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体检季,很多幼儿园、中小学的学生家长都收到了一份视力健康筛查告知单。可面对一个个数据,不少人却一头雾水,无法正确解读。如何判定真假近视,是否需要佩戴眼镜,有无好的控制近视方法……带着市民的疑问,淮河晨刊记者采访了多位眼科医生及视光师,来听一听专业人士的建议。
了解这些信息
读懂视力筛查告知单
“左右眼的球镜数值都是‘+0.50’,柱镜数值是‘-0.25’,轴位是4。一拿到视力筛查告知单,我就懵了,啥球镜、柱镜、轴位的,根本看不懂。”宋女士的女儿上幼儿园中班,孩子的视力是家长一直关心的问题,但对于这份视力筛查告知单,她有些不知所措。
其次,要看戴镜视力。“如果已经戴上眼镜了,视力还不达标,那就有可能存在弱视情况。”一般学龄前儿童都有一定远视度数,这是正常的生理远视度数储备,防止孩子过早近视。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重点在于筛查斜弱视。
家长每半年到医院
为孩子做一次验光检查
在体检过程中,远视是一方面,更多的孩子出现了近视,这也是家长们关心的热点话题。
近视要提前预防,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合并视力降低,且低于孩子年龄所具备的视力,家长需要尽快带孩子前往医院确定近视的性质,来判断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
孩子近视了要不要配眼镜?医生也进行了解释。如果是调节性近视,即用眼过度后睫状肌出现调节性痉挛,这种情况是不需要配眼镜,可以做视功能训练,阻止近视的发展;如果确诊为近视,验配眼镜后,可以使用比如功能型镜片、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以及光能训练等方式,延缓近视度数的增长,合理控制近视。
由于青少年眼睛发育变化很快,医生建议家长每半年到医院为孩子做一次验光检查,及时根据孩子的眼睛变化调整眼镜的度数。
双重干预
合理控制近视度数增长
从近期各中小学视力筛查情况看,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出现视力问题,主要和过早接触电子产品有关。医生建议,除了学校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方面承担着重要启蒙和规范作用外,家庭也应主动配合提前干预。
采访中,我市多位眼科医生也开出了护眼锦囊:学生不要在暗处或直射阳光下看书,不要躺在床上及走路或乘车时看书;家长可以多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猪肝、羊肝、菜花、胡萝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