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狂犬病的潜伏期太重要了!!因为狂犬病一旦进入临床表现期,死亡率就是100%。如果要自救,那就要在潜伏期内自救,办法就是及时伤口清洗及疫苗接种。否则,潜伏期一过,那就山崩地裂。
现在的问题是,狂犬病的潜伏期到底有多长?
这么说吧,关于狂犬病的潜伏期界定,目前仍然是众说纷纭,说不定有人混淆视听。
任何人,如果你真正去了解狂犬病的潜伏期,那么你肯定会看到四种资料,四种说法,到底哪一种说得更客观,更接近事实的真相,又是谁在故意混淆视听、危言耸听呢?我在文末会表达自己的态度,现在我们先来按顺序看看。
一、WHO的观点
WHO说得也不一定是金科玉律,但最起码,于全球而言,它的分量是很重的,权威性也是足够的。
有三份文件是必须要看。
第一份,WHO狂犬病专家磋商报告
(第一次报告,2004年发布)
2004年WHO在讲狂犬病毒潜伏期时说:根据侵入的病毒量和侵入部位,潜伏期2周到6年不等(平均2-3个月)。病毒侵入部位越靠近中枢神经系统,潜伏期就可能越短。
第二份,WHO狂犬病专家磋商报告
(第二次报告,2014年发布)
2014年的第二次报告指出:
原文:theincubationperiodvariesfrom5daystoseveralyears(usually2-3months;rarelymorethan1year)
翻译:病毒潜伏期从5天到几年不等(一般为2-3个月,很少超过1年)。
rarely翻译:很少地、罕见
这版报告跟第一版不大一样了,大家估计也看出来了,第一版直接说2周到6年不等,第二版则说从5天到几年不等,没说6年了,用几年替代,更模糊,但也明确指出,很少超过1年的。至于那些超长潜伏期(比如超过10年)的就更没依据了。
为什么第二版会有这个变化,原因是他们有了新的研究,并且对之前那些声称好几年的潜伏期病例进行了复盘,发现还是疑点重重的。
第三份,WHO狂犬病专家磋商报告
(第三次报告,2018年发布)
2018年第三次报告指出:
第三版的描述跟第二版的一模一样,潜伏期都是5天到几年不等,但很少超过1年。
很少(rarely)到底是多少??
在该文件61页介绍狂犬病预防时,进一步提到了狂犬病的潜伏期,说:theincubationperiodofthemajorityofcasesis2-3months,while2-3%ofcaseshaveanincubationperiod>1year,withanexceptionalcaseof8years.
翻译:大多数病例的潜伏期是2-3个月,而有2-3%的病例潜伏期>1年,其中有一个特例是8年。
这里有两个关键点:2-3%的病例潜伏期>1年;有潜伏期8年的特例(WHO承认)
WHO终于明确说了,很少超过一年的潜伏期,但是有,大概2-3%的病例。另外还介绍了一个特例,竟然长达8年的潜伏期。
但是,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没过多久(还是2018年),WHO官网上关于狂犬病的实况报道更新了其最新立场:
直到现在,在第四次WHO狂犬病专家磋商会议报告还没出来时,WHO官网已经做了更新,它明确指出:狂犬病潜伏期通常2-3个月,短则不到1周,长则1年。
这句话是相当有威力的!!它否认了之前的报告(之前认为有2-3%病例潜伏期超过1年),直接认定潜伏期最长就1年,没有超过1年的。
为什么WHO翻脸比翻书还快??因为他们说了,2-3%的病例潜伏期>1年这样的说法没有事实根据,或者依据不足,存在争议。即便有,所占比例也绝对很少,绝对达不到2-3%的比例。
所以,WHO官网把狂犬病的潜伏期改了(改成短则不到1周,长则1年),估计未来几年出版的第四次磋商会议肯定会把这个更新写上去。
上述是WHO的最新共识。
人类狂犬病的潜伏期到底多长?没办法做临床研究,只能靠观察。每来一个狂犬病人,就追踪他被狗/猫咬的事实,看看到底咬了多久后发病,以此鉴定潜伏期。观察是容易出漏洞的,因为患者回忆会有偏差。最靠谱的是做人体试验!但狂犬病死亡率100%,又怎么可能做人体试验呢?
