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冥想的体验游戏,要我们闭上眼睛,思考回味一下,自己常跟自己说的话,尤其是面对逆境时自己对自己说的话。老师说,这些话是带着“程序”的。
发现自己内心的“程序”,我们的“程序”来自原生家庭;发现自己给孩子“程序”,这个“程序”决定再生家庭的脉络。很多时候,我们怎么对自己,我们也会怎么对孩子。很多父母管理孩子,都是习惯性的把自己父母装给自己的程序传达给下一代。
老师建议我们,重构自己内心的对话,重列清单,写下你希望对自己说的10句话;然后,重新构造这些话,用积极的话取代消极的自我对话(包含力量、支持、安慰),然后多次练习,反复练习。
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多说“没关系”,多说鼓励的话。当我们对孩子阳光鼓励,孩子也装上了一个“阳光”程序。
(改变视角)
老师告诉我们:芝麻开花节节高。很多时候,遇到困难,代表的是成长。
当我们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时,怎样改变自己的视觉?可以多运用情绪管理的ABC理论。
我们认为的ABC是:A——诱发事件(events);C—-结果(情绪)(consequence),重要的是A。
可是后来发现,真正的ABC是:A——诱发事件(events);C—-结果(情绪)(consequence),B—-观念和想法(Beliet),重要的是B。
老师举例了孩子高考,离一本线差一分,全家心情很糟糕。朋友告诉她这样也很好,孩子等于是二本的状元,全家一听,思想改观,全体不郁闷了。
老师告诉我们,青春期的孩子只能合作。很多时候,自己的扣要自己结。
B2是一种带着阳光味道的想法。阳光视角,可以是多个角度。
人为什么能有弹性思维?为什么会偏执?为什么要别人决定我的行为?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某个意义上,每个人心中都有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
很多时候,一个成熟的人,就是能把握自己幸福的钥匙的人,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
老师告诉我们,为人要学会用成人心态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所谓的成人心态,就是自己对自己负责的心态。相对应的儿童心态,则是指一切错都是别人的错。
一个人要过幸福生活,需要靠自己。
李宗盛和林忆莲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便是幸福婚姻生活,还是要自己对自己负责。
(爱和改变)
老师告诉我们:一个人,想要幸福,需要可着点劲儿爱自己,然后悠着点儿去爱别人。当一个人没有爱足自己就去爱别人,那个爱就是控制。
好好爱自己发的内涵是在任何情况下,不放弃自己,鼓励自己,看见自己的价值。
老师推荐了一本书籍《爱自己—跟谁结婚都一样》。
可惜,很多60后70后,内心像乞丐一样贫瘠,却希望给孩子和父母各一辆豪车。其实,父母给不了孩子自己没有的东西。一个人也给不了别人自己没有的东西。
老师说:每个来找心理咨询师的都是投诉别人的,但是改变的都是咨询者本人。心理咨询,都是对方的错,但是改变的只能是自己。因为,人生的压力来自自己,所以需要改善和调整自己。
在一段感情里,一般是谁痛苦,谁改变。痛苦帮助我们修正梦想。
终于一天,我们会遇到成功的瓶颈,我们终将成为单恋的人—-仰望着追求的目标,而不能达到。。。
(小总结)
某个意义上:幸福生活是自己创造的结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过往自己经营的结果。
所以,我们要学着同意和允许自己成为自己。
放下不属于自己的,看淡自己没有的、珍视自己拥有的、用豁达的心胸,接纳、改变、用入世精神和出世情怀,把自己修炼成为最好的自己。
套用到亲子教育角度:成为一个好妈妈最简单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自己”。
因为只要活出你自己想要给孩子的典范,孩子自然会看见、靠近、成长、模仿、超越、神似他们所看见的人。
愿你一生坦荡,一路彪悍洒脱,最终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