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能已经忘记我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我天生心脏有问题,是您帮助了我,但是现在我却无法帮助您,所以我只能写这封信件送上我的祝福和感谢。托您的福,我过得很好。(我)现在居住在美国明尼苏达州,过着我以前没有想过(能过)的生活。我诚心祝愿您早日康复。”
——杭斌斌(化名)
这是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书信。
写信的人,曾是杭州市儿童福利院一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手术治愈后被领养的孩子;他信中的“李医师”,则是民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支部(以下简称“儿院支部”)原主委、浙大儿院心脏外科主任李建华。
寥寥数语,稚嫩的笔迹掩盖不了他对“李医师”最深沉的感激、最美好的祝愿。1998年,儿院支部开始对杭州市儿童福利院进行帮扶与助医服务;25年里,不少像“杭斌斌”这样的孤残儿童,因为一群民进会员的努力重获健康,走向新生。
蹚出一条路
在儿院支部老主委、儿童消化内科专家童美琴的记忆里,支部与杭州市福利院结下不解之缘,仿佛就在昨日。1998年的一天,民进浙江省委会青工委联络员找到童美琴,说青工委想联合民进医卫力量,共同为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做些帮扶工作。
双方一拍即合。“那是1998年6月6日,一个星期六。时任省委会青工委主任、浙大一院副院长陈亚岗带着青工委与我们支部一行13人共赴杭州市儿童福利院,为那里的孩子进行全面体检,为他们建立起第一批健康档案。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活动一办就是25年。”童美琴感叹道。
福利院里的孩子大都患有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先天性疾病,于是支部在每年“六一”节前后到福利院开展体检、义诊、捐助及献爱心等活动,对体检中发现的患儿及时带回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诊及治疗;同时安排支部专家给保育员们普及医学知识,方便照料孩子。
支部还为患儿争取了费用减免,最终所有福利院患儿住院费按90%、手术费按85%的优惠收取费用。“疾病的发现和治疗越早,对患儿成长的影响就越小,每年的跟踪检查非常重要。尤其对于那些通过外科手术就可以治愈的孩子们来说,经治疗他们很快就能和正常孩子一样生活。”童秀琴说,“看着手术后恢复健康的孩子们一个个被领养,在正常的环境中快乐成长,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
拧成一股绳
25年里,福利院的院长已经换了5任,福利院的孩子换了一茬又一茬。儿院支部坚持把福利院这个“点”做了下来,更作出了口碑。民进中央原副主席王佐书曾经赞扬道:“儿童医院支部服务社会,服务幼小生命,用精湛的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树立了支部的形象,也树立了民进的形象。”
近年来,儿院支部服务对象不断扩大,从为院内孤残儿童服务延伸至为院外添翼计划等困境儿童服务。这些孩子中大多患有神经内科疾病,对于他们而言,民进会员、浙大儿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沈思翔早已经是“老熟人”了。25年来,作为支部的“元老级”会员,沈思翔在这场爱心接力中始终不曾缺席。
一项工作能持之以恒开展25年,并且越做越大、越做越完善,背后离不开支部全体会员的共同坚守和默默付出。支部医疗帮扶的形式在变,但服务的宗旨始终不变,那就是帮助更多的孤残儿童。在每个会员的眼中,这些孤儿能康复,永远是第一位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民进儿院支部铺筑的这条漫漫爱心长路,才会始终那么平坦顺畅。
点亮每盏灯
25年来,支部每年派遣10余名骨干专家,共为2400余名孤残儿童及困境儿童提供涉及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神经内科等儿科专业领域的精准医疗服务,为30余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施行先心病根治或姑息手术,为30余名其他先天缺陷儿童施行骨科和整形外科手术。
2017年12月,为了将支部的助医活动基地化、专业化、精准化,民进浙江大学委员会联系杭州市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和省儿童福利救助协会,在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建立“困境儿童助医服务基地”,以更好地发挥浙大民进医卫界专家的资源优势,链接有关医疗机构和社会资源,为困境儿童提供诊治指导、健康宣传、心理疏导、精神关爱、家庭教育指导、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服务,把爱的使命传递下去。
今年6月23日,在支部举行的“健康护未廿五载,携手喜迎二十大”社会服务活动上,杭州市儿童福利院院长刘国峰充满感慨地说:“做一件好事不难,25年一直做好事很难,很了不起!”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对孤残儿童、困境儿童奉献更多的爱心。”儿院支部新任主委、浙大儿院急诊科主任吴秀静表示:“支部将一如既往地为促进困境儿童、孤残儿童的身心健康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助力推进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浓厚氛围,聚力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打造‘添翼护未’的暖心天堂。”(阮琦王芷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