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pectiondepartmenttobloodbiochemistryexaminationtimeofreportclinicaldiagnosis
DuanYunzhi
Abstract:Objective:Understoodthebasicunithospitalbloodbiochemistryexaminationreportsendsouttime.Methods:Designsarepaymenttime(TAT)datasheet,usesaworkingweektospot-checkmycourtyardoutpatientserviceandin-patientsbiochemistryexaminationfromdrawsbloodthetimewhichthereportsendsoutneeds.Results:TotalTATmostisshortis70min,themostlengthis220min.Theconventionalbiochemistryexaminationmayinfrontof12:00completeandsendoutthereportgenerallyinthemorning.Conclusion:Compareswiththelarge-scalehospital,basicunithospitalbloodbiochemistryTATquiteisquick.
Keywords:InspectiondepartmentBloodbiochemistryexaminationTimeofreportClinicalinvestigation
1对象与方法
1.3检测仪器。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仪。
1.4检验项目。我科所开展的生化全套共40多项,这些项目根据病情的需要或病人的要求,大致可分为下列组合:生化常规10项[钾(K)、钠(Na)、氯(Cl)、钙(Ca)、磷(P)、二氧化碳(CO2)、尿酸(UA)、尿素(Urea)、肌酐(Cr)、葡萄糖(Glu)];肝功能13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r-谷氨酰基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A/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汁酸(TBA)];血脂4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肌酶5项[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AST、乳酸脱氢酶(LDH)、a-羟丁酸脱氢酶(HBDH)];风湿5项[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UA、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6项[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C3)、补体C4(C4)、CRP];肾功能2项(Urea、Cr)。除这40项常规生化外,还开展了淀粉酶(AMS)、胆碱酯酶CHE)、镁(Mg)等的检测。
1.5工作流程。从标本收集到结果报告的工作流程大致为:①收集标本。门诊病人一般于上午7:30~10:30在门诊抽血室抽血,我科大约每小时派人拿回标本一次。10:30后尚有个别病人抽血,则由护士负责送至我科,但不纳入本次调查。住院病人一般于上午8:00前由该科护士将大部分检验标本送到我科,小部分标本在10:30前送到我科的也纳入本次调查。②预备阶段(检验单分类与标本预处理)。生化室人员在收到标本后,一边按处方的组合进行分类、编号,一边离心分离血清并对号入座将血清吸入检测杯。③血清标本上机分析。一般于每日上午8:30开机,开机后先用省临检中心提供的质控物做室内质控,再行病人标本的检测,单个项目和小组合先安排,大组合和生化全套后安排,如有急查项目则于急诊程序优先检测。④结果报告与审核校对。生化仪每完成一个组合的测定即给出结果,其结果实时传送到南方医学检验信息系统,通过在电脑屏幕上审核后打印出检验报告,再将此报告单与原检验单进行校对,确认无误后方可发出生化室。
2结果
生化检验TAT调查结果,这260例标本的生化组合分布情况为:生化全套64例,占24.62%;生化常规加肝功能48例,占18.46%;生化常规44例,占16.92%;肝功能38例,占14.62%;血脂(或加Glu)29例,占11.15%;其他组合共37例,占14.23%。
3讨论
关键词:食品检验检验报告正确填写
食品是人民的必需品,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生命安全,食品质量检验部分通过对食品的检验,获得数据,掌握食品的信息,最终通过食品检验报告的方式反映出来,这就要求食品检验报告必须真实可靠,填写正确。检验报告是具有一定法律效率的质量凭证,检验报告填写的规范与否体现了检测机构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而且关系到了所检验食品的生存。
