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兴检查项目不断涌现。你去体检时,是否会因体检项目种类繁多而感觉选择困难?你对自己的健康检查有计划倾向吗?
体检套餐,绝不是把体检项目简单进行叠加就行了,也并不意味着千篇一律。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人生如此,健康亦是如此,体检更应追求和满足“个性化”。正确的做法是由体检医生根据你的既往史(以前健康和疾病的状况)、家族史(直系家属的健康和疾病情况)、年龄、体质、健康危险因素,结合检查项目的准确性和风险度,以及体检的目的和要求,并参考个人经济条件等因素,量身定制体检套餐。
1.体检应该“个性化”
2014年,健康管理行业学术组织曾制定了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随着科技和理念的更新发展,健康体检基本项目在2022年又进行了修订补充,这可作为我国健康管理机构开展体检服务的参考依据,有利于推动健康体检行业的规范化发展。项目目录的设置力求遵循科学性、适宜性原则,采用“1+X”的体系框架,其中“1”为基本体检项目,“X”为专项体检项目。基本体检项目是开展体检服务,建立个人健康管理档案的基础,专项体检项目则是针对不同慢病风险个体进行的筛查。
基本体检项目包括健康体检自测问卷、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自测问卷是对健康史、家族史、生活方式习惯、运动情况、心理精神压力等方面的调查了解,可作为个性化项目设定和检后健康管理的参考。体格检查分为一般检查和物理检查。其中,一般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脉搏等;物理检查包括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妇科等。还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潜血检查;生化中肝肾功能、血脂四项、血糖、血尿酸、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妇科宫颈细胞学(TCT)检查也属其中。辅助检查则包括心电图、放射检查和超声检查三部分。
一般来说,青年人群体检时可选择基本体检项目,其中多坐少动、工作负荷重者要重视血压、体重、腰围、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等项目。近来,部分青年人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带来慢性疾病年轻化趋势。中年人代谢性疾病发生率较青年高,而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病和肿瘤发生概率会升高,可结合年龄参考体检项目的备选增项。
特别要提醒的是,对体检报告中偏离正常的检查检验结果,医生会结合整体情况提出随诊复查建议,参检者应遵嘱进行,不要自行过度解读,陷入紧张焦虑。只有通过随访观察进一步明确判断,才能落实好异常指标的监测与管理,真正起到疾病预防和治疗战线前移的目标。
2.中青年,特别注意这几点
2.有冠心病史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者,或有心前区疼痛、压迫感及胸部不适者,可进行冠心病风险筛查,建议行ABI、心脏超声、CT冠脉钙化积分、颈动脉超声检查,在部分机构还可选择心电图运动试验、冠脉CTA、PWV、血管内皮功能(FMD)检查等;检验项目可增加高敏肌钙蛋白、载脂蛋白B、脂蛋白(a)等。
3.有超重肥胖、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史、血糖血脂异常史、饮食热量习惯性超标伴活动少;有多饮口渴、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倦怠乏力者,可进行糖代谢异常或2型糖尿病风险筛查,包括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清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胰岛素、C肽、同型半胱氨酸、脂联素等。
5.女性完善妇科盆腔超声检查,可有助于发现卵巢肿物、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所致卵巢巧克力囊肿或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常等。
6.21岁以上有性生活史女性可开始进行宫颈癌风险筛查,包括:TCT、HPV。
7.有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史、接触污染空气、既往肺结构异常者;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喘息、胸闷者,可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风险筛查,包括肺功能、胸CT检查。
8.有慢性病毒性肝炎、长期酗酒、脂肪肝炎病史,常食用黄曲霉污染食物者,可进行肝癌风险筛查,包括肝脏超声、肝脏瞬时弹性成像、肝脏CT/核磁、AFP、异常凝血酶原Ⅷ等。
11.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慢性结肠炎及肠息肉、结肠腺瘤病史、长期高脂高蛋白高热量饮食者,或有下腹痛、便血、黏液便、不明原因贫血(男性)、大便习惯改变(尤其45~50岁以上)者,可进行结直肠癌风险筛查,包括:直肠指检、免疫法定量便潜血、结肠镜、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也可选血Septin9基因甲基化、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
12.40岁以上尤其有胃癌家族史、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不良饮食生活习惯(高盐、摄入过多腌制产品、吸烟、大量饮酒)或有上腹痛、不明原因贫血(男性)、便潜血者,可进行胃癌风险筛查,包括: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Hp)、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17。
1.有高血压、房颤、脑血管病家族史者,或有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可进行脑卒中风险筛查,包括: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眼底血管照相、头CT或核磁,头MRA或头颈CTA。
2.有高血压或脑卒中病史或家族史、房颤、颈动脉狭窄、腹主动脉瘤病史,或有头晕、头痛、下肢跛行或凉麻者,可进行外周血管病风险筛查,包括:足背动脉触诊、颈部腹部血管杂音听诊、颈部/腹主动脉/下肢血管超声、PWV、ABI、动态血压。
3.有前列腺癌家族史、慢性前列腺炎症史,或有排尿不适、血尿男性,可进行前列腺癌风险筛查,包括:前列腺触诊、前列腺超声、肿瘤标志物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游离PSA。如有异常,必要时可选择前列腺核磁。
4.绝经后女性、老年男性、体重低、摄入钙不足、户外活动少或有全身疼痛、骨折史者,可进行骨质疏松风险筛查,包括:骨密度检查、钙、磷、维生素D、骨代谢检测、肝肾功能、血清蛋白电泳。
5.对部分老年人还可酌情进行脑认知、肌少症等功能评估,根据结果进行综合性干预。
最后要提醒的是,就算是身体没有任何问题,也可以通过体检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通过营养摄入上的查漏补缺,让自己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
一般正常人的体检频率是一年一次,但是随着每个人年龄段的不同,身体素质会出现不一样的现象,所以体检的频率也有所不同,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来决定。
(作者:丁磊,系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