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

1健康调查表(P1-2):一般包括如下部分:基本信息、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疾病控制、疾病管理和医疗服务

3.填表基本要求:数字填错,用双横线将整笔数码划去,并在原数码上方工整填写正确的码,切勿在原数码上涂改(7页)

体格测量:

1.常用指标有身高、体重、皮褶厚度及上臂围

评价体重状况有一下几种表示方法1.年龄组别体重,2身高组别体重3.理想体重:计算公式:理想体重=身高(cm)-100(身高165cm一下者,则-105)

实测体重在理想体重±10%范围内为正常,±10-20%为瘦弱或超重,超过20%为肥胖,低于20%为严重消瘦,4体质指数:公式:BMI=体重(Kg/[身高(m)]2,中国成年人判断值,BMI<18.5Kg/m2是体重过低,18.5-23.9Kg/m2为体重正常,24-27.9Kg/m2为体重超重,≥28位肥胖

2.腰围:男性为≥85cm,女性≥80cm(21-23页)

3.血压: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血压是动脉血压,用毫米汞柱表示,也可用千帕(kPa)1mmHg=0.133kpa,7.5mmhg=1kpa,我国成年人血压标准是1.正常血压:收缩压小于120,舒张压小于80,2.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舒张压80-89,3.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舒张压大于等于90

测量血压正确方法:将袖带紧贴在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将听诊器的探头置于肘窝肱动脉处

至少测量2次,应间隔2分钟重复测量。

高血压危象的诊断标准:血压突然急剧升高,收缩压可达220mmHg,舒张压可达120mmHg以上,病人出现头痛、恶心、心悸、出汗、视力模糊等征象,严重可出现急性左侧心力衰竭。

4、腰围的测量方法:右侧腋中线胯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通常是腰部天然最窄的部位)

不和逻辑健康信息记录识别的方法:

1.直接审阅所收集的健康记录表

2.在建立计算机数据库结构时对相应变量进行逻辑设计,包括设置合理的数据范围(设定范围或合法输入值)、逻辑跳转、自动编码、输入警告提示等。

3.在数据录入完成后应用计算机进行逻辑差错识别。可通过编写简单的计算机程序找出不合逻辑的变量值

第二节、信息管理(25-26页)

1.信息录入是整个研究过程最枯燥的一步,也是发生错误最多的环节,错误主要有:不懂手写文字、错误的答案、编码错误、错误的编码位置、遗落数据、重复录入数据等

2.几种方法进行信息清理

一种是通过他人重新输入数据来检查错误(即双份录入)或是通过专人来检查差错

另一种方法是目测检查数据文件中的记录是否存在相同的格式,是否能发现空白数据

再一种方法是应用计算机进行查错:(1)在数据库程序设计阶段,确定每一个变量特定范围内的编码来确认其属性,以规定所要接受的合理编码。(2)应用逻辑检查的方法进行查错

健康信息保存:健康信息的保存是指既包括计算机录入后的数据文件存档,也包括调查问卷这些文件的保管和存放。前者在录入和清理完成后要进行双备份,分别保存在不同的计算机文件夹里

2.调查问卷的保存原则:完整、安全、方便查阅

第二章:健康风险评估和分析

健康风险评估定义:是一种广大基础的流行病学数据与个人数据比较以推测个人患病或死亡风险的运算过程

健康风险识别步骤:

一、步骤:健康体检、信息收集、健康评估、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

二、方法:单因素加权法、多因素模型法

3.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及吸烟,成为造成多种慢性病的三大行为危险因素

(1)吸烟:是罹患心脏病、卒中、癌症、严重肺部疾病和其他慢性病的危险性

(2)不合理膳食:健康饮食的目标是保持恒定理想的体重、预防疾病和摄入充足、平衡的各种营养素,摄入丰富的谷类、蔬菜、水果和豆类以及采用低脂、低胆固醇、低盐、低钠和低糖膳食(3)缺乏体力活动,(4)酗酒,(5)压力,(6)超重

4.体检中常用的健康风险评估指标及意义

1.)体重与体质指数(BMI)

2.)血压

3.)总胆固醇(TC)正常范围:2.2-5.7mmo/L,胆固醇的问题是人体实际能够有效利用的量非常有限。过多的胆固醇造成血管壁上脂肪斑块的积累。总胆固醇是LDL\HDL和VLDL的总和。总胆固醇的量由人体对脂肪的代谢途径决定,而代谢途径又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遗传、膳食以及肝、肾和甲状腺的功能等。高胆固醇不足以使每个人都发生心脏病,但绝大数专家认为,高胆固醇与心脏病之间的联系强度可以与吸烟和癌症的关系相提并论。

4.)高密度脂蛋白(HDL-C),正常范围:1.9-2.28mmo/L是好胆固醇,在高浓度下,LDL颗粒很容易在动脉壁上附着,并且与免疫细胞结合形成斑块,这是一种黏性物质,黏附在流向心脏的血管内,LDL水平偏高对于预测男性发生心脏病发作极为重要

5).总胆固醇/HDL之比:总胆固醇/HDL之比是将总胆固醇浓度除以HDL-C浓度计算求得

甘油三酯水平高的人罹患心脏病的危险性就大。假如胆固醇水平保持正常,仅是单纯性的甘油三脂升高,则危险性九低得多。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与糖尿病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对已经有心脏病的糖尿病患者。饮酒和胰腺病也会是甘的水平升高。

当一个人的膳食由动物性食物为主转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其胆固醇水平会大幅度下降。

7).激素替代疗法

8).左心室肥大(LVH)

9).脂蛋白

10)前列腺特异抗原

11)前列腺增大

1.健康风险评估(HRA)定义:是一种分析方法或工具,由于描述和估计某一未来可能发生的某种特定疾病或因为某种疾病导致死亡的可能性。是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危险的量化估计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述健康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将健康数据转变为健康信息。

健康风险评估的研究目的:

1、研究看起来健康而且没有任何疾病症状的人

2、研究如何能将导致风险危险因素识别出来

3、研究如何消灭或控制这些能够预防或减弱疾病的致病因素,达到预防惊的或延迟疾病发生的目的

基本原理:问卷、危险度计算、评估报告

一、问卷:(1)生理、生化数据,如身高、体重、血压、血脂等。(2)生活方式数据,如吸烟、膳食与运动习惯等,(3)个人或家族健康史,(4)其他危险因素,(5)态度和知识方面的信息

二、危险度计算:两种方法:单因素加权法、多因素模型法(前期暴露因素指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如吸烟)临床检验值(如胆固醇)、遗传因素(如乳腺癌家族史),

相对危险性:反应的是相对一般人群危险度的增减值。一般人群的危险度是按照人口的年龄性别死亡率来计算的,如果一般人群的相对危险性定为1,那么其他的相对危险性就大于1或小于1的值

绝对危险性:按病种的评估方法一般都是以发病率来表示,也就是未来若干年内某种疾病的可能性。

三、评估报告:个人报告一般包括健康风险评估的结果和健康教育信息。人群报告对受评估群体的人口学特征概述、健康危险因素总结、建议的干预措施和方法等。

相对危险性反映的是相对于一般人群危险度的增减量。一般人群的危险度是按照人口的年龄性别你往率来计算的。

健康风险评估的应用方式:

(1)死亡率和患病率

(2)危险度:危险度的计算与疾病的前期暴露因素,即危险因素有关。疾病发生前期暴露的危险因素是指已经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的,与一种或几种健康结果之间有定量关系的因素。前期暴露因素包括(如吸烟)、临床测量(如血脂)和历史因素(如乳腺癌的家族史)ⅰ相对危险度:表示的是与人群平均水平相比,危险度的升高或降低。ⅱ理想危险度:表示的是健康风险减低的空间

(3)评估分值:一份给评估者个人的报告总结了所有受评估者人群状况的报告。给受评估者个人的报相等,告有一些共同因素,这就是评估分值从评估危险度计算而来,评估分值:使用计分机制,假设受评估者成功实施了所有建议,其改变后得到的分值。

(4)健康年龄P46:是指具有相同评估总分值的男性或女性人群的平均年龄。为得到健康年龄,受评估者的评估危险度要和同年龄同姓别人群的平均危险度比较;如果某人的评估危险度与人群平均危险度相等,则他的健康年龄就是其自然年龄。如果某人的评估危险度高于人群平均危险度,则他的健康年龄大于其自然年龄。反之,则小于自然年龄。

小结:评估危险度就等于获得的危险度

健康风险评估的主要作用(47-48页)

1、帮助个体综合认识健康危险因素

2、鼓励和帮助人们修正不健康的行为

3、制订个体化的健康干预措施

4、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5、健康管理人群分类

6、其他应用

健康风险评估报告内容(50-55)

1、个人健康信息汇总报告

2、疾病风险评估报告

3、健康促进与指导信息(1)健康方式评估报告(2)危险因素重点提示(3)膳食处方(4)运动处方

第三章:健康指导(57-79)

