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应用人体成分分析技术质控规范(试行)
【目的和意义】为加强健康体检应用人体成分分析技术的质量控制,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第10号委令)和《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卫医政发〔2009〕77号)制定本规范。
一、人体成分分析技术检测仪器质量控制
人体成分分析主要研究人体内诸多成分之间的数量规律以及体内外各种因素对组分间数量关系的影响。人体成分测定方法有数十种,目前在健康体检中应用的主要是生物电阻抗测量(BioelectricalImpedanceAnalysis,BIA)技术,也称为生物医学电阻抗成像技术,是一项利用人体中不同成分的导电性差异来测定人体成分的含量,可以对人体组成成分进行有效分析,符合健康体检对人体成分测量的要求,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安全无创、可重复性高、受众面广、易于接受的特点。
根据《GB/T182681-201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GB/T176263-201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的要求,具体如下:
(一)仪器环境要求。
仪器需保存、安装在室内或类似室内的环境中。保存环境:温度-20℃~60℃,湿度低于95%。操作环境:温度10℃~40℃,湿度30%~75%,大气压70~106kPa,电压90~252V。仪器放置于表面倾斜度10°以下且方便操作的位置,仪器四周与其他物体至少保留不小于15厘米的距离。仪器不应暴露在水蒸气、灰尘、有盐性空气的地方,避免与石化气体、化学药品接触,避免阳光直射。在电视机、微波设备、X射线或强电场设备附近使用时,可能导致测量或分析出的数值可靠性降低,应使本仪器远离上述设备或关闭上述设备电源。
(二)操作注意事项。
(三)仪器校正要求。
日常操作严格按照操作手册中规定的校正方法,对仪器进行开机自检校正。若自检校正过程中发现异常,需及时与仪器厂家的售后工程师联系进行处理。
二、人体成分分析技术操作流程质量控制
建立健全人体成分分析技术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职责、检查登记、设备运行、质量控制、校正、数据报告、设备消毒、保养维护和不良反应应急预案等。
(一)检前
1.明确受检者要求:
(1)以下人群使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时,目前虽未确定有危险,但不建议使用:
①有心房脉冲产生器、去纤颤器、移植片固定膜、心脏或大血管中使用的金属缝合材料等体内移植型医疗仪器及电子仪器的人;
②有体内移植着人工心脏、人工心肺机等往体内传输电信号的医疗仪器或电子仪器的人;
③有心脏上连接着装满溶液的导管或可传导用具及电子仪器等的人。
(2)以下人群使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时,可能会干扰电器信号,导致危险或无法测量出正确值:
①使用各种用途的电子刺激仪的人;
②以测量为目的,向体内导入电流,或连接并操作其他仪器的情况:心电图、肌电图及脑电图等;
③正在接受医生认为会发生类似问题的其他治疗或检查的人。
(3)以下人群使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时,可能因自身原因无法完成检查或导致无法预测的危险与后果:
①不能独立安全站立的人;
②肢体有残缺、残疾的人;
③孕妇。
(4)测量范围:
①测量年龄范围:3~99岁;
②测量体重范围:10~250公斤;
③测量身高范围:90~200厘米。
2.核对受检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项目名称等)
3.检前注意事项:
(1)进餐后水分量会有所增加,受检者尽量在空腹状态下检查,或进餐后经过3~4小时后再行检查。检前4小时以内禁止饮用咖啡等具有咖啡因或利尿作用的饮料。
(2)检前受检者需保持稳定状态,使体液分布均匀。进行洗澡、淋浴或大量流汗的运动或活动后,需经过3~4小时后再检查。
(3)受检者检前24小时内禁止饮酒。
(4)检前受检者需前往卫生间,最大程度地排出体内残留物。
(二)检中
1.检中注意事项:
(1)受检者检查时穿轻便的衣服,女士提前脱去连体裤袜;卷起裤腿,露出小腿皮肤;袜子褪至脚踝以下;脱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