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便于各地更好的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我委组织编制“世界卒中日”宣传要点,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编印宣传材料。
(一)脑卒中的定义和特点
脑卒中(脑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不同部位的脑卒中所导致的症状也不尽相同。脑卒中是由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脑卒中可防可治。早期积极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规范化开展脑卒中诊疗,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改善脑卒中的预后。
(二)脑卒中的危害
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余万人,给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根据《2017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2018中国卫生健康统计提要》,脑卒中是目前导致我国人口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据统计,每5人死亡中就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我国脑卒中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防控
脑卒中可防可治。生活饮食习惯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如高盐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等都已证实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因此,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应重点注意以下4点:
(1)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高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2)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注意控制胆固醇,坚持服用降血脂药物
(3)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应积极防治糖尿病
(4)心房纤维性颤动或有其他心脏疾病者,应控制心脏病等危险因素
日常生活行为要注意以下10点:
(1)饮食要清淡
(2)适度增加体力活动,不要超量运动
(3)克服不良的嗜好,如戒烟、限酒、久坐等
(4)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5)老年人应防止过快改变体位、便秘
(6)注意气候变化
(7)每天饮水要充足
(8)看电视、上网等不要太久
(9)保持情绪平稳
(10)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总之,脑卒中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威胁是十分严重的,大家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它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加以预防。
(四)脑卒中的识别和治疗
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呢?“中风120”是一种适用于国内的迅速识别脑卒中和即刻行动的策略: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五)脑卒中的康复
脑卒中患者常存在各种后遗症和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这些就需要及时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就是综合各种治疗手段,尽可能的纠正或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从而使患者可以重返社会。
三、活动内容
(一)各地要高度重视脑卒中防治的宣传活动,以“战胜卒中,再立人生”为主题,以“早诊早治”为活动口号,围绕活动主题和宣传重点,开展“世界卒中日”系列活动。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各地区卒中中心、学会、协会等团体的优势,共同推进脑卒中防治宣传活动落实。
(二)将“世界卒中日”的宣传活动和日常宣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义诊咨询、基层医师培训等活动,注重传播信息的专业和规范性,使宣传活动内容生活化,确保信息传播的普及,提高群众参与度,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脑卒中防控意识。
(三)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为“世界卒中日”系列宣传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各地疾控部门要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机构建立长期健康宣教机制,确保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将健康宣教的职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