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如病毒感染进入高发期专家给出这些防治建议
高层动向
国家卫生健康委乡村振兴办开展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
探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东部片区调研工作
疾控动态
吃鱼生没余生?警惕潜伏在鱼生中的“凶手”肝吸虫!
科研动向
新抗体能治疗深层癌变
每天步行约8000步可显著降低早死风险
“即插即用”纳米颗粒可靶向多种生物目标
脑机接口“解冻”渐冻症患者控制能力
美媒:新研究显示,某些类型的音乐可以帮助你减轻疼痛
研究人员首次创建工程化外泌体实现类性别关键基因精准调控
精子产生的关键信号机制被揭示,不育或被解决
CellChemBiol:为何很多癌症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CellRep:T细胞受体研究发现或有望帮助工程化量身定制特殊的免疫反应
Nature:揭示人OPA1重塑线粒体膜的结构机制
Science子刊:首次在胰腺癌中发现驱动癌症扩散的细胞并发现它们的弱点
舆情信息
卫生健康思政教育专家委员会成立
北京宫颈癌与乳腺癌治疗率接近100%
安徽首批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入驻
急性肝衰竭新型预后模型有望提升患者生存率
异种移植临床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救治特重度烧伤患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座谈会介绍——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成绩亮眼
第三届世界卫生健康论坛将举行
内地中药医院制剂首次跨境至澳门使用
中国援几内亚医生倾力救治车祸患者“中国医疗队太好了”
类风湿关节炎与普通关节炎有啥不一样?
年轻人“吸氧提神”?过度补氧当心中毒
每年因吸烟死亡超百万人!我们离“无烟社会”还有多远?
十四万病例证明集采仿制药安全有效性和原研药相当
鞋垫矫正腿型,真有用还是智商税
放弃大学文凭95后改学中医回乡执掌村卫生室
2023-10-30人民网
近日,国家疾控局发布诺如病毒感染健康提示显示,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期,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场所。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摄入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吸入患者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以及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物品和环境等感染。
“目前,尚无治疗诺如病毒的特效药以及疫苗。诺如病毒感染后起病急,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症状轻,无需特殊治疗,及时补充呕吐和腹泻时消耗的水分,休息2至3天即可康复。”侯淑敏提示,但不排除老人、婴幼儿等出现重症的可能。如遇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高热不退;持续多日的腹泻或呕吐;不能缓解的严重腹痛;精神反应差、嗜睡;大便带血或呕吐物中有黄色胆汁样液体;婴儿数小时不能正常摄入母乳,持续4至6小时无尿或尿布不湿;儿童持续6至8小时无尿、哭时无眼泪、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
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侯淑敏建议,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六步洗手法正确洗手;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饮用生水,烹饪食物要煮熟,尤其是贝类等海鲜食品;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身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同时,已感染诺如病毒的人群,应尽量居家隔离,避免传染他人。需要注意的是,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科学规范的消毒处理,酒精对诺如病毒无效。
2023-10-30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卒中识别早,救治效果好”。
卒中亦称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指由于脑内血管狭窄或闭塞和血管破裂等所致的一组器质性脑血管疾病,以突然起病、迅速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作为其主要临床特征。
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居民生活结构改变,全球卒中疾病总体呈现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态势。毋庸置疑,卒中正严重威胁全球居民的身心健康。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约占所有卒中的87%。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作为卒中的主要临床类型,是指因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各种脑血管病变所致脑血流阻断,脑组织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发生缺血、坏死,进而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等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该病是导致我国卒中疾病负担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卒中症状的早期识别
临床中有几个常用的口诀(量表)可以帮助大家早期识别卒中症状,这对于伴有卒中危险因素,如高龄,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和房颤等基础疾病的居民尤为关键。
其中,难平衡是指因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患者突然出现行走困难;看不清是指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脸不正是指突发的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臂不平是指手臂突然无力或麻木,多出现在身体一侧;语不灵是指突然出现说话含混,难以听懂,或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需要警醒且尽快到院就诊。
总之,快速识别、及时送医是实现积极救治、改善预后的首要前提。一旦发生卒中,千万不要等待症状自行消失,而是应该立即前往医院或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鉴于脑梗死多由于脑血管闭塞所致,及时开通血管、恢复脑组织血流灌注的再灌注治疗仍是脑梗死的最佳治疗方案。若高度怀疑脑梗死的患者可以在发病后4.5小时内接受专业医生评估,且排除禁忌证,即可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无论是静脉溶栓治疗还是血管内治疗,越早接受治疗,往往预示着更大的康复空间。
2023年10月24—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乡村振兴办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赴浙江开展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探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东部片区调研。
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等省市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同志一同调研。
2023-10-30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你爱吃鱼生吗?
据说吃过一次鱼生
就会简直念念不忘
一口一个简直停不下来
广东省珠三角地区
每年因生吃淡水鱼生
感染肝吸虫病的案例历历在目
而肝吸虫病是我国当前最严重的
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一、什么是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是肝吸虫(华支睾吸虫)随食用未经煮熟的淡水鱼(比如鱼生)或虾感染人类,并寄生在人体肝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肝吸虫是国际癌症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一类致癌生物,是肝胆管癌和肝癌的重要诱因生物。
肝吸虫的成虫寄生于
人或哺乳类动物的肝胆管内
虫卵随胆汁与粪便混合排出体外
二、肝吸虫是如何进入到人体内的?
自然界中,它常常以虫卵存在于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在其消化道内继续发育为胞蚴,经分裂逐渐增殖成为几百甚至上千条尾蚴,后从螺体内逸出。
尾蚴在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虾后,会侵入其肌肉组织,发育成为囊蚴。
直到淡水鱼虾被“终宿主”人类食用后,囊蚴在人体内十二指肠破囊而出,形成后尾蚴,从此寄生于人体发育为成虫,可在人体内存活长达20~30年。
因此,我们人类感染肝吸虫的最主要途径则是经口传播,而生吃鱼虾是感染肝吸虫病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三、肝吸虫的危害你想象不到!
成虫会在肝胆管内分泌代谢物,还有蠕动引起的机械刺激,都会损伤胆管和周围细小血管,导致胆管炎症和增生。
因为炎症和增生导致胆管壁增厚,管腔变狭窄、虫体堵塞胆管,出现胆管炎、胆囊炎或阻塞性黄疸,容易发生胆道结石,还可能引起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而致癌变,导致胆管癌。这给我们的肝胆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身体会出现哪些异样呢?
感染了肝吸虫会有这些表现!
有些人的症状可能很轻微
有些人的症状却很快就加重
其实是处在肝吸虫病的不同发病阶段
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开始可表现为轻度乏力、食欲不振或腹痛。
继而发展可能出现头昏、失眠、乏力、精神不振、心悸、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上腹饱胀、腹泻、肝区隐痛,肝大,有压痛和叩击痛。
严重者可出现肝硬化和腹水,还可并发胆囊炎、胆管炎、胆管阻塞等,甚至引起肝胆管癌。
注意:儿童感染肝吸虫病,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侏儒症。
广东疾控提醒您:
如果怀疑自己感染肝吸虫,可通过验大便查虫卵,配合B超和CT检查、血清学等辅助检查确诊。
如何做到真正“远离”肝吸虫?
