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小圈上学记》:久违的类型创新,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艺绽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北京日报客户端|作者壹树
近日,《米小圈上学记》在央视八套和腾讯视频热播,该剧一经上线就收获不少好评,也以市场少见的亲子向电视剧模式,书写了一本属于中国孩童的“童年日记”。
该剧讲述了米小圈和他的好朋友们在秋实小学三年级期间,发生的一系列趣味横生的日常小故事,剧集聚焦友情、亲情,通过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两大部分,塑造出一个个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剧中,主人公米小圈就是一个快乐制造机,他可爱又“废柴”,没心没肺、散漫淘气,实际上情感充沛、充满了爱心;高财商的姜小牙虽然有些许毒舌,但他从不以嘲笑他人为乐,内里仍然是个天真浪漫的男孩子;耿直慢半拍的铁头,胖乎乎的身材,憨厚的笑容,反应经常慢半拍但又很想努力跟上节奏,显得呆萌又干净纯粹。
该剧追求生活风格的同时也兼具精致影像,既有代入感,又不乏童话美感。剧中开场便如同进入了某个小小少年的童年回忆,虽然年代不同,但熟悉的日记本、房间里的玩具、充满童趣的房间布置等都让人不禁回忆自己的孩童时期。在此基础上,该剧通过温暖的灯光、明亮的色调让其整体有了一种童话故事版的温暖氛围。
剧中还呈现了许多颇具创意想象力的元素,如米小圈妈妈作为医生救助他人的小故事,运用了颇具创意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国武侠风元素;何伟与妈妈的亲情和解,用到了“机器人+特摄片”的方式;河神金笔篇中,用舞台剧形式包裹了寓言故事,为观众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画面体验;福尔摩斯侦探记忆宫殿故事里,小朋友们也接触到了推理元素。该剧借用这些具有创意、充满想象力的元素,在呈现无数想象力的同时,也启发孩子的好奇心与创造力。
为了更好的让他适应纯文字书,这一次我让他自己选择,不看是不是经典名著,也不看销售量有多少,只是从他的兴趣出发,因为之前听音频故事《米小圈上学记》听了不少,所以他这次自己选择了同类型的两套书《米小圈上学记》和《淘气包马小跳》。
淘气包马小跳1-10
儿子自己阅读马小跳
读米小圈,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很多家长对这样类型的书保持鄙夷的态度,觉得太“流水账”不够经典不够有内涵,但是孩子读书就像吃饭一样,米饭馒头要吃,水果零食也要吃,只要家长给孩子做好阅读规划,遵从他们的兴趣,何乐而不为?
在阅读过程中开开心心的学识字、学成语,学习故事的叙事方法,水到渠成。
所以孩子喜欢这样的书,家长也不必太过苛责,买书首先就要满足孩子的兴趣呀,现在很多翻书有困难的成年人也许就是小时候还没认全字就被大人逼着读名著造成的吧。
淘气包马小跳——马小跳
米小圈上学记——米小圈
这两位小字排行的男主角,都有一些差不多的特点,这两本书也有很大的区别,下面我就来剖析一下:
10岁男孩,有点调皮、有点淘气,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这是书中给出的定论,但是作为男孩的妈妈,我觉得他的一些行为其实也还好,是大部分男孩子共有的特性,而他之所以能够这么自由自在,也是因为他的爸爸妈妈“放任”的结果,有一个玩具设计师爸爸和橱窗设计师妈妈,两个人都拥有自由的灵魂,所以对孩子的行为宽容度是很大的。
一年级小学生,调皮可爱,爱踢足球不爱画画,学习一般。米小圈的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是医生,爸爸比较温和幽默,妈妈是很严厉的,所以父子俩都很害怕妈妈。
两套书的人物配置都是一男主加上N个个性迥异的同学朋友和老师家长这样的搭配,
故事主线也是孩子上学时发生的妙趣横生的故事。
都是小学生年龄段的孩子们,可能男孩子稍多一点,比较有共鸣啊。
淘气包马小跳——杨红樱
米小圈上学记——北猫
杨红樱的名字我相信家里有小学生的都不会陌生,她的很多作品都是畅销书的霸榜书籍,《笑猫日记》、《淘气包马小跳》等等都深得大家喜欢。
