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调研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名校调研系列卷·八年上期中测试语文(人教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中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
(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2),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以“蓬"“雁”自比,暗写出诗人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4)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而流连忘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答案】(1)
(2)
(3)
(4)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书写正确,不添字、不漏字。注意“怜、鹤、蓬、阴、堤"的正确写法。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①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坚持,是对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就是一种专注,是不求名利的全心投入。②中国自古就不乏鲁班、李春这样的能工巧匠,他们用______(不可一世无与伦比)的技艺,彰显着“工匠精神"的魅力。③这种历经千年铸就的精神早已成为一种情怀、一份责任。④我们年轻一代,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不懈()②铸就()
(2)第①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
(3)第②句横线处应选择恰当的词语是______。
(4)请将第④句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使语气更强烈。
【答案】2.①.xiè②.zhù
3.“不懈追求”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4.无与伦比5.难道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
①不懈——bùxiè,不松懈。_
②铸就——zhùjiù,铸成;造就(常用于比喻)。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阅读语段可知,“就是一种坚持,是对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和“就是一种专注,是不求名利的全心投入”是并列的关系,因此中间不能用逗号,应用分号。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不可一世:自以为在当代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形容极其狂妄自大;
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
阅读语段可知,这里主要描绘的是什么是“工匠精神",空白处要填的词语是用来形容“技艺”的,因此应用“无与伦比"。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句式的转换。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应该在该句前面加上“难道不”,结尾加语气词“吗"即可,即正确的句子为:难道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1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苏轼,字______,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2)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4)盖竹柏影也()
5.作者是怎样描写月光空明?
6.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作者与张怀民二人志同道合?
7.作者自称“闲人”,体现了什么样的心境?
【答案】3.子瞻4.①.考虑,想到②.共同,一起③.形容水的澄澈④.大概是
5.把月光比作积水,写出了月光的澄澈透明;把月光中的竹柏影子看成是水中的水藻、水草,衬托出了月光的澄澈透明。
6.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7.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4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2)句意为: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相与:共同,一起;
(3)句意为: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4)句意为:原来是院中竹柏的影子。盖:大概是。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意为: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月光比作积水,把树的影子比作各种水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空明澄澈,点染出一个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作者感情。
联系写作背景可知,此时作者被贬黄州,担任一个闲职,所以自称“闲人",表达了作者内心因被贬而起的悲凉之情。
联系“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这是作者发出的感慨。故还有人生的感慨。
根据“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可知,亦有漫步的悠闲。
