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把从学生中采集到的一些数据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帮助学生针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促使学生主动反思构建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掌握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也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程度的过程。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查找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与学提供反馈信息,在实践中提高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突出特点是充分重视评价的过程,教师不仅是评价的客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形成性评价是学生与教师在同一个教学模块中共同参与、双方得到反馈并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教学活动。评价的结论对整个教学过程提供诊断性意见,通过反馈不断完善评估体系。
(二)应用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促进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评价,利用学生的评价意见、同行间的评价意见和督导者、管理者的评价意见,及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利用教师的评价指导、学生间的评价建议和自我评价反思,积极管理和调整自身学习,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合作精神、责任感和自信心。
(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异同
1.共同点:都是教学评价方法,都具有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的功能。
2.注意点:(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不能互相取代,只能互相补充和结合。(2)平时成绩、小考成绩以不同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这也不是形成性评价。这是使用形成性方法的终结性评价,即采用阶段性测试的形式,并最终形成总评成绩。
3.不同点:可从以下8个方面去认识。
(四)形成性评价的一般过程
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或某些知识点设计问题;②学生进行解答;③教师给出答案;④学生自己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解答做出反馈(③和④可以同时进行);⑤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
(五)形成性评价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因为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习效果的方法,它不能代替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它必须依附于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六)形成性评价的方式
包括教师自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几种方式。教师自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学生兴趣,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教师评价:包含平时考勤、课堂提问和讨论、实验操作考核、基本技能操作测试、单元小测验、期末考试等组成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包含课前预习、课堂表现、临床见习实习等组成部分。
(七)不同类别的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指标设置
对于理论课程的评价体系包含:平时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和讨论、作业、小论文、阶段测验、期末考试等组成部分。
对于实践类课程的评价体系包含:平时考勤、提问和讨论、作业、小论文、实验考核、操作考核等组成部分,也可结合理论测试的方式,但以注重
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
对于理论实践兼而有之的评价体系包含:平时考勤、提问和讨论、作业、小论文、实验考核、操作考核、阶段测验、期末考试等组成部分,其中理论测试与实践考核的比例可根据不同的课程确定。
(八)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分析及反馈
每一次形成性评价结束后,教学人员应对评价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并将结果及时进行反馈,使教师明确今后怎样教,使学生明确今后如何学,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考试设计和提高问题或命题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教学与评价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模式。
(九)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几个条件
1.教师。数量足够,树立了现代教育理念,具备开展形成性评价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了解和理解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要求。
2.学生。具有配合和参与形成性评价的积极性,具有培养和调动的机制。学生了解和理解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要求。
4.政策。具备开展探索尝试的激励政策。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开培训,设立教研教改课题支持研究探索。
5.专家支持。具备一定数量和水平的教育专家,顶层设计了形成性评价的方案、做法、问题库、实施表格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