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医院,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验血”几乎是每个患者都要做的检查,它虽然并不贵,但却是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
血常规是判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还能帮助诊断和鉴别其他疾病,如有无贫血、有无感染等等。
血常规报告通常是密密麻麻的,有超过20个条目,很多患者及家属拿到化验单后都会有点懵:
“怎么判断自己的结果是否正常?某些指标出现箭头会担心要不要紧?”
图/摄图网
今天,我们来教会大家如何看懂化验单,其实血常规报告主要看这三项——
想要快速读懂,只需要抓住重点:“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就可以了。
01.
白细胞(WBC)
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体内时,白细胞能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白细胞增多(出现“H”或者“↑”)
常见于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白血病等。
也有生理性的白细胞升高,常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剧烈运动、饮酒等。
白细胞减少(出现“L”或者“↓”)
常见于病毒感染、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脏功能亢进等。
当白细胞下降明显时,需要结合临床综合考虑,及时询问医生,以免耽误病情。
下面这份报告单中,白细胞有明显的升高,很有可能是肺部感染导致的。
02.
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它是人体内血液运送氧气的主要媒介,同时还具有免疫功能。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在贫血性疾病方面,比红细胞更能反应贫血的程度。
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出现“H”或者“↑”)
常见于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红细胞增多症等。
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出现“L”或者“↓”)
常见于各种贫血,当发现我们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时不用太过紧张,很多人都或多或少会有些贫血,这很可能是劳累和饮食不健康导致的。
但是,也不要把贫血不当回事,咨询下医生,一起找到贫血的原因并做出调整。
如下面这份血常规报告单,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值均小于正常值,通常会被诊断为贫血。
03.
血小板(PLT)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可以保护人体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具有止血凝血等功能。
血小板增多(出现“H”或者“↑”)
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脏切除术后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减少(出现“L”或者“↓”)
常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脏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如下面这份血常规报告,血小板数值有明显减少,最后诊断为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有时,我们在医院里经常会听到患者对血常规检查的抱怨:“每次来了都得验血,真的有必要吗?”
这其实是由于血液取材方便、测试快捷,最能反映病人的生理、病理状态的基本信息。
血液常规检测作为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环,既能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也是我们身体健康的警报器。
图/Pinterest
因此,大家在去医院时也一定要重视血常规检查,看懂报告单,也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