1食品检验报告填写常见的问题
1.1基本信息不全或填写错误
食品检验报告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规格或型号、商标、生产日期、质量等级、生产单位、委托单位等,委托单位信息又包括:地址、名称、样品数量、检验日期、检验类别等等。这些是所检验产品的身份特征,缺少任何一项或填写错误都会给所检验商品带来认定上的争议,影响法律效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漏填,错填等现象、如生产单位本来是x市xxx食品厂,却漏填市,变为xxxx食品厂,如产品为“xxx小xx”漏填“小”字,例如公司名称为xxx分公司,却填写为xxx公司,这些错误看起来都非常小,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了检验报告的合法性。
1.2检验依据不符合要求
检验依据一般指的是卫生标准、产品标准或者“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等文件。我国的标准共分为四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推荐性标准和强制性标准之分。由于食品检验的种类繁多,程序复杂,导致了食品标准的数以千计,这就要求检验人员要熟悉各项标准的技术要求、适用范围、试验方法。
2.3食品检验结论填写不规范
3.食品检验报告填写的注意事项
3.1规范食品检验制度
出具一份高质量的食品检验报告需要有一个规范的制度为基础。针对检验报告所制定的制度,应涉及从抽样到报告出具整个过程,包括抽样、运输、贮存、检测、原始记录、出具报告各个环节。每个环节应根据不同样品所需要的不同要求制定相应的细节条款。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检测过程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达到规范化、制度化要求,最终确保检验报告的质量。
3.2加强食品检验报告正确填写重视度
制度是要靠人去执行,而思想是执行效果的最终决定因素。只有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制度才能得到好地执行。这就要求各检测机构逐步培养职工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最大程度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
3.3注意报告的时效性
食品检验报告可靠的时效《食品卫生监督程序》第二十七条规定“检验者应在收到样品检验通知单后十五日内出具食品卫生检验报告,对中毒食品或可能引起中毒的食品的检验,应在五日内出具检验报告,特殊情况需延长出具检验报告时限的应报卫生行政部门决定。”然而,在很多时候,检验部门出具食品检验报告并没有按照《食品卫生监督程序》进行,特别是有时候忽略了食品检验报告的时效性,这是需要改进的。
关键字批量文件;数据抽取;jxl;POI;JCOM
1背景概述
当前部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在检测数据统计中,仍需人工查询每个检验报告,将相应的数据逐个记录,汇总后再进行统计分析。这种统计方法耗时且易错,本文阐述了利用JAVA和开源第三方插件实现批量处理Excel文件格式的检验报告,完成了检验数据的高效精准统计分析。
2文件处理插件简介
Java本身不提供对Excel文件数据的读取功能,需用第三方的插件实现,当前有jxl、POI和JCOM等插件支持JAVA程序实现Excel文件的处理。
开源项目jxl(JavaExcelAPI)可实现java对excel的操作。JAVA程序通过jxl可以读取、修改EXCEL文件数据,也可以创建新的EXCEL文件。在JAVA项目开发中可整合jxl来实现对EXCEL的操作。相比于其他插件,能够较好地实现数据处理时的内存控制[1]。
POI(PoorObfuscationImplementation)是ApacheJakara项目组提供的一个开源项目,POI可以使Java程序对MicrosoftOLE2CompoundDocument格式的文件读和写的功能。POI项目包括了POIFS、HPSF、HSSF、XSSF、HWPF、HSLF、HDGF等子项目,可对EXCEL、WORD、PPT、VISO等文件进行有效的操控,POI是目前为止对OFFICE系列文件操控功能较为完善的一个项目[2]。
JCOM(JAVA-TO-COM)插件可在微软的COM组件和JAVA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JAVA程序可以通过JCOM调用COM组件进而操控WINDOWS平台系统应用程序。而微软的COM应用程序也可以通过这个机制访问基于Java的对象[3]。
