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被追问最多的问题:为什么账号小眼睛很高,但是涨粉率却不高,这是什么原因?基于以上,我反问一个问题:你真的检查过自己的账号。
小红书账号的打造从选择行业开始,这也就意味着你的账号、笔记内容、以及以后的用内容方向吸引目标人群,都要在这个基础上横向、纵向延伸。接下来本文就说说,账号涨粉的9个拦路虎。
所以,完美日记的内容利他在于可以学习到化妆的技巧。本文内容来自公众号:庄俊。
例如:《大胸真的很快乐!》,互动量13万+《大胸的烦恼,真的不是凡尔赛!》,互动量5.2万+。《大胸该怎么睡觉》,互动量3万+。《姐妹们一样要收藏呀》(正确穿戴内衣方法),互动量1.2w。
以果汁教程为主,其中也会穿插其他的养生制作教程和居家好物,在知识传递同时安利产品。
这是最近与好多知名品牌沟通时,他们运营所遇到的问题;小红书账号内容都是很高大上的海报,主要是为了强调品牌的调性,却忽略了用户感受,总是想着告诉用户“我们”是谁,忘记了为了谁。
大公司的“品牌病”是高高在上的态度,永远是居高临下的态度,这样是无法与用户做沟通的。
例如,某化妆品品牌经理纠结品牌的调性,这个不能发,那个不能发,这个就一言难尽。
测试阶段笔记可以多发,等后面知识维度积累起来,数据是否有好转,那个时候根据账号数据来重点投入也可以。
我们公司实习生在运营账号的时候也是这么教她操作的,发布笔记25篇,最高流量高达23w+,单篇笔记涨粉170。
总的来说,有笔记预告和没有预告之间的数据还是有差别的,但内容干货还是占据重要位置。
笔记预告的可行性,做预告通常有三个作用:
2)定时做笔记总汇,在给用户带来新笔记的同时,还能给之前的笔记做二次导流。
上图,我收集了指导过的博主4篇笔记的尾图,都有对下期笔记做预告以及笔记进程进行了整理,账号的笔记数据爆文率比较高,除去内容本身的干货质量,博主在笔记中以汇总的形式发布笔记,得到许多宝妈们的喜爱,打造专业母婴垂直账号。
在账号建立时,对自己、行业的简介你是否有在认真编辑呢?你是做什么的,你身上有什么优点,以及基本的信息组成,或者是行业的基础介绍,主页的身份是用户对账号的第一认知度,单凭借笔记是无法准确定位目标人群,标明身份、定位。
当用户点进专业号/账号的主页时便能对你/品牌有基础了解,强化主页身份就是强化最自身的定位。
反问:你的账号都有认真的强化身份吗?
内容也要和账号定位垂直,跳跃度大反给人不真实的视觉感。
上图分别是两位博主的主页以及笔记内容,图一二这是减肥博主,那么我们看到的笔记内容都是和减肥沾边的话题:减肥餐、运动等。
图三四则是记录乡村美食生活的形式,个性页简洁的介绍,但是内容上的风格简单统一,我们可以看到笔记封面都是以美食为首图,在记录生活的时候享受美食,给人带来了乡村美好生活的展现。
这一点的基础上是首先要了解自己账号的定位以及品类,根据自己的账号寻找对标账号,并且研究对标账号的爆文,也就是拆解爆文,从中研究能够产生爆文的原因,庄俊公众号每个月都会有爆文拆解总汇。
盼盼账号为什么突然会涨粉如此之迅速,在四个月期间涨粉近10w,想必在于专业号中,这个数字会格外亮眼,通过意外/策划一篇笔记,冲上流量榜单,从此涨粉之路迅速被打通。
在讲这一点前,首先要了解强化人群和场景的作用是什么。要知道,现在搜索规则就是建立在人群基础上的,之前搞定几个关键词,流量就可以爆。
现在你发现,单纯做关键词不好搞了,排名会受限,流量也会受限,到这一步的时候,就要进一步优化人群和场景,只有目标人群足够精准,流量也会更精准。
都说场景打动人,场景中具备自然随机化的元素,才能更精准的展示现实世界。
举个例子:“6年4胎,安全座椅的选择从没变过”。
小红书爆文率40%,应该涨粉很多,但是忘记在笔记图片或者视频最后去强化身份,这里也会成为涨粉少的绊脚石。
Logo、个人动漫图、文字介绍、主打产品介绍等等都是强化身份的一种具体表现。奶糖派在图文笔记和视频笔记中,每一帧都会带有‘奶糖派,大杯文胸’的产品理念,在加强品牌认知的程度上,用文字形式冲击着用户。
假如你连续二十年每周都会去一次教堂,你有证据标明你是前程的,对一个信念拥有的证据越多,你就会越坚信它。强化身份的所在之处也是同样的道理。
代表着品牌的象征展示,宣示着所有权、代表着价值,用户浏览笔记的次数多了,自然会对品牌有印象,更有利于品牌的推广和美誉度的传播,但更恰似与企业的门面。
在无声中传递着自身的文化和价值,起到标示、代替、表达意义和情感的作用。
奶糖派品牌本身定位于大杯文胸品类,所以账号的内容规划也非常清晰。都是围绕“大胸妹子”日常困惑去产生内容。如果账号定位不清晰,那么在内容生产的时候也是很混乱。
