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主子眼里,铲屎官一定是个特爱折腾的人。
一人一猫的小日子过得好好的,可每年总有那么几天,铲屎官会翻着日历,嘴里念念有词:啊,又到了带猫咪去体检的日子了。
体检,一个让无数小朋友和小猫咪感到害怕的词,简单的两个字背后,是一场长长的拉锯战。
善于察言观色的小猫咪们,从铲屎官拿出猫包的那一刻,就隐约感知到不对劲,并且想尽办法逃跑——
(快跑啊!铲屎的抓猫体检了!)
铲屎官一通软磨硬泡,终于是把猫咪哄进了猫包,但话痨的喵星人却不肯善罢甘休。
来人啊!铲屎的反啦——
叫归叫,到了医院,再大胆的猫咪也得变怂三分。
趁医生不注意本喵先躲起来——
铲屎官满医院找猫急的大汗淋漓,好不容易把猫控制住了。邻座等叫号的家长却让人犯了社交恐惧症——
(真是令人窒息的对话开场)
体检终于开始了,看着猫科动物们的利爪,铲屎官们不知是该先担心猫咪,还是先担心医生。毕竟,猫科动物对体检的反感,是刻在DNA里的——
看着平时作威作福的主子被医生“治”得服服帖帖,总是忍不住偷拍。
铲·屎·的,你完了——
偶尔也会有猫咪全程乖巧,好像小天使啊——
想想自家万般不配合的主子,我真的好酸——
结束所有体检项目,听到医生总结说猫咪非常健康,铲屎官的心情也变得无比美丽。但,这场拉锯战还没有结束。
回到家的一刻,铲屎官将面临自家主子的“秋后算账”。
猫咪:本喵这么信任你,你居然哄骗本喵去体检!
铲屎官:请吃猫条——
猫咪:你看隔壁老王家的喵,从来不体检,还不是健健康康!
铲屎官:憋说话,吃罐头——
猫咪:看在罐头的份上,原谅你了,就这一次哦!
一场体检下来,人和猫都累了。
“猫咪不需要年年体检,能吃能睡就是健康”
尤其是猫咪成年后,能吃能睡,精神饱满,一看就不像生病的样子,于是很多猫家长渐渐形成了一个印象:只要能吃能睡精神好,猫咪就是健康的,没必要年年体检。
这个乍一听十分有道理的说法,却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经验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
很多慢性疾病初期的征兆容易被铲屎官忽视。比如猫咪因为肥胖引起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对于医学经验不足的铲屎官来说都不容易及时发现。
人工培养的品种猫,一些家族性疾病犯病时,也常常不易察觉。比如英短、美短容易出现的肥大性心肌病,初期铲屎官可能只会感觉到猫咪运动活力下降了,但X光下医生就能快速准确地发现这些疾病。
成年猫咪的身体相较于幼年猫咪和老年猫咪,确实更为强壮健康。铲屎官不必频繁带猫咪体检,但至少一年一次深度体检还是有必要的。
这些体检项目,对猫咪很有必要
首先,医生会对猫咪进行基本的检查。通过视诊、触诊、听诊、嗅诊、问诊,对猫咪的身体状况做一个大体的判断,有点类似“望闻问切”。这些步骤不仅能检查猫咪是否有皮肤疾病或寄生虫,也能帮助猫咪排查内脏病变。
然后,医生会对猫咪进行体温、粪便、皮毛和眼耳的逐项检查,排查猫咪常见疾病。
到此,一般检查就结束了。
猫咪的深度体检在这个基础上,还包括生化检查、B超、X光等项目,这些检查相较于一般检查更具有针对性,铲屎官可以结合医生建议和猫咪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忘记”给猫咪体检的,常常是这两种人
其实,不论猫咪还是人类,和体检挂钩的始终是个人的健康护理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愿意给猫咪做定期体检的,有两种人:
一种是无法将猫咪视作脆弱小生命的人。他们常常只是把猫当做解闷的玩物,对猫咪的健康,并没有投入太多关照。
另一种是忽视自身健康的人。他们意识不到体检的必要性,既不会主动定期给自己做体检,也不会意识到需要给猫咪做体检。
养育猫咪的同时,很多人也在完善自我。“忘记”给猫咪体检的人,常常也“忘记”了健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