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中,异常指标就像是待拆的“炸弹”,如不重视,每一项都可能引发一场健康危机。所以,拿到体检报告后,一定要仔细查阅,通常异常指标可根据轻重缓急来有序处理。
第一档
可复测一次
报告中,部分指标即使处于异常状态,通常也不会被直接判定为“疾病”,而是需要再测一测,以防“有诈”。
转氨酶轻度升高1~2倍
出现这种情况时,可先回想体检前几天是否存在工作压力大、熬夜,十分疲劳;有过应酬,喝了不少酒,或感冒、淋雨;既往就有肝病,但可能未按时吃药等情况,因为这些都可能损伤肝细胞,造成转氨酶一过性升高。为排除外在因素引发的肝细胞受损,大家需在避免上述情况、自我状态较佳时复查一次肝功能。
尿蛋白弱阳性“±”
健康人的尿常规中不会出现尿蛋白,尿蛋白阳性可提示早期肾病、泌尿道炎症,但劳累后也可出现。此外,正常人的尿道黏液增多或被女性阴道分泌物污染时,尿蛋白也可呈现弱阳,往往只有一个“±”号。最好去除干扰因素后复查,如果仍有异常,需尽早去肾内科就诊。
大便潜血“1+”
大便潜血检查“弱阳性”“阳性”可提示消化道出血,“1+”为“弱阳性”,有少量出血。但如果体检前食用了猪肉、牛肉、动物肝脏、鸭血、铁剂(除了铁剂,奶粉或肠内营养素也含铁)等,也可使大便潜血检查呈阳性。建议“1+”人群至少7天避免食用上述食物,再次复查“便常规+隐血”。如果仍呈现阳性,需考虑是否存在消化道问题,如炎症、溃疡、息肉、肿瘤等,去消化内科就诊,进行胃肠镜等进一步检查。
第二档
定期动态监测
即使是首次出现的异常,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通常提示已“处于疾病状态”,那就需要定期复查,动态监测。
轻度贫血
此时的血红蛋白通常大于90克/升,如果女性正处于妊娠、经期,或存在痔疮失血情况,可检出这一问题,或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调节饮食等进行改善,并在2个月后复查血常规。如有必要,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
肿瘤指标增高,但小于正常值2倍
但一些良性疾病或生理状态也会造成肿瘤指标升高,比如:
卵巢囊肿、肝炎、慢性肝病、怀孕等,可使AFP一过性升高;
胃肠息肉、吸烟、炎症等可升高CEA的值;
前列腺炎或肿大、按摩及穿刺、直肠镜或导尿,也会造成PSA升高。
因此,建议这部分人群在2周后复查,并动态观察,如持续升高,建议做进一步检查。
内脏有囊肿
查出肝、肾囊肿后,关键在于定期复查。
如果肝、肾囊肿首次发现时为1~3厘米,可每年复查1次;若后期肝囊肿接近或超过7厘米,建议去肝胆胰外科就诊。同理,较小的肾囊肿可随访观察,超过5厘米时建议到泌尿外科就诊,以免囊肿压迫周围组织或突发破裂。
结节在“3类”以下
超声报告中,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后常跟着“RADS+数字”。如果是1~3类,可在半年或1年后复查,若自感心理压力大,可在3个月时复查;如果是4类及以上,建议去甲状腺外科或乳腺外科就诊。
小的肺结节
长了肺结节先看大小,超过3厘米为肿块,3厘米以下为结节。其中,1厘米以下是小结节,不超过5毫米是微小结节,可先行观察。大部分良性结节因外伤、吸入粉尘、异物、既往感染或结核遗留的瘢痕导致。
考虑到CT的辐射剂量,不建议短期密集随访,一般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再行检查。通常,恶性结节存在高危因素,比如肺癌或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环境因素、长期吸烟和接触二手烟、长期接触油烟,职业暴露(接触石棉、氡、放射性元素等),存在上述情况的人也可去呼吸内科、胸外科或放射科评估肺结节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