并不是所有的爆文笔记,运营者都要去模仿。
“盼盼饮料官方”在小红书平台发起一个有趣“活动”,2月8日发布一篇老板与小红书运营之间的聊天记录截图,内容显示老板要求涨粉5万而产生一系列的对话。现在是涨粉的笔记。这个案例对于企业专业化运营的小伙伴来说,是有启发的意义的。
详细请看《小红书品牌专业号:一夜涨粉3万,套路就这几招》。
以上笔者(庄俊)罗列9种涨粉的思路与技巧,从利他内容的角度,到涨粉的笔记优化技巧,再到账号定位规划与吸引群体的关系。
希望能帮到众多的小红书从业者。在小红书运营路上,我们一起探索,尽量少走弯路,尽快拿到自己想要小红书涨粉结果。
最近互联网营销界和品牌界悄然流传起了这样一句话——5000个小红书KOC测评+2000个知乎问答+搞定一个直播大V=一个新品牌。
不仅如此,在自媒体圈,也有这样一个说法——不知道做什么时,就做小红书和B站,永远不会亏钱。
我们不去探讨这两句话的对错,但从里面也可以看出各界对小红书的重视程度。
目前小红书有超1亿月活用户,2020年笔记发布量近3亿条,每天产生超100亿次的笔记曝光。
从2021年上半年平台反馈来看,单单是提及品牌关键词的种草笔记就从1月的31.5万篇,增长至6月的54.7万篇,同比增长了74%,其中明确标明品牌合作的商业笔记更是增长了149%。
而参与投放的品牌也呈现百家齐放的姿态。
从原先美妆类遥遥领先,逐步变成了以美妆、鞋包、潮玩、美食、母婴、生活家居、萌宠等几大品类各占山头瓜分市场的态势。
可以说,小红书已然成为几乎所有品牌都要布局的平台之一。
经过近一年的入场厮杀,有的品牌赚得满钵而归,有的品牌却连水花都没能激起,只能黯然退场。
这里面纵然受“营销费用”的限制和影响,但难道只要经费足够,就一定能成为下一个“完美日记”或“元气森林”么?
在最近几年的品牌投放中,我发现,大家都过于依赖“投放费用”对结果的支撑力度,却忽略了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选品。
所以,对于品牌来说,这是口碑声量积累相当庞大且重要的一环。
而绝大部分品牌在选品时,通常只有两个策略——
更有甚者,看别人做什么火了,自己也做一款类似的,以图复制他人的成功。
这种做法常常导致的结果是,花了很大的心思却没能激起太大的水花,或者直接在试水阶段就扑街了。
这个偏好性决定了品牌在这个平台拓客的方向和难易程度,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产品在里面一炮而红,而有些产品在平台苦苦挣扎,却只能堪堪维持投入产出的平衡。
所以选择“适合”在小红书投放的产品对一个品牌,尤其是预算有限的中小品牌就尤为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适合”是指比例情况,是指在众多可种草平台,如微博、抖音、快手、知乎、B站等之中,这个产品是否能把小红书作为“主渠道”去进行布局,而不是非此即彼的“能不能做”。
抛开目标用户谈投放都是耍流氓。
当然,如果你对目标用户的定位仅仅是类似于“20-35岁的女性”这么宽泛的概念定位当我没说。
从总体来说,小红书的活跃用户主要集中在18-34岁之间,占比83.31%;且女性用户以90.41%几乎压倒性的比例占领了小红书平台的绝大部分阵地。
其中,一二线都市白领、职场精英是最为主要的用户群体。
他们消费能力强,追求生活品质,兴趣广泛,且愿意持续为自己的生活迭代升级。
在往常的经验中,我们可以根据产品目标用户与小红书活跃用户的重合度去判断——
当然,重合并不意味着小红书的用户都是你的目标用户。
就像我刚刚提到的目标人群定位。
对目标用户进行一个更为细节的场景性或生活性定位,甚至可以赋予TA性格或偏好,这有助于品牌在小红书获取最为精准的流量,迅速抢占消费者心智。
不必担心用户定位太过于狭隘小众,谁也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在一小部分人群中扎稳脚跟,再实行破圈拓展,对于初入局小红书的品牌最为稳妥。
毕竟像兰蔻发光眼霜那样恨不得把小红书所有的明星、KOL、KOC尽数覆盖,短期内快速又彻底地把其他所有竞品的投放效果全部腰斩这事,也只有屈指可数的那几个品牌能做到了。
在“颜值当道”的小红书,颜值即正义。
一个产品如果在功能方面,相对市场其他竞品没有十分特别的优势,但是它好看,小红书用户对它的包容度会高非常非常多。
如果碰巧这个产品的试错成本相对较低,处于他们愿意尝试的区间,那恭喜你,可以直接收割了。
加上并不高的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既然喜欢何不一试呢?