北猫叔叔则不一样,他是一位儿童文学家和动画编辑,三岁开始看小说,十三岁开始逼着别人看他写的小说,因为与侯宝林大师同日生日,所以自认有幽默天赋,这一点我觉得完全没问题,因为在看米小圈的时候,我跟儿子总是时不时就笑个没完。
淘气包马小跳:
淘气包马小跳是使用的第三人称,在读故事的时候,能深深的感觉到作者作为妈妈or老师的角色从上到下很慈爱的在描写淘气孩子的那些点滴小事。
资深作家杨红樱,18岁时是小学语文老师,后来加入作协,成为真正的作家,所以基于这一点,马小跳的故事事件、人物关系、人物行为及心理,在叙述中像白描一样的勾勒,而情节是实在的感动和戏剧冲突,在文字的描写上也是很有分寸,适合刚开始阅读文字书的小学生。
米小圈上学记:
米小圈因为是采用的日记方式,所以使用第一人称,代入感更强,读的时候跟觉得身临其境,更好理解。
北猫是北漂的80后,由于他也是动画编辑师,所以他的故事更有剧集性,故事比较轻松幽默,很少能让人觉得郁闷、深刻或者沉重。
两书中的班主任老师,都是严厉的女老师,不同的是,马小跳的班主任秦老师,不了解马小跳的内心,也经常对他造成误解,是一点偏反面又很真实的人物,米小圈的班主任魏老师,是一个要求严格又很有智慧的老师,从这一点,马小跳的写作更加有深度,我觉得如果老师看了之后会特别有共鸣,继而反思自己的一些行为。
当然最受孩子欢迎的老师,肯定是那些温柔漂亮又懂他们心的老师,马小跳的美术老师林老师和米小圈的语文老师莫老师。
米小圈的好朋友和父母老师。
在人物设定上,马小跳书中出现的人物更多元,除了有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各种性格的同学,还有几位家长的展示,马小跳开放型的父母,安琪儿攀比心严重的父母,还有“新新人类”的舅舅等角色。
下面来看看书籍的真实面目吧。
马小跳系列书籍的封皮,比较中规中矩的封面设计,插图和配色有点保守,真心希望能好好的设计一个封皮儿~~~哇咔咔。
书记内页是文字和插图相结合的形式,在字数上,马小跳一本书的字数大概有80千字左右,现在除了文字版,还有漫画版书籍,但是我买的是文字版的,没有注音。
米小圈上学记的封面比较吸引孩子的注意,可爱的插图特别有涂鸦和漫画的风格,虽然插图没有那么精致,但是特别的独特。
米小圈每本书的字数有120千左右,说实话我真没想到米小圈的文字能比马小跳多,也是因为排版上文字行距较大,而且有注音,还有文字颜色的区分。
插图没有大篇幅的图画,也是类似小涂鸦的形式出现的。
个人觉得,在书籍封面设计和排版上,马小跳略胜一筹,纸张的质感看起来更舒服,而且字间距和行距给人轻松的感觉。
在插图设计上,马小跳更胜一筹,大幅的精心设计的插图对剧情有更好的理解作用。
为了让调皮鬼马小跳变乖,班主任秦老师让马小跳在童话剧《龟兔赛跑》中扮演一棵树,一颗只能站着不能动不能说话的活道具,为了参与节目,马小跳当树也甘心,愣是一动不动的甘当活背景,看到这里,大家都会埋怨班主任秦老师,那么的无情和冷漠,但是后来,为了奖励马小跳的行为,老师决定给他一句最重要的台词,一句总结性的旁白,正是因为这句话,马小跳得到了全场观众的掌声,也在学校更加出名。
马小跳的故事结构清晰、冲突明显,故事起伏有节奏,文学性更强。
米小圈上学记
米小圈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叫铁头,人如其名,长得非常结实,头也很结实,性格憨厚耿直,缺少一点机灵劲,学习也不好,因为成绩跟不上,他的家长决定让他退学,作为他最铁的朋友米小圈,是不愿意看到自己朋友退学的,所以决定跟其他同学组成一个小团队,一起拯救铁头的学习。
虽然是简单的故事,但是我们能感受到孩子们纯真的友情,那种看起来调皮捣蛋,到了正事上一点不马虎,全身心投入的赤子之心。
米小圈的文字多以对话为主,语言也很简单,口语化比较重,各种“呜呜呜呜”的语气词也很多。
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从字数少的绘本开始向文字类的文学书迈进的时候,兴趣就是最好的引路桥梁,特别是学前的小朋友,他们的脑中文学基础等于0,好玩的故事,适合他们的文字,才是好的选择,所以家长们不用担心快餐文学会影响孩子知识的输入。
至于书中提到的一些所谓三观不正的片段,譬如米小圈他们拯救铁头学习成就组成的小分队队名叫“全部及格救援团”因为不吉利而被改名,敏感的家长可能觉得这是封建迷信,我也承认,但是事实就是这样,你能允许大富豪请大师看风水,难道就不允许孩子书上有这样的片段吗?