生活方式指导:

1、营养指导:营养指导的原则可以简化为一多三少,即摄食种类多,以谷类事物为主、量少,盐少,油少

2、.体力活动指导:

(1)体力活动水平的测量方法(有氧和耐力运动量的测量;心率,代谢当量,主观用力程度分级)(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测量)(日常体力活动水平的测量)

(2)体力活动的干预原则,

(3)运动锻炼的医学监督,

(4)运动伤害的预防(运动意外伤害的影响:大多数与运动有关的意外伤害都受到身体的内在承受能力与外部体力负荷量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运动意外伤害的预防和自我保护,鱼洞处方不仅仅是纸面上的锻炼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医学监督和随访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安全有效地进行运动锻炼的保障措施。

3、.控烟指导:社会性以来:一进入某种社会环境或某种状态,就出现该行为。如吸烟成成瘾者加入不先吸烟就无法完成开会、人际交往、作报告等社会活动。

健康教育计划设计原则:目标原则、前瞻性原则、弹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清晰掌握目标人群的健康问题、知识水平、思想观念、经济状况、风俗民情等)、参与性原则。

针对群体的传播材料的使用:宣传栏、招贴画/海报、标语/横幅、DVD

一人际沟通的基本技巧:

1、说话的技巧2.倾听的技巧

3.提问的技巧:题尽量简练、明确、不提复合型问题

4.观察的技巧5.反馈的技巧

第四章: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高血压的干预原则:个体化、综合化、;连续性、参与性、及时性

高血压的干预策略是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

非药物治疗:

1、健康饮食:在做到平衡膳食的基础上,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要特别强调限制钠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和膳食纤维摄入量,减少膳食膳食摄入量。

2、戒烟

3、限制饮酒和戒酒

4、增加身体活动:身体活动过少可引起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下降,从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增加身体活动对降低其他慢性病危险因素,如调整血脂异常、降低过高血糖水平也具有良好作用。

5、管理体重:饮食过量和缺乏身体活动是造成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原因,管理体重的中心环节就是减少饮食能量摄入和增加身体活动量。

6、高血压健康教育:

7、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高血压的干预程序

1、筛查和确诊高血压患者

2、高血压的危险分层:

第二层:高血压2级(中危组):血压水平为140-159/100-109mmhg,并且伴有1-2危险因素,或者血压水平为160-179/100-109mmhg,但没有其他情况

第三层:高血压3级(高危组):血压水平≧180/110mmhg,或者血压水平为140-179/90-109mmhg,并伴有≧3个危险因素,或者血压水平≧140/90mmhg,且具有靶器官损害和临床状况。

3、制定干预计划4、执行干预计划5、高血压管理的评价指标:

高血压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脑卒中发生率、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发生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心肌梗死发生率、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

糖尿病分型:1型、2型、其他特殊、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的干预策略:

1、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与自我管理、

2、糖尿病的随访管理、

3、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4、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特别强调改变不健康的营养和膳食,控制总能量的摄入、食盐的摄入和脂肪的摄入,尤其是动物性油脂,膳食平衡着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20%--30%,碳水化合物占55%--65%,蛋白质不要多于膳食总能量的15%。注意食物多样化,对于超重和肥胖的病人,建议每天少吃一两主食,对于同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每日食盐应尽量少。

肥胖干预侧重于生活方式管理的侧率,干预原则:

1、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从儿童、青少年开始,从预防超重入手,并须终身坚持

2、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肥胖,积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改变膳食、增加身体活动、矫正引起过度进食或活动不足的行为和习惯。

3、鼓励摄入低能量、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膳食

4、控制膳食与增肌运动相结合

5、应长期坚持减重计划,速度不宜过快,不可急于求成

7、树立健康体重的概念,防止美丽减肥的误区。

肥胖的干预策略:

1、普通人群的群体预防

2、高危人群的选择性干预

3、对肥胖症和伴有并发症患者的针对性干预

运动量大小因根据每个人自身的情况来确定,遵循从小大大、从弱变强的原则

对于减肥,采用控制饮食热量和增加身体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效果最好。

肥胖的干预步骤:

1、筛查和确诊肥胖患者并确定管理级别

2、制定肥胖干预计划

3、执行干预计划

4、定时随访并进行效果评价

被动吸烟:也成非自愿吸烟、吸二手烟、不吸烟者暴露于吸烟者的二手烟中

烟草使用干预原则:

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干预对象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2、以健康为中心,强调预防为主,烟草使用的干预主要应放在预防不吸烟者开始吸烟

3、形式多样,强调综合干预

烟草使用的干预措施:

一、针对群体的烟草干预措施:

1、拒绝第一支烟

2、加强健康教育、普及烟草危害知识

3、限制吸烟和劝阻别人吸烟

4、研究和推广有效的戒烟方法和戒烟产品

5、建立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

二、针对个体的烟草干预措施

1、五日戒烟法

2、自我戒烟法: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二阶段:行动阶段、第三阶段:维持阶段(防止复吸是最重要)、第四阶段:随访。

5A戒烟干预模型:

1、ASK询问(吸烟情况)

2、Advise建议(戒烟)、

3、assess评估(戒烟意愿)

4、assit帮助(戒烟)

5、arrange安排随访(防止复吸)

1、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

3、餐后2小时血糖值

4、4、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

5、糖化血红蛋白

腰臀比=腰围(cm)/臀围(cm),为最窄部位的腰围除以最宽部位的臀围,腰臀比男性<1.0、女性<0.85位正常。

实习高血压健康管理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得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

高血压人群的界定:有以下一项或以上的危险因素即可视为高危人群

1、收缩压介于120-139mmhg之间或(和)舒张压介于80-89之间

2、超重或肥胖(BMI≧24kg/㎡)

3、高血压家族史

4、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l、且每周饮酒在4次以上)

5、长期高压膳食。

高血压生活方式指导:

1、减少钠盐摄入

2、控制体重

3、不吸烟

4、限制饮酒

5、体育运动

6、减轻精神压力

7、自我监测

基础知识篇

一、健康管理概论

1、健康管理

B健康管理特点:是管理学、预防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的交叉与结合,是三者互相弥合与提炼后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与行业。

C健康管理的宗旨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其主体是经过系统医学教育或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务工作者,客体是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两大支撑点是信息技术和金融保险。公众理念是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

D健康管理基本步骤:1)了解你的健康,开始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2)关心和评价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3)改善和促进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进行健康干预。4)效果评价

E健康管理服务流程:1)健康体检2)健康评估3)个人健康管理咨询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5)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F健康管理基本策略是通过评估和控制健康风险,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

基本策略六种: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

可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

不可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

2、生活方式管理

1)概念

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是通过健康促进技术,来保护人们远离不良行为,减少危险因素对健康的损害,预防疾病,改善健康。膳食、体力活动、吸烟、适度饮酒、精神压力等是目前对国人进行生活方式管理的重点。

2)生活方式管理特点: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通常与其他健康管理策略联合进行。

3)健康行为改变的技术4种:教育、激励、训练、营销

3、需求管理

1)概念:是通过帮助健康和寻求恰当的卫生服务,控制卫生成本,促进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

2)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4种:患病率;感知到的需要;患者偏好;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

3)需求的主要方法:以问卷为基础的健康评估;以医疗卫生花费为基础的评估。

3、疾病管理

疾病管理概念:是一个协调医疗保健干预和与患者沟通的系统,它强调患者自我保健的重要性。包含人群识别、循证医学的指导、医生与服务提供者协调运作、患者自我管理教育、过程与结果的预测和管理以及定期的报告和反馈。

4、综合人群健康管理方法:包括一级、二级、三级预防。一级指在疾病发生之前预防其发生。二级指在疾病发展前对疾病早期诊断检测,问卷、筛查;三级指在疾病发生后预防其发展和蔓延,减少疼痛和伤害。

5、优秀的灾难性病伤管理项目的特征:

1、转诊及时

2、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出适宜的医疗服务计划

3.具备一支包含多种医学专科及综合业务能力的服务队伍,能够有效对可能出现的多种医疗服务需要

4、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5、尽可能使患者及家属满意。

6、残疾管理的目的:减少工作地点发生参加事故的频率和费用代价

7、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及吸烟是造成多种慢性病的三大行为因素。

8、我国健康管理主要的任务是:在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和“健康中国2020战略”总体框架下,仅仅围绕我国政府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创立现代健康管理创新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与技术手段,是慢性非传然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9、健康管理与生产力发展是一个全新的健康理念。研究表明,每个企业对于员工的健康管理,不是付出,而是投资。

10、健康管理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实施原则:

1.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现结合、构建中国特色健康管理学科与产业体系

2.坚持需求牵引与产业推动相结合,以学术引领产业,依托政府的支持,以产业推动学术和学科发展。

3、坚持体系构建与功能相结合,构建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新模式和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新体系。