Java利用jxl、POI、JCOM进行Excel数据抽读取的流程基本一致,首先是工具类的实例化,通过指定文件名称和路径载入Excel文件。通过工具类实例创建Workbook指向Excel工作簿,再根据工作表名称或是序号,由Workbook定位至数据所在的工作表Sheet。在工作表中的由行Row和列Col参数定位数据所在的单元格Cell,Cell中的值经过数据转换后便有程序提取输出。其中jxl和JCOM都是在Sheet直接通过行和列的值来定位数据,类似二维数组的数据定位,而POI是先定位行Row,再由Row的类以数据列的序号来定位单元格。
3系统设计
3.1软件架构
抽取批量Excel文件数据的软件架构如下图一所示,程序使用递归的方式对多层文件中的Excel检验报告进行读取和分析,利用File类的listFiles函数,进行文件类型区分,将所有指定路径的文件夹内项目转换成文件链表进行遍历,链表中的元素若是文件夹类型,则递归处理,若是文件类型则调用第三方插件读取文件数据,对于读取的文件数据全部加入到一个缓存区。当全部的文件数据读取完成后,再有程序对数据缓存区中的数据进行遍历统计,获取统计数据。
3.2数据单元结构
3.3检验结论映射
3.4缓存区设置
批量文件数据的采集过程中,会形成一组ReportUnit,系统采用集合的方式将这一组数据采集单元收集起来,在统计时只需对集合数据进行遍历即可完成。对集合的遍历不涉及删除和插入动作,且整个集合的操作无需多线程同步。因此系统将集合类型设置成JAVA的ArrayList类型,以取得数据处理的高效。
ArrayList的初始容量为10个单元,每次当存储数据容量不够时会扩展原容量的50%+1个单元。当有大批量的单元数据加入集合时,集合空间就会不断的自行扩展容量,这会增加系统处理的开销。为避免多次分配内存开销,在使用集合前采用一次性设定空间容量的方式。容量的确定是先通过File类的listFiles()方法将File类指向的目录中元素集转化为文件类数组,再通过文件类数组的公共变量length取得数组实际大小。而ArrayList的空间容量设定为length+1,这样集合的空间就可以一次容纳全部批量文件的数据抽取单元。
4性能分析
5结论
参考文献
[1]张书峰.基于JavaExceIAPI的exel文件的操纵技术及其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16):4565-4566.
[2]王逢吴,朱勇士.POI实现Java程序操作Excel报表的应用分析[J].华南金融电脑,2010(7):47-48.
关键词:食品药品;检验中心;档案管理
一、食品药品检验报告书的作用
检验报告书是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在开展检验工作的过程中形成的对检验品的技术鉴定成果,记载了检验过程中的检验环节,是经过系统整理需立卷保管的文字资料。检验报告书是抽验检品质量是否合格的法定依据,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生产经营企业来说,关系到生产经营企业的利益和声誉,甚至关系到其生存。
食品药品检验机构的档案类别繁杂,而检验报告书是食品药品检验中心的主要工作成果,所以检验报告书档案的库存量远远大于其他档案的库存量。党的十以来,国家对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进行了改革,相应的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也进行了整合。完成整合后,食品药品检验部门报告书的数量激增,所以做好检验报告书的档案管理工作并发挥其利用价值既是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也是食品药品检验机构面临的一项挑战。
二、食品药品检验报告书归档存在的问题不足
目前检验报告书存档工作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1.检验报告书管理不够完善。作为专业性比较强的事业单位,在档案人员配置、档案硬件、软件配置等方面相对薄弱,造成检验报告书的归档工作落实不到位;一般文书档案交于综合科的档案管理人员,而检验报告书档案要么分布在各个科室,要么就存放于业务科。不管是在检验科室还是业务科室,一般没有实行集中管理,而临时管理人员不具备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能实现检验报告书档案的有效管理;2.归档制度不够健全。因欠缺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归档制度不完善不统一,归档原则不够强,有一定随意性,降低了档案本身的价值;3.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性欠缺。受人员、编制等现实条件的制约,一般的企事业单位没有专设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管理档案的人员往往是兼职人员,而且大部分所学专业也不是档案管理专业。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档案管理意识不强,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报告书归档的质量。