预防肝吸虫病应抓住经口传染这一环节,防止食入活囊蚴是防治本病的重中之重。
1、食物彻底煮熟煮透
肝吸虫一般寄生在淡水鱼体内,常见的青鱼、草鱼、鲢鱼、胖头鱼、鲤鱼、鲫鱼等均可携带。如果吃了生的或未彻底煮熟的被感染的鱼肉就有可能感染。
因此,所有食物都应该煮熟煮透方可食用,特别是淡水鱼虾。不要贪这一口“鲜”,把自己推向风险之中。
2、餐具严格生熟分开
用受污染的餐具进食也可能感染肝吸虫。因此,在处理食材时,切生、熟食品所用的刀和砧板要分开,不可混用。此外,盛过生鱼的各种用具要洗刷干净。
要把肝吸虫病“拒之门外”
就要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
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还是以身体健康为重哦
2023-10-31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张佳欣)长期以来,癌症治疗一直是把双刃剑,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往往也会对健康细胞造成严重破坏。但是,30日在线发表于《免疫》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种癌症治疗新方法,比目前的治疗方法更精确、更持久且毒性更低。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概念验证研究可用于广泛的癌症突变。对肺癌和结肠癌小鼠的早期实验显示,肿瘤生长显著减少,副作用最小。
其中一个名为KRASG12D的突变是已知的最致命癌症的诱发因素。对于癌细胞,基因是“黑帮头子”,蛋白质是黑帮里面的“流氓地痞”。这项研究显示,dIGA与“流氓蛋白”结合,然后通过转胞吞作用过程将它们带出细胞,从而阻止肿瘤生长。
当在小鼠身上测试时,KRASG12D特异性抗体在缩小癌症肿瘤方面比目前临床测试中的治疗方法更有效。
研究人员在另一种癌症突变IDH1R132H中发现了类似的结果,该突变在癌细胞深处发现。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针对突变的KRAS蛋白,但新的发现表明,这种独特设计的抗体可到达这些细胞内分子。
研究人员称,创新性地使用IGA抗体有可能靶向治疗导致侵袭性癌症的顽固突变,特别是卵巢癌、皮肤癌、结肠癌、宫颈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肺癌。
2023-10-31工人日报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一项近期发表在心脏病学权威期刊上的研究显示,每天步行约8000步是大多数人能够获得最大益处的最佳步数,能显著降低过早死亡风险。研究还发现,快走比慢走更好,步行速度越快,死亡风险越低。
研究人员系统性地考察、分析了来自12项国际研究的数据,涉及超过11万名参与者。研究结果显示,每天走约8000步能极大地降低早死风险。如果将重点放在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上,7000步左右最合适。除步行距离外,提高步行速度还能带来额外收益,即快走比慢走更好。
这项新研究建议,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天步行7000至9000步是一个合理的健康目标。那是否应该在走到9000步左右时就停止步行呢?研究也首次证明,与每天步行7000至9000步相比,步数更多益处也会更多,且即使每天步行多达16000步也不会带来风险;但单就降低死亡风险而言,更多步数的收益差别就不大了。
科技日报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张梦然)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工程师开发出一种模块化纳米颗粒,其表面经精心设计,可容纳任何选择的生物分子,从而可定制纳米颗粒以靶向肿瘤、病毒或毒素等不同的生物实体。研究论文30日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
这项技术兼具简单性和效率。研究人员可采用模块化纳米颗粒基底并方便地附着在靶向所需生物实体的蛋白质,而不是为每个特定应用制作全新的纳米颗粒。
该校雅各布斯工程学院纳米工程教授张良方称,这是一种“即插即用”的平台技术,可快速修饰功能性生物纳米颗粒。
模块化纳米颗粒设计的关键是一对合成蛋白质,称为SpyCatcher和SpyTag。它的工作原理是:SpyCatcher嵌入纳米颗粒表面,而SpyTag与目标蛋白质(例如针对肿瘤或病毒的蛋白质)进行化学连接。当SpyTag连接的蛋白质与SpyCatcher修饰的纳米颗粒接触时,它们很容易相互结合,使目标蛋白质能够毫不费力地附着在纳米粒子表面。
研究人员对人胚胎肾293细胞进行了基因改造,以在其表面表达SpyCatcher蛋白。然后,将细胞膜破碎并涂在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纳米颗粒上。随后,将这些纳米颗粒与SpyTag连接的蛋白质混合。
团队在患有卵巢肿瘤的小鼠中进行了测试,这些纳米颗粒装载有化疗药物多西紫杉醇,每3天通过静脉给小鼠注射一次,总共注射4次,最终抑制了肿瘤生长,同时提高了存活率。接受治疗的小鼠的中位生存期为63—71天,而未经治疗的小鼠的中位生存期为24—29天。
科技日报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张梦然)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开发出一种治疗渐冻症(ALS)的脑机接口(BCI),其能在3个月内保持90%的准确率,且无需重新训练或重新校准算法。
ALS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肌肉无力以及运动和语言功能丧失。今年62岁的蒂姆·埃文斯于2014年被诊断出患有该病后,有严重的言语和吞咽问题。他可以慢慢说话,但大多数人很难理解他。
2022年夏天,研究人员在埃文斯的大脑表面放置了两个皮质电图(ECoG)网格。ECoG网格是一块薄薄的电极(微型传感器),其覆盖面积相当于一张邮票的大小,放置在大脑上可记录数千个脑细胞(神经元)产生的电信号。
BCI与经过训练的特殊计算机算法一起,将大脑信号转换为计算机命令,这让埃文斯能够自由使用一组6个基本命令(向上、向下、向左、向右、进入和返回)在通信板上的选项之间导航,并控制智能设备,如房间灯和流媒体电视应用程序。
与许多其他BCI研究不同,新方法使用不穿透大脑的电极,研究团队可以记录来自大脑表面的大量神经元,而不是单个神经元。
2023-10-31环球时报
毫无疑问,音乐可以抚慰一些人的灵魂,事实证明,它也可以暂时缓解身体上的疼痛。日前发表在《疼痛研究前沿》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听喜欢的歌曲可以减少人们对疼痛的感知。研究发现,最有效的止痛药是描述苦乐人生和情感经历的悲伤歌曲。加拿大皇后大学生物医学和分子科学教授帕特里克·斯特罗曼说,“当你头痛时,音乐不能取代泰诺,但音乐可以帮助你缓解头痛。”他对疼痛和音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与其他药物不同,听音乐没有副作用或风险,只需将音量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研究发现,与听不熟悉的放松歌曲或保持安静相比,人们在听自己喜欢的歌曲时更有可能感到更少的痛苦。而打乱后的歌曲没有减轻疼痛,这说明音乐不是只会承担分散注意力的作用,一些特定音乐的确能影响人们对疼痛的感知。
在海量歌曲中,每个人最喜欢的类型可能不一样。研究人员发现,听苦乐参半和感人歌曲的人比听平静或欢快主题歌曲的人感到的疼痛要少。那些听苦乐参半歌曲的人也报告了更多寒颤,即在听愉快音乐时皮肤上会有的颤抖。这种感觉与他们在实验中感受到的由灼痛引起的不愉快程度较低有关。
斯特罗曼表示,听音乐时,大脑很可能进入了人体调节疼痛的系统。斯特罗曼和他的研究小组最近使用脑成像技术,来捕捉人们在听音乐期间感到疼痛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该研究发现,音乐改变了大脑多个区域的连接,这些区域涉及疼痛、记忆和处理主观情绪状态。
斯特罗曼说,“根据我们的测量,当人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时,感受到的痛苦可以减少10%。”然而,他警告说,这种行为不足以作为“止痛药”来替代药物治疗或医疗服务。
不过,如果你喜欢的话,选择一首更欢快的歌也没什么错,音乐还能帮人减轻压力和睡个好觉。瓦莱维丘斯说他已经接受了这种“止痛药”,“我确实让自己在听音乐方面纵情一点”。
2023-10-30网络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水养殖生物育种与可持续产出全国重点实验室邵长伟研究员团队通过创建工程化外泌体靶向递送功能分子(miRNA)至鱼体性腺,实现了对性别关键基因的精准调控。这是工程化外泌体在水产动物中的首次开发应用,将在水产动物基因功能精准调控及生殖干细胞靶向移植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成果以“ExosomeDeliverytotheTestesfordmrt1Suppression:APowerfulToolforSex-DeterminingGeneStudies”为题发表于药物递送领域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ofControlledRelease(国际控制释放学会的官方学术杂志)。
外泌体(Exosomes)是大多数细胞都能分泌的细胞外囊泡,直径约100纳米,因其具有免疫原性低、毒性低等优势,使其成为极具潜力的功能分子和药物递送载体,然而目前其应用仅局限于人类等哺乳动物医药研究领域。邵长伟研究员团队以半滑舌鳎为模型,以多种动物中较保守的性别关键基因dmrt1为调控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与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成功构建了工程化外泌体,实现了dmrt1调控分子向半滑舌鳎精巢细胞的靶向递送。
