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慈善机构青年心理(YoungMinds)的分析,截至2023年3月的一年里,有2.1万名18岁以下的孩子被紧急转入心理健康危机小组,比上一年增加了46%。而在今年仅仅5月,就有超过3500名孩子紧急转诊,是2019年同期的3倍,接受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病例更是高达46万。另有数据显示,2022年,英国共有近150万孩子被转诊到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与疫情前相比激增79%。超过1/10的小学生患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英国儿童心理咨询热线在去年提供了超过10万次咨询服务,其中有3万次是关于压力和焦虑的,超过1.4万名儿童的咨询内容有关情绪低落和不快乐。儿童热线负责人表示:“年轻人在整个童年和青春期可能会受到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这可能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因此让孩子们感到被支持和振奋很重要。”据慈善机构收集的数据显示,家长拨打心理求助热线的主要原因是孩子正在经历焦虑、自残、愤怒或攻击性、学校问题(包括拒绝上学)以及行为管理等问题。北爱尔兰儿童和青少年在儿童热线中提出的前5个问题是焦虑和压力、情绪低落和不快乐、抑郁、无法获取心理健康支持及服务、孤独。
为了给孩子全方位提供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支持,英国有专门针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诊所和各类疗法,以应对不同情况下孩子的心理问题。除了常规的心理咨询辅导之外,接触大自然、骑马、引入宠物疗法等均有可能出现在医院开出的处方上,英国甚至有马场与英国医疗系统合作,专门提供用于缓解焦虑和精神问题的医用马术服务。
同时,英国的各学校都为孩子提供心理支持服务,针对升学压力、社交压力、融入压力等等实际问题,对孩子进行重点心理识别和支持,在幼儿园阶段引入情绪识别游戏来帮助孩子、老师和家长识别情绪、沟通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英国也为家长和老师提供相应的专业心理辅导,针对家长育儿压力和教师教育压力等问题进行专业支持,以确保孩子在良好健康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美国:积极探索管好在线平台
对此,美国商务部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正在就制定保护未成年人在线心理健康、安全和隐私的实践方案征求意见,并与儿童在线健康与安全工作组以及药物滥用和心理健康服务管理局开展合作,通过识别和减轻在线平台的潜在不良健康影响,来促进未成年人在线的健康与安全。
此外,对于需求寻求心理援助的青少年,美国探索通过设立自杀预防生命热线进行干预。研究表明,如果能够拖住孩子,许多自杀冲动就会消失。社区也有相应的志愿团体,通过仔细评估来判断青少年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治疗。
新加坡:汇聚各界力量关心孩子心理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和心理卫生学院展开的最新研究显示,新加坡约16%儿童青少年出现抑郁或焦虑症状,他们的年龄介于4岁至21岁。这些孩子每年平均缺课190个小时,相当于24天,其中13%的人甚至缺席至少3个月。受影响的青少年学习成绩下滑约63%,从事其他日常活动的能力同样有所下降。
同时,新加坡援人协会今年7月的数据显示,2022年新加坡共有476人自杀死亡,是自2000年以来自杀死亡人数最高的纪录。自杀连续第4年成为10岁至29岁的首要死因。
2020年,在新加坡政府的支持下,青年心理健康网络正式成立。该网络汇聚各行各业力量,邀请公众集思广益提出改善年轻人心理健康的想法,共同制定关怀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方案。
自成立以来,已有数千名青少年、家长、照顾者、心理健康和社会部门的专业人员加入该网络,并开发了22个基础项目,范围从努力增强青少年的情绪韧性到工作场所和社区内的支持等等。有的项目面向10岁至12岁孩子,由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参加钓鱼、骑行、画画等活动,帮助他们扩大社交圈、提升自信心;也有的项目将心理健康知识提炼、汇总成册,供家长们参考使用。
新加坡历来非常注重在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方面发挥各界力量。2021年7月,新加坡成立心理健康跨部门工作小组,聚集起政府部门、学术界及民间组织代表。心理健康跨部门工作小组的其中一项建议是设计一个“家长工具箱”,提供容易理解且实用的策略,让家长能够更好地协助自己孩子取得心理健康。
日本:成立儿童家庭厅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幸福度”明显较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研究所在2020年发布了分析儿童幸福度的多维度调查结果。调查从精神幸福度、身体健康和技能3个方面衡量,结果显示,日本在“身体健康”方面,位居38个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中第1位,“技能”排名第27位,而在“精神幸福度”方面排名倒数第2。
正如报告所指出的,儿童的幸福度不仅直接受到儿童的行为和人际关系的影响,还受到儿童家庭的经济状况、居住环境以及整个社会情况等更广泛因素的影响。
日本排名之所以靠后,和社会整体状况关系紧密。例如,日本儿童的“贫困率”约为18%,从日本的高GDP和低失业率等经济环境来看,这一比例还是过高的。在多次受欺凌的儿童比例方面,日本的17%也很扎眼。
然而,日本尚未建立起对儿童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和医疗体系,国际上被认为对儿童抑郁症有效的药物在日本也尚未获批准,同时还存在小儿精神医生人手短缺等问题。在学业负担方面,虽然日本小学取消了成绩册,但是中学阶段依然看重成绩,大学考试更是竞争激烈,这对日本青少年来说依然是不小的心理压力。
【环球时报驻英国特约记者陈家村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冯亚仁环球时报驻新加坡特约记者辛斌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潘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