按照WHO最新的观点,如果被狗猫咬了,已经超过1年,通常不必要再去补种疫苗了,因为潜伏期不超过1年,你不会发病。当然,如果咬你的是你家的猫和狗,1年过去了,它还活着,那更加说明它咬你时根本没有狂犬病,所以你更加安全,不必补种疫苗。
二、医学生教科书的观点
上述讲了WHO的关于狂犬病潜伏期的观点,从最开始认为几周到几年,到后来的短则不到1周,长则1年,这是有个变化过程,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而国内教科书的认知,则显得淡定多了,简直淡定到了麻木,以不变应万变。
太古老的教材我们就不说了,直接从2008年第七版《传染病学》开始看起,这本书是本科医学生的教材,也是临床医生的参考书,权威。
不知道其他人看了这三版教材怎么想,反正我看了就想骂粗口。
连标点符号都没改。
不知道其他人、医生、学生是怎么看待这句话的。
教材这么写,原因很多,我妄自揣测一下,不一定对。第一个是偷懒,据说编写教材的都是大boss的研究生、博士生,随便抄一抄应付了事(据说,我没证据)。第二,强行把潜伏期超过10年的观念加在学生脑上,形成固执认知,以后每来一个潜伏期几年的所谓病人都给他打疫苗,打到疫苗脱销为止。第三,教材是真的认为有潜伏期超过10年的病例,而且矢志不渝。
至于是哪个原因?我搞不清楚。
我想问一句,教材这么写,宁老师是知道的么?即便真的有10年以上潜伏期的病例,作为教材,也应该说个概率吧,比如是万中无一,还是亿中无一,另外,这个病例来自哪里,是否也可以谈一谈?别说什么篇幅限制,挑重点讲是做得到的。
反正,WHO怎么讲,都与我无关,我写我的教材。正如《倚天屠龙记》里面所说: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三、临床专著和指南的观点
我们先看《实用内科学》的介绍,这本书的权威性也不用说了,肯定是内科医生的心中经典,这本书从1952年出版到现在,一共有16版本了,我几乎全有(电子版或纸质版书)
第一版《实用内科学》(1952年出版)说:狂犬病潜伏期之长短,在人类患者中自十天至一、二年不定,平均在创伤50-60天。
第八版(1986年)、九版(1993年)、十版(1997年)说: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在3个月内,国内报告平均66.9天,4-10%病人的潜伏期超过半年,1%超过1年,文献中最长的一例为19年。
第十四版(2013年)说: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在3个月内,国内报告平均66.9天,4-10%病人的潜伏期超过半年,1%超过1年,有报告6年者。
第十五版(2017年)说: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在3个月内,国内报告平均66.9天,4%-10%病人的潜伏期超过半年,1%超过1年,有报告7年者。
第十六版(2022年)说: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在3个月内,国内报告平均67天,4%-10%病人的潜伏期超过半年,1%超过1年,有报告7年者。
包括这里介绍狂犬病的潜伏期,直接说观点:1%病例潜伏期超过1年。这比《内科学》教材那种说法坦诚得多,靠谱地多。即便1%这个数据未必准确,但其学术性是值得称道的,我有数据,我列举数据,而不是一句话“潜伏期可长达10年以上”就忽悠过去的。
此外,早年他们认为文献报道有19年的潜伏期,后来估计认为这个例子不可靠,而改为有6-7年的病例。但这样的潜伏期肯定是凤毛麟角的,绝对罕见的。
可以这么说吧,《实用内科学》的观点,跟WHO的是类似的,但也仅仅是类似而已。
WHO在2018年第三次磋商报告里写有2%-3%的潜伏期超过1年,后来又改为最长不超过1年。而最近30年《实用内科学》一直认为有1%的病例潜伏期大于1年。这个数据怎么来的,老实说,我没有查到。
我们再来看看国内狂犬病指南怎么说吧。
国内第一部关于狂犬病的指南是2016年发布的,《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国家疾控中心发布的),它在说狂犬病潜伏期时说道:人间狂犬病潜伏期从5天至数年(通常2-3个月,极少数超过1年)。
2021年《狂犬病诊疗规范》(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也出来了,其说到:潜伏期多数1-3个月,极少在1周以下或1年以上。
上述便是国内指南的看法。指南跟WHO的第二次、第三次报告内容是基本一致的,WHO也是这个观点:多数2-3个月,极少数超过1年。这个极少数嘛,WHO后来补充是2%-3%(我也没查到这个数据怎么来的)。
但再后面的后来,WHO又改口了(2018年开始到现在),认为:短则不到一周,长则一年(不超过1年)。也就否认了所谓2%-3%的说法,根本就是没有,是0,一个都没有,这是WHO最新的看法。
当然,2022年出版的《实用内科学》(第十六版,最新版)也不认可WHO的观点,这本书还是一如既往的认为:1%的病例潜伏期超过1年。(至于这个数据怎么来的,我查了很久都没查到)
到底谁更接近真相,我也搞不清楚。
但综合WHO、《实用内科学》、国内指南的观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狂犬病潜伏期不会超过1年,即便超过一年,有也仅有1%的病例潜伏期超过1年。
上述结论,大家有疑问么?