4、坚持技术标准与服务规范相结合,努力规范健康管理服务流程,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成果示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加大健康管理科技投入与成果转化的步伐,努力满足国人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5、坚持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充分吸收和利用各国先进的健康管理经验和技术,努力构建国际化的健康管理技术合作与服务平台,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

二、临床医学基础

1、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1)按治疗手段建立的学科,内外科;2)治疗对象,妇儿3)人体系统或解剖,口腔眼等;4)病种,结核肿瘤;5)诊断手段,病理检验。

2、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1)临床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2)临床医学具有探索性;3)临床医学启动医学研究;4)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成果。

3、循证医学

1)循证医学概念:应用最多的有关信息,通过谨慎、明确和明智的确认和评估,做出医学决策的实践活动。

2)循证医学核心内容:医生对患者建议或实施任何、治疗或预防保健措施,都要尽可能基于可靠的证据,证明这种措施确实对患者有益,并且尽可能有较好的成本-效益比。

4、问诊和病史采集的主要内容

1)患者的一般情况2)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3)现病史4)既往史5)个人史和家族史,女性还有月经史和生育史。

5、体检检查的基本方法

视诊、触诊、扣诊、听诊

6、临床实验室检查的主要内容

1)血液学检验2)体液与排泄物的检验3)生化学检验4)免疫学检验5)病原学检验

7、疾病的X线图像改变

1)大小改变2)位置改变3)形态改变4)轮廓改变5)密度改变6)功能改变

8、CT检查的优缺点

优点:密度分辨率优于X线,能良好地显示人体内各部位的器官结构,除发现形态改变外,还能检查组织的密度变化,扩大了影像学的检查范围。

缺点:是有射线的检查方法,较难发现器官组织结构的功能变化,个别部位如颅底部骨伪影可影响后颅凹脑组织检查;因成像野的限制,不宜检查四肢小关节,难以显示空腔器官的粘膜变化;强化扫描时有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存在。

9、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

1)检测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形态及物理特性。2)检测某些囊性器官的形态、走向及功能状态3)检测心脏、大血管和外周血管的结构、功能及备注动力学状态4)检测脏器内各种点位病变的物理特性5)检测积液的存在与否及量的多少6)产科可确定妊娠,判断胎位、胎儿数量;确定胎龄,评价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发现胎儿畸形;评定胎儿生理功能;超声引导下治疗7)超声引导下穿刺做针吸细胞学或组织活检或治疗

10、MRI图像

优点:无射线损害;通过梯度场和射频场的更换可完成矢状、冠状、横切、斜切等多轴成像;图像不受人体正常组织的干扰(无伪影);强化扫描用钆造影剂,无不良反应。

11、心电图检查临床应用

心脏疾病的诊断、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手术麻醉、药物作用和电解质紊乱的监测、航天、登山运动的心电监测。

12、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直接观察到脏器内腔病变,确定其部位、范围,并可进行照相、活检及进行某些治疗,最常用的是消化道和支气管的检查。

13、药品的概念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

14、药物选择原则:1)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用药;2)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特点选择;3)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4)药物的价格或效应

药源性疾病分类:甲型、乙型、长期用药致病型、药后效应型。

合理使用抗生素应遵循的原则

合理选药,合理给药:选择抗生素时首先应分析可能的致病菌并据此选用敏感的抗生素,一般应用药物敏感试验来筛选。当病情危重时则应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可能感染的菌群来选用抗菌谱较广的药物。

15、介入治疗概念

在医学影像或内镜的导向下,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通过药物、物理、化学等手段直接消除或减轻局部病变,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6、放射治疗

原理:是利用放射线和各类X线治疗机或回事器产生的X线、电子束、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治疗疾病。放射线产和珠生物效应有:直接损伤、间接损伤。

副作用:血液系统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胃肠系统表现为食欲缺乏、厌食、恶心、呕吐;神经系统症状为乏力、嗜睡或失眠。

17、物理疗法的临床应用

1)各种炎症尤其是慢性炎症的恢复治疗2)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的恢复治疗3)各种原因所致的肌肉损伤的治疗4)术后并发症的治疗5)一些疗法如超声波扩大了原有的作用,成为外科手术工具。

电疗:直流电50-80V;低频脉冲1000HZ;

超声波疗法:50-1000KHZ

光疗:分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激光。

18、手术治疗根据专科分骨、妇产科;根据操作复杂程度分大、小;根据急缓程度分急、限期、择期;无菌程度分无菌、感染。肿瘤分根治和姑息。

19、常用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指标: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性、诊断准确度

三、预防医学基础

健康决定因素: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卫生服务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与早逝,特点是个体和群体,微观和宏观,更重视促进人群健康的社会性措施。

预防医学的学科体系流行病;生物统计学:

环境(职业)医学:社会与行为科学(健康教育、促进)卫生政策与管理(营养学,食品卫生学,

1、三级预防策略的概念

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

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和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

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疾病的人,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合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三级预防的落实,根据群体和个体,分为社区和临床预防服务。社区以社区为范围,以群体为对象开展预防工作。临床个体对个体。社区是公共卫生人员。临床是临床医务人员。

2、临床预防服务

概念:在临床场所由专业人员指导的预防服务。

内容:求医者的健康咨询、筛检(定期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胆固醇测定、视敏度筛检、听力测试、和化学预防(孕妇补充叶酸、预防卒中服阿司匹林)。

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在临床工作中从采集病史、体检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有关个体的危险因素信息,为下一步对危险因素的个体化干预提供依据。

4、健康维护计划的内容

根据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患者的性别、年龄的信息,确定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免疫接种和化学预防。

5、社区概念

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6、社区公共卫生的概念

是人群健康的策略和原则在社区水平上的具体应用,即根据社区全体居民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保护、健康促进及疾病预防的项目,促进社区人群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群健康的均等化。

社区公共卫生原则1)以健康为中心2

)以人群为对象3)以需求为导向4)多部门合作5)人人参与

7、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点

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2)健康教育3)预防接种4)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5)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6)老年人*7)高血压患者*8)2型糖尿病患者的*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10)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11)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

8、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明确2:病因与疾病之间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3:群体发病4:早起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5:重在预防。分类:10大类115个病种

职业病诊断由省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四、慢病

1、慢病主要危险因素

分类:1)环境危险因素2)行为危险因素3)宿主危险因素

主要危因:不合理膳食、吸烟、体力活动不足、病原体感染(15-20%癌症与病原体感染有关,幽门与胃癌;乙肝与原发肝癌;人乳头瘤状病毒HPV与宫颈癌;EB病毒与各种淋巴细胞肿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非霍奇金淋巴瘤)、遗传和基因因素、职业暴露、环境污染和精神心理因素

2、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吸烟、HBV感染、膳食不合理、职业危害、其他环境因素

3、高血压

1)概念: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性疾病。是冠心病、脑血管病、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常见症:脑猝死、心梗、心衰、慢性肾病。

2002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

2)高血压诊断标准:经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和(或)小于等于90.

3)高血压危险因素:1)可改变因素:超重/肥胖或腹型肥胖、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过度紧张2)不可改变因素:性别、年龄、家族史

4、血压测量

方式:诊室血压、自测血压、动态血压

诊室血压测量方法:1)仪器:袖带式电子血压计2)准备:二平(心情平静、上擘及血压计与心脏处于一个水平3)袖带(袖带:上臂袖带下缘在肘弯上2.5cm.4)四定(收缩压柯氏间第一音、舒张压第五音、计数以凸面顶端为准、取偶数)

自测血压方法:1)新诊断高血压,建议家庭自测血压连续7天,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测3遍;去掉第1天值,据后6天血压平均值,为治疗决定提供参考2)血压稳定后,建议每周固定一天自测血压,于早上起床后1小时,服降压药前测量坐位血压3)血压不稳定不达标者,建议增加自测血压频率。

动态血压

概念:指患者佩戴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的24小时血压。

标准:24小时平均值<130/80,白昼平均值<135/85,夜间平均值<125/75,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均值比白昼血压均值低10-15%

5、2糖尿病

1)糖尿病概念: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2)糖尿病分型: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妊娠糖尿病。

3)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遗传因素、肥胖、体力活动不足、膳食因素(高热量饮食)、早期营养不良、糖耐量损害、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

6、冠心病

1)冠心病概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以及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

我国心血管发病率存在着明显差异,北方省市普遍高于南方城市

2)冠心病分型5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2)2类: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和慢性冠脉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正常的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

3)诊断:典型的心绞痛,或发生心肌梗死,临床可基本明确诊断。

6)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超重和肥胖、糖尿病、生活方式(吸烟、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少)、多种危险因素联合作用(血清胆固醇大于等6.46mmol、舒张压大等90mmhg、有吸烟史)、其他(家族史)

