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的方法其实是混淆了肺活量与肺功能的概念。”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老年科主治医师陈兰波说,“以上说法只是检查肺活量,而肺功能测试里包含多个指标,肺活量只是其中之一。”
据陈医生介绍,肺活量和每个人的耐受性、运动能力有关。比如女性、体力差、耐受力差的人,不论憋气或吹气的结果都不理想,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肺功能不好。
判断人体肺功能的好坏,除了肺活量检测,还包括换气功能、小气道血氧交换功能、气道反应测试等项目,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测后,才能确定肺功能是否正常,“因此并不能如文中所说,直接以憋气和吹气的结果来判断肺功能的好坏。”
传言:中指间距大于身高说明骨质疏松
真相:篮球球星臂展长度比身高长20厘米
齐晓娅医师表示,从未听说此种检测方式。“当骨密度降低超过正常年轻个体2.5个标准以上时,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我们可以看到,骨密度的检测时判断骨质疏松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齐医师认为,以上说法无法直接检测到骨密度。实际上,很多国际篮球球星的臂展长度远高与其身高,其差距可以达20厘米以上。
要预防骨质疏松,首先要重视这个问题,并保持每天半小时以上的运动,多出去户外活动、晒太阳等,女性更应该特别注意雌激素的数据。此外,不能随意服用成分不明的营养保健品。
但是文中的自我检测方法真的能够代替医院严谨的健康体检吗?这些自我体检方法是否科学呢?记者采访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医附二院、以及大渡口区人民医院的专家,从专业的角度为我们来解释网上这些关于“健康”的事儿,是不是真的都靠谱。
流传:“挺腹伸腰”自测腰椎间盘突出
真相:“直腿抬高试验”更常用
重医附二院骨科副主任陈世荣副教授表示,这个方法是可行的,不过不是常用的。“如果要更准确一点,可以用直腿抬高试验。”
该试验方法的作法需要两人完成:需检查者双下肢伸直仰卧,另一人一手扶住检查者膝部使其膝关节伸直,另一手握住踝部并徐徐将之抬高,直至检查者产生下肢放射痛为止,记录下此时下肢与床面的角度,即为直腿抬高角度。正常人一般可达80度左右,且无放射痛。若抬高不足70度,且伴有下肢后侧的放射痛,则为阳性。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即检查者将患者下肢抬高到最大限度后,放下约10度左右,在患者不注意时,突然将足背屈,若能引起下肢放射痛即为阳性。
陈教授解释,直腿抬高试验原理是,当下肢抬高时,坐骨神经受到牵拉,加重了突出的觉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刺激。“这种方法更为直接。”
传言:小跑和爬楼梯测心功能
真相:有一定道理但不严谨
中老年人可以通过爬3-5层楼梯进行检查。爬楼梯后,如果感到心跳加快、气喘,但休息10分钟恢复正常为良好。如感到心脏像要从嗓子眼儿跳出来,休息20-30分钟后仍感到气急、呼吸困难,甚至心跳越来越快,则心功能明显下降。
“能在网上广泛转发的健康信息,很多都是对该病一知半解,误导大家。”以上说法,陈医生解释其有一定道理,但并不科学,“运动后感到胸闷气喘有可能是心功能异常引起的,但是其他疾病也易引起以上症状。”
传言:舌头发紫说明血液黏稠
真相:气血运行不畅也可能出现紫色
通过观察表象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是中医“望闻问切”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这一点,大渡口区人民医院中医科饶俊德医师认为该说法并不准确。“舌诊为中医中‘望’诊重点内容之一,可以通过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来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等。”饶医师表示,虽然能通过舌头来观察,但是只凭舌头发紫就说血液粘稠,这种说法非常不准确,也不严谨。
饶医师介绍,一个人的舌头出现特别的颜色,和光线、饮食等很多方面都有关系,如果一个人吃了紫色食物,舌头就有可能出现紫色。所以,首先要确定是否是外在因素导致舌头出现特别颜色。“因此,不能看到舌头发紫就说明血液粘稠,因为导致的原因会有很多。”另外,舌头发紫在中医里有好几种情况,血液粘稠只是其中一种情况。另外,气血运行不畅、寒凝血淤、气滞血瘀等也会出现紫色,同时也有外伤影响等各种原因。因此,单凭这一点就判断血液粘稠并不准确。
重医附二院体检中心副主任医师齐晓娅医师也认为,血液粘稠不是肉眼能观察到的一个指标,还是要通过直观的数据说明问题。“血液是否粘稠,西医是要通过仪器来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指标才能确定。”齐医师表示,最好的自检方法就是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适当的运动、清淡的饮食,这样才能从根本杜绝血液粘稠的发生。
传言:盘腿试验测试骶髂关节病变
真相:该方法可行但不太常用
陈教授表示,这种测试方法虽然可行但也不太常用,平时在医院检查骶髂关节更为准确的方法是“骶髂关节扭转试验。”
这种方法是按着检查者另一侧腿的膝关节,使屈髋、屈膝,使大腿靠近腹壁,这样是骨盆产生前后扭转的力,如骶髂关节发生疼痛,表明骶髂关节病变。
虽然这些方法能在家中方便自检,但是还是应该定期到医院做一个详细专业的体检,这样才能得到关于身体状况最为准确的数据。
重庆晨报记者程卓凌叶
传言:坐位前曲摸不到脚趾为动脉硬化
真相:动脉硬化表现与部位和程度有关
对于这种说法,陈医生认为完全不靠谱,“动脉硬化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但是不能因此判断就是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能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弹性减退。动脉硬化的部位、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各异,如记忆力衰退、神经衰弱等,“而且动脉硬化早期可能很难发现明显症状,要准确判断是否患有动脉硬化,还需要通过影像等检查,通过科学准确的数据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