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发放过该活动免费会员同一用户只能发放一次谢谢您的参与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有的人没有‘专业性’观念,欣赏全才、通才”可知,此处应体现知识之间有联系,无明显界限之意。C项“见微知著”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有以小见大之意。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以科学导师自居”可知,导师对科学发展有指引之意,该空应体现“指引”之意。A项“运筹帷幄”侧重在后方做出全面计划,无指引之意,排除A项;D项“出谋划策”指制定计划谋略,给别人出主意,并无指引之意,排除D项;B项“指点迷津”指针对事物的困难处,提供解决的方向、办法或途径,有指引之意,符合文意。因此,选择B选项。
触类旁通:比喻掌握了解某一事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从而类推了解同类的其他事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融会贯通:指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运筹帷幄: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运:运用;筹:算筹,引申为策划;帷幄:军队的帐幕。建言献策:陈述主张或意见。举一反三: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形容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
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填空成语辨析
2019年0420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26题、2019年0420宁夏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28题、2019年0420广西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16题、2019年0420海南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27题、2019年0420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26题、2019年0420贵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29题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绍不同的年龄段的人有自己不一样的养生情况,然后客观陈述了网友的意见,作者并未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符合文段观点。A项、B项和D项与文意不符。因此,选择C选项。
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态度理解
2021年10月17日河北省秦皇岛市事业单位笔试试题《职业能力测验》(考生回忆版)第1题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篇在说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史志工作的关心和重视的力度加大,接下来,通过转折得出与其他行业相比,史志事业建设和发展仍然不足并举例子进行解释说明。最后,文字强调了这些问题对志书质量、史志事业乃至社会事业发展的影响。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和B项“史志融合”话题不一致,排除;C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保留;D项史志建设助力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文段并未涉及,无中生有,排除D项。因此,选择C选项。
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意图判断
2023年8月12日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考生回忆版)第21题
会议记录
模拟题
1.①句“所以”关联词使用不当,改为“但是”。2.②句“表明”搭配不当,改为“表现”。3.③句“减轻”不合逻辑,改为“加重”。4.③句“伤害”搭配不当,改为“损害”。5.⑤句⑥句语句顺序不当,互换位置。6.⑦句“嶂”错别字,改为“障”。7.⑦句“完备”搭配不当,改为“完善”。8.⑨句“虽然”关联词使用不当,改为“既”。9.句“佚”错别字,改为“秩”。
联考B类校阅改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学设计阅读教学设计
2020年8月1日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区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试题第13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学设计阅读与鉴赏教学设计
2020年8月1日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区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第13题
联考B类材料分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找到作者论述的关键信息。第五段提到“一些人质疑中国历史上是否有法治,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国人应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可见,作者批驳的是“中国历史上没有法治”这一观点。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由第六段首句“也有很多不完善乃至糟粕的东西,但我们不应简单以人治抹杀中国古代治理经验,从而失去了取其精华的机会”可知,并非作者反驳的观点。B项由第六段第三句“笔者也注意到,历史上治理较好的时期,都是那些文化较昌明开放的时代”可知,并非作者反驳的观点。C项为作者反驳的观点。D项由第六段最后一句“所以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法治的同时……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可知,并非作者反驳的观点。因此,选择C选项。
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态度理解
2016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61题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转折关联词“虽然……但……”可知,第一空位于转折之前,应与转折之后“总体来说帝王治理国家大都以中国文化思想作为底蕴”语义相反,即体现有一些帝王治理国家是“没有文化思想底蕴”的含义。A项“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能力,能够体现“没有文化思想底蕴”,符合文意。B项“唯我独尊”指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人极端狂妄自大;C项“昏庸无道”指糊涂平庸,凶狠残暴,不讲道义,多用指糊涂无能且残暴凶狠的帝王;D项“一言九鼎”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三者均不能体现“没有文化思想底蕴”的含义,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和D项。答案锁定为A选项。第二步,验证第二空。“尊崇”指尊敬推崇,乃至于崇拜,与“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搭配得当,符合文意。因此,选择A选项。
遵循:遵照。推崇:十分推重。信奉:①信仰并崇奉;②相信并奉行。
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实词与成语综合考查
2016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62题
A项:“监察制度”是为了保证官员廉洁奉公,而“封驳”针对的是皇帝,两者并无联系。C项:“封驳”只涉及了中书省、门下省,无法得出“唐代各部分工明确”,无中生有。D项:“纠错机制”在“封驳”例子所在的文段并没有出现,无中生有。
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主旨概括
2016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63题
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细节查找
2016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64题
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标题选择
2016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65题
非联考A类应用文事务性文书写作
2021年9月浙江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试卷(考生回忆版)第1题
冠礼,是冠礼和笄礼的合称,是我国古代的成年礼,标志着男女由少年迈入成年。
基本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理解内容细节理解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素质》(幼儿)第32题
原因:冠礼在我国传统家礼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传统冠礼饱含着深刻的伦理意蕴、道德追求与责任担当。①借助冠服使受冠者明确自身的权利和责任。②借助冠辞教导受冠者不断砥砺自己。③希望借助冠服仪式,构建一种儒家倡导的理想社会秩序和生活方式。借鉴意义:冠礼是中华优秀传统家礼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家文化与礼文化融合的结晶。虽然时代发生了变迁,但无论是冠礼的礼义内容还是其礼仪教化方式,都有诸多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吸纳借鉴的地方。一方面,要借鉴传统冠礼仪式和教化方式,为广大青少年提供角色认知,培育礼仪文明素养。另一方面,承故拓新,充分挖掘传统冠礼文化中的积极内容,使之成为涵养青少年道德人格的丰厚滋养。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素质》(幼儿)第33题
冠礼,是冠礼和笄礼的合称,是我国古代的成年礼,标志着男女由少年迈入成年。
基本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意思是源头清澈,流水就清澈;源头污浊,流水就污浊。告诉我们常有清风正气的熏陶,生命之树才会藏弱生长。因为人的生存是第一位的,离不开清洁发展。如果破坏性开发、过度消费、严重浪费之流就会贻害子孙,与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相违背,遭人唾弃,扫到垃圾堆里。所以每个人应澄清思远,激浊扬清,从欲望中解放出来,放弃多余的物质追求,过洁白朴素的生活,体验心灵的丰盈充实,追求广阔的精神空间和风雅之境。
综合主观题单一题综合分析词句理解
2024年4月27日天津市西青、北辰、津南、宁河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考试卷(考生回忆版)第41题
政治生态是指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为让政治生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可以:1、保持初心。要有从容清醒、不畏寒的定力以及埋头苦干的意志,保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持清正廉洁,没有任何私利。2、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数字化、透明化、规范化办事流程,创新办事平台,完善机制体系。改革扁平化体系,优化机制流程,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3、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从深从全面整治,周密部署,突出工作重点、压实平台责任、从严处置处罚,扎实落实净化生态。4、党风政风引民风。明确中央八项规定细则,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释放作风建设的鲜明信号,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刹住歪风邪气。(276字)
综合主观题案例分析题综合分析
2024年4月27日天津市西青、北辰、津南、宁河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考试卷(考生回忆版)第42题
2024年4月27日天津市西青、北辰、津南、宁河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考试卷(考生回忆版)第4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