7、脑卒中

1)脑卒中概念:指一组发病急骤的脑血管病。又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脑梗死。

2)脑卒中脑梗死:也称缺血性脑卒中,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临表:安静起病,病情几小时几天达高峰,栓塞数秒至数分钟达高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体征

3)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临表:在情绪激动或活动时急性起病,突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4)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组织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是最常见原因。临表: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多伴恶心、呕吐;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及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少数出现癲痫发作;突出体征是脑膜刺激征明显。头颅CT诊断首选。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不可变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和家族遗传;可改变因素: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脏病(心房纤颤)、糖尿病(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吸烟、酗酒、血脂异常(总胆固醇过低小于4.1可增加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的危险)、颈动脉狭窄、肥胖

其他因素:高同型半光氨酸、代谢综合征、缺乏体育活动、饮食营养不合理、口服避孕药、促凝危险因素。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

8、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死亡第4位

1)COPD概念: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

2)COPD临表:慢性咳嗽(首发症状)、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标志性症状)、喘息和胸闷、全身症状;肺功能检查FEV1<80%,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EVC<70%(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

3)COPD危险因素:个体因素(遗传、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环境因素(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

4)COPD诊断标准:存在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是诊断的必备条件,肺功能测定指标是金标准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监测指标: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检查、血气检查。

五、基本卫生保健

1、基本卫生保健

1)基本卫生保健概念: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卫生保健服务。

2)基本卫生保健的原则:合理布局、社区参与、预防为主、适宜技术、综合利用3)内容:四个方面(促进健康、预防保健、合理治疗、社区康复)八项内容(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供应足够的安全卫生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预防和控制地方病;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提供基本药物)

2、基本卫生保健的特点:1)社会性;

2)群众性、3)艰巨性、4)长期性

4、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FA)总目标

1)使全体人民增加期望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2)在国家间和内部促进卫生水平;3)使全体人民获得可持续的卫生系统和服务。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5、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指标四类

1)卫生政策指标2)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的社会及经济指标3)提供卫生保健指标4)健康状况指标:儿童营养状况及社会心理发展;婴儿死亡率;儿童死亡率;产妇死亡率;期望寿命

6、HFA供全球使用的最低指标12项

1)政府接受2)人人参与3)经费保证:至少5%的国民生产总值投入4)重在基层5)公平分配6)国际义务7%7)人人享有:安全用水、计划免疫、医药保证20种基本药物、新法接生8)儿童营养90%的新生儿体重达到2500g以上;9)婴儿死亡率低于50%10)人均寿命高于60岁11)成人受教育率高于70%1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500美元

9、健康保险扩大政策覆盖率:覆盖的广度、深度、高度。这是21世纪卫生保健革命的方向。

10、20世纪末,75位诺奖巴黎宣言:从疾病治疗为主转向健康管理为中心

六、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基本知识

1、流行病学基本知识

1)流行病学概念: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

2)流行病学的任务:第一阶段(揭示现象)健康信息收集;第二阶段(找出原因)健康风险评估;第三阶段(提供措施)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3)流行病学方法:(1)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2)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3)理论性研究:理论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方法研究。

2、比例(构成比):是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P=a/(ab)构成比的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为100%

3、比:也称相对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相对比=甲指标/乙指标(或*100%)

率=(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k

5、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用途:对于死亡率极低或不致死的疾病尤为重要,反映得该病的风险。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治措施。

影响因素:主要受发病率和病程的影响。

用途:对于病程长的一些慢性病的流行状况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反映某地区人群对某疾病的负担程度。可依据患病率来合理地计划卫生设施、人力物力及卫生资源的需要,研究疾病流行因素,监测慢性病的控制效果。

7、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9、病死率: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病死率=(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确认某病病例数)*k

10、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是指患某病种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患者)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

n年生存率=(随访满n年的某病存活病例数/随访满n年的该病病例数)*k

11、相对危险度(RR)或率比:指暴露组发病率(Ie)与非露组发病率(I0)之比,它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RR=I0/Ie

12、比值比(OR):又称优势比、交叉乘积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反映暴露者患某病的危险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

13、归因危险度(AR):又称率差,是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公共卫生学意义:完全控制该暴露人群中某病发病(或死亡)率可能下降的程度。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指暴露人群中有暴露因素引起的发病在所有发病中所占的百分比。

AR%=(Ie-I0)/Ie×100%数值越高越是健康干预的重点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全人群中由暴露引起的发病在全部发病中的比例

14、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现况调查

2)目的:(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2)发现病因线索(3)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4)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5)疾病监测(6)其他:衡量卫生水平和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社区卫生规划的制定和评估等

3)种类:普查、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非随机和随机抽样

(1)优点: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可形成同期对照;是病因探索中的基础性工作

(2)缺点局限性:难以确定先因后果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有可能低估患病水平

15、)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

2)队列研究研究类型: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开始、前瞻性队列研究、双向性

3)队列研究特点:时序是有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在疾病发生前开始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性对比研究;暴露与否分组;研究方向由“因”到“果”;追踪观察的两组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RR=[a/(ab)/[c/(cd)]

原理:调查方向——现在————将来

4)队列研究优缺点

1)优点:研究对象在疾病发生前按暴露情况分组且进行随访,所获资料完整可靠,无回忆偏倚

l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便于计算剂量-效应关系样本量大,结果较稳定在有完整资料记录的条件下,可做回顾性历史队列研究。

16、病例对照研究

概念:选择一组患所研究疾病的患者与一组无此病的对照组,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中暴露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因素的关系。

特点:1)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开始时已有一批可供选择的病例2)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3)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通过回顾获得的4)若按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已发生,是由果及因的推理顺序5)经两组暴露或暴露水平的比较,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

原理:过去—现在—调查方向

.优缺点

不能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等,不能直接计算分析相对危险度,选择研究对象时容易产生选择偏倚,回顾性调查时易产生信息偏倚(回忆偏倚)

17、实验性研究

概念:又称干预研究。是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实验的条件,主动给予研究对象某种干预措施。

类型: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和类实验

特点:1)属于前瞻性研究2)随机分组3)设立对照组4)有干预措施他

18、临床试验

目的:观察和论证某个或某些研究因素对研究对象产生的效应或影响。

19、社区试验

概念:又称生活方式干预试验,是以尚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作为整体进行试验观察,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

20、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

1.真实性/有效性:是指筛检试验或诊断试验所获得的测量值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似然比、正确诊断指数

灵敏度又称真阳性率,特异度又称真阴性率

2.可靠性/信度:变异系数、符合率、一致性分析、

可靠性又称信度,指相同条件下同一实验对相同人群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3.收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诊断试验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实验性方法

诊断指标:客观指标、主观指标、半客观指标。确定诊断标准的方法有:生物统计学方法、临床判断法和ROC曲线法

诊断试验的评价标准:

1、同金标准诊断方法进行同步盲法比较。

2、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3、要有足够的样本量

4、诊断界值的确定要合理

5、不仅评价真实性也评价可靠性

6、试验方法和步骤要具体,有操作性

21.提高诊断质量的方法

1、联合试验:

1)平行(并联)试验:几个试验中只要有一个试验呈阳性即诊断为阳性。

优点:提高灵敏度、降低误诊率

缺点:降低特异度、增高漏诊率

2)系列(串联)试验:几个试验中只要有一个试验呈阴性即诊断为阴性,全部阳性才能判为阳性

优点:提高特异度、降低误诊率

缺点:降低灵敏度、增加漏诊率

2、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

22、筛检试验

概念: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来。

用途:1)早期发现处于临床前期或临床初期的可疑患者,以进行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或延缓疾病的发展,改善愈后。2)发现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3)流行病学监测4)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筛检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超重和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宫颈癌、乳腺癌大肠癌、肝癌、鼻咽癌

筛查分类:群体筛查、选择性筛查

筛查方法:单项筛查、多项筛查

22、医学统计学

1)医学统计概念: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数据收集、表达和分析的一门应用学科。

2)医学统计研究对象:具有不确定性的医学数据

3)医学统计内容:统计设计(调查设计、实验设计)、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23、医学统计资料的类型

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24、医学统计基本步骤

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统计资料的要求:

资料必须完整、正确和及时

要有足够的数量

注意资料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25、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26、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值的集合。

27、参数:指总体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

29、统计量:指样本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率

29、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测量误差、抽样误差

30、概率与频率:概率是对总体而言。是某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符号P表示。取值范围0~1。

频率是对样本而言。指一次实验结果计算得到的样本率。

小概率事件:P≤0.05或P≤0.01的事件

31、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算数均数、中位数、几何均数

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方差与标准差、极差、百分位数、变异系数

32、算数平均数:又称均数,用表示总体均数,用表示样本均数。

33、中位数:指一组由小到大排列的观测值中位次居中的那个观测值。

34、几何均数:是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集中趋势的指标。适用于等比资料和对数正态分布资料。

