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能,每个人都希望一辈子不和医院打交道!
但现实是——我们从出生到死亡,总也绕不开这个地方,就算身体再健康的人,也免不了头疼脑热。与其逃避,不如提前做好准备,了解医院、医生,这些你必然会遇到的朋友。
今天呢,就请我们的三甲医院海归博士Dr.X针对「医生最想让你知道的10件事」亲自为你答疑解惑:
徐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治医师,华中科技大学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联合培养医学博士。
一、如何选择体检项目?
1.体检不是越频繁越好。
2.主动体检,而不是等待单位安排。
3.没有不好的体检项目,只有不适合套餐的人。
4.变被动为主动,变“套餐”为个性化才是体检的最佳方案。
二、到底应该怎么挂号
1.外科是从内科医学中衍生出来的“手术科室”。
2.医学有分科,但是疾病本身没有分科。医学分科只是为了疾病治疗上的专业化和精细化。
3.看病之前要想好5个问题:患者看病时是否需要人陪伴?患者本人要不要来?挂专家号还是普通号?什么时候去看病?看病时要跟医生说什么?
三、如何选择感冒药?
1.无论是否吃药,感冒都有一个自然病程,药物大多只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2.感冒确实可能引起很多疾病,但是概率不高,不值得你过于紧张。
3.感冒时最重要的是休息,千万不要“硬扛”!
4.“运气坏的医生治病头,运气好的医生治病尾”,治好感冒并不能体现一个医生的水平高。
四、如何简单区分头痛要不要去医院
2.如果头痛了几天,睡觉起来也不见好转,怎么办?头痛越来越重需要提高警惕,去医院进行CT或者MR的检测就可以发现大部分的问题。
3.头突然猛地疼了一下,要不要去医院检查?这样的头痛多是神经痛,偶尔发作的话不用过于担心。如果它频繁发作,需要去医院检查是否有器质性疾病。
五、传染病来袭时,我们该怎么做?
1.针对传染病,相比治疗,更重要的是防控。
3.虽然人类费尽心思,很多疾病还是不能消灭,而只能消除。消除是指通过在一个地区范围内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与措施,使某种传染病消失。
六、手术同意书就是生死状吗?
1.手术同意书不是医生的免责条款。
2.做手术还是不做手术,都是患者自己的选择,没有绝对的情况。
3.预期寿命法可以帮助患者做出选择。
4.在西方,患者自己去签手术同意书;在中国,患者家属签手术同意书。这主要是因为国情和传统不同。
七、癌症真的是万病之王吗?
2.现有的手术、放疗、化疗都没有办法精确地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两者区分开来,只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3.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通过药物对机体的免疫细胞进行修饰,使其对癌细胞的识别度提高,从而促进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杀灭作用。
4.治愈癌症绝非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但是治愈了这一所谓的绝症,一定会有新的问题来困扰人类。
八、传统养生可以信几分?
1.古代中国人有一种朴素的科学精神,传统养生方法虽然没有理论支持,但足以指导生活。比如,喝热水其实就是为了喝杀过菌的水,坐月子是为了不让产妇下田劳作从而引发感染,食物相克更多的是为了让人们控制这两种食物的摄入量。
2.医学也是如此,无论是传统方法还是新式方法,中国方法还是外国方法,只要行之有效,就是好方法。
九、总是不开心,我是不是抑郁了?
1.每个人都有抑郁情绪,但是如果一个人长期受到抑郁情绪的困扰,就没有那么简单。
2.谈及抑郁症,很多患者都有这样的感叹:最痛苦的是不知道自己患有抑郁症。
3.只有精神科医生才有资格对抑郁症患者进行诊断、开药,千万不要自己买药吃。心理咨询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许每个人都需要在人生的某个阶段跟心理咨询师聊一聊。
十、疾病是变强了还是变弱了?
3.随着人类变得越来越聪明,疾病也变得更聪明,选择了更加温和的方式来危害人类的健康。这可不是因为人类想到了好办法,而是传染病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主动做出了改变。
除了以上的10个问题,我们肯定还有很多的疑问,比如:
应该怎么选择体检项目?
生病去医院究竟该挂什么科?
传染病来袭应该怎么做?
做手术、住院的流程是怎样的?
未来医学可以攻克现在的疑难杂症吗?
……
那怎么办呢?
你需要一本——就医指南!
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认识医疗体系,从挂号、治疗到手术、住院,从看病治病到养生保健,从思考现实到展望医学未来,本书让你快速定位看病就医的关键步骤。
为什么要选择这本书?
1、本书是看病就医基本流程全方位大解析!
让进了医院不知道怎么看病的人马上会看病、看好病!
生病去医院究竟该挂什么科?普通号、专家号、专家门诊应该如何选择?传染病来袭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做手术、住院的流程是怎样的?应该怎么选择体检项目?
一本书彻底搞懂看病就医全流程,让一进医院就被搞晕的你,轻松厘清从挂号、治疗到手术、住院的就医全部基本操作!
2、本书包含有趣又有料的医学故事,让医学知识寓教于乐!
医院都是怎么命名的?
医生真的能边做手术边听歌吗?
遗传病是怎样按照性别来遗传的?
为什么我们还不克隆人?
3、用最一针见血的方式解答80%的人都有的医学误区
误区:普通外科指的是医生都很普通的外科。
真相:普通外科是基础外科的意思,是外科学最重要的分支。
4、众多大咖都在推荐!
丁香医生医学总监田吉顺(“田太医”)倾情作序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占祥、健康界传媒创始人赵红、
知名科普作家李治中(菠萝)、“淼哥故事会”刘淼、儿科医生孔令凯、
科普达人最后一支多巴胺、“丁香妈妈”飒姐、科普达人咖哩鸡联合力荐!
这本书是给谁看的?
1.不会看病的年轻人,去了医院不知道怎么看病的人
年轻人生病经历少,对去医院看病的一系列复杂程序一知半解,因此需要一本能够告诉他们基本操作的就医书。
这类人群本身对医学话题感兴趣,推崇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的科普方式,医学知识的扩展和误区的纠正,以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3.有医学背景的医学生
把就医指南带回家!
更多好书,尽在"医学界书店"——专为中国医护提供正版精品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