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窝难求春节寄养一只猫竟要上万元?春节新浪财经

原标题:一窝难求春节寄养一只猫竟要上万元?(主题)

记者调查发现,宠物寄养标准尚未细化,导致价格质量参差不齐(副题)

由于要去外地过年,北京海淀居民赵然(化名)在春节前夕到处给她的宠物猫寻找寄养场所,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合适的,却被高昂的价格惊住了——500元一天!“过年期间寄养宠物怎么这么贵?已经远超我的支付能力了。”

这个春节假期,被宠物寄养困扰的人不在少数。记者2月9日咨询北京10多家宠物寄养机构发现,只有一家机构还有寄养空位。

宠物寄养需求火爆背后,一些寄养机构存在的收费不合理、管理不透明、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被频频曝光,宠物主们对此很是头疼。

需求增加一窝难求寄养价格大幅上涨

在赵然心里,猫咪是她的好朋友、家人,她决定在春节期间给它找一家能够妥善照料的机构。“不少商家告诉我位置已经订满了,或者即将订满,需要我一日内作出决定。”赵然回忆说,“再一问价格,从2月5日开始,大部分商家就开启春节价格了,且上涨不少,其中一家宠物店的‘豪华房’定价600元一天。”

“这样算下来,春节期间寄养一只猫要花上万元。”赵然说,虽然价格难以接受,但考虑到猫咪无处可去,她只能咬牙支付了这笔费用。

家住北京朝阳的李乐(化名)也有类似经历。经过一番选择后,她提前半个月预订了距离自己家3公里远的一家宠物寄养店。该店给她的两只猫提供一个长宽高差不多都为1米的空间,猫砂和猫粮需自备,店员每天添食、添水、铲屎。“8天要花1500元,赶上我两个月的生活费了。换算下来,比我租的房子都贵。”李乐吐槽道。

记者注意到,春节期间,宠物寄养的价格大概是平日寄养的150%乃至翻倍,大多店铺从春节前一周开始涨价。比如,有的店面在平日寄养价格为109元每天,春节期间则为159元每天,并且这是最基本的小型猫柜寄养价格,每个猫柜可以放两只猫,一个房间有6个猫柜,猫咪无法晒到太阳。

寄养形式多种多样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据记者了解,目前宠物寄养有宠物旅馆、寄养乐园、宠物医院、宠物店、家庭寄养等形式。不同的寄养方式价格不同,寄养环境也不同。

不同的寄养机构提供的特色服务也不尽相同。如果宠物送过来时有生病迹象,只有宠物医院会接收,而且按照住院治疗,进行分区管理。宠物店可提供付费的洗澡、美容服务。宠物乐园一般都在郊区,占地面积大,活动场所宽敞。不过所有的寄养机构在办理入住手续前,都需要检查疫苗是否打齐,口粮、零食、玩具、猫砂都需要自己带。

据辽宁葫芦岛某宠物店负责人介绍,寄养价格很难统一标准,这和门店租金、宠物柜的规格都有关系。春节期间,需求量增加,门店价格就会上调。另外,寄养价格和空间大小成正比,小笼子和宠物大“别墅”价格差别较大。

现实中,高价寄养服务效果究竟如何?有消费者反映,其在江苏苏州某宠物店领养了一只猫咪,因猫咪疫苗没打全不能办理托运等手续而选择在宠物店寄养。然而,消费者回乡后要求店家“发视频看下猫咪健康状况”,寄养店家却回复“已死亡”,消费者要求解除领养合同并赔偿损失,店家拒绝,称“可以‘赔’给消费者一只宠物”。

还有消费者说:“我曾经在宠物店寄养过猫咪,原本要寄养15天,结果6天之后猫咪就生病了。宠物店不负责就医费用,生病原因不明,也无法界定责任。”

“宠物寄养期间遇到特殊情况,寄养服务机构应当及时告知消费者,或者通过视频、照片等方式反映真实情况。如果需要采取打针、吃药等措施的,同样应当事先告知消费者并征得消费者的同意,寄养服务机构不能擅作主张,更不能强制消费或强制收费。”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说。

在陈音江看来,宠物寄养涉及活体动物的日常看管、食物投喂、疾病医治等诸多事项,寄养期间可能出现各种问题,事先又不好预测和明确问题责任,所以宠物寄养一旦产生纠纷,解决起来往往比较困难。

完善标准加强监管擦亮眼睛签好合同

关于宠物寄养行业乱象频出的原因,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北京律协消费者权益专委会副主任饶伟分析,首先是市场上不乏一些商家在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情况下经营宠物寄养服务;其次是宠物寄养服务行业尚未有统一的收费参考标准,不同商家收费标准可能存在较大差距。另外,宠物被寄送到商家处,面临新的环境会产生应激反应,可能对宠物的健康产生影响。