35、方差及标准差用途:描述对称分布资料离散趋势的指标。

36、百分位数的用途: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在某百分位置上的水平及确定偏态分布资料医学参考值范围。

37、统计表

统计表结构:标题、标目、线条、数字组成。备注

制表要求:1)标题:概括说明表的内容2)2)标目:用以指明表内数字含义,横标目为主语,表示被研究对象;纵标目为谓语,表示被研究事物的各项统计指标3)线条:除必需的顶线、底线、标目线以外,应尽量减少其他不必要的线条,不使用竖线、斜线4)数字:阿拉伯数字,准确无误;同一指标的数字的小数位应一致,位次对齐。

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算数均数、中位数、几何均数

38、统计图制图要求

1)根据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图形。2)要有标题,位于图形下方的中央位置3)绘制有坐标轴的图形,纵、横要有标目,标注原点、尺度、单位等。纵横轴的比例以5:7为宜

39、统计推断:是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包括总参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它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

40、假设检验

概念原理:又称显著性检验,是统计推断的核心。通常把需要判断的总体特征叫做“统计假设”,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

基本步骤: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2)选定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3)确定p值,做出推断结论。

注意事项:1)检验方法的正确选择:定量资料,两个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个独立样本均数用方差分析;配对设计用配对t检验;随机区组资料用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2)结果解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无实际意义的关系。p≤0.05称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称为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七、健康教育学基础

1、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2、健康促进

1)概念: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问题的能力。

2)健康促进涉及5个主要活动领域: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3)增强社区的能力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3、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内涵

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和过程

健康监测健康维护以及生活方式管理疾病管理的过程

侧重点

知识、信念和行为改变,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

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危险因素管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素质

对象

个体和群体,侧重群体

个体和群体,侧重个体

基本步骤

需求评估-计划制定-干预实施-评价

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干预咨询指导-效果评估

干预方法

信息传播、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健康和疾病的咨询与指导、生活方式管理、疾病管理

评价

活动实施、人群参与情况;知识、信念、行为的变化;健康指标的改善

6、自我效能的概念:指个体对自己组织、执行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来的。自我效能可以通过以下4种途径产生和提高:自己成功完成过某行为、他人间接的经验、口头劝说、情感激发。

7、行为改变的5各阶段: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把行为转变分为5各阶段,对于成瘾行为来说,还有第6个阶段及终止阶段。(1)没有打算阶段;(2)打算阶段;(3)准备阶段;(4)行动阶段;(5)维持阶段;(6)终止阶段。

8、人际传播概念:人际传播也成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以泪交流活动。这类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但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进行,如动作、手势、表情、信号(包括文字和符号)等。人际传播可以分成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三种形式。

9、人际交流的特点:(1)直接的人际传播不需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2)就传播活动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而言,在同一次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3)由于人际传播中的反馈及时,所以双方的交流也就容易充分;(4)相对大众而言,人际传播的信息量比较少;覆盖的范围比较小;传播的速度也比较慢。在一定时限内,人际传播的信息覆盖的人群远不及大众传播。(5)在人际传播活动中,特别是在多级的人际出传播活动中,信息容易走样。

10、健康教育设计计划步骤:1)需求评估2)确定健康教育目标3)制定干预策略4)制定实施和评价方案

11、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的主要内容:又称为健康教育诊断。根据PRECEDE-PROCEED模式,健康教育诊断包括如下内容:(1)社会诊断;(2)流行病学诊断;(3)行为与环境诊断;(4)教育与组织诊断;(5)管理与政策诊断;(6)确定优先项目。

12、行为诊断应遵循的主要程序:(1)区分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与非行为因素;(2)区别重要行为与不重要行为;(3)区别高可变性行为一地可变性行为。

14、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具体目标应遵循的原则:又称计划的目标,是对总体目标更加具体的描述用以解释和说明计划总目标的具体内涵。包含具体的、量化的、可测量的指标,能够回答以下问题

1、Who—对谁?

2、What—实现什么变化(知识、信念、行为、发病率等)?

4、Where—在什么范围内实现这种变化?

5、Howmuch—变化程度多大?

根据预期的健康教育项目效果,又可以将集体目标分为健康目标、行为目标、环境与政策目标,以及认知目标四类。

15、健康教育干预策略的主要方面:(1)教育策略;(2)环境政策;(3)政策策略

17、健康教育计划评价的的主要内容:(1)过程评价;(2)效应评价;(3)结局评价。

八、营养与食品安全

1、营养的概念: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集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2、营养素

概念:是机体为了维持生存、生长发育、体力活动和健康,以食物的形式摄入的必需物质。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和水,共六大类,有些营养学家将膳食纤维也列入营养素。

分类:7大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因为需要量多,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大,成为“宏量营养素”;矿物质和维生素因需要量相对较少,在膳食中所占比重也较小,称为:“微量营养素”。

常量元素:矿物质中有的在体内含量较多(大于体重的0.01%),每日膳食需要量都在100mg以上者,成为常量元素,有钙、镁、钾、钠、磷、氯、硫共7种。

微量元素:体内含量小于体重的0.01%,每人每日膳食是需要量为微克至毫克的矿物质,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铁、碘、锌、硒、铜、钼、铬、钴共8种。氟属于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

维生素14种:脂溶性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以及水溶性的维生素C、B1、B2、B6、B12、烟酸、泛酸、叶酸、胆碱、生物碱。

3、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4、平均需要量(EAR):是群体中各个体需要量的平均值,有个体需要量研究资料计算而得;是根据某些指标进行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的摄入水平;这一摄入水平不能满足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是制定推荐摄入量的基础。

5、推荐摄入量(RNI):相当于原来传统使用的RDAS,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RNI是以EAR为基础制定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志

6、适宜摄入量(AI):当某种营养素的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而无法计算EAR,进而不能推算RNI时,可设定适宜摄入量AI用以代替RNI。AI是通过观察或试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摄入量。亦可用做个体摄入量的目标,该量可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素有个体的需要。

7、可耐受最高量(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对一般人群几乎都不至于损害健康。

8、能量系数: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

每克脂肪可以释放9kcal,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产生4kcal,每克酒精产生7kcal,(但酒精不是营养素),每克膳食纤维产生2kcal。

9、碳水化合物

分类:糖(单糖、双糖、糖醇)、寡糖(异麦芽低聚寡糖、其他寡糖)、多糖淀粉、非淀粉多糖)

11、碳水化合物

参考摄入量:占总热量的55-65%

12、脂肪酸分类:按长度分:长链、中链、短链;按饱和程度分: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按空间结构分:顺式、反式;按不饱和脂肪酸第一个双键位置分:N3679系、W3679系

13、反式脂肪酸:其联结到双键两端碳原子上的两个氢原子在碳链的不同侧。

14、固醇分类:动物组织中的胆固醇、植物组织中的谷固醇

15、脂类生理功能:供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维持体温,保护脏器;增加饱腹感;提高膳食感官性状。

16、必需脂肪酸

概念:(EFA)指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亚油酸和a亚麻酸

生理功能:构成线粒体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参与胆固醇代谢;参与精子形成;维护视力;

17、膳食脂肪参考摄入量:脂肪20-30%,SFA(饱和脂肪酸)<10%,单不饱10,多不饱10%,胆固醇300%

18、蛋白质的

组成:碳、氢、氧、氮、硫、磷、铁、碘、锰、锌

分类:完全蛋白、半完全、不完全、

19、氮折算成蛋白质的折算系数:每克氮相当于6.25克蛋白质

20、氨基酸

概念: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分子中具有氨基酸和羧基的一类化合物分类:20多种,分为必需、非必需、条件必需

人体必需氨基酸种类:苯、蛋、赖、苏、色、亮、异亮、缬、组

21、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与参考蛋白相比较,缺乏较多的氨基酸,

22、蛋白质的消化方式: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及小肽的吸收。

23、氮平衡:指氮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的关系。

24、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构成身体组织、调节生理功能、供给能量

25、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例如,玉米、小米、大豆单独食用时,赖氨酸含量较低,蛋氨酸相对较高;而大豆中的蛋白质恰恰相反,混合食用时赖氨酸和蛋氨酸两者可相互补充,动、植物性混合食用比单纯植物混合还要好。

26、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应遵循的原则

理论上成人每天摄入30克蛋白质即可满足零氮平衡,但从安全性和消化吸收等因素考虑,成人按0.8g/(kg〃日)摄入蛋白质为宜。

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成年男子、轻体力劳动者蛋白质推荐量为75g/d、成年女子、轻体力劳动者蛋白质推荐摄入量65g/d

28、、维生素:是一类参与代谢的调节物质,由食物供给

种类:脂溶(ADKE)水溶(BC)

29、矿物质分为:常量元素(钙镁钾钠磷氯硫)微量(铁碘锌硒铜锰铬钴)