根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知,也有赏月的欣喜。
【点睛】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解衣入睡,恰好看到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我们)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柏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乙)(5分)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家贫樵牧①,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②圣贤学。知府张瑄悯其贫周③之栗谢不受。居父母丧,逾大祥④,始食盐酪。伦为人刚正,严于律己。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⑤也。里居⑥倡行乡约,相率无敢犯。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⑦,解以覆之。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⑧。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学者称“一峰先生"。
【注释】①樵牧:打柴放牧。②志:崇尚。③周:接济。④大祥:父母丧后两周年举行的祭礼。⑤泊如:恬淡无欲的样子。⑥里居:住址。⑦殣:饿死的人。⑧不为意:不放在心上,意思是罗伦并未因此感到尴尬。
8.“解以覆之”中“覆"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
9.请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栗谢不受。
10.结合选文,请你对罗伦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
【答案】8.遮盖9.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栗/谢不受。
10.围绕“文明好学、重视孝道、严于律己、为人刚正、安贫乐道、视富贵如浮云"等回答出两点即可。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句意:就脱下(衣服)来盖在那个人身上。覆:遮盖。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句意:知府张瑄怜悯他家境贫困,接济他一些小米,他推辞不接受。“知府张瑄悯其贫”与“周之栗"是知府的行为举动,为承接关系,“谢不受”为罗伦的态度;
故断句为: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栗/谢不受。
【10题详解】
由“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可以看出,罗伦文明好学。
由“居父母丧,逾大祥,始食盐酪。伦为人刚正,严于律己。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可以看出,罗伦重视孝道、严于律己、为人刚正、淡泊名利。
由“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解以覆之。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意”可以看出,罗伦安贫乐道,富有同情心。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五岁时曾跟随母亲进入一个果园,树上的果子掉下来,众人竞相去抢夺果子,只有罗伦,别人给他果子他才接受。(由于)家境贫困,他以砍柴放牧为生,随身带着书诵读,从不停止。等到他成诸生的时候,(更加)崇尚圣贤的学问。知府张瑄怜悯他家境贫困,接济他一些小米,他推辞不接受。父母去世后,过了两周年他才开始吃盐和乳酪。罗伦为人刚正,严于律己。道义所在,他一定会坚决地做,对于富贵名利看得非常淡泊。辞官返乡居住时提倡实行乡约,乡民都遵从没有人敢违背。(罗伦)衣食粗陋。有人送衣服给他,(他在路上)看到了饿死的人,就脱下(衣服)来盖在那个人身上。早上留客人在家里喝酒,妻子和孩子去邻居家里借粮食,到了中午才开始煮饭,他也不在意。因为金牛山偏僻荒凉,很少有人去,他在那建了一间房子用来(在里面)写书,从四面八方来跟他学习的人很多。学者们称他为“一峰先生"。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15分)
委屈的小鸡
①我家最早出现的活物儿,是几只小雏鸡。
②那天清早,母亲抱回一个大纸盒。打开来,伴随着“叽叽叽”清脆而急切的叫声,6只毛茸茸的小鸡簇拥在一起,欢快地扑打着小翅膀……
③“哎呀!"我惊叫一声,暗淡的生活仿佛一下被照亮了。我摸摸这只,捏捏那只,还抓起来看看。母亲一边泡小米,一边警告我:“快放下,回头让你折腾死了。”
④谁料想,母亲的话,竟一语成谶。那些小鸡仅幸存了三只。
⑤我们院儿共有五户人家。院子虽小,可家家都深藏着开疆拓土的野心,盖房的盖房,搭棚的搭棚,把小小的院落,堆砌得密不透风。我家门前,也有一个砖砌的小棚子,平时堆着蜂窝煤和杂物。眼见三只小鸡长得飞快,纸盒显然住不下了,父亲就动手将那棚子改成了鸡舍。
⑥我清楚地记得,那三只小鸡喜迁新居时,撒着欢儿奔跑跳跃,叫声此起彼伏,叽叽喳喳地歌颂着新生活。
⑦白天,父母上班,我上学。三只鸡被关了禁闭,吃饱喝足,窝在角落里,熬过漫长的一天。
⑧下午,我一到家,便隔着鸡舍缝隙,朝里面张望。三只鸡听见动静,不管是横躺的,还是竖卧的,都会立刻起身,溜达几步,叫几声,这只是预热,真正的解放,要等父母回来以后。
⑨那得“解放"的瞬间,犹如一场盛大狂欢。门一开,三只鸡一齐往前冲,边冲边拼命扑打翅膀。门口太拥堵了,它们一个踩着一个,争抢着向外蹦跳。按个头儿,我给它们排成了老大、老二和老三。
⑩院子虽小,可对于三只鸡来说,简直就是广阔天地。天地一广阔,本性就充分暴露出来。老大闷了一天,出来时脑子还是蒙的,它溜溜达达,东张西望,显得沉着而冷静。老二出了门就开始撒欢儿,一路横冲直撞,这里跑跑,那里看看,它懂得及时行乐、享受生活。老三最活跃,奔跑,跳跃,尖叫,都不足以发泄它被关在鸡舍里的憋屈,它专冲着人多的地方跑,比如,它有时突然冲向院子里扎堆玩耍的孩子,惊出一连串儿尖叫声,有时冲向水池前洗菜的大妈,引来厉声呵斥,它还专门欺负那位七十岁的老大爷,老人家在前面走,它猝不及防地冲上去,先张嘴叼住老人的裤脚,同时张开两个翅膀,快速扑打,整个身形呈欲飞之势。老人吓得一回头,只见鸡毛乱飞,叫声尖利。老人到底是邻居,欲骂还休地一边朝我家张望,一边连连说:“这哪儿行?这哪儿行啊!”