本研究是在该团队首次证实鱼类性别决定与分化的ceRNA调控机制、鱼类性别发生的细胞学基础等工作之后(GenomeResearch,2022;ScienceChinaLifeSciences,2022),在鱼类性别决定与分化表观遗传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标志性成果。
黄海水产研究所博士后朱腾飞为论文第一作者,邵长伟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院创新团队、青岛市博士后应用研究项目等的大力支持。
2023-10-31生物谷原创
在哺乳动物中,雄性生殖系干细胞开始进入减数分裂,在青春期后继续产生单倍体的雄性配子。精子发生包括三个连续的过程: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精子发生。在精子发生的第一阶段,精原干细胞经历有丝分裂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
然后,精母细胞在没有DNA合成间隔的情况下开始两次结构性减数分裂,在精子发生的第二阶段产生单倍体圆形精子细胞。最后,单倍体圆形精子细胞在作为精子释放到生精小管腔之前,经历了一系列逐步的形态发生变化。这些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过程中的功能障碍都可能导致精子生成失败,进而导致包括不育在内的严重后果。
选择性剪接(AS)在许多基本生物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S在睾丸中普遍存在,但对其在精子发生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甚少。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报告了富含丝氨酸/精氨酸的剪接因子1(SRSF1)在选择性剪接和雄性生殖中发挥关键作用。雄性生殖细胞特异性的SRSF1缺失通过影响精子发生而导致完全不育。
从机制上讲,通过结合RNA-SEQ数据和LACE-SEQ数据,研究者表明SRSF1以直接方式影响Stra8的AS,而DAZL、Dmc1、Mre11a、Syce2和Rif1以间接方式影响AS。本研究结果表明,SRSF1通过调节选择性剪接在精子发生和男性生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小鼠睾丸中SRSF1结合位点的全球格局通过使用lace-测序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表明SRSF1在男性生育和精子发生中起关键作用。机制分析表明,SRSF1通过特异地调节基因表达,在精子发生过程中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发挥转录后调控功能。具体地说,研究者验证了Stra8作为SRSF1的剪接靶点之一。本研究表明,SRSF1介导的AS在精子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生物谷Bioon.com)
参考文献
Wen-LongLeietal.SRSF1-mediatedalternativesplicingisrequiredforspermatogenesis.IntJBiolSci.2023Sep11;19(15):4883-4897.doi:10.7150/ijbs.83474.
小分子药物ralimetinib或能作为p38α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抑制剂被开发,而且其目前已经进入到了肿瘤2期临床试验中。然而在临床试验中,癌症药物的表现往往并不尽如人意,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ChemicalBiology上题为“Inhibitionofalowerpotencytargetdrivestheanticanceractivityofaclinicalp38inhibitor”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何由于遗传分析不足,正在开发的药物不太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癌症药物通常被设计用来靶向作用单一的突变蛋白其并不会影响机体的正常组织,但其治疗失败的原因有两个,其对于患者的毒性太大而无法让患者安全服用,或者患者能安全服用药物,但其实际上并不能促进患者机体的肿瘤发生萎缩,揭开被错误描述的药物背后的分子机制或能揭示其在临床试验中不良表现的原因或机制。大多数的癌症药物并未获得FDA的批准,为了理解其中的原因,研究者DebanjanBhattacharjee博士等人就研究了名为ralimetinib的p38α抑制性药物。
为何很多癌症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科学家们需要一种多模式的方法来靶向作用疾病背后的分子机制,如果能尽可能早地对这种药物进行遗传理解,或许就能将药物给予一组不同的患者以便其能更好地产生反应;目前科学家们能利用包括CRISPR、药物基因组学分析和结构评估在内的组合性工具来收集证据;尽管后期他们还需要进一步测试,但遗传优先的方法在抗癌方面或许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多学科环境中进行遗传分析对于改善新型疗法的成功率也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对于p38α是否能作为抗癌靶点的价值提出了一定的质疑,同时还描述了一种能用于揭开药物作用机制的多模式方法。(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处:
DebanjanBhattacharjee,JaweriaBakar,SurbhiP.Chitnis,etal.Inhibitionofalowerpotencytargetdrivestheanticanceractivityofaclinicalp38inhibitor,CellChemicalBiology(2023).DOI:10.1016/j.chembiol.2023.09.013
T细胞是人类免疫系统前线的战士,其负责扮演着多种重要的角色,包括攻击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细胞和特定的癌细胞,同时还会产生一定的免疫记忆,即能记住最初诱发T细胞的特定病原体或癌症特征。截止到目前为止,理解T细胞如何形成并发挥特定的作用,比如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T细胞,一直困扰着研究人员,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Reports上题为“TcellreceptorsequencesarethedominantfactorcontributingtothephenotypeofCD8+Tcellswithspecificitiesagainstimmunogenicviralantigen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Fred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人类在儿童早期所发育的遗传编码T细胞受体(TCR)序列或许决定了T细胞的功能。
T细胞受体研究发现或有望帮助工程化量身定制特殊的免疫反应。
研究者认为,T细胞受体工程化T细胞癌症免疫疗法是目前新兴的治疗实体瘤的疗法,在诸如此类疗法中,组成药物的T细胞通常会被设计成为能积极性地杀灭癌细胞,研究人员都知道,一种成功的免疫反应需要T细胞表型的平衡,其中一些能杀灭肿瘤细胞,但另一些则会形成记忆或者具备其它功能。如今研究人员表明,他们基本可以找到一张卡片目录,如果你想设计一种平衡的免疫反应,就需要在卡片目录上寻找并找到特定的TCR基因,当设计构建细胞疗法时,或许就能提供平衡的反应;不同的抗原需要不同的“卡片”目录,然而,很多抗原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这就意味着对于同一疾病的不同患者,其机体中的T细胞通常会靶向作用相同的抗原,这一点或许非常重要,因为这意味着我们从一个病人身上所学到的东西或许适用于另一个病人。
综上,本文研究阐明了T细胞受体(TCR)序列和T细胞表型和持久性之间的重要关联,并有助于解释为何T细胞表型通常会在感染的早期阶段被确定。(生物谷Bioon.com)
DanielG.Chen,JingyiXie,YapengSu,etal.TcellreceptorsequencesarethedominantfactorcontributingtothephenotypeofCD8+Tcellswithspecificitiesagainstimmunogenicviralantigens,CellReports(2023).DOI:10.1016/j.celrep.2023.113279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这是大多数人对线粒体的认识。然而,线粒体除了产生化学能为细胞的生化反应提供动力外,还为细胞提供大量功能。它们在钙信号传导和储存、细胞间信号传导和细胞死亡等方面发挥着作用。在线粒体的各种重要功能中,OPA1基因是一个主要的调节因子。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生物化学助理教授HalilAydin说,“我们很早就知道这个基因的存在,也知道它在心血管疾病、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疾病中的重要性。我们不知道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们的目标是了解它的工作原理,然后在未来以此为蓝本开发治疗策略或药物。”
意想不到的可塑性
Aydin和他的研究团队首先将OPA1从细胞中分离出来,并在体外对它进行研究,以了解它的原子结构,这并非易事。Aydin说,当OPA1在细胞中重塑线粒体膜时,这一过程发生得非常快,“我们说的是微秒级别的。作为一名生物学家,我一直对此感到困惑,它怎么会发生得如此之快?”
