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影像先行。12月9日被誉为“医学高科技之冠”的联影全新一代数字光导PET-CTuMI550在我院正式开机投用,随着它的使用,医院的医疗服务装备将再次提档升级,影像学检查正式进入了分子时代。
据悉,开机当天,共有四名患者接受了PET-CT的检查,检查过程顺利,图像清晰,达到预期效果。
PET-CT一次检查可完成全身脏器扫描且能及时捕捉发现细微病变,它在早期发现肿瘤的原发、转移和复发病灶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堪称追踪肿瘤的“生命雷达”,不仅能精准揪出“病灶”,还能提供神经系统、心脏等领域的精准诊断。
那么,集合着PET和CT两种“超能力”的大医重器到底是个什么技术
什么是PET-CT
PET利用正电子核素标记葡萄糖(18F-FDG)等人体代谢物作为显像剂,通过人体内病灶对显像剂的摄取来反映其代谢变化,从而为临床提供疾病的生物代谢信息。
CT是利用X射线对人体进行体层检查,可以清楚的获得病变的解剖结构信息。
PET-CT(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ComputedTomography)全称为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是一种将PET(功能代谢显像)和CT(解剖结构显像)两种先进的影像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影像设备,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影像设备。
PET-CT工作原理
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葡萄糖作为显像剂(即18F-FDG)注射到体内,显像剂就会在肿瘤等病变组织中浓聚,从而在图像中呈现出一个明亮的点。
如果有的地方葡糖糖浓度高,那就说明这个地方的细胞活跃性比较强。这种既定位又能定量的反应组织代谢情况的检查,可以为精准医疗提供有效的,可靠的依据。
哪些人适合做PET-CT检查
①肿瘤患者
PET-CT显像是功能显像,能够揭示机体细胞代谢的异常变化,因而较容易鉴别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并对于肿瘤原发灶与诊断尤为有利;传统影像学对于肿瘤疾病的检查局限性较大,而PET-CT检查通过一次全身扫描就可以监测肿瘤有无复发及转移情况,这对帮助临床确定精准治疗方案等方面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②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PET-CT可用于癫痫灶定位,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卒中、脑血栓或脑溢血后脑功能情况以及脑缺血前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③心血管疾病患者
PET-CT能检查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围,并对心肌活力准确评价,确定是否需要行溶栓治疗、安放冠脉支架或冠脉搭桥手术,并且通过治疗前后显像对照评价治疗效果。
温馨提醒:不推荐普通人用PET-CT进行常规体检哦!
PET-CT检查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3、受检者检查当天在病房测血糖(血糖值填写在预约单上)和扎静脉留置针。血糖值≤11.1mmol/L方可检查。
PET-CT会损害身体吗
PET-CT是一项安全、无创的检查。
受检者会接受到少量的放射性,但是在医疗安全范围内,也不会引起人体不适。
不过考虑到有一定的辐射剂量,在检查过程中,孕妇、婴幼儿、哺乳期妇女及育龄青年等敏感人群不能陪同。
检查结束后的一天内,受检者要远离敏感人群,坚持多喝水、多排尿,促进代谢,加速药物排泄,也可适当降低辐射剂量,正常人大概1天左右就能代谢出去。
PET-CT检查流程
预约登记→医生问诊→测身高、体重→测血糖,血糖合格者,预置静脉留置针→注射显像剂→休息40-90分钟,多饮水→行PET-CT检查→按规定时限取结果
援非“影”事|做好光影世界的疾病“侦察兵”
我院参加全省卫健系统招标采购业务技能大赛获佳绩
喜讯!医院通过标准版“房颤中心”认证
援非日记|真心相助彩虹为桥
我院急诊科斩获这项技能比赛多项荣誉
张玉峰来院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并开展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