那段家有“萌宠"的日子,我过得特别充实。每天傍晚,我都拿个小板凳坐在门口,看一阵子精彩的鸡飞鸡跑,直到母亲将那三只依依不舍、东躲西藏的鸡,一只一只赶回鸡舍,我才悻悻地回屋写作业。
姥姥走后,母亲却嫌它们太麻烦,不顾我的哭闹,把它们全都送了人。
鸡去舍空。从傍晚到天黑前,我依然坐在院子里写作业,内心却很怅然。
几年后,我家搬进楼房。我独居一室,开始筹划养个宠物时,自然又想起了那几只小鸡,它们既没享受过田园散养的自由,也没能成为真正的宠物。那时的我们,还过着简衣粗食的清淡日子,那些鸡不过是苍白岁月的一点调味剂而已。
11.认真阅读全文,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事件刚见到小鸡家有“萌宠”的日子③
“我"的感受①②内心很怅然
12.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清楚地记得,那三只小鸡喜迁新居时,撒着欢儿奔跑跳跃,叫声此起彼伏,叽叽喳喳地歌颂着新生活。
【答案】11.①.暗淡的生活仿佛一下被照亮②.过得特别充实③.母亲将小鸡送人
12.“奔跑跳跃"形象地写出了三只小鸡搬到新鸡舍时的兴奋快乐;“叽叽喳喳”是一个象声词,用在这里形容三只小鸡杂乱细碎的叫声,突出小鸡喜还新居的热闹场景。
13.①老大沉着而冷静。②老二懂得及时行乐、享受生活。③老三最活跃,到处闹腾。
14.示例:我的家里有一只小猫,它浑身雪白,十分活泼可爱,每天我写作业的时候都会陪伴我,是我最好的朋友。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感的梳理。
第一空,依据③段“哎呀我惊叫一声,暗淡的生活仿佛一下被照亮了"可知,“我”刚见到小鸡的感受是暗淡的生活仿佛一下被照亮。
第二空,依据段‘那段家有‘萌宠’的日子,我过得特别充实"可知,家有“萌宠”“我"的感受是日子过得特别充实。
第三空,依据段“姥姥走后,母亲却嫌它们太麻烦,不顾我的哭闹,把它们全都送了人”可知,母亲将小鸡送人。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3题详解】
依据⑩段“老大闷了一天,出来时脑子还是蒙的,它溜溜达达,东张西望,显得沉着而冷静"可知,老大沉着而冷静;
依据⑩段“老二出了门就开始撒欢儿,一路横冲直撞,这里跑跑,那里看看,它懂得及时行乐、享受生活”可知,老二懂得及时行乐、享受生活;
依据⑩段“老三最活跃,奔跑,跳跃,尖叫,都不足以发泄它被关在鸡舍里的憋屈,它专冲着人多的地方跑"可知,老三最活跃,到处闹腾。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拓展运用。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乙)(10分)
“懒"到基因里的大熊猫
①大熊猫总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它究竟有多懒?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英国阿伯丁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从新陈代谢的角度分析,发现大熊猫的能量代谢率低到与树懒相似,同时它的基因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②通过对大熊猫的观测,研究人员发现大熊猫每天消耗的能量远低于差不多大小的陆生哺乳动物,仅为预测值的38%。这个比例已接近在“懒”界享有盛名的树懒。
③与人相比,一只体重90公斤的大熊猫的代谢水平还不足同样体重的人体的一半。一个人就算站着不动,其代谢率也要高于“活动"状态下的大熊猫。
⑤大熊猫这么懒也是有苦衷的。大熊猫的主食是竹子,但它的祖先却是实打实的肉食动物。尽管吃了这么多年竹子,但大熊猫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完全适应,其肠道依然保持着食肉动物的特征。就是今天,也时常有大熊猫饿极了下山到村里偷羊吃的消息。由于竹子营养及能量低且难以消化,大熊猫每天不得不进食大量竹子,以满足其生命活动需要。
⑥同时,大熊猫也需要尽量减少能量消耗,因此每天多吃少动、懒懒地待在那里就成了它的生活习惯。换句话说,这是“能量有限,节约使用”。
⑧研究人员还发现,大熊猫体内一个名为DUOX2的基因发生了变化,这个基因与调控甲状腺激素合成有关,而甲状腺激素又能调节能量代谢。这个基因变化能帮助大熊猫适应低能量代谢率的生活,所以大熊猫可以说是“懒"到了基因里。
15.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点明说明对象、交代对象特征,新颖有趣,能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研究人员发现大熊猫每天消耗的能量远低于差不多大小的陆生哺乳动物。
D.大熊猫没有保留祖先食肉能力,食物主要是竹子,彻底成为了“素食主义者”。
18.选文第⑦段中加点的“之一”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15.D16.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鲜明地说明了大熊猫每天消耗的能量极低、代谢水平低、动得很少。
17.熊猫体表许多地方温度低;大熊猫体内DUOX2的基因发生了变化。
