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了许许多多纺纱企业,发现企业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似乎都有一个通病:他们讲起如何维护保养设备、如何组织车间生产、如何节约用工都头头是道,似乎有讲不完的话题。但如何提高原材料的准入门槛,如何认知和识别原材料检测报告单,如何有效地运用和管理原材料检测报告单却相当迷茫,好象认知原材料检测报告单只有在纯棉纱生产中才能用得上。殊不知这实际上是走入了一个对原材料检测报告单认知的误区。在生产实践中,许多企业为此也吃尽了苦头,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
诚然,纯棉纱生产中由于配棉的特殊要求,需要了然原材料中的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黄度、反射率以及颜色级、长度级等主要纤维物理指标。但对于涤纶纤维、人造纤维乃至差别化纤维,正确认知和理解纤维的各项物理指标,在纺纱实际生产中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话题。
一、差别化涤纶纤维的检测报告单
要想准确地引进符合自已企业的合格的原材料,就必须对准备应用的原材料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明白生产品种的种类、规格、等级,所引进原材料的适用标准。以涤纶再生短纤维为例,通常情况下,原材料的检测报告中必须具备纤度、断裂强度、比电阻、疵点、卷曲数、断裂强力等基本要素,便于生产厂家或客户对照检验。一份规范合格的原料检测报告单应具有如表1内容:
表1xxxxxxx纤维有限公司涤纶纤维成品检测报告单
二、纤维的检测标准和依据
依据笔者走访企业的经验和笔者从事纺织生产实践的体会,作为车间生产的一线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最基本的必须掌握如下几个重要知识点,才能基本应对日常生产和管理的挑战。例如:GB1103-2007棉花细绒棉国家标准、GB19635-2005棉花长绒棉国家标准;GB/T14464-2017涤纶短纤维国家推荐标准、GB/T14463-2008粘胶短纤维国家推荐标准和FZ/T52010-2014再生涤纶短纤维纺织行业推荐标准,这些都是作为纺企一线指挥员必须具备的常用知识。
三、正确区分和运用差别化涤纶检测报告单
了解和掌握纤维的纺织标准和原材料质量检测报告单的基本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车间生产。但掌握知识不能仅限于书本和纸面。必须与实物相对照。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厂家都照章行事,规规矩矩地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操作。有的厂家对待国家标准阳奉阴违,有的厂家对原材料产品以次充好,甚至还有部份无良商家以假乱真,明明是等外品的原材料,却以其中的某一项物理指标为依据,在原材料的包装袋上大言不惭地印上“二等品”、“一等品”的字样,故意误导消费者。对此,作为纺企的一线管理者和负责工艺管理的技术人员以及仓储一定要提高警惕,切不可草率行事,一看了之。
在原材料入库的准入门槛上,必须严格把关,严格执行类似于纯棉纱生产中的原棉入库检验流程。其工作流程如下:查看跟车质量检验单→看原料包装袋上的信息(包括纤维规格、批次、生产线、生产日期)→抽查检验实物(颜色、开松度、索丝、手拣粗并丝等疵点),对原材料中部分超标的物理指标如含油率、比电阻、纤维刚性、抱合力、卷曲数等不稳定因素提前进行纤维预处理。对严重超标、经过预处理不合格或无法经过预处理化解的原材料(如纤维的断裂比强度、疵点数)则坚决作退货处理。纤维断裂比强度是表示纤维抵抗拉伸能力的指标之一。断裂伸长率是表示纤维拉伸应变特性的指标。过低的断裂比强度会影响纤维的抗拉伸能力,影响梳棉的棉网转移,影响成纱的单纱强力指标;超量的疵点会影响梳棉的分梳效果,遗留大量的棉杂和棉结。严重者甚至会遗漏到纱线和面料上,增加客户投诉的几率,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