这些作者在细胞外研究OPA1的最大发现之一是它的可塑性和灵活性。Aydin说,他没有想到会看到这种程度的可塑性,虽然这对解释OPA1如何如此活跃有很大帮助,但却很难拍到清晰的图片。
Aydin说,他们使用电子显微镜来研究OPA1,“但想象一下用手机拍照吧。你稍微移动它,背景中的东西哪怕移动一点点,照片都会变得模糊不清。因此,我们很难找到可以锁定OPA1并看清楚它的条件。我们对它的动态和灵活性感到震惊”。
有了对OPA1原子结构的进一步了解,Aydin和他的同事们能够更好地研究它在线粒体膜中的工作机制。他们发现,通过线粒体膜中一个特殊的脂质结合过程,OPA1可以帮助塑造和重塑线粒体。
人S-OPA1与线粒体膜结合的模型。图片来自Nature,2023,doi:10.1038/s41586-023-06441-6。
Aydin说,“线粒体的形状就像一个小管。如果把它们想象成气球动物,OPA1会根据细胞的需要或能量需求改变气球的形状。OPA1就像是制作气球动物的人。”
Aydin团队目前正与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直接研究干细胞衍生神经元中的OPA1活性。通过分子操作,他们正在研究OPA1活性的变化如何影响细胞的基本功能。
更清晰的路径
Aydin说,这项新的研究和正在进行的研究的一个更广泛目标是了解实验室中的分子观察如何转化为细胞健康。Aydin说,影响OPA1蛋白的疾病变异有400多种,通过确定该蛋白的分子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绘制所有这些疾病变异的图谱,并了解它们如何影响蛋白功能。就神经元而言,这会导致神经元健康状况下降,引起视神经病变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
例如,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可导致进行性视力丧失或儿童失明,其病因是OPA1基因突变。Aydin说,未来基因疗法的目标之一就是靶向校正这种突变。
他说,“在科学界,我们称之为自下而上的方法。我们从单个分子开始研究,然后是细胞器、细胞、组织、系统。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旦我们在原子层面上理解了某些东西,那么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会变得更加清晰。因此,随着我们对OPA1功能的了解越来越多,通往更好的药物和疗法的道路也会越来越清晰。”(生物谷Bioon.com)
参考资料:
1.AlexandervonderMalsburgetal.StructuralmechanismofmitochondrialmembraneremodellingbyhumanOPA1.Nature,2023,doi:10.1038/s41586-023-06441-6.
2.Researchrevealspreviouslyunknownqualitiesofagenevitaltoacell'smitochondrialstructureandfunction
这些作者发现许多胰腺癌患者的胰腺中都含有称为变形细胞(amoeboidcell)的细胞。这些细胞具有侵袭性、浸润性和快速移动性,会削弱免疫系统。这些细胞以前已在黑色素瘤、乳腺癌、肝癌和前列腺癌等其他癌症中被发现,并与生存率低有关。这是首次在胰腺癌中发现这些细胞。
最重要的是,这项新的研究发现胰腺癌中的变形细胞会大量地产生一种叫做CD73的分子,这种分子会促使它们扩散并削弱免疫系统的能力。当阻断这种分子时,他们减少了癌症向肝脏的扩散,并减少了支持肿瘤的免疫细胞数量。
这些作者观察了小鼠在短期(三周)和长期---它们达到了临床终点(实现了代表直接临床益处的结果,如存活、疼痛减轻或无病---内接受抗CD73治疗的情况。在长期组中,抗CD73治疗使扩散到肝脏的癌症肿瘤发生率从66.6%降至36.4%。
虽然还需要进一步的人体测试来确认这一结论,但是这项新的研究表明,阻断CD73可能是治疗胰腺癌及其扩散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特别是考虑到阻断CD73的药物已经开发出来,并正在针对多种类型的癌症进行临床试验。
晚期和早期胰腺癌中都存在变形细胞。这开辟了一条新的潜在治疗途径,即在疾病早期阻断CD73,减少这些细胞的侵袭性及其对身体造成的损害。
论文通讯作者、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癌症细胞生物学教授VictoriaSanz-Moreno说,“虽然这些结果还需要在人体中重现,但它们非常有希望成为治疗最具侵袭性和存活率最差的癌症之一扩散的潜在方法。”
英国每年有1万多人被诊断出患有胰腺癌,因此找到一种方法来改善极低的存活率,哪怕是一点点,也能挽救许多人的生命。胰腺癌仍然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为了改善治疗效果,我们迫切需要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
一些胰腺癌细胞表现出变形特征,表达EMT基因,具有高度浸润。图片来自ScienceAdvances,2023,doi:10.1126/sciadv.adi0244。
英国癌症研究院高级研究信息经理ClaireBromley博士说,“多亏了研究取得进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超过100万人的生命从癌症中拯救出来,但并不是所有癌症类型的改善都是平等的。胰腺癌仍然很难治疗,在过去的50年里生存率没有提高。像这样的研究对于开发针对治疗胰腺癌的新创新方法至关重要,胰腺癌是英国第五大常见癌症。这些作者的发现为未来的药物提供了一条前景广阔的新途径。然而,在这些发现从实验室工作台走向临床之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工作。”
尽管在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进步,但胰腺癌的存活率仍然极低。只有约7%的患者在确诊后存活五年,而目前的疗法(可能包括手术、化疗或放疗)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效果不佳。与所有癌症一样,早期诊断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就胰腺癌而言,大约一半的患者在确诊时疾病已经扩散,这也是生存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这些作者计划将他们的研究扩展到其他癌症,看看是否能发现变形细胞与CD73之间的相同联系。他们的重点将放在乳腺癌上,这是英国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也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生物谷Bioon.com)
1.RemiSamainetal.CD73controlsMyosinIIdriveninvasion,metastasis,andimmunosuppressioninamoeboidpancreaticcancercells.ScienceAdvances,2023,doi:10.1126/sciadv.adi0244.