30、平衡膳食:能使人体的营养需要与膳食供给之间保持平衡状态,能量及各种营养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生理及体力活动的需要,且各种营养素之间保持适宜比例的膳食。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55-65%,蛋白质10-15%,脂肪20-25%

31、食物分类五大类:谷类及薯类;动物性食物;豆类和坚果;蔬菜水果和菌藻类;纯能量食物。

32、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内容: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大豆及其制品;适量鱼禽蛋瘦肉;减少烹调油,清淡少盐膳食;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三餐分配合理,零食适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如饮酒应限量;吃新鲜卫生食物。

33、膳食宝塔:谷类250-400克,蔬果300-500,200-400;肉125-225,奶300,豆30-50;油25-30,盐6,饮水1200ml步行6000步

34、保健食品: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对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42、保健食品分类:营养素补充剂、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

日本将功能食品称为:特定保健用食品

营养素功能食品包括12维生素(维生素A、E、D和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C)及两种矿物质(钙和铁)

43、食源性疾病:食品中各种致病因子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引起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44、食品安全:在常规的使用方式和用量的条件下长期食用,对食用者不产生不良反应的实际实际担保。

45、食物中毒是一类最重要的食源性疾病,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物中毒不包括因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如旋毛虫病);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多次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疾病。

46、食物中毒的特点:季节性、爆发性、相似性、非传染性

47、食物中毒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0-6月龄饮食:纯母乳喂养、补充VD、适量VK、首选婴儿配方、定期检测生长发育

6-12月龄饮食:添加辅食、少糖、少盐不加调味品、良好进食习惯、定期检测生长发育

学龄前儿童膳食:多样、谷类为主;蔬菜和水果、鱼禽蛋瘦肉奶大豆;少盐,不挑食儿童少年膳食:三餐定时定量;含铁和维生素C;充足户外活动;不吸烟不饮酒

孕前期妇女膳食:补充叶酸;含铁食物;加碘食盐、海带;戒烟戒酒;

九、身体活动

1、缺乏身体活动是造成人类死亡的第四位危险因素

1)身体活动按日常活动分:职业性、交通、家务、运动锻炼身体活动

2)身体活动按能量代谢分:

有氧代谢:在氧供充足的条件下,氧代谢形成ATP,供应肌肉剧烈运动时的能量代谢所需。

无氧代谢:当ATP不能满足肌肉的能量代谢需求时,利用肌酸肌酶的无氧分解和糖的无氧酵解生成乳酸,释放能量,再合成ATP供能。

3)身体活动按生理和运动方式分类:关节柔韧性活动、抗阻力活动、身体平衡和协调性练习

2、身体活动强度分级:身体活动强度,可从两个相互关联,但并不等同的角度来衡量。

—其一是身体活动者的生理反应衡量,包括主观性反应指标如疲劳感,客观性指标如心率等。根据生理反应测定的身体活动强度,称为相对强度或生理强度;

—其二是只从物理学衡量,而不考虑个体的生理反应。这种根据身体活动的绝对物理负荷量测定的身体活动强度,称为绝对强度或物理强度。身体活动强度分低3、中3-6、高7-9、极高10-11met

3、个体身体活动指导原则四项:动则有益、贵在坚持、多动更好、量力适度

5、身体活动的恢复三个关键环节:疲劳、恢复和适应

6、身体活动伤害的预防措施:量力循序保护措施;学习安全注意事项、自我监测运动中不适症状;掌握发生意外时的应急处置技能。

7、5-17身体活动建议:60分钟中高强度,有氧运动,3次高强/周。

为维持和促进身体健康,目前建议身体活动强度应达到中等以上,频度应达到每周3-5天。

8、成年人身活建议:每日进行6-10千步当量;经常进行中强度的有氧运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维持和提高肌肉关节功能;日常生活“少静多动”

内容:有氧运动;抗阻力活动、功能性身体活动。

量:30-60分中强运动。10分钟累积;每天一次。

成年人身活注意事项:应定期检查;宜参加熟悉的活动;识别过度运动;慎重,调整计划;有骨质疏松等,调整计划;骨质疏松下肢有病,不宜高冲击活动;应注意药物反应。

9、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活动注意事项:增加运动量时的进度安排;在运动量和强度的增加过程中,定期监测运动反应和病情变化;预防运动性低血糖;足部保护。

10、原发式高血压患者活动方式:以大肌群参与的有氧耐力运动为主;活动量(无特殊情况,达中等强度);运动处方(据具体情况而定);

12、单纯性肥胖者控制体重达到10个千步当量;2-3次肌肉力量训练

十、心理健康

1、心理过程

1)概念: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

2)内容: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特征

1)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2)个性特征:能力人在生理、心理发育成熟后,就有了从事生产劳动的本事,这就是能力。能力包括智力、才能、技艺等。(本教材P177)

气质又叫秉性,是一个人内在的个性本性,指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特性类型。如稳定或不稳定;反应的速度是灵敏还是迟钝,是兴奋型还是抑制型;因此它是性格的内在基础,是决定个性类型的基础。

性格是个性的外显表现,是显露的气质的外形,是在社会实践中对外界现实的基本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

3、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概念: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2)心理健康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3)心理健康内容: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4、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特点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

5、心理咨询:1)心理咨询的划分形式

咨询的性质——发展咨询、健康咨询

咨询的人数——个体咨询、团体咨询

2)心理咨询主要技术:共情、倾听、提问、表达

共情:内容:1)即对来访者所陈述的事实、观点情况等是否有准确了解;2)来访者的感受:指咨询者对来访者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准确地了解他对此事的情感体验;3)咨询者对来访者情感程度的把握较为全面准确。

倾听:来访者的经历、情绪、观念、行为4方面。2种形式:分析式、反应性倾听

提问:开放式、封闭式

表达技巧:鼓励、释义、澄清、解释、自我暴露

5、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

人际沟通的过程以下七个要素,是实现人际沟通的必要条件:

1.)信息源-发出信息的人2.)信息-沟通的具体内容3).通道-信息的载体:对话、动作、表情等4.)信息接收者-信息的接受对象5)、反馈-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相互间的反应6).障碍-噪音、情绪、信念、偏见、文化7).背景-心理、物理、社会和文化背景

6、健康管理师的有效沟通的行为要素:目光接触、点头赞许、专心一致、有效重复、避免打断对方说话、转换角色

7、常见心理问题:焦虑与焦虑症、抑郁与抑郁症、恐惧与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网络成瘾。

8、焦虑:个体因预感到某种不利情况出现时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紧张、不安、恐惧、不愉快等综合情绪体验。

11、抑郁: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心境低落为主的精神状态。常伴有焦虑、激越、无价值感、无助感、绝望感、自杀观念、意志力减退、精神运动迟滞等精神症状,及各种躯体症状和生理功能障碍。

12、原发性抑郁:指除脑和躯体病、药物、酒精滥用、其他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等所引起的。

13、继发性抑郁:由脑和躯体病、药物、酒精滥用、其他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等所引起的。

15、恐惧的概念

恐惧是人的一种情绪,因为周围不可预料或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无所适从的心理或生理的强烈反应,或因受到威胁而产生并伴随着逃避愿望的情绪反应。

人类的大多数恐惧情绪是后天获得的。恐惧症是恐惧的一种病态形式,也叫恐惧神经症。特点:

①害怕与处境不相称。②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③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

恐惧症分为三种类型:

一、单一或单纯性恐惧症:对某特定环境或某特定物体的恐惧。二、社交恐惧症:患者的核心症状是对人际交往紧张和害怕,因而避免和其他人打交道三、广场恐惧症

15、强迫症的症状分类4类强迫观念、强迫动作、强迫意向、强迫情绪

16、网络成瘾

概念: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异常症状及伴随的一种生理性不适。

类型:分为五种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关系、网络信息、网络交易

16、性心理问题:以异常行为作为满足个人性冲动的主要方式的一种心理障碍。常见:恋物癖、异性装扮癖、露阴癖、窥淫癖、易性癖、性施虐和性受虐。

17、社会适应问题:是个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行为的变化

社会适应组成:个体、情境、改变。

个体社会适应障碍的症状表现1)抑郁、无兴趣感2)焦虑、紧张不安3)行为障碍:旷课、旷工、迟到早退、寻求刺激

4)躯体不适:如腰酸背痛、肢体麻木、消化不良5)社会性退缩:如逃避现实、独来独往、学习工作效率低下,生活能力减退。个体遇到新情境时有3种适应方式:1)问题解决,改变环境使之适合个体自身的需要。

2)接受情景,包括个体改变自己的态度、价值观、接受和遵从新情境的社会规范和准则,主动地作出与社会相符的行为;

18、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遗传因素、个人成长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强烈的外界刺激、突发事件、个体心理素质、人格特征、认知倾向等8个方面