抠字眼或者戴帽子这种,我觉得大可不必,孩子所在的环境都是真实的,看多了童话的孩子也不会以为狮子就会说话的。
好了,下面是我对这两个系列书籍的一个认识:
封装设计:4分
故事性:4.5分
思想性:5分
幽默性:3.5分
封装设计:4.5分
故事性:4分
思想性:3.5分
幽默性:5分
如果孩子对于这类型的书读不下去,我建议可以先给孩子听,如果孩子爱听,并且掌握了故事的内容,再去阅读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牛听听内置音频
笔者看的是《笨狼的故事之笨狼的宠物》。这本书,一共讲了6个小故事,语言确实通俗易懂,还带拼音,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阅读,但就文中的内容,却又一些不赞同孩子阅读的地方
第一个故事,“笨狼家的聪明事”,描述的是笨狼家面对棕熊的嘲讽,不仅没生气,反而却以有了笨狼的家庭,彼此融洽,而感到聪明,这种幸福感,自我认同感,可能是一种聪明,可是,接下来棕熊夫妻吵架,棕熊慢慢直接回娘家,找来兄弟姐妹理论,然后棕熊爸爸看着远去的妈妈,什么话也没说,转身给了自己儿子小棕熊一巴掌,怪小棕熊为什么不去把妈妈追回。
小棕熊责怪父母每次吵架就把气撒到她身上,气得说“离家出走”,还好去了爷爷奶奶家,并告状了,而棕熊爸爸呢?妻子,儿子都跑了,自己感觉迷失了方向,不知道何去何从,就直接去酒店买醉去了。
这个故事,笔者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是想衬托笨狼家的和睦幸福么?但通过这样的悲剧比较就是幸福么?而且,对于10来岁的孩子,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办法很好的判断是非对错,难道遇到不开心的事就离家出走,遇到困难的事,就像棕熊爸爸那样去买醉么?这个故事没看到有积极面对问题的地方,反而是让孩子有可能学会了一些激化问题,并不能解决问题的不好的应对方法。
第二个故事是“明星梦”,笨狼爸想做明显,正巧遇到森林镇的一个团体演出,他虽然被选上了,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可是却只是个举牌子的,不是唱歌的,笨狼儿子给他爸出主意,让他不听指挥的命令,自作主张,从队伍里走了出来,并站在舞台前面,大声的长自己喜欢的歌曲,真的演唱团无法继续演出,自然也失败了。
不仅如此,笨狼一家在回去的路上被人指指点点,可他们不仅不羞愧,却反以此为荣,认为大家都认识他们了,他们成了大明星,最后竟然还在镇上绕了三圈,真的以为是“大明星”了
那么请问,这又是给孩子灌输什么道理呢,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惜牺牲别人的一切么,无视纪律,无视规则,仅仅就是为了自己的大明星梦么?
第三个故事“笨狼的宠物”。小笨狼看到同学们都养宠物,他也想养,就和狼爸爸说了,得到爸妈的同意后,可是并不知道要养什么宠物,还想要养一只特别的。于是在镇上找了三天,没找到,就全家外出旅行去找“宠物”,还是没找到。
在这个故事上,笔者更是感到困惑
a)别人养宠物,自己就一定要养么,还真的那么执着
b)养宠物一定要养个与众不同的么?
c)为了给孩子养宠物,孩子可以不上学,爸爸妈妈可以不上班,满世界的去找宠物么?
这到底是什么理念呀,对学习,工作,兴趣爱好的执着是可取的,对养宠物局让可以这么不管不顾,陪着孩子一起疯,也许等找到宠物了,孩子的兴趣又没了。
同时,也让笔者想到多年前那些所谓的追星族,就一个小宠物,要这样折腾,那对于孩子们来说,一旦追星,不是要砸锅卖铁呀,不是要倾家荡产呀,而这样的追宠物,追星,对于孩子的成长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尽管就看了一本笨狼的故事,但就这几个小故事,笔者无法相信,她居然获得了那么多的奖项,是现在奖项都白菜价了,还是真没有什么好书可以给孩子们看了呢?
我们一直倡导要让孩子多看书,多读书,但如果说实话,就看这样的书,笔者还真不知道是好是坏呢,万一,孩子看了,学着小棕熊也离家出走呢,万一在学校公开课的时候,突然站起来自言自语呢,万一小小年纪,为了一个所谓斗罗大陆,所谓的奥特曼而追星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天下,书目为基,真的是值得深思而又需要好好改善改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