2.Newstudysuggestspromisingapproachfortreatingpancreaticcancer
2023-10-31健康报
(记者崔芳)10月28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与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暨人民卫生出版社专家咨询2023年年会”在京举行。会上,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健康思政教育建设工作启动,卫生健康思政教育专家委员会同时成立;人卫医学教育课程思政案例库首批遴选38本卫生健康思政教育出版物。
为全面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的思政教育体系建设,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年制订《卫生健康思政教育出版工作推进方案》,遴选卫生健康思政教育出版物,加快推进思政案例库建设,将思政教育全面系统有机融入,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效融合。此次,人民卫生出版社在此基础上启动了卫生健康思政教育建设工作。卫生健康思政教育专家委员会由来自全国112所院校的208位专家组成,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张伯礼、刘德培为主任委员。
2023-10-31北京青年报
本报讯(记者蒋若静)10月30日,北京市妇幼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决赛激烈开展,80名妇幼健康领域精英医务人员从2500余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同台展开“大比武”,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用,展现本市妇幼健康工作者奋发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面貌。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活动中了解到,本市妇幼健康服务持续改善,2022年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分别为2.97/10万和1.26‰,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妇女保健服务品质不断升级,妇女常见病筛查率由29.43%提高至87.51%,宫颈癌和乳腺癌早诊率分别保持在98%和80%、治疗率接近100%。
据了解,长期以来,本市高度重视妇幼健康人才培养工作,持续为妇幼健康发展助力。十八大以来,培养婚前孕前保健人员近500人、助产新上岗人员4400人、产科学科带头人350名、产科骨干4000人次、产前筛查产前诊断人员3500人。持续开展新生儿稳定营和新生儿复苏团队同质化专项培训,累计培训万余人次。培训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喂养、眼保健、心理保健、口腔保健和先天性心脏病一体化防治人员1.3万余人次,打造100支技术过关的新生儿复苏团队。计划生育岗前培训5000人次,培养宫颈细胞学及乳腺超声等9个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1.2万余人次、基层妇幼保健骨干近500人次。
本市妇幼健康服务持续改善,2022年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分别为2.97/10万和1.26‰,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孕产保健服务为生育护航,孕产妇系统服务率由2012年的97.74%提高至2022年的99.43%。儿童保健服务为成长助力,3岁以下儿童系统服务率和7岁以下儿童健康服务率分别由89.85%和97.92%提高至96.66%和99.24%,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8.91%。妇女保健服务促品质升级,妇女常见病筛查率由29.43%提高至87.51%,宫颈癌和乳腺癌早诊率分别保持在98%和80%、治疗率接近100%。
此外,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将2023年确立为“妇幼健康能力提升年”,聚焦妇幼健康服务管理及全方位专业发展,实施三项行动,为首都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一是专业人才培养行动,包括建立专业人才库,围绕生命全周期妇幼健康服务,按照科室主任、专业骨干和专业人员开展分类培训。二是专业服务下沉行动,启动“儿童保健服务基层行”,开展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喂养、眼保健、心理保健、口腔保健等服务分类培训。拓展“妇女保健能力提升北京行”,开展妇女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妇科肿瘤等常见疾病规范化诊治、青少年保健、更年期保健和两癌筛查等系列培训。三是专业技能提升行动,通过科室例会、教学查房、学术讲座、人员进修等形式,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组织产科、新生儿科、急诊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专业人才组建专业救治团队,针对严重威胁孕产妇、新生儿生命安全的危急重症,加强多科联动、加强岗位练兵。
(记者张磊通讯员张飞张志娟)近日,安徽省卫生健康委选派的省级专职疾控监督员入驻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安徽省胸科医院两家试点医疗机构。至此,安徽省选派的43名专职疾控监督员、90名兼职疾控监督员已全部完成试点医疗机构的入驻工作。
据了解,今年8月,国家疾控局召开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启动会,决定在上海、浙江、安徽等省(市)试行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安徽省卫生健康委部署在省本级和合肥、亳州、池州、淮北等四市相继启动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
2023-10-31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北京电(戴欣、韩琳)药物性肝衰竭是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病医学部邹正升教授、纪冬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其他科研团队,针对非对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药物所致的急性肝衰竭创建了新型预后模型。该模型可以推测患者当前生存率,经验证准确度高达90%以上。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肝病学》杂志上。
根据是否由于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导致的肝衰竭,可将药物性肝衰竭分为两类。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导致的肝衰竭在西方国家较为常见,其预后相对较好。而国内90%以上药物性肝衰竭是服用除对乙酰氨基酚以外的药物导致的,其病死率高达80%左右。对于生存率低的患者,需要进行紧急肝移植治疗。因此,及时预测生存率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国际目前缺乏相应的大样本研究。
本报西安电(记者龚仕建)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日前宣布: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窦科峰指导下,该院异种移植临床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将多基因编辑猪皮移植给一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并取得良好效果,推动异种移植研究向临床迈出重要一步。经文献检索,未见同类报道。
2022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开展国际首例多基因编辑猪—猴多器官多组织同期联合移植术,期间同步实施猪猴皮肤移植术,证实了多基因编辑猪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建立了基因编辑猪皮深低温冻存与复苏技术体系,为临床应用做好了准备。、
今年6月,一名全身火焰烧伤面积90%,Ⅲ度烧伤面积50%的患者被送至西京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进行抗休克、生命支持、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生命指标趋于平稳。经过多学科研判、患者及家属同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7次全院大会诊,救治团队最终制定了“多基因编辑猪皮联合自体皮片移植”等系列救治方案。
7月3日,在烧伤与皮肤外科主任韩军涛的指导下,副主任杨薛康等主刀进行双上肢切痂、多基因编辑猪皮联合自体皮片移植手术,将自体皮片制成点状,散在移植到上肢烧伤创面,随后覆盖约6%体表面积的基因编辑猪皮。
术后,移植的基因编辑猪皮存活良好,无明显排斥反应。50天后,患者自体皮片扩展成片,覆盖的猪皮脱落,创面全部愈合,开始加强功能康复训练。在此期间,团队先后为患者进行“双下肢削痂植皮”“躯干清创植皮”“残余创面补充植皮”手术,帮助其平稳渡过休克关、感染关、修复关,最终患者创面全部愈合。
据韩军涛介绍,多基因编辑猪皮移植,临床效果超出预期,进一步证实基因编辑猪皮有望替代异体皮肤,成为特重度烧伤患者临床救治的新选择。同时,基因编辑猪皮重复切取与再生、皮肤长效储存等技术的开展,将加速医院异种皮肤战略储备库的构建,有望早日解决成批烧伤患者创面覆盖难题。
“此次治疗为重度烧伤患者临床救治提供了新思路,进一步拓展证实异种移植应用于医学救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异种移植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作为解决同种组织器官短缺难题的潜在方案之一,异种移植未来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西京医院将在该领域持续深耕。”窦科峰说。