好,我们再来看看国内所谓权威杂志的研究数据吧。
四、国内权威研究数据
看了几十篇类似国内研究,不少发表在中华牌杂志上,我是越看越心里发毛。
但他们说,他们发现21.33%的狂犬病病例其潜伏期>1年。
what?
你没看错,21.33%!这可是中国疾控中心的人做的调查数据!
这个数据远远大于我们上面说的WHO、《实用内科学》、指南所认为的数据。
还不止这些,我们继续看,看看河北省的,河北省狂犬病也是很多的。
河北省疾控中心出的数据,他们认为他们那边16.22%的潜伏期>1年。
湖北省疾控中心出的数据,他们认为他们那边16.56%的潜伏期>1年。
还有安徽的,安徽也是狂犬病大省,他们的疾控中心也做了总结:
安徽省疾控中心出的数据,他们认为他们那边17.55%的潜伏期>1年。
贵州省的狂犬病也不少,看看他们的数据:
更多的数据我就不贴上来的。
上面所有的数据都不是野鸡杂志发表的所谓不堪入目的研究数据的,因为他们的研究单位都是大名鼎鼎的各个地方的疾控中心,这算是权威单位,但是这些数据足够权威么?
上面很多作者都是有参与《2016年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的制定的,他们不知道他们指南写了极少数潜伏期大于1年的么?什么叫做极少数?>1%的病例都不算极少数了!而偏偏他们自己写的调查分析报告动不动就是16%、甚至21%的病例潜伏期大于1年,这是什么意思?
也许他们只是据实写而已,每一个狂犬病病人他们都调查了,家属都是说是2年前被狗咬了,或者10年前被狗咬了,今天才发病死亡的,所以他们就认定潜伏期是2年,潜伏期是10年,他们没做错。问题是,他们有去核实这些数据么?
他们写这个数据的目的在哪里?是为了下一次修订指南的时候更改潜伏期的内容么?还是只是出于实事求是的记录?
为什么这么多地区单位疾控中心(我看了不下十个省份的疾控中心数据)报道的潜伏期都有这么高比例潜伏期超过1年的?而且大家的数据惊人的一致。(上述就有三家单位认为潜伏期>1年的比例在16%左右)
我们的疑惑
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人,看了上面四种资料(WHO、教材、专著和指南、研究者们的调查资料)后都会头脑发昏,会思考,为什么第四个跟前面三个的差别有这么大。是单纯因为研究的水分问题?还是故意而为之??说故意为之就有些过分了,我道歉。但真的难以不让人想入非非。
如果真的是这么高比例的大于1年的潜伏期患者,那我们真的要好好思考了,下次如果还有患者跟我说,3年前被狗咬了,要不要打疫苗,你说要不要?按照这些数据结果来说,当然得要啊,这风险多大啊。
但如果按照WHO的观点来说,那就不用打了,如果真的狂犬病,我早就挂了。即便按照指南和《实用内科学》的观点,也要反复斟酌要不要打疫苗,毕竟极少数患者潜伏期超过1年啊,极少数是指不超过1%的意思,这比买彩票难多了。
问题在于,狂犬病是100%死亡的,一发一个准。谁愿意冒险呢?没人敢冒险。
不愿意冒险,不代表可以不知道客观事实。到底是1%的病例潜伏期大于1年,还是16%的病例潜伏期大于1年,这相差十万八千里啊。
知识分子怎么做学问呢,怎么做研究呢。他们可能没有说假话,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但是他们漏说了一部分,那这段话还能叫做真话么
有人说,中国是狂犬病疫苗最滥用的国家,每年要消耗8000万支疫苗,每支疫苗价格50-100元,这个市场得多大啊。因为一句话(比如说潜伏期超过1年的患者比比皆是)而导致疫苗滥用不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当中有各种经济瓜葛说不清道不明。
我不是社会学家,也不是搞经济的,搞不清楚这么复杂的问题。我只是单纯的想问问编写教科书的老师们,2023-2024年要出版的第十版《传染病学》,能不能写的更好一些,更客观一些,涉及到狂犬病潜伏期的文字,能不能再具体一些,不要囫囵吞枣,到底潜伏期超过1年的是多少,是1%?是20%?还是0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