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标本采集、管理、检测及检验结果报告程序
检验报告单的发放制度
检验报告单书写、复核、签发管理制度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采集登记.藏运输制度
实验室风险评估制度
实验室准入制度
危险标识制度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检验科安全保卫制度
安全培训制度
内务清洁制度
微生物实验室菌株、毒株保存管理制度
实验室医疗废物处理制度
生物安全工作自查制度
检验科工作人员体检制度
检验科事故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1.检测结果的报告应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和及时,杜绝虚假报告。
2.测定时其数据要经分析,避免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结果或者其它不符合的结果。
3.定性测定的检测项目其结果以“阴性”或“阳性”报告;定量测定的,结果报告为单位按实际情况而定,因不同检测项目的单位可能不同,如结果高于测定方法线性范围上限,则应根据需要对样本稀释后再测,结果乘上稀释倍数。
4.检验报告单由实验操作人员完成实验后,将结果录入,打印出报告单。检测结果报告结果进入数据库,在服务器保存,并满足临床随时查询。查询结果时直接进入数据
库。
5.每份报告均应使用科内统一的打印报告专用纸打印;报告内容至少应包括:病人
姓名、性别、年龄、及测定项目、结果、参考范围(按照国际单位)以及标本号、标本
类型、标本接收日期和检测日期、实验操作者和审核者的签名、报告日期等。否则视为
无效或虚假报告单。
6.如果所收到的原始样品不适于检验,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应在报告中予以说明。
7.对于实验结果有异常的,需在检验报告单提示栏标示出。
9.如果由于仪器故障或者其它原因造成实验结果未能及时发放,应及时通知病房医生.10.工作人员在完成实验,核对无误后,签名发出报告单。
11.检验人员凭发票(或病历本)发放门诊病人检验报告,(本条遵从医院管理制度
要求)。病房的的告由检验科直接送回病房。
及责任人的姓名。
13.在检验报告发生遗失的特殊情况下,查明发生问题的环节后,决定是否重新补发
报告,补发报告应注明补发原因,并在补发报告单上作补发记录。
14.在现有条件下,目前暂不考虑使用电子文件的形式发放检测报告。实验室接受
结果请到门诊领取”不得在无证据的情况下以任何方式提供如某人做过某项检查或检测
结果的信息(包括提示性,暗示性语言)。本院或挂钩单位医护人员工作查询除外。
15.原始标本在检验分析结果报告后至少一周才能清除。如患者及医生对分析结果有
异议,则需在检测结果发放后三天内及时提出意见,以便重新检测复核结果。
检验标本采集程序
1标本采集前病人的准备
1.1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肌肉运动明显影响体内代谢,引起血中某些成分浓
度的改变,如WBC,RBC等的升高,故一般主张抽血前24小时内不做剧烈
运动,于清晨7-9时采血,乳酸、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
酶LDH、碱性磷酸酶ALP、葡萄糖GLU等的升高,故一般主张抽血前24小时内不做剧烈
运动,于清晨采血,住院病人可在起床前取血,匆忙赶到门诊的病人应至少休息15分钟后取血。避住院病人可在起床前取血,匆忙赶到门诊的病人应至少休息15分钟后取血。
1.3采血前避免饮酒:采血前饮酒可使血乳酸、尿酸等迅速增加,连续饮酒可见AST、ALT、GGT(Y-GT)上升,而GGT上升最明显。长期饮酒者往往有甘油三酯血症,GGT也会长期不正常,尤其是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避免紧张与情绪激动,否则可以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影响呼吸,使乳酸等升高,影响血细胞成分的变化。
1.4药物的影响:很多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使某些检验项目结果增高或降低。
使尿液呈现黄色;血和尿维生素C能影响测定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维生素B
2
口服避孕药可影响脂质代谢,可使转氨酶升高等。故病人在检验前应尽可能停服对试验有干扰的药物。如不能停服又要进行检验时应加以注明,以便临床医生作综合参考。
2静脉采血对医护人员的要求
2.1如在一侧手臂输液时应从对侧手臂采血,禁止在输液手臂同侧采血,更不允许在输液管内直接取血,造成血液稀释和化学成分的改变从而影响GLU、K+等的浓度,尽量不在病人输液时或输液后采血如一定要做最好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时“输液时采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