4年来,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成绩斐然。2019—2023年,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约400亿元,支持改善中医药机构基础设施条件,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
根据卫生健康统计数据,2019—2022年,中医医院房屋建筑面积由7528.41万平方米增加到9834.31万平方米,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由1563.93亿元增长到2302.31亿元。同时,启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2021—2022年累计支持12030个基层中医馆建设。
4年间,中医药的独特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在中央财政支持下,2022年全国已开展建设250个中医优势专科。中药质量安全监管也在强化,全国已有31个省份和237个地市建立中药药事管理质控中心,监控医疗机构中药饮片质量。=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4年来,医教协同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自2021级起,将中医药课程列为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和毕业实习内容,组织40余所本科院校开展了5次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试点,促进院校强化中医药经典教学;组建15个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和20个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着眼于重点领域关键问题,集中行业内外优势力量协同攻关。
此外,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也有长足进展。据介绍,在持续做好《中华医藏》编纂工作的同时,国家实施了中医药古籍文献传承专项,将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列入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
本报北京电(记者王美华)日前,由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清华大学全球传播办公室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世界卫生健康论坛媒体吹风会暨“清华会客厅”媒体沙龙在北京举行。
会上,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表示,随着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人类始终面临着公共卫生与健康的挑战,大流行已经不再是极其罕见的现象,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必须提早准备。
梁万年介绍,第三届世界卫生健康论坛将于11月4日至5日举行,将以“大流行应对与挑战”为主题,“希望总结以往大流行的应对经验,改善国际、国内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健康创新策略,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和卫生水平,加强重大传染病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防患于未然,为人类健康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本报澳门10月30日电(记者富子梅)记者从澳门特区政府药物监督管理局获悉,澳门药监局于近日批准了澳门镜湖医院关于跨境调剂广东省中医院五款医院制剂的申请,首批中药医院制剂于25日由内地运抵澳门口岸,经澳门药监局稽查人员查验放行后,有关制剂由镜湖医院接收,将在医院临床应用。
据介绍,首批获批准引入的五项内地中药医院制剂包括中医妇科、儿科及骨科临床用药,均已于广东省中医院临床使用逾15年,具有丰富的临床使用经验,是安全有效的医院制剂。此次跨境调剂工作由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下属企业粤澳药业有限公司的“粤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心”协调,通过先行先试,打通了内地中药医院制剂跨境使用的通道,是实现粤澳两地监管创新的最新举措。
药监局表示,内地中医药资源丰富,特区政府积极推动引入内地中药医院制剂到澳门使用,实现澳门居民留澳也可以使用到内地医院制剂,让内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更好地惠及澳门居民,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方面的优势。
日前,在中国第三十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骨科主任医师胡国东的积极协助下,中几友好医院骨科救治了一名车祸外伤致骨盆粉碎性骨折的女性患者。
当天查房过程中,胡国东发现这名患者精神萎靡,嘴里反复用法语念叨:“我很累……”这让拥有多年创伤骨科经验的胡国东心头一紧:骨盆骨折往往会导致凶险的盆腔大出血,处置不当对患者可能带来致命的危险,这名患者的状态很可能是因失血过多导致了贫血。
胡国东立即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并结合X光片与几方医生开展床旁分析。凭借丰富临床经验,他判断患者出血量已超过1000毫升,必须立即检查血常规以明确失血程度,同时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补液,提升护理级别。
这天夜里,胡国东反复思考如何才能利用现有条件缓解患者病痛。他想到一招,取出了自己从国内带来的崭新床单和针、线、剪刀。作为一名外科医生,胡国东曾无数次在手术台上用手术剪和缝合针线为患者接骨矫形、解除病痛,可在异国他乡做针线活却还是头一遭。就这样,他一直忙到深夜,终于为患者缝制成了一个标准的外科用腹带。
第二天一早,胡国东便赶往病房,同几方医生一起为这名患者进行骨盆固定并摆好体位,及时缓解了她的病痛。
得知胡医生为自己做的努力,这名患者感动不已,激动地说:“中国医疗队太好了!”当地医生则对胡国东说:“你很有人情味,非常非常有人情味!”
接下来几天,每当胡国东与当地医生一起查房时,这位患者都会向他竖起大拇指。经过胡国东和当地医务人员20余天的悉心救治,患者稳步康复。
以胡国东为代表的第三十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队员们,如同60年来每一位中国援外医疗队队员一样,倾心守护着受援国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健康,搭建起友谊的桥梁。他们用行动彰显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
2023-10-30金羊网
骨关节炎患者可能会感到关节持续隐痛,尤其在活动增加时疼痛加重,但休息后会有所缓解。
我们大多数人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之间的区别不是很清楚,导致以错误的方式进行治疗,造成病情延误。
两者致病原因不同
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多与衰老、遗传、创伤、劳损等有关。随着岁月的流逝,关节软骨会逐渐退化,表面也会变得粗糙不平,甚至可能完全磨损。由于失去软骨的润滑和缓冲功能,关节在活动时会产生疼痛,同时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会导致骨质增生,进一步刺激周围组织和神经,造成关节损害。
中医认为骨关节炎的主要发病病机在于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风寒湿邪侵袭等,临床上以补益肝肾、祛风除湿等治疗为主。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自体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关节的进行性破坏为特征。中医将其归属“痹病”等范畴。临床上以祛风除湿为主,辅以活血通络。
两者临床症状不同
骨关节炎患者可能会感到关节持续隐痛,尤其在活动增加时疼痛加重,但休息后会有所缓解。晨僵小于半小时,休息后疼痛往往会减轻。
两者治疗方法不同
骨关节炎治疗包括抗炎药、止痛药、力量训练、局部类固醇注射和关节置换术。中医治疗上将其分为4个证型:肝肾亏虚证,方用独活寄生汤、左归丸、右归丸;寒湿痹证,方用乌头汤、当归四逆汤;湿热痹阻证,方用四妙散、当归拈痛汤;痰淤痹阻证,方用小活络丹、身痛逐淤汤。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是以预防关节破坏,保护关节功能,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标。临床上,主要是应用抗风湿药来改善病情。严重的患者,还要使用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以及小分子靶向药和生物制剂等。
根据症状中医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热痹。而临床病人多几种症状同时具备,基于此,中医也有一套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主要如下:风寒湿痹证可选黄芪防己汤加减;风湿热痹证可选四妙散加减;痰淤痹阻证可选身痛逐淤汤和二陈汤加减;肾虚寒凝证可选附子桂枝汤加减;肝肾亏虚证可选左归丸加减;气虚亏虚证可选补中桂枝汤加减。
2023-10-30潇湘晨报
氧中毒首先可能会表现为眼部不适,继而出现脑部不舒服,同时,呼吸系统同样也会因为氧气吸入肺以后导致肺水肿,出现咳嗽、胸闷、胸痛等。
平日里的玩笑话“快上我的氧气瓶”,没想到竟在现实生活中流行。近期,”吸氧比喝咖啡还提神“的话题引发了网友热议,家用制氧机、便携式吸氧瓶等多种商品,也受到许多市民的青睐。
但是,吸氧提神的效果似乎因人而异。有网友发文称,“氧气瓶是办公室必备好物,每天上班头昏脑涨,吸一口氧能大大提神。”也有网友认为,“不仅没效果,吸氧机携带起来还很累赘。”
哪些人群需要吸氧?普通人靠吸氧来提神在医学上存在哪些健康风险?我们采访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
医疗器械厂商下场发布“吸氧提神”内容
据天眼查,康孚得品牌开展的业务包括医用氧气吸入器、医用制氧机和医用氧气面罩等医疗器械;江苏巨贸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也拥有6条有关制氧机的专利。此外,福恒生医疗器械在该平台的账号简介上也明确,经营呼吸机、制氧仪雾化器等医疗器械产品。
专家:“吸氧提神”不排除有心理作用
便携式氧气瓶、家用制氧机等产品在社交媒体上快速传播,吸引了不少白领和备考一族跟风购买,然而自行吸氧,真的有这么好吗?