越来越多的品牌掌握了这个“流量密码”,纷纷往这个方向进行拓展发挥。
不仅在外观设计方面内卷严重,在笔记的设计和呈现上费尽心思。
你能相信这是奥利奥的投放?
对,没错,就是我们在超市买的,昔日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的奥利奥!
它现在宣传成了我舍不得吃的样子…
还有一种产品,它足够特别。
可以是功能特别、吸引人注意。
也可以是某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功能。
比如这款里面有果冻的汽水。
文案部分只简单地介绍了产品,而着重突出它的好玩,留言里都是跟风求入和已经入了转而安利的小伙伴。
又或者人无我有,精准对应需求市场的某块空白。
这些都很适合在小红书进行投放推广。
小红书投放中固然有直接转化的部分(经我们操作的案例显示,这个比例和回报率还不低),但小红书最大的价值在于长尾效应所带来的品牌声量的积累。
这是很容易被品牌低估甚至忽视的一部分。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站外种草和站内转化的关联性了。
一般来说,小红书的转化路径一般分三种。
1)电商平台转化
用户看见博主笔记被种草,去到电商平台,经过承接落地页进行转化收割。
这一块效果体现在电商平台站内品牌词搜索量的上涨。
2)直接转化
通过挂商品链接或投放信息流,在小红书平台直接转化收割,这里也会有相当一部分用户会转去其他电商平台下单购买。
3)多次触达转化
这里咱们可以通过消费者决策路径去进行分析和理解。
在这个模型中,消费者先是认识这个品牌,继而了解产品品质和特性,并有意识地记住并决定购买它。
在亲身体验到产品对自己需求的匹配/生活品质的提升等各方面的优势后,逐步成为忠实用户,形成品牌忠诚度。
从消费者第一次接触到品牌的那一刻,直到产生购买行为,期间的任何一个阶段品牌都可以对消费者施加影响,从而推进消费者决策的产生。
在2007年和2015年,麦肯锡又对消费者决策的路径进行了优化和补充。
由“购买环”和“品牌忠诚环”两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每个节点环环相扣形成闭环。
不论是哪一个路径,都决定了消费者从了解品牌或产品到建立购买行为需要反复触达和影响。
而我们回归到小红书平台,目标用户或潜在目标用户看见博主笔记,初次了解产品,但因为暂时还不需要/对产品某方面存在犹疑等因素没有立即下单,但对于品牌已经有了基础的认知和印象,在UGC推送下,反复多次促达,配合笔记的多方面展示进行深度种草,最终转化收割。
据数据分析,小红书笔记的数据回流期普遍在3-6个月,一定周期的长尾效应导致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长期留存,为品牌做反复引流和用户心智影响。
而它的商品搜索特性和UGC推送,又决定了只要你的品牌在平台上具备一定声量的种草和口碑建设,就能在短期内直接影响目标用户的购物决策。
只要持续保持品牌在小红书的曝光和热度,就能得到1+1>2的滚雪球效果。
这种利滚利的好事给你你要不要啊?
当然,也有人说,我是个处于创业期的小品牌,你所说的长尾效应见效太慢,能不能直接进行带货销售呢?
自然是可以的。刚刚我们也说了,根据我们往期的投放经验,在初次种草时,只要做好了投放规划,会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直接转化。
在品牌没有一定市场声量和口碑的情况下,用户不了解你的产品,就算利用促销或其他方法进行带货售卖,直播合作和转化率都不会很乐观。
想要长足的发展,最后还是要回归到种草及品牌声量的建设上。
况且在小红书平台的种草,是能够达到初期转化+长期影响的双重效果。
所以,综上所述,下面几种产品很适合在小红书进行内容投放和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