19、个人成长因素

幼儿期:3-7岁游戏、自我意识开始建立

学龄期:7-12岁学习习惯,兴趣

青少期:11-16岁性发育成熟和自我意识形成,学习问题、性问题、社会适应问题。

中年期:是从青年期以后到60岁以前的阶段。

是生理的成熟期,心理的稳定期。

常见心理问题是心理压力大、工作家庭问题、不良行为。常常处于社会、家庭、事业等多重压力之下。伴发身心疾病。

老年期:一般指60岁以后的人生阶段。

常见心理问题是老年痴呆和老年抑郁

20、形成心理问题的其它因素:认知评价;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应激源的可预期性和可控性应激源指那些能引起机体稳态失调并唤起适应反应的环境事件与情境。

20、心理问题应对策略:改变环境、改变自己(调节自我认知、调节自我情绪,选择适当行为;寻求专业的心理有助

21、调节自我认知的方法:校正自我认知、建立合理的自我期望、纠正归因偏见、多用积极的思维方式

22、调节自我情绪的适当行为:宣泄(倾诉、哭泣、写作)转移

十一、中医

1、中医理论

特点:整体观和恒动观

学说: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精津学说、经络学说、中医病因学说

2、阴阳学说:阴阳交互作用:阴阳互生、阴阳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3、五行学说:世界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构成。

4、经络学:

5、中医病因学说:

6:中医诊断的方法: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8、中医主要治疗方法种类: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

9、食疗: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从而达到保健、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

10、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协调脏腑;畅通经络;清静养神;节欲葆精;调息养气;持之以恒

协调脏腑: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纠偏,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调整,以纠正其偏差。

畅通经络:活动筋骨,以求气血通畅;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

清静养神:以清静为本,无忧无虑,静神而不用,其气即可绵绵而生;少思少虑,用神而有度,不过分劳耗心神,使神不过用;常乐观,和喜怒,元邪念妄想,用神而不躁动,专一而不杂、可安神定气。

节欲葆精:男女生殖之精,是人体先天生命之源,不宜过分泄漏。节性欲,养五脏以不使其过伤,调情志以不使其过极,忌劳伤以不使过耗。

调息养气:保养元气;调畅气机。

中医养生常用方法:精神养生(清静养神、立志养德、修身养性开朗乐观、调摄情绪)、起居作息养生(和谐自然、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饮食养生(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一要和五味、二要节制、三要注意卫生、四要因时因人而宜)、房事养生、运动养生、娱乐养生、针灸按摩保健养生、药物养生。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互涵、正气为本

十二、康复

医学康复:通过应用医学的方法和手段帮助病伤残者实现全面康复的目标,包括药物、手术物理疗法等治疗手段,是康复的首要内容和基础。.

根据工作内容和服务方式,分为五个方面: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康复工程

医学康复指通过应用医学的方法和手段帮助病伤残者实现全面康复的目标

包括药物、手术、物理疗法等治疗手段

是康复的首要内容和基础。

残疾人:占世界总人口10%左右。

多重残疾是指同时存在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残疾。

残疾分级各类残疾按残疾程度分为四级

残疾一级---极重度残疾二级---重度

残疾三级---中度残疾四级---轻度。

《残疾评测手册》--评测员专业培训

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包括三部分康复预防、康复功能评定(康复诊断)、康复治疗

一级预防指预防可能导致残疾的各种损伤和疾病,避免发生原发性残疾的过程。。

二级预防指疾病或损伤发生之后,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限制或逆转由损伤造成的残疾(不能让损伤越来越重);可降低残疾发生率的10%~20%。

三级预防指残疾已经发生,采取各种积极措施防止残疾恶化的过程,以减少残疾残障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康复评定过程初期评定、中期评定、末期评定

康复评定的内容:身体功能和结构(损伤)、活动(活动受限),与(参与局限)

康复治疗的特点强调“以患者功能为中心”的战略;强调患者主动参与;康复团队模式–最大特点终身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作用(1)预防或矫正继发性功能障碍(2)强化代偿功能(3)利用代偿方法提高疾患系统的功能(4)利用矫形器具/适应性器械装置增进功能

(5)调整患者生活和职业环境(6)应用心理疗法改善患者行为表现以提高患者的学习效果

学科内团队指康复医学机构内部的多种专业,组的领导为康复医师,其他成员由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语言治疗师(ST)、康复工程师或假肢/矫形技师(P&O)、康复护士(RN)、康复心理师、社会工作者(SW)等组成。

十三、健康信息学

信息是经过加工过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有显示、潜在的价值。

1、信息的主要特征

物质属性:客观性普遍性有用性

特有性质:1)可识别性2)可存储性3)可扩充性4)可共享性5)可传递性(本质特征)6)可转换性7)可再生性8)时效性和时滞性

2、信息的形态:4种数据、文本、声音、图像

信息收集原则:计划性、系统性、针对性、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

信息收集的主要方法:专题调查(访谈法、实地观察法、问卷法)

信息整理:第一步进行分类、第二类资料汇编、第三部资料分析

4、建立健康档案的基本要求:资料的1)真实性2)科学性3)完整性4)连续性5)可用性

良好的健康档案的意义:

2、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

3、全面评价社区剧目呢的健康问题

4、有助于制定准确适用的卫生保健计划

5、评价健康康管理者的服务质量和计数水平

6、可作为政府和医疗管理机构收集基层医疗信息的重要渠道。

7、居民健康档案是医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参考资料

健康档案的分类:个人、家庭、社区健康档案

5、个人健康档案的构成:1)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问题记录,包括:患者的基础资料、个人生活行为习惯记录、健康问题描述、健康问题随访记录、转会诊记录2)以预防为导向的记录,包括:预防接种、健康体检记录。综合分为3类表格:居民基本情况表、健康体检表、服务记录表

6、个人基础资料内容:1)个人的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种族、饮食习惯、就医行为)、2)临床资料(主诉、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3)各种检查结果、4)心理精神评估资料

7、健康体检主要内容:据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健康问题和健康危险因素设计体检方案。

8、家庭健康档案内容:家庭的基本情况、家系图、家庭评估资料、家庭主要问题目录、问题描述、家庭各成员的个人健康记录和家庭生活周期健康维护记录。

9、家庭基本资料内容:包括家庭各成员的基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健康资料等,及家庭类型、内在结构、居住环境。

10、社区健康档案内容:社区基本资料、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社区卫生服务状况、社区居民健康状况

社区居民调查的目的:建立档案、揭示健康状况、确定要求、寻求方法;不包括保险

11、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内容:社区的人口学资料;社区居民健康问题分布及严重程度;社区居民健康危险因素评估;社区人群的发病率、患病率及疾病构成、病死率及残疾率;社区疾病谱及死因谱

13、社区健康档案:社区基本资料、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社区卫生服务状况、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社区人口学资料、人口数量、人口构成、社区患病资料、社区死亡资料、危险因素调查、评估与干预。

社区基本资料:社区的自然环境状况、社区的经济和组织状况、社区动员潜力。

14、健康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1)自愿为主,多种方式相结合;2)体现健康管理和连续性服务的特点3)科学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健康体检报告数据集包括(掌握)

基本信息、问诊问卷、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专病检查、体检结论与健康指导

健康体检报告基本文档(掌握)

1.基本信息:体检报告标志、体检者标志

2.问诊问卷:生活方式、个人史

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吸烟、饮酒、体育运动、体力活动、生活起居、睡眠状况

个人史:既往疾病史、手术史、用药史、现症史、婚育史、过敏史、食物不耐受、妇女月经史、家族史、健康管理(体检)史、健康素养

3.体格检查:一般检查、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口腔、妇科(正常与否)

4.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与仪器检查结论):实验室、常规(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常规心电图、腹部X线、腹部超声、妇科细胞学检查

5.专病检查: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

6.体检结论与健康指导

疾病管理随访表:

一般信息:编号、姓名、随访日期、随访方式

医疗信息:症状、体征、生活方式、实验室检查、用药情况、转诊

卫生服务记录表单:基本信息、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疾病控制、疾病管理和医疗服务

体格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

信息录入常见错误:读不懂手写文字、错误的答案、编码错误、错误的编码位置、遗漏数据、重复录入数据等。信息清理方法:双份录入、目测检查、计算机查错

调查问卷保存原则:完整、安全、方便查阅

信息安全策略:制度、办法、管理、审计

十四、医学伦理学

2、健康管理论理:

健康管理论理概念:指个人、团体、国家在健康管理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以及个人、团体、国家对公共健康应该承担的道德责任。

健康管理的论理原则:1)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2)公平、合理3)保守秘密;4)有利和主体5)优质服务

3、健康管理伦理规范

健康管理伦理规范概念:在健康管理实践中健康管理者与服务对象双方应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健康管理伦理规范作用:规范健康管理提供者与服务对象双方的行为,协调健康管理提供者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实质是为了提高健康管理质量