长沙市第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饶文娇介绍,对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重度贫血的患者,吸氧确实能起到一定作用。因生理性因素导致低氧的原因如剧烈运动、超高强度脑力劳动的人群,可能会出现缺氧症状,吸氧也可起到缓解作用。
2023-10-31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记者李青云】“作为全球卷烟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排名世界第一,2022年,吸烟导致我国超100万人死亡,因此,控烟刻不容缓。”在10月29日由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主办的健康传播助力“无烟中国”研讨会上,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教授谈到。
据统计,世界范围内,烟草每年可致使逾800万人死亡,每6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烟草。而在中国,如果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中国每年的吸烟致死人数到2030年预计将突破200万。面对烟草产生的危害,我们该如何应对?
吸烟如何危害我们的健康?
“控烟不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李玮指出,中国的烟草控制问题是一个既迫切又复杂的挑战。烟草不仅对个体的健康构成威胁,也给国家的医疗体系带来沉重的负担。
我们离全面无烟立法有多远?
面对吸烟带来的危害,我们该如何行动,才能实现全面无烟?
对此,多位与会专家表示,通过立法的形式推动全面无烟是有力举措。例如上海市较早开展了无烟立法工作,2010年通过立法正式控烟,2016年第一次修订,实现室内场所全面禁烟,2022年第二次修订,将电子烟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内。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副主任、上海市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陈德表示,数据显示,无烟立法后,上海市的控烟效果有了明显提升,2010年开始控烟立法前,室内禁烟场所违规吸烟率近40%,而到了2022年,这一数据降到了12.3%,此外,上海15岁以上成人吸烟率也从立法前的26.9%下降到2022年的19.4%。
2019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分别低于24.5%和20%,此外《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也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
无烟立法需要民意基础,北京健康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市爱卫会办公室前主任刘泽军提到,北京市之所以能够较早出台控烟法规,离不开公众的支持。北京市的调查显示,不仅不吸烟的公众支持控烟立法,绝大多数的吸烟者也表示了支持,可以说正因为此,北京才能比较顺利进行控烟立法。
要建设一个无烟社会,我们准备好了吗?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主任郑频频基于对公众在社交媒体上对控烟态度的调查发现,这些年来,我国控烟工作已经出现了一个可喜的变化,那就是公众对于吸烟和二手烟的危害已经有比较强烈的感知,公众普遍知晓吸烟及二手烟的危害,认为吸烟和二手烟不会引起疾病的人不到1%,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可以在孕妇和未成年人面前吸烟,半数以上人群认为吸烟本身就不文明,无烟社会规范在初步形成。
研究结果显示,公众比以往更支持公共场所无烟政策,85.7%的研究对象表示在过去十年间,公众比以往更支持公共场所无烟政策。公众既支持控烟条例的出台,更期待控烟条例的有效实施,希望把无烟立法纳入国家爱国卫生条例。
遗憾的是,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国家层面的全面无烟立法,我国实现全面无烟立法的难点在哪?又面临哪些机遇?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疾病中心控烟办公室前主任姜垣认为,推进全面无烟立法需要打“组合拳”,目前推进这一议题还面临多方力量博弈以及公众对吸烟危害的知晓率还不够高等难题。
2023-10-31中国青年报
近日,国家医保局通报了国家集采第二三批23种入选仿制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成果。2018年以来,我国已经开展了8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涉及333种药品,全国共使用超2160亿片/支。为真实、全面了解集采中选仿制药安全性、有效性,2021年起,国家医保局组织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等医疗机构,针对第二三批国家带量采购中选仿制药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开展了真实世界研究。研究历时两年,于近期形成了重要研究成果。
集采仿制药与原研药疗效一致
据了解,这次研究包含了14万份病历,包括患者的诊断、处方、检查、检验结果等。这次评价的23种药品涉及了抗感染、抗肿瘤、代谢及内分泌、神经精神、心血管、消化系统六大领域。
该项研究的课题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主任张兰对这六大领域的具体研究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得出结论:集采中选仿制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与原研药相当。
以抗肿瘤药品为例,纳入研究的药品有6种,采用无病生存期、5年无病生存率、复发率和转移率、治疗缓解率、肿瘤标志物水平等指标评价有效性,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评价安全性。替吉奥、阿扎胞苷、阿比特龙、来曲唑、阿那曲唑5个仿制药与原研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当,卡培他滨仿制药的治疗缓解率比原研药更高,达到50%,原研药为30%,统计学差异显著。
为什么仍有群众反映仿制药不如原研药
实际上,这并不是我国第一次公布集采仿制药和原研药的对照研究结果。2021年,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对14种集采仿制药研究成果显示,这些仿制与原研药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相当。
两年前的这项研究结果是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北京20多家三甲医院的超11万病例中得出的。研究数据内容包括患者诊断信息、处方信息、检查检验结果等。
既然两次的对照研究的结果都显示仿制药和原研药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相当。那为什么仍有群众反映仿制药的效果不如原研药呢?张兰回应说,任何药品(无论是原研药还是仿制药)的有效性都是概率性的,如本研究中大样本分析显示,盐酸二甲双胍原研药和仿制药的血糖达标率均在80%左右,在统计上无差异。这也说明了不论是原研药还是仿制药,该药在个体治疗中有约20%的患者的疗效不佳,患者需要采用其他治疗手段或药物。这也意味着,在一个大群体中,有一部患者用某种降糖药时会出现疗效不佳的情况,原研药和仿制药都是如此。
“单独将仿制药效果不佳的病例选出,并进行针对性描述,就得出仿制药不好的结论,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公平的。”张兰说,具体而言,患者疗效存在个体差异,如疾病发展阶段、基础疾病、合并其他用药、基因及代谢多样性等因素都会影响治疗结局,所以,仅凭个案得出“仿制药不行”的结论是盲目的、具有误导性的,“就像大家熟悉的‘幸存者偏差’,只有用药不好的才会反映,用药好的就不说了。所以只有通过一定规模人群的对照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价格下降这么多,是否会影响药品质量?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价格招采专家组组长章明表示,国家组织药品集采设定了质量门槛,要求参加集采的仿制药通过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评价,从而避免在竞争中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此外,国家药监局每年部署开展专项监管工作,实现对国家集采中选产品的企业监督检查、产品抽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三个全覆盖”。目前,检查涉及药品生产企业近600家,覆盖全部333种中选药品。
矫正鞋垫并非腿型“救星”