18.“之一"表限制范围,说明能量代谢低的后果不止一个,如果删掉了说法太绝对,不符合文意。“之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D.“大熊猫没有保留祖先食肉的能力,食物主要是竹子,彻底成为了‘素食主义者’"表述错误。从第⑤段“但它的祖先却是实打实的肉食动物。尽管吃了这么多年竹子,但大熊猫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完全适应,其肠道依然保持着食肉动物的特征。就是今天,也时常有大熊猫饿极了下山到村里偷羊吃的消息”可知,虽然大熊猫食物主要是竹子,但还保留祖先食肉的能力,并没有彻底成为了“素食主义者";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从第②段“大熊猫每天消耗的能量远低于差不多大小的陆生哺乳动物,仅为预测值的38%”可知,通过大熊猫每天消耗的能量和差不多大小的陆生哺乳动物作比较,得出“仅为预测值的38%"的结论,说明大熊猫每天消耗的能量极低;
从第③段“与人相比,一只体重90公斤的大熊猫的代谢水平还不足同样体重的人体的一半”可知,通过作比较,用列数字(一半),说明大熊猫的代谢水平低;
综上所述,概括作答即可。
【17题详解】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结合第⑦段“大熊猫体表许多地方的温度都较低,与同样黑白相间的动物如斑马、斑点狗等相比要低得多。这是能量代谢率低带来的后果之一,还好它有厚厚的皮毛,可以帮助保持体温”可知,“之一"是其中一个方面的意思,是在范围上修饰限制,说明能量代谢低的后果不止一个,删去后说法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因此不能删去,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三)名著阅读(5分)
19.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八年级开展了“话说红色人物”读书交流会,请你仿照示例,从所给出的人物中挑选一个,完成下面练习。
【人物】彭德怀
【我的思考】彭德怀这一举动,体现了他的平易近人、关心爱护其他同志。正是因为这些品质,他得到人们的拥护和爱戴。
选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
【人物】______
【我的思考】______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所给材料,组织合理的语言回答即可。
示例一:【人物】毛泽东
【我的思考】毛泽东的这种密切联系群众、关心民生的精神,是他作为一位伟大领袖的重要品质之一。他深知只有真正了解人民的需求,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他的这种精神,不仅对于当时的革命斗争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我们今天的工作和生活具有启示作用。
示例二:人物】周恩来
【我的思考】周恩来的这种深入基层、关心群众的精神,体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领袖的高尚品质。他不仅具有卓越的政治智慧,更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他的这种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示例三:【人物】朱德
【我的思考】朱德这种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军事家和领导者的风范。他不仅关心战士们的生活,更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战士们的尊重和爱戴。他的这种品质,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示例四:【人物】贺龙
【我的思考】贺龙这一举动,展现了他的英勇无畏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更是一位能够鼓舞人心、带领大家共同前进的领袖。他的这种精神,不仅赢得了战士们的尊敬和信任,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0.榜样之力,感召心灵,予人奋进的力量。你所在的学校开展以“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活动一:笔墨悠悠立志向】请将这次活动的主题,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2)【活动二:回顾历程敬模范】杜发荣是陕西省第六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战争年代,他用脊梁挑起责任;和平年代,他用信仰坚守初心。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照样子在横线上补写合适的语句,总结他的人物事迹。
戎马生涯,出生入死立战功①扎根边疆,______②初心不改,______
21岁的他一入伍就赶上了解放战争,他先后参加了解放洛阳、南阳、驻马店的战斗。战争胜利后,杜发荣扎根云南,建设祖国边疆。这一待,就是20多年。直到退休,杜发荣仍在发光发热。妻子何素芬说,杜发荣还立下了“有困难自己解决,不占公家便宜”的家规。
(3)【活动三:心有所悟抒真情】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就“中学生应该崇拜什么人"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请你谈谈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答案】(1)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2)①.无私奉献发余热②.清正廉洁立家规
(3)示例:我们应该崇拜像社发荣一样的道德模范。理由:他们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心里想的是国家、集体、人民;他们敬岗爱业,无私奉献,传递社会正能量。