三、食品药品检验报告书归档的建议
1.报告书规范是做好归档工作的前提条件。报告书的书写随意性比较大,经过多年的总结,现在的报告书的书写有一定的规范要求,这对于做好归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报告书的重要价值,决定了报告书的地位。首先报告书要确保有效性,一份有效的报告书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其次报告书书写要规范,报告书完整规范,能够提升报告书的利用价值。对检验报告书进行归档管理,前提这必须是有效规范的报告书,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发挥历史资料的作用,实现一定参考价值。
2.依法归档是做好归档工作的根本。国家提倡依法治国,在工作中,具体到档案工作中一样讲究依法治档。“法”大到国家的法律,比如说保密的义务,如果因为档案管理人员泄密造成重大影响,就要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法”小到单位内部档案管理制度,现有的档案管理制度主要有档案工作岗位责任制、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制度、档案鉴定制度、档案借阅管理制度、档案保密管理制度、档案复制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销毁制度等。要建立适合本单位的制度,严格按照制度管理检验报告书档案,制度是管理档案的依据,既能让我们尽快熟悉档案工作,也能减少档案管理方面的错误。
3.领导重视是做好归档工作的保障。首先领导重视在无形中起着引导作用,从而引导全体职工对档案工作的态度,重视的结果就是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检验报告书的管理。其次因为领导重视,为人员、软件、硬件设施的投入增加了筹码,从而为做好检验报告书的归档工作提供了现实条件。
4.明确责任是做好归档工作的手段。首先要明确报告书统归综合科管理。报告书管理比较分散,造成报告书归档工作的困难。一般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归综合科管理,相对于检验科室,在档案管理方面综合科具备一定的经验。其次在各个环节报告书都要规范管理。存放在各科室期间,科室要明确专人管理,针对报告书的暂管要参照单位内部档案管理制定,按照综合科统一的分类方式、归档格式来进行日常管理。
【关键词】牛奶;质量;检验报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的饮食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绿色食品以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而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被誉为21世纪的主导食品。绿色意识不断增强,绿色观念深得人心。因此我们参考有关文献,对牛奶中掺入尿素、蔗糖、淀粉、豆浆、血和脓汁、炎乳等物质进行了检验,其目的是提高消费者的鉴别能力,并对我县奶产品的质量进行了分析,对规范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人体健康,提高消费者鉴别能力,开展了此项工作。
1.主要检测内容及方法
(1)尿素及牛尿的检出:格里斯试剂法;
(2)蔗糖的检出:间苯二酚法;
(3)淀粉的检出:碘化钾法;
(4)豆浆的检出:氢氧化钾显色反应;
(5)乳中血和脓汁的检出:过氧化氢法;
(6)炎乳的检出:溴麝香草酚蓝试验;
(7)掺水乳的检出:硝酸银法;
2.检测的结果
(2)采样地点:选择一个县级奶牛养殖场、一个浅山地区乡(镇)散养户、一个脑山地区乡(镇)散养户。
(3)具体采样情况见表1
表1:牛奶物质采样统计表
(4)牛奶物质采样检测结果,见表2
表2:牛奶物质采样检测统计表
3.检测结果的分析
(1)从表2可以分析,在7个检测项目中,掺水乳的检测中出现程度较高为10.99%,其次为炎乳45.49%,蔗糖为4.40%,血(脓汁)出现率也高为4.40%,尿素为2.20%,而这次检测中没有发现掺有淀粉和豆浆。
(2)从某奶牛场检测来看,在7个检测项目中,掺水乳、炎乳、血(脓汁)、尿素、蔗糖、淀粉、豆浆阳性分别为5.55%、8.33%、5.55%、2.78%、2.78%、0%、0%。
(3)从某乡(镇)地区检测来看,在7个检测项目中,掺水乳、炎乳、血(脓汁)、尿素、蔗糖、淀粉、豆浆阳性分别为14.54%、3.63%、3.63%、2.78%、2.78%、0%、0%。
