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2020年7月9日发布了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的内容更新,收录了对非洲灵长类动物的全面评估结果。根据最新数据显示,马达加斯加近三分之一(31%)的狐猴物种处于极危状态,距离灭绝仅一步之遥,而高达98%的狐猴物种的生存状态受到威胁。同时,非洲其余地区中超过一半的灵长类动物受到威胁。
另外,此次数据更新内容还包括,北大西洋露脊鲸和欧洲仓鼠(也称原仓鼠)被列为极危物种,冬虫夏草被列为易危物种。到目前为止,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已经有超过12万个物种,已对120,372个物种进行评估,其中32,441个物种面临灭绝威胁。
IUCN执行总干事GrethelAguilar表示,物种红色名录的更新显示了非洲灵长类动物所面临的迫切威胁,同时也表明人类需重视并彻底改变与其它灵长类动物的相处方式,并进一步研究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方法是以推广可持续的生计模式,来替代目前森林采伐和无节制捕获野生动物的粗放发展。
此次物种红色名录的更新显示,包括北大西洋露脊鲸在内的许多物种数量急剧下降,这凸显了目前生物灭绝危机的严重性。
近三分之一的狐猴物种濒临灭绝
最新数据显示,马达加斯加地区的33种狐猴处于极危状态,幸存的107种狐猴中有103种受到灭绝威胁,13种狐猴列入了更高的危险等级。例如之前属于濒危物种的维氏冕狐猴(Propithecusverreauxi)和伯特狐猴(Microcebusberthae),现已被列为极危物种。这些狐猴种群数量的减少主要是马达加斯加地区滥砍树木和毁林开荒导致的的栖息地丧失和非法狩猎造成的。
在非洲其余地方,53%的灵长类动物正面临灭绝的风险。包括了所有17个种类都濒临灭绝的红疣猴(RedColobus),以及从易危变成濒危的西非黑白疣猴(Colobuspolykomos)等。
在这种状况下,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灵长类动物专家组正为保护非洲狐猴做出巨大的努力。得益于狐猴保护战略的成功制定,专家组为IUCN的SaveOurSpecies(SOS)项目的狐猴保护倡议筹集到超过750万美元,帮助当地发展生态旅游、创建新的保护地、恢复森林、提高学校和社区对保护狐猴的意识等。
北大西洋露脊鲸濒临灭绝
北大西洋露脊鲸(Eubalaenaglacialis)在物种红色名录中由濒危变为极危。自2011年到2018年底,由于渔具缠绕、船只撞击和繁殖率降低等原因,该物种种群数量下降了约15%,据估只有不到250只成熟个体存活。2012年到2016年期间,在每30例人为致死或重伤北大西洋露脊鲸的事故中,有26例为渔具缠绕造成。
与此同时,气候变化似乎也在加剧对北大西洋露脊鲸的威胁。夏季海温升高可能促使其主要猎物向北部迁移进入圣劳伦斯湾,而在这里,鲸鱼更容易被船只意外撞击或被捕蟹笼缠绕。
欧洲仓鼠现被列为极危物种
由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欧洲仓鼠(Cricetuscricetus)现被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欧洲仓鼠曾在欧洲大量繁殖,但现在该物种已从法国阿尔萨斯地区四分之三的栖息地、德国至少三分之一的栖息地和东欧75%以上的栖息地消失。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欧洲仓鼠将在未来30年内灭绝。
研究表明,欧洲仓鼠种族数量减少可能是由于其繁殖率降低:在20世纪,一般情况下一只雌性仓鼠平均每年有20多只后代,但如今每年只生5至6只幼崽。具体原因尚在调查中,可能是由于单一种植园的扩张、工业发展、全球变暖和光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