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用楷体正确、工整、规范地书写。首先要保证汉字书写绝对正确;其次要掌握好所给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各部分比例;注意辨析字形,认清字的结构,不写连笔字,要一笔一划,横平竖直地写,谨慎用笔,不要漏写、多写、错写,注意“崇、德、贤”等易错字。
本题考查句子补写。
结合“出生入死立战功"可知仿写格式为:四字词语+一个字的动词+两个字的名词。
结合“这一待,就是20多年。直到退休,杜发荣仍在发光发热”可知这是杜发荣在事业上的坚持,可概括出:敬业奉献发余热;
示例:奉献青春建事业。
结合“杜发荣还立下了有困难自己解决,不占公家便宜的家规"可知这是杜发荣坚持自力更生、清正廉洁的表现,可概括出:清正廉洁立家规。
示例:自力更生立家规。
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围绕“学习道德模范”来确定自己的观点,观点必须正确鲜明,然后言简意赅地阐述理由。
示例:我们应该崇拜像杜发荣一样的道德模范。理由: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他们爱岗敬业。把工作放在首位,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完成各项任务。
(二)写作(50分)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21.作文
题目:跨出那一步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
【答案】例文:
跨出那一步
蓝天之下,摩天轮巍峨耸立,巨大的身影在阳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我站在它的脚下,感到自己仿佛是一颗迷失在星海中的微小尘埃。但我知道,此刻,我需要的仅仅是跨出那一步的勇气。
阳光如金,洒满大地,然而我的内心却被一片阴霾所笼罩。周围人声鼎沸,犹如海浪般汹涌,我却仿佛身处寂静的深渊。未知的恐惧,失败的担忧,它们像无形的锁链,紧紧束缚着我,让我几乎窒息。
正当我陷入无尽的挣扎时,一只温暖而坚定的手落在了我的肩膀。我抬起头,迎上了父亲深邃而鼓励的目光。“记住,美丽的花朵,总是在风雨之后绽放。"他的话语像一缕阳光,穿透了我心中的阴霾,“只有勇敢面对,你才能变得更强。”我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终于跨出了那一步。我的脚步虽然沉重,但每一步都坚定而有力。我登上摩天轮,缓缓坐下,闭上眼睛,感受着自己内心的变化。摩天轮开始缓缓转动,微风从窗口吹进,仿佛带走了我的所有恐惧和不安。
当我再次睁开眼睛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世界在我脚下展开,一切变得如此渺小而又清晰。我仿佛置身于云端之上,与天空近在咫尺。心中涌动着从未有过的豪情和勇气,我意识到,只有跨出这一步,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此刻的我,如同那朵在风雨后绽放的花朵,虽然经历了挣扎和恐惧,但最终展现出了自己的美丽和坚强。我知道,无论未来面临怎样的挑战和困难,只要我勇敢地跨出那一步,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前进的脚步。
夕阳的余晖洒在天边,将整个世界染成了温暖的金色。我站在摩天轮下,回望着那个曾经让我恐惧的庞然大物。此刻的它,在我眼中变得如此可爱而又亲切。因为我知道,是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勇敢地跨出这一步。我感激地看着父亲,是他给予了我勇气和支持。而他只是微笑着看着我,眼中满是骄傲和欣慰。我知道,未来的路上,我将带着这份勇气和力量继续前行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挑战自我。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这道作文题的核心关键词是“跨出那这一步"。在审题时,需要明确“那一步”具体指的是什么。“那一步"可能是面对困难、障碍或内心牵绊时需要跨出的一步。这一步象征着勇气、决心和改变。因此,在写作时,应围绕“跨出那一步”的主题展开,具体描述需要跨出的那一步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跨出那一步。在立意的时候,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写“跨出那一步"的意义。例如,可以写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跨出舒适区,迎接新的挑战,以实现自我成长和突破。也可以写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内心的恐惧和牵绊时,要敢于跨出那一步,去拥抱更广阔的世界和更多的可能性。无论选择哪种立意,都要突出“跨出那一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孩子问妈妈:“妈妈,为什么你只在冬天做酸菜、腌腊八蒜?"妈妈说:“孩子,虽然天气寒冷令人头疼,但是有些食物只能在天冷的时候做,寒冷也是很重要的调味料。”可见,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逆境出真知