4.讨论
(1)这次总的分析看出,在牛奶中掺水现象比较严重,其次牛奶中炎乳也高,应在收购牛奶过程中引起重视,在没有检测出淀粉、豆浆,说明本地区牛奶质量比较可靠,而尿素、血(脓汁)的出现应今后在卫生方面加强管理。
(2)从某奶牛场检测分析,此场的奶牛炎较高,应加强奶牛炎治疗,并加强卫生管理,防止牛尿等混入牛奶之中。
(3)从总的检测中体会到,牛奶质量与饲养管理有很大关系,奶牛的饲养管理差时,尿素、炎乳、脓汁的检测率就高,说明在挤奶过程中容易混入牛尿,其次,由于卫生管理要求不严,导致炎发生,故炎乳和脓汁检测率高。
(4)这次从不同地区采样的检测结果分析,农村地区的散养户以掺水的检测率较高,建议在今后收购中应重视;而某奶牛场以检测出炎乳,这与规模饲养中卫生条件不良有关,建议加强炎的治疗,防止同群中被感染,并注意药残和奶抗的发生,提高奶产品质量。
(5)随着我县畜牧业经济不断发展,奶牛养殖已成为贫困群众创业增收渠道之一,加上现代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牛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也出现由于收购牛奶时受利益驱动,在销奶及企业收购牛奶的过程中,往往出现病理乳、掺水乳、抗菌乳等现象,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人民身体健康,所以实施动态监测对于规范畜牧业生产各个环节中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人体健康,推动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6)今后利用县畜牧站现有的化验室基础和设施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奶产品药残,奶产品质量方面的检测工作,让奶产品成为人人享用的健康绿色食品。
[1]姚俊卿等.中国畜牧兽医,2005,32(7):19-20
1、高度重视。省局《关于开展食品生产企业认证有效性检查的通知》下发后,我局高度重视,根据××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食品生产企业认证有效性专项检查的通知》,在8月24日迅速了召开全局系统食品生产企业认证有效性检查工作会,布置了检查工作,讲解了检查表,分管局长在专题会对开展有效性检查提出了具体要求,保证了检查工作的顺利完成。
2、全面检查。按照××省局的要求,××市只需抽查20家认证的食品生产企业。为了保证检查工作取得实效,同时也全面摸清成都市取得认证的食品生产企业的详细情况,决定对所有取得认证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市局认证评审处对其中20家重点企业进行跟踪检查,同时指导分局现场检查工作,保证检查了工作质量。
3、详细策划。××市局对下发的企业名单进行了整理,落实了每个区、市(县)局质监局检查的企业名单。在工作布置会上详细讲解了检查方法、检查程序、检查要点和技巧,以及如何填写检查表和问题汇总清单。为指导分局有效开展检查,统一检查标准,明确现场重点检查企业认证证书和标志合法使用情况、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认证食品质量把关情况和认证机构及服务机构规范服务情况。制定了现场检查需企业配合提供的资料清单,共涉及10方面的资料和证据,要求检查组必须现场逐项查看。
4、帮促并进。鉴于区(市)县局独立开展认证有效性检查经验不足,××市局认证评审处率先在金牛区与区局一起检查了两家企业,对检查企业较多的区(市)县局优先安排跟踪检查,通过示范检查,指导区(市)县质监局逐步掌握检查方法和技巧,确保了检查质量。同时,随时了解检查工作的进展情况,对进展较慢的质监局进行督促,保证了检查工作按时完成。
二、检查总体情况
××市局重点检查的20户企业名单和涉及的认证机构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汇总附后。建议暂停以下5家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食品分司等。
三、检查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
1、认证标识不规范。体系认证企业普遍存在将通行管理体系认证的标识标注在产品本体包装或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小包装上,容易让消费者误认为产品通过认证,存在混淆使用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标志的行为。重点抽查的20户企业有19家在产品上小包装上标识有“本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类似标识。
