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阵刺耳的警报声突然穿过摄像机,吓坏了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家人。
“这是你的孩子吗?”一个陌生的声音从Ring摄像头中说道:“你好吗?你好吗?欢迎来到NulledCast。”
NulledCast是一个在Discord上直播的播客。在这个节目中,黑客向人们展示了如何轻而易举地破解别人家里的Ring和Nest品牌的智能家居摄像头,并使用它们自带的扬声器与毫无戒心的主人聊天并骚扰他们。
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不少网友表示有过相同的经历:
“原本在家里安摄像头是怕猫咪独自在家有事,结果被入侵了。那人直接控制摄像头拉了一圈,看家里环境,还停顿放大,看回放的时候我真的吓死了......”
“我装摄像头在卧室里,那天看的时候发现【在线人数2】,一瞬间头皮发麻”
“我有发言权!之前在装监控的后台上过班,卖出去的每一个监控我都能看见画面!”
据统计,截至2022年10月,约有一半拥有互联网的美国家庭安装了家庭安全系统、监控摄像头、可视智能门铃等设备。但与此同时,这些摄像头又给人带来了新的“烦恼”:邻居的日常出行不可避免地入镜,被可视智能门铃识别为陌生人发出警告;别有用心的人以个人安全为理由偷拍他人影像;云端保存的视频可能被兜售……
那么,在不得不安装家用监控摄像头后,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呢?
首先,不买廉价摄像头或者二手摄像头。科技产品都具备一定研发成本,很多廉价/二手摄像头虽然看上去物美价廉,性价比很高,几十块钱就能入手,但背后存在的泄漏风险却是翻倍上升。
为了呼吁大家提高对身边具备监控功能设备的重视,德国萨尔大学人机交互实验室的几位研究者还设计了一款能转眼珠、眨眼睛、还会盯着你看,就像是恐怖片中会出现的人眼摄像头——Eyecam。
它覆盖着柔软的仿真皮肤,能像真人那样转动眼球,还能眨眼或者抬眉毛。Eyecam可以观察并识别视野内的人类,甚至还能用眉毛表示它的情绪,比如开心或失望。
这是一个开源项目,作者马克·泰西尔(MarcTeyssier)还在GitHub上公布了制造“人眼摄像头”所需的CAD文件与控制软件。
也就是说,如果你怕忘记隐私泄漏的危险性,可以尝试做一个摆在家里,时刻提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