健康管理伦理规范内容:1)健康管理提供者就遵守的规范:以人为本、文明管理;增进责任、积极主动;尊重个性、保护隐私;加强修养、提高水平;健全机制、规范制度;有效评价、完善监督;服务社会、保障健康;2)服务对象应遵守的规范:与时俱进、科学理念;重视权利、履行义务;配合管理、体现主体;彰显责任、实践健康3)健康管理提供者与服务对象应共同遵守的规范:双方平等、互相尊重;遵守法律、实践规范;相互信任、相互依托;良好合作、健康和谐。

5、健康管理提供者在健康管理中

权力:维护服务对象健康的权利、为服务对象提供健康服务权利、恰当地使用干涉权、拒绝权。

义务:1)对服务对象的义务:为服务对象提供保健服务;解除痛苦;宣传教育;保守秘密,保护隐私;满足正当需求。2)对社会的义务:面向全社会全人类的预防保健;提高社会人群生命质量;推进健康事业发展

十五、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

1、健康保险:是以人的身体健康为目标的,对因疾病或意外伤害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或因疾病或意外失能所致收入损失的保险,还包括因年老、疾病、伤残需要长期护理而给予经济补偿的保险。可分为: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

2、商业健康保险:是在被保险人自愿的基础上,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健康保险保障形式。

3、医疗保险

概念:指以约定医疗行为的发生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险人接受诊疗期间的医疗费用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险。

特点:1)以医疗行为发生为给付条件;2)分为补偿型和定额型;3)风险因素多,经营管理复杂;4)

护理保险:以因约定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引发护理需要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险人的护理费用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险。

长期护理保险通常在保险合同中承诺保单的可续保性。

4、健康保险的风险特点:不确定性、多发性、长期性

6、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的作用:1)延伸保险服务内容;2)控制保险赔付风险3)拓宽保险投资领域

7、健康保险对健康管理的意义:1)健康保险促进健康管理的资源配置与整合;2)健康保险可作为健康管理的战略性市场渠道;3)健康保险能够加强健康管理的良好认同度

8、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合作模式:1)服务完全外包模式。(保险机构整体购买)2)自行提供服务模式3)共同投资模式

十六、营销与健康产品

1、美国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的层次

提高健康认知水平、生活方式的改变、建立支持性环境

2、健康管理服务特性

无形性、不可分割性、不稳定性、易逝性、客户的满意标准是不同的、客户参与程度

3、健康管理的行业本质

就是管理,是一个计划以及为达成计划所实施的一切活动的全体。

4、PDCA循环的阶段步骤:1)P计划:健康身体检查,分析健康现状,发现健康问题;分析健康问题中各种危险因素;分析影响健康风险的行为危险因素;针对行为危险因素,制订干预计划。2)D执行:按干预计划执行。3)C检查:把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进行绩效评价,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订相应的健康行为标准。4)A处理: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5、营销过程:确定目标客户、分析评价需求、选择和利用资源、确定产品价值、促进客户购买、通过实施服务过程实现客户健康价值。

6、人群需求特征:被动性、不确定性、差异性、发展性、外部关联性、广泛性、超前和滞后性、重复性、

7、消费行为特征:习惯型、经济型、理智型、盲目型、躲闪型

8、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识别需求、搜索信息、备选方案评估、选择购买、购买后评估

9、营销组合的主要内容: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物理特征、流程、人员

产品:是健康服务机构提供经服务对象用于满足其健康需要和欲望的服务,包括有形服务和无形服务。

产品定价方法:1)成本导向定价:不含税价格=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利润2)竟争导向定价法3)需求导向定价法

11、消毒产品审评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由卫生部门审批。

12、涉水产品

概念:指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

识别:1)查验卫生批件(卫生部颁发的卫生批件,有效期,批件与附件内容一致性;进口的还查海关进口单据、进口商检证明)2)看材料品质3)看制造、装配工艺及外观

13、新资源食品:1)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2)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离的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食品原料;3)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品种;4)因采用新工艺生产导致原有成分或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原料

14、化妆品:指以涂抹、喷洒或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

健康管理服务路径包括:健康体检-风险评估-管理分组-干预处方-执行处方-绩效检查(健康体检健康评估)-确定下一步的健康管理计划。

1、消费者不易理解的专业术语及地方方言

2、虚假、夸大和绝对化的词语

3、庸俗或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词语

4、已经批准的药品

5、外文字母、汉语拼音、符号等。如:注册商标或必须用外文字母、符号的,需在说明书中用中文说明

十七、法律法规

1、消费者权利的主要内容

1)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2)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3)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4)公平交易

2、医师的执业规则

权力:1)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检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2)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获得与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条件3)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4)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5)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6)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7)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

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操作技术规范2)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3)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4)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5)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THE END
1.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始岗位群:各级各类养老及涉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及基层管理者、社区服务与管理员、老年产品及老年产业营销员、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工作人员、民政事务管理人员等。 发展岗位群:在各级各类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与管理组织、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等从事养老护理员培训、老年照护管理、老年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康复辅助器...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8.htm
2.降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考试大纲整理)卫生服务记录表单是卫生管理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卫生制度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用于记录服务对象的有关基本信息、健康信息以及卫生服务操作过程与结果的医学技术文档,具有医学效力和法律效力。一般包括如下部分:基本信息、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疾病控制、疾病管理和医疗服务。2...https://www.jianshu.com/p/f89222195a50
1.降管理师的前景怎么样未来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前景非常看好。目前,在中国,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未来10年,慢性疾病将会迅速扩散到每个家庭,因此需要更多的健康… 1健康管理师的前景怎么样 未来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前景非常看好。目前,在中国,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未来10年,慢性疾病将会迅速扩...https://www.huamu0101.com/yiyaojiankang/166394/
2.降管理师32孙先生45岁某大型国企办公室负责人健康管理师【32】 1.“良好的健康是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在哪里提出的 A.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 B.《阿拉木图宣言 C.《渥太华宪章》 D.《保健大宪章》 E.《共识》 2.亚洲地区开展健康管理较早的国家是 A.中国 B.日本 C.韩国 D.美国https://blog.csdn.net/robin9409/article/details/123354453
3.论会计信息失真《海南审计》杂志一、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会计信息是信息使用者评价财务状况,做出投资决策、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的主要依据,而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许多问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令人担忧。2000年度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令人吃惊: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https://audit.hainan.gov.cn/hdjl/hnsjzz/200705/t20070521_1988213.html
4.20172018学年沧州师范学院教学质量报告经济管理学院按照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性技能的要求,与多家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借助企业人才、设备、技术和产品等优势资源,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实践场所,学生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指导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真正使学生由校内模拟到真实场景操作,提高了实战性,真正使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教师参与...https://www.caztc.edu.cn/info/1011/1816.htm
5.老年人培训总结(通用18篇)南方医科大学资深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第七届丁颖科技奖获得者、第六届广东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护理教育中心主任、中国老年医学会理事、中国老年医学会老年医疗照护分会副会长刘雪琴主任,通过现场连线的方式跟我们分享了基层医院老年健康管理相关的内容,从目前老年化社会的现状下国家政策、面临的老年人问题的对策和...https://www.jy135.com/peixunzongjie/1009607.html
6.心理学与生活的论文(精选15篇)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就是心理关系,其属于人们之间心理距离的一个真实反映。研究表明,人在集体中深受欢迎的个性品质,与心理健康的标准保持一致。相反在集体中受到排斥的个性品质,也与心理健康标准相悖。由此可见,人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与他人相处融洽和谐,其人际关系就好。同时,...https://mip.yjbys.com/bylw/qitaleilunwen/110425.html
7.降管理师在我国现阶段的职业发展背景时光荏苒,转眼之间,明天就要迎来今年最后一次健康管理师考试了呢!今天医学教育网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文章:健康管理师在我国现阶段的职业发展背景,一起来看看吧! 一、国人健康现状 1、高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及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导致中国亚健康人群已超过75%。 https://www.med66.com/jiankang/zhinan/zx1911158504.shtml
8.www.sxlpd.com/clp85/1248.html我主编的《药事管理学》第2版规划教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被列为执业药师(药学类、中药学类)继续教育课程的推荐教材。 200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了“食品药品监管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活动,我撰写的“我国实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的现状及其立法研究”一文被组委会评为优秀论文三等奖。http://www.sxlpd.com/clp85/1248.html
9.会议记录的格式(附范文25篇)(2)提炼有价值的'管理经验,向姐妹园辐射,起到一级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2、加强各类人员的园本培训,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1)重视师德师风建设。 (2)加强中层队伍建设。尝试推出干事和志愿者岗位。岗位胜任能力和高于教师的思想境界。 (3)加强教师专业建设。 https://m.ruiwen.com/gongwen/huiyijilu/347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