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TEG的主要目的是对患者凝血状态进行个体化管理,进而预测血栓和出血风险,指导抗凝、抗血小板等药物的使用及临床成分输血等。TEG的主要监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分两部分:①检测数据及血栓弹力图报告;②报告的解读提示。
检测数据及血栓弹力图报告
报告的解读提示
由于血栓弹力图监测的是凝血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因此要了解血栓弹力图必须先掌握凝血过程。
①纤溶抑制物:主要包括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和α2抗纤溶酶(α2-AP)。
PAI:主要有PAI-1和PAI-2两种形式。PAI-1与t-PA、U-PA以1:1比例特异性结合,使其失活,同时激活PLG。
α2-AP:由肝脏合成,与PL以1:1比例结合形成复合物,抑制PL活性;FXIII使α2-AP与纤维蛋白以共价键结合,减弱了PL对纤维蛋白的敏感性。
α2-巨球蛋白:抑制纤溶酶,也可抑制凝血酶、激肽释放酶等。
C1抑制物(补体C1抑制物):抑制激肽释放酶和XIIa对纤溶酶的激活。
②PL降解纤维蛋白原产生X片段、Y片段及D、E片段;降解纤维蛋白则产生x'、Y'、D-D、E'片段。上述所有的片段统称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2TEG基本简介
3基本参数:R、K、α、MA、EPL、LY30
2)基本参数的临床意义:
3)TEG参数及临床意义小结
4)不同TEG图形的例子
解决了上述3个问题,我们对TEG已有基本了解,但要顺利解读,我们还差一步,即需要解读方法。
1.首先解读出上述各参数的意义:
1)先看凝血指标
①先总:CI值-7.6低,考虑低凝状态;
②后分:R值6.1min正常,代表凝血因子活性正常;K值6.3min偏高,代表纤维蛋白水平低或纤维蛋白原功能低下,处于低凝状态;
angle角44°偏小,代表纤维蛋白水平低或纤维蛋白原功能低下,意义同K值;MA值26.5mm低,代表血小板功能低,处于低凝状态。
2)再看纤溶指标
LY30值56%高,代表血凝块溶解快,考虑纤溶亢进;EPL值56%高,代表血凝块溶解快,考虑纤溶亢进。
2.综合各参数信息
从上可以看出:凝血指标:患者处于低凝状态;
纤溶指标:患者为纤溶亢进。
3.得出结论
原发性纤溶亢进。考虑原发性纤溶亢进导致纤维蛋白及血小板消耗过多,出现低凝状态。亦可根据上述CI<1为原发性纤溶亢进,CI>3为继发性纤溶亢进来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