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愧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他们聪明、富有灵性,还真的能读懂主人的情绪。
在多种非人类动物中,声音情绪传染通过行为和生理变化得到了充分验证,但在异种间却鲜有报道,且多限于威胁性情境下的负性情绪传递。比如,主人痛苦的声音,能够显著激发狗狗的压力反应,这一现象体现了情绪在不同生物间的传递,常被称为“情绪传染”。
此外,家犬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在不那么紧迫的情境中,也能对主人充满负面情绪的声音产生情绪反应,表现为行为和生理上的压力迹象。其他家养物种,如猫、马等,也显示出对人类情绪的不同反应,但情绪传染的明确证据较为缺乏。
鉴于不同家养物种的进化背景和与人类的关系各异,这些差异可能影响了它们对人类发声的情感解读和情绪传染能力。特别是,狗的驯化过程中强调了与人类的合作与依赖,而农场动物的选育则侧重于产出。此外,近因如社会化程度和个体经验也可能影响动物对人类情绪的理解。
发表在《动物行为》期刊上的一篇名为Familypigs’anddogs’reactionstohumanemotionalvocalizations:acitizensciencestudy的论文,探究了正常情绪声音信号是否足以在所有家养物种中引发情绪传染,以及驯化路径的差异是否对此有重要影响。
作者设计了一项试验,比较家犬与家猪(一种同样高度社交但未经选育以合作为主的家养物种)对人类发声的反应。
作者预测,如果普遍情绪声音信号与驯化及人类社会化相结合足以引发声音情绪传染,则猪和狗均会表现出类似的行为反应,特别是在面对高唤醒度、负性情绪价值的人类声音时。反之,若与人类合作的选择性压力是情绪传染的关键,则狗将比猪更显著地展现出与人类声音情绪状态相匹配的行为反应。
研究结果显示,狗在面对人类哭泣声时,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压力反应及相应的行为变化,如发声增多,这与其对人类情感内容的敏锐感知高度一致,符合先前关于情绪传染的研究。相反,猪对嗡嗡声的反应更为消极且唤醒度更高,这提示其反应可能更多地源于声音的新颖性或未知性,而非情绪传染的直接体现。
因此,研究团队推测,与人类长期合作的选择性压力可能是促进家养哺乳动物中人类声音诱导情绪传染的关键因素。
猪、狗和刺激类型的相互作用对压力行为频率的影响
进一步地,这一发现加深了对动物情感认知的理解。狗对疼痛等人类情感的共鸣能力可能源自其天生的敏感性及与人类的共同进化历程。而宠物猪与伴侣犬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的不同反应,则揭示了不同驯化路径下动物情感反应机制的复杂性。
此外,研究还强调了情绪传染现象在动物界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之间的微妙平衡。虽然大多数动物主要能够共鸣其同类的情感,但如狗等伴侣动物展现出了跨物种情感共鸣的独特能力。这不仅挑战了我们对动物情感认知的传统观念,也为未来探索动物情感智能、人类与动物关系以及动物福利保护等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