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具有两面性,既能治病,也能致病。在用药治病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药物对于治愈疾病和保证用药安全至关重要。为此,国家在药品管理上制订了详细的规定,对药品的说明书、标签、包装标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目的就是避免药物的不当使用给人们造成伤害。值此全国安全用药月之际,我们与大家共同探讨安全用药的话题,让我们一起“安全用药,共享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有一句忠告:“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因此,掌握合理用药的知识与基本原则,更好地抗击疾病,提高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读懂药品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是药品生产单位对药品主要特性及技术标准的介绍,是医师、药师、护士和患者合理用药的科学依据,是宣传合理用药和普及医药知识的指南。药品说明书一般都包含有关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等基本科学信息,既要能指导用药,又要说明滥用的危害,要求写得具体、详细、明确,语言通俗、严谨、易懂。患者在用药前一定要仔细读懂说明书,尤其是【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患者用药】、【用法与用量】等项。
服药要考虑人体的生物钟节律
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每日上午7时~10时为分泌高潮,大约450nmol/L(纳摩尔/升),随后逐渐下降,下午4时约110nmol/L,午夜12时为低潮,此是由促皮质激素昼夜节律所引起。临床用药可遵循内源性分泌节律进行,宜采用早晨1次给药或隔日早晨1次给药,以减少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反馈抑制而避免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下降、甚至皮质功能萎缩的后果。
正是因为人体具有生物节律的特点,用药时可以考虑依据人体的生物钟和药品性质分别选择晨起、餐前、餐中、餐后、两餐中、睡前服用。
按时服药
能口服就不要静脉注射、滴注
例如,非甾体抗炎药美洛昔康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为89%,进食对药物吸收几无影响,肌内注射吸收迅速和完全,生物利用度平均在99%以上,因此,临床上如非必要都应用口服制剂。
对于慢性病、常见病、可以进食者或适宜口服给药者没有必要注射。口服与注射给药生物等效性近似的,凡是口服可收到疗效的无须注射,或在病情稳定后采用序贯治疗的(如医院获得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慢阻肺急性发作、阑尾炎等),都要尽快由静脉滴注改为口服给药。
盲目输液、过度输液会给患者带来感染、热源、血管内膜损伤等等,同时也浪费了许多医药资源。因此,WHO提倡:“能口服的不注射,能注射的不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