未制定认证证书和标志使用管理制度。有使用过期认证证书的现象,有1家企业管理体系证书过期继续使用,有2家企业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过期继续使用。对包装上印刷认证认可标识把关不细,有企业在包装上印刷认证机构认可信息,有的认证证书号印刷错误。对使用证书和标志范围、数量等情况不登记,如使用绿色食品认证标识未登记,造成实际产量与认证核定产品是否一致无法核实。
2、质量控制措施有效性差,成品出厂和原材料入厂质量把关不严、不细。没有结合法定要求、标准规定、产品特点和检验能力系统策划检验工作,原材料检验和成品检验规程不细,检验过程控制不规范,验证要求不明确,检验报告差错多。对执行标准不同的产品没有按产品类别细化检验规程。法规要求出厂把关的检验项目(qs审查细则、产品标准)存在漏检,对每年至少需做两次的型式试验项目未制定检验计划,不能按取证单元提供至少两份型式试验报告。没有按标准或检验规程规定的抽样量和代表批量抽样检验,检验样品留样不规范,多数企业甚至不留样,检验项目漏检甚至关键参数不检,检验依据出错、原始记录不全,未检的项目或不能检的项目在报告上有虚假数据,检验报告信息量少、检验结论不规范,检验报告、原始记录和验证资料存档无规定,检验报告审核把关责任不清、机制不健全。抽查的20户企业没有一家企业对出厂检验报告统一编号、登记。没有一家企业严格按标准规定的批量抽样检验并逐批出具出厂检验报告。
4、食品添加剂管理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规定不细,对使用食品添加剂品种未评审、出入库登记不细、领用不审批,不是按每批产品配料需要的品种和数量分批领用,而是按整数(公斤)领用,有的企业为逃避检查对食品添加剂使用代号,有的企业使用的添加剂备案不全或未及时备案,添加剂管理室计量设备未检定。
5、食品检验能力和手段落后,检验资源配备不足。食品企业出厂检验工作量大,但多数企业检验设备少、人手少、环境差,如一家年产值3亿多元的食品企业化验人员仅2人;对食品安全影响重大的重金属、农残、药残、微生物和添加剂等指标普遍不能检;对产品质量影响重大的主要原料质量特性指标不能检,如原料油中的转基因、过氧化值指标等。检验人员素质不高,检验原始记录粗,检验室管理乱,需检定的设备有的已过有效期,需自检设备普遍未开展自校。
7、生产现场卫生环境措施执行不到位,污染源、危险源识别不彻底。生产现场卫生环境状况维护不好,有的企业生产车间内地面和墙面腐蚀严重,排水不畅,污水满地;卫生措施不到位或有效性差,垃圾桶等污染源放在生产车间门口,防蝇防鼠措施不力,车间清洁区内有苍蝇,灭蝇设施坏了未及时维修,纱窗关闭不严。生食、熟食未隔离,易发生交叉污染。设备清洗不及时,使用后不冲洗。清洗设备的强碱等危险源随意堆放生产现场,无标识、无隔离。有的企业管理人员不能提供健康体检证,对直接用手接触食品的操作人员卫生措施规定不细,执行不严。
8、不合格品处置较随意。不合格品处置的记录不全,需销毁处理的记录无法提供。有一家月饼生产企业的处置方法是将不合格的月饼返回前面加工工序,存在废品再加工成食品的嫌疑。
9、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机制不健全。有的企业已经评审过多次,但管理体系文件几年未作任何修改,体系文件管理较乱,标识不清,版本不明,生产现场未使用现行有效版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过分简略,与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不相适应。管理评审资料不全,管理评审报告不规范,管理评审流于形式,未提出改进措施。企业内审和认证机构外审有效性不高,审核专业人员素质不够,对食品质量影响重大的关键环节和特殊过程发现问题少,对食品质量控制有效性审核不细、深度不够。
10、认证机构、咨询机构服务质量不高。认证机构审核把关不严,没有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评审。企业明显存在的问题多次审核不能发现,没有要求企业整改。需向企业公开的资料提供少,现场审核资料存档不全,不符合项报告未验证关闭,不符合项报告验证签字人员为企业内部人员,体系文件的编写人员为评审人员。认证咨询机构服务质量不高,对企业的培训和辅导不到位,仍存在认证咨询一条龙服务现象。
四、认证市场监管工作的建议
2、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全国自愿性认证数据库。对新通过认证、复评审、注销、暂停、撤消的企业信息及时公开,动态管理,方便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认证的日常监管。
3、建立评审监督员制度,健全认证监管机制。派遣现场评审监督员,跟踪评审过程。认证机构评审进场时,通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派监督员跟踪评审过程,监督员不参与评审,只评价认证机构的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