陈音江指出,目前,宠物寄养服务并未存在细化的行业标准。宠物寄养服务具有特殊性,服务内容比较难统一,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很多,所以制定服务标准也存在一定难度。有关行业组织和监管部门应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宠物寄养各种问题,探索建立健全行业标准和监管制度。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遇到乱收费、高收费、半强制性收费的现象,该怎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饶伟建议,在寄养之前,消费者最好与商家形成书面协议,将寄养期间宠物接受的服务以及收费情况等详细列出;同时,如果商家在寄养期间拟对宠物增加服务项目,若该服务是在未取得消费者同意的前提下提供的,消费者有权拒绝支付此部分费用。如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此问题,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保护协会投诉或者通过司法途径维护合法权益。

针对部分消费者遇到的宠物在寄养期间生病、需要治疗甚至死亡的情况,饶伟提醒消费者可以通过司法途径主张损失,同时准备好与商家签署的保管协议、保管期间的沟通记录、宠物的健康资料等作为证据支撑,司法部门会根据商家是否尽到谨慎照料、妥善保管、确保寄养宠物安全的义务来判断商家是否存在过错,从而判断是否支持消费者的主张。

THE END
1.假期寄养预订火爆!萌宠经济升温催生“花式养宠”新业态《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3年,城镇宠物消费市场规模为2793亿元,预计在2026年达到3613亿元。“五一”假期临近,许多人选择出游或回家,宠物寄养需求旺盛。一些定制化、个性化服务也成为宠物店的新趋势。 临近“五一”假期,很多人计划趁假期出门旅行,宠物寄养服务预订火爆,在一些靠近居民住宅区的宠...https://m.gmw.cn/2024-04/21/content_1303718458.htm
2.宠物寄养行业亟需规范另一方面,对于宠物主人来说,在选择寄养宠物时也要仔细确认店家资质,签订书面寄养协议,明确宠物健康状况、服务内容、风险责任等。 随着养宠热,除了到店寄养,上门喂养、家庭寄养等新模式也悄然兴起。明确规矩、加强监管,解决寄养行业的槽点,让消费者更明白更放心,才能推动宠物经济更加规范透明有序。 (孙延安)...http://www.xinhuanet.com/comments/20240223/21db3d31ffa647d998f5203e1403a249/c.html
3.国庆长假宠物寄养一“窝”难求家庭式寄养受欢迎节假日,很多宠物会被送到宠物店寄养,但哪些宠物可以寄养?对此,记者走访了成都武侯区、锦江区、青羊区等多家宠物店。武侯区某宠物店主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宠物狗跟猫咪寄养得比较多,但也有客人会带来兔子、仓鼠、龙猫、鸟类希望帮忙照顾。 “这些动物照顾起来更麻烦,比如兔子,吃得多排泄也多,所以一般不接这样的单,...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HrNfFC0QyB3bKwzHbt8b181004
1.儿为仓鼠迷散文上一年级的儿子最近迷上了一件事,那就是养仓鼠。他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两只小仓鼠,一只黑色的,一只灰色的,特别可爱。自打它们进了家门,我那宝贝儿子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扔下书包去看他的“小伙伴”。 对这两只可爱的小家伙,儿子可上心了。他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对它们的饮食起居照料得无微...http://www.nujiang.cn/2024/1106/173364.html
2.这届年轻人选择“穷养自己,富养宠物”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在宏观消费数据层面,我国2023年城镇宠物消费市场规模为2793亿,预计在2026年达到3613亿。在微观消费数据层面,有85.24%受访者为宠物花过钱,46.9%的受访者经常为宠物购买玩具,44.3%的受访者曾为宠物支付高额医疗费,超70%的年轻人喜欢高消费养宠。 可以说在年轻一代成为养宠主力军后,社会上持有“人吃什么,宠物就吃...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274531
3.家庭式宠物寄养走红谨防潜在风险“相比传统的宠物店寄养,家庭式寄养更加接近宠物日常生活的氛围,减少了宠物因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紧张与不安,同时,宠物通常能够享受到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不必长时间呆在狭小的笼舍内,这对于宠物的心理健康较为有利。”对于家庭式宠物寄养,家住电子一路,养有一只比熊犬的孙梦娜说。 https://epaper.sanqin.com/html/202407/01/content_873877.html
4.北海晚报还有一次,我家的邻居要出几天远门,就把他家的仓鼠寄养在我家。王可婴看见它的第一眼,就是止不住地流口水。每时每刻都在想着:要怎么样才能把它吃掉呢?果然好景不长,王可婴在某一天的早晨把它给咬了一口,那只仓鼠受不了就逃走啦!仓鼠的主人回来了,看见的不是他的仓鼠,而是仓鼠的尸体。那天我把王可婴骂了...https://epaper.bhxww.com/bhwb/h5/html5/2021-09/08/content_64_89161.htm
5.南都民调:80后90后成宠物消费主力,最高单笔金额超万元有部分受访者的养宠单笔消费更高,2000-5000元比例为15.55%;10000元以上占2.65%。问及最高一笔消费的用途,多数受访者用于宠物医疗保健,包括看病、绝育、防疫等方面,此外,也有不少用于囤宠物粮、寄养宠物、携宠旅行、宠物店办卡等。 宠物日常刚需最花钱,电商平台是宠购首选...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12/31/c4533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