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质量,而健康的身心则是保障。每年的健康体检开始提上日程,不少单位也是每年都会为职工提供体检福利,但面对体检单上的箭头,您是恐慌还是能镇静面对呢,如果检测结果都是正常又是否表示身体无异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尿液检查中尿蛋白的判断。
今天,我们来看看尿常规,尿常规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常规检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诊断疾病了解患者病情以及判断药物疗效[1],常规项目总共就有至少13个项,当您看到尿液中有蛋白时,是不是特别紧张呢?那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尿液蛋白的判断。
蛋白尿是泌尿系统疾病或(和)肾脏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其他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血液系统疾病,膀胱及邻近器官的结石、炎症和肿瘤也会出现尿蛋白[2]。蛋白尿是尿液中出现超过正常量的蛋白质,即尿蛋白定量大于150mg/24h或超过100mg/L。分为病理性蛋白尿和生理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肾小球性蛋白尿:当肾小球通透性增加或电荷屏障作用受损时,血液中蛋白质被肾小球滤过,产生蛋白尿。根据肾小球据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的严重程度及尿液中蛋白质的组分不同,又可将其分为两类:(1)选择性蛋白尿:主要成分是相对分子质量为4万-9万的清蛋白,相对分子质量>9万的蛋白则极少出现。(2)非选择性蛋白尿:反映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破裂损伤。尿蛋白成分以大和中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同时存在为主。
2.肾小管性蛋白尿:当肾小管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受损,重吸收能力减低或丧失时,则产生肾小管性蛋白尿,主要以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为主。
3.混合性蛋白尿: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或相继受损而产生的蛋白尿,其特点是在尿液中,蛋白以小相对分子质量β2-M和中相对分子质量清蛋白为主,但大、中、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均增多。
4.溢出性蛋白尿:指血液循环中,出现了大量以中、小相对分子质量为主的异常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大量进入原尿,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时,产生的蛋白尿。
5.组织性蛋白尿:指肾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蛋白质、组织破坏分解的蛋白质,以及肾脏组织炎症,或受药物等刺激泌尿道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等,进入尿液中形成的蛋白尿,多以T-H蛋白为主。
生理性蛋白尿主要有功能性蛋白尿和体位性蛋白尿。
1.功能性蛋白尿指机体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生理状态时,引起肾血管痉挛或充血等暂时性功能性的改变,而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导致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
2.体位性蛋白尿也称为直立性蛋白尿,是指由于直立体位,使前突的脊柱压迫肾静脉,或因直立过久肾脏下移造成肾静脉扭曲继而肾静脉淤血,淋巴、血流循环受阻所引起的蛋白尿。特点是:卧位时,尿蛋白阴性,起床活动或站立过久后,尿蛋白阳性,平卧休息后,又为阴性,多见青少年。
所以遇到检验指标有箭头,不要慌,结合自身情况、对检测结果综合分析是王道!!!
参考文献
[1]刘奂弟,任静静,程旭红.磺基水杨酸法尿蛋白定性检测的实验教学设计和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0):64.
[2]李攀.干化学法与磺基水杨酸法对尿蛋白检测对比分析[J].西藏医药,2020,41(0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