有句话说得好,“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逆境出人才,逆境出真知。成长需要逆境、困境、甚至是绝境。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经历磨难、挫折、与失败。在成长中,我们就像在走路一样,总会有泥泞的小路,会有高低不平的斜坡,会有凹凸不平的土路,不可能总是平路。总之,这条人生道路就是这样,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有曲折和坎坷。
成长路途中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有一些挫折与磨难。著名音乐巨匠贝多芬双耳失聪,他曾告诫自己:“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于是他演奏了辉煌的《命运》绝唱;著名作家托尔斯泰,长相丑陋个子矮小,常常遭人耻笑,但他用生命完成了《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著作;居里夫人面对镭的危害,依然用生命去发现了镭,并获得诺贝尔奖,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这种困境,如果没有,我们可以制造困境。
在韩信攻赵时,让士兵背水列阵,置己于后无退路的境界,结果士兵个个奋勇向前,大败赵军;项羽与秦军作战时,领兵过河后,打破了饭锅,弄沉了渡船,使士兵陷于毫无退路的绝境,以示不胜利不回头的决心,最终打败秦军。成长如一首歌谣,有时高调,有时低沉,成长如一条小路,有时平坦,有时坎坷;成长如一条小溪,有时激荡,于是舒缓。成长是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在成长中,有人处在顺境中,顺流而下;有人处在逆境中,逆流而上。
所以,往往从小学会在逆境、困境、绝境中成长的人,必然都是强者。“阳光总在风雨后。"只有走出人生困境,才会迎来人生佳境。敢于成长中为自己创造绝境的人,会获得成功,创造辉煌。可实际上,很少人希望自己陷入绝境。反之,整天把“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挂在嘴边却整天无所事事,贪图享乐,活在父母庇护下的人,必然不会成功。
成长需要逆境,正是因为有了成长,人生才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正是因为有了成长,在世界上才有了挑战。成长,需要逆境。“逆境出真知。"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材料中“不经一番寒彻骨,怎的梅花扑鼻香”告诉我们只有经历了寒冷、困难和挫折,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美好事物的真正价值。只有经过一番寒彻骨的奋斗,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才能看到彩虹的美丽。这句话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失败和困难时,要坚持不懈,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由此可知,可以以经历过逆境、挫折才能取得成功来立意。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以“蓬”“雁"自比,暗写出诗人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5.作者是怎样描写月光空明的?
6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作者与张怀民二人志同道合?
【注释】①樵牧:打柴放牧。②志:崇尚。③周:接济。④大祥:父母丧后两周年举行祭礼。⑤泊如:恬淡无欲的样子。⑥里居:住址。⑦殣:饿死的人。⑧不为意:不放在心上,意思是罗伦并未因此感到尴尬。
②那天清早,母亲抱回一个大纸盒。打开来,伴随着“叽叽叽"清脆而急切的叫声,6只毛茸茸的小鸡簇拥在一起,欢快地扑打着小翅膀……
③“哎呀!”我惊叫一声,暗淡的生活仿佛一下被照亮了。我摸摸这只,捏捏那只,还抓起来看看。母亲一边泡小米,一边警告我:“快放下,回头让你折腾死了。"
⑨那得“解放”的瞬间,犹如一场盛大狂欢。门一开,三只鸡一齐往前冲,边冲边拼命扑打翅膀。门口太拥堵了,它们一个踩着一个,争抢着向外蹦跳。按个头儿,我给它们排成了老大、老二和老三。
⑩院子虽小,可对于三只鸡来说,简直就是广阔天地。天地一广阔,本性就充分暴露出来。老大闷了一天,出来时脑子还是蒙的,它溜溜达达,东张西望,显得沉着而冷静。老二出了门就开始撒欢儿,一路横冲直撞,这里跑跑,那里看看,它懂得及时行乐、享受生活。老三最活跃,奔跑,跳跃,尖叫,都不足以发泄它被关在鸡舍里的憋屈,它专冲着人多的地方跑,比如,它有时突然冲向院子里扎堆玩耍的孩子,惊出一连串儿尖叫声,有时冲向水池前洗菜的大妈,引来厉声呵斥,它还专门欺负那位七十岁的老大爷,老人家在前面走,它猝不及防地冲上去,先张嘴叼住老人的裤脚,同时张开两个翅膀,快速扑打,整个身形呈欲飞之势。老人吓得一回头,只见鸡毛乱飞,叫声尖利。老人到底是邻居,欲骂还休地一边朝我家张望,一边连连说:“这哪儿行?这哪儿行啊!"
那段家有“萌宠”的日子,我过得特别充实。每天傍晚,我都拿个小板凳坐在门口,看一阵子精彩的鸡飞鸡跑,直到母亲将那三只依依不舍、东躲西藏的鸡,一只一只赶回鸡舍,我才悻悻地回屋写作业。
事件刚见到小鸡家有“萌宠"的日子③
“我”的感受①②内心很怅然
“懒”到基因里的大熊猫
②通过对大熊猫的观测,研究人员发现大熊猫每天消耗的能量远低于差不多大小的陆生哺乳动物,仅为预测值的38%。这个比例已接近在“懒"界享有盛名的树懒。
③与人相比,一只体重90公斤的大熊猫的代谢水平还不足同样体重的人体的一半。一个人就算站着不动,其代谢率也要高于“活动”状态下的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