王林认为,仅仅通过使用足弓矫正鞋垫就能改善腿型,这样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王林首先指出,足部矫正、腿型矫正其实主要针对的是仍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所谓O型腿、X型腿,根本上是从正面看时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间的夹角,正常范围是170度到175度,大于这个角度就是O型,小于就是X型。”儿童骨骼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较强。打个比方,如果一棵小树苗长歪了,可借助外力扶正。如果发现儿童骨骼发育异常,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外力干预等保守治疗方式,改善其足部、腿部等骨骼问题。
严格来说,对于已经发育成形的成年人,腿型矫正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人体的重量是通过骨盆传到大腿骨,然后通过小腿骨传递到脚踝,脚相当于是全身的地基。”王林介绍,人体脚部由26块骨头、几十个关节和很多条肌肉、韧带和肌腱组成,脚部复杂的结构为我们的身体提供稳定性和支撑。因此,在足踝医学研究领域,往往使用生物力学来理解和分析足部和踝关节如何承受并分配身体的重量,以及如何在行走、奔跑和跳跃等活动中与地面相互作用。
王林解释,正常的脚底结构并不是平坦的,而是呈现出弓形结构,也就是“足弓”。当我们走路或跑步时,脚部会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脚跟着地、脚掌完全接触地面、然后足尖推地前进。在这个过程中,足弓起到了重要作用——吸收压力和冲击力,保持平衡,减少足部关节和骨骼受到的压力。
“不管是足弓鞋垫,还是鞋子里面的鞋垫,主要是为足弓提供一定的支撑,起到缓冲减压、增加舒适性的作用。”王林认为,这些鞋垫不具备任何其他的附加功能,如果穿戴足弓鞋垫后感觉舒适,则说明鞋垫已经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如果对腿部外观有所担忧,单靠鞋垫可能不会有明显的改善。
王林进一步解释:“对于成年人来说,一般需要在两种情况下使用生物力学矫形鞋垫或矫形器:一是足部有疼痛感,甚至影响正常走路;二是有明显足部疾患,或是其他疾病导致功能缺失。”
而针对这两种有医疗需求的情况,王林认为成品类矫正鞋垫作用较为有限。他建议,首先接受专业设备的评估,再使用个性化定制的足部矫形器,借助生物力学形态对足部的高度、外形或是功能做一些补偿,以确保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该如何保护足踝健康
“其实,在青年群体中,更普遍的情况是足踝亚健康状态。”这种“亚健康”并不意味着立刻出现频繁的疼痛,比如年轻人在长距离行走一天或两天后可能会感受到足踝的疲劳,这种疲劳感相比几年前出现得更为频繁。王林指出:“随着人们年龄的逐渐增长,身体会出现退行性变化,各种功能开始逐步减弱。在这种状态下,身体往往会启动‘代偿机制’。”
所谓“代偿”,即当某部位功能出现问题或受到伤害,其他部位会自动进行调整来帮助维持身体的平衡。“例如,如果一个人的前脚掌受伤,可能不自觉地将重心转移到脚后跟以减轻疼痛;同样地,当人的右腿出现问题,可能会更多地依赖左腿行走、站立。”王林说,这种微妙的身体调整,有时我们可以察觉,但更多的时候,它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在短期内,这可能是有益的,帮助维持肢体功能,而长期的代偿可能导致其他问题或并发症。
当发现舒适的鞋子无法根本解决问题时,应前往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接受个性化处理。例如,可以“通过生物力学评估测试,设计出适配的辅助鞋垫”,或者“借助本体感受鞋垫改善平衡能力”。
对于进行跑步、举重等运动的人群,王林建议在和专业医生交流后,考虑使用支撑类鞋垫来更好地保护足踝。
2021年12月,浙江省首批获准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在创新打造人才培育新样板工作中,安吉县开展“中医师承定向培养”计划开花结果,第一批学员于今年年初陆续上岗,服务乡村村民,破解乡村健康服务可持续发展难题。近日,记者跟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3年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走进综合改革示范区主题活动”来到安吉,对中医人才培养的“安吉模式”进行了调研。
今年元旦,26岁的潘愫愫正式成为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横路卫生站的一名乡村医生。5年前,这还是她难以想象的。命运的齿轮在2018年的夏天开始转向。这年5月,安吉县正式启动“中医师承定向培养”计划,面向各村招募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热爱中医药、有志于从事村医事业的青年农民。完成4年培训并考取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和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证的人员,将回到当地村卫生室开展医疗服务。
“当时,各村卫生服务站都面临着医生短缺的情况,外地来的医生又留不住,所以推出了这项政策,面向本地村民子女进行定向培养。”安吉县天荒坪镇卫生院执行院长蔡国廷向记者介绍。
彼时正在老家过暑假的潘愫愫从横路村妇女主任口中得知了这一消息。她刚在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读完二年级,参加“中医师承定向培养”计划则意味着她要放弃大学的学历和学位。
“放弃大学文凭,改学中医,这需要很大的魄力。”在对记者谈起潘愫愫时,蔡国廷不无感慨地说。
然而,对于潘愫愫来说,“放弃文凭”却似乎不是一个难以作出的选择。
“我一直很喜欢中医,想找机会学习中医。而且,比起去大城市工作,我更想留在自己的家乡,照顾父母,也可以为村民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她对记者说。
不可否认的是,“中医师承定向培养”计划对当地年轻人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安吉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沈巍向记者介绍,完成培训并通过考试取得“双证”的人员可以获得县里的事业编制,纳入事业人员管理。“第一批计划招收44人,报名的有174人。”沈巍说。
“并不是报了名就能得到培训机会。”潘愫愫告诉记者,报名后,潘愫愫参加了安吉县组织的选拔考试,根据考试成绩有44人被录取。随后,被录取的学员得到了一份名单,上面是安吉县卫生健康局统计的当地具有“带徒弟”资质的中医师。他们需要自己与老师进行沟通,确定要拜谁为师。在“认师”后,还要举行一个经过法律公证的拜师仪式,意味着他们正式进入了“师门”。
潘愫愫选择的是当地的名中医盛宝琴,她具有近30年的行医经验,尤其擅长妇科疾病治疗。正式拜师后,她便和其他学员一起被送往浙江中医药大学,开始了为期两年的中医药理论学习,然后又跟随盛宝琴开始临床实践,并在一年后通过考试拿到了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之后,她又经过了一年的西医理论和实践学习,在安吉县中医医院全科轮转,掌握了临床、护理等方面的技能,并考取了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证,获得了合法的行医资格。
正式入职前,潘愫愫又在安吉县天荒坪镇医院实习了4个月。今年开始,她正式入职横路卫生站,在一位老医生的带领下熟悉卫生站的工作模式。今年3月起,她接替了退休的老医生,独立在卫生站执业。
沈巍告诉记者,首批44名中医师承定向培养学员中,有32人取得了《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取得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有30人。目前,这30名学员都已经办理了入编手续,另外14名学员也通过简易程序,以编外用工方式补充到卫生服务站乡村医生队伍中。
对于潘愫愫来说,考取了“双证”,成为一名独立的乡村医生,并不意味着可以停止学习。现在,她每天的工作是接诊患者,并定期和镇卫生院的责任医生一起去腿脚不便的村民家里开展健康管理。与此同时,她又参加了县里另一个“导师帮带”项目,跟随安吉县中医医院院长赵虹继续深造。赵虹出诊时,她便会跟在一旁学习。平时,她还会使用安吉县中医智能医共体平台的“名医验案”功能学习名医名方。她告诉记者,这个系统就像百科全书一样,收录了几万条针对各种症状的药方,不仅有古籍里的经典方剂,还有现代名医名家临床开具的处方。使用这个系统不仅可以帮助自己学习,给病人看病开方时还可以起到辅助作用。
得益于浙江省中医数字化改革,潘愫愫遇到拿不准的症状时,还可以通过卫生站的远程会诊系统,打开摄像头,请县中医院的医生一同会诊。
虽然科技的加持和上级医生的外援使潘愫愫在行医时更有底气,但她也清楚地知道,要成为一个好医生,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现在每当来看病的村民对她说,吃了她开的方子,病情有所好转时,她都会特别开心。她很珍惜现在的机会,想利用现有的好条件,“好好磨砺自己,在这个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干下去,积累更多的经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沈巍告诉记者,安吉县第二批27名中医师承学员,今年9月完成了拜师仪式,开始了正式学习。在今年全国两会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黄文秀建议推广“安吉模式”,加大基层乡村医生培养力度。目前,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杭州市临安区、舟山(全市)、湖州市长兴县等地都已参照“中医师承模式”开展了基层乡村医生培养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