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舔了一下伤口,他全身细菌感染,截去四肢!医生:不是狂犬病

被爱犬舔了几下脸,就进了ICU抢救,16天后,德国男子不治离世。

刚开始,男子高烧不退、浑身乏力,以为是流感,就没有在意。在家休息几天后,男子出现呼吸困难、局部皮肤坏死、腐烂的情况,被紧急送往医院。

治疗4天后,男子病情急转直下,出现暴发性紫癜,几次心脏骤停。随后,他肺部发生真菌感染,脑部积聚大量液体,多脏器衰竭,已没有继续治疗的必要……

最后,他的家人决定放弃治疗。经过分析,医生认为,男子不是死于狂犬病,而是CC菌(犬咬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感染。

有同样经历的,还有美国男子格雷格,不过他比较幸运,在出现类似流感症状时,被及时送往医院。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治疗,格雷格捡回了一条命,但却失去了双手和双腿。

医生表示,格雷格感染了一种常见于猫狗唾液中的细菌:犬咬二氧化碳嗜纤维菌(capnocytophaga)。犬咬二氧化碳嗜纤维菌会感染血液,流向全身,导致脓毒症,严重感染或在症状出现后72小时内致命。

让人想不到的是,格雷格的不幸遭遇,只因被家中的宠物狗舔了一口……

一、这种菌,大部分狗狗都有

看完这两个报道,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了:被宠物狗舔一口怎么会死呢?也有人非常担心:我家狗狗经常舔我的脸,我会不会感染啊?

事实上,案例中提到的犬咬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存在于大部分猫和狗的唾液中。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74%的猫和狗口腔中都有犬咬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的身影。犬咬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的感染途径除了被猫狗咬,抓、挠,甚至舔都有可能导致感染。

来自福塞斯研究所的细菌遗传学家FloydDewhirst表示,人类和猫狗口中的细菌只有15%的种类是相同的,意味着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拦截猫狗口中的大部分细菌。

虽然被宠物舔一下就感染犬咬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的几率很小,但从近几年的案例看来,感染犬咬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的死亡率达30%,因此截肢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尤其是老年人、患病者、酗酒者等免疫系统缺陷的人群,是特殊风险人群,比普通人更容易发生感染。

感染犬咬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后,患者通常会在1-8天之内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可产生败血症,最后演化为脓毒性休克、脑膜炎、心内膜炎和多器官衰竭,导致死亡。

二、要防范,“铲屎官”们需这么做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生活习惯良好、免疫功能健全的人,发生犬咬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感染的几率就很低。但也不能排除特殊情况,比如身上有伤口,被宠物舔了之后,犬咬二氧化碳嗜纤维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感染。所以,铲屎官们尽管很爱自己的毛孩子,但也不能不做好防范措施。

1、发现猫狗做出攻击状态的时候,应立即制止,并马上远离,以防被咬伤;

2、当裸露在外的皮肤有伤口时,要尽量避免与猫狗接触,更不要让猫狗舔舐伤口;

3、日常生活中,与猫狗接触后要及时洗手;

4、做好居家生活的清洁卫生工作,定期消毒猫笼、狗笼;

5、戒烟限酒,少熬夜,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犬咬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感染率。

近年来,养犬人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自从全国各地发生了不少狂犬病案例,越来越多的人提倡“文明养狗”“一户一犬”“办理狗证”等。

确实,与发生率比较低的犬咬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感染比起来,狂犬病更常见。

被狗咬了,大部分人都知道要去打狂犬疫苗,但被狗抓伤,出现一点破皮,很多人却认为无关紧要,甚至有人说:“我十几年前被狗咬过,现在也没有狂犬病。”

说出这种话的人,可能还不知道狂犬病的致死程度有多高。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狂犬病的发病数422例,死亡数410例。目前,狂犬病是无法治愈的,一旦发作,死亡率几乎100%。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动物的唾液中,及时没有被咬出血,只要皮肤粘膜出现了破损,也可以侵入人体,造成感染。

所以,不管是自己家里养的宠物还是外面的流浪猫狗,一旦被抓伤,都要及时接种狂犬疫苗。疫苗定生死,狂犬疫苗可以有效抑制狂犬病毒,阻止狂犬病发作。

被猫狗抓伤或咬伤之后,如果伤口比较明显,有出血迹象,要立刻挤出伤口里的污血,然后用20%的肥皂水和清水反复冲洗,接着用2%碘酒或75%的酒精涂擦伤口,但不要包扎。完成以上紧急处理步骤之后,马上前往医院注射狂犬疫苗。

现代社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养猫狗的铲屎官也越来越多,在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情感需求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养宠安全,多为他人考虑,以防发生意外。

参考资料:

[1]只是被狗舔了一下,竟要截去双手双脚!.医学界儿科频道.2018-08-10

[2]死亡之吻?被爱犬舔了下,去世!不是因为狂犬病…….中国经济网.2019-12-04

[3]每一个被狗咬伤的人,都需要这4步“伤口处理法”.生命时报.2018-05-09

THE END
1.怎么判断养的猫有无狂犬病传染科狂犬病毒是一种神经性病毒,进入体内后会在宿主的神经内繁殖,在这段时间内是无法有效判断的,只有当狂犬病进入发病期,病毒扩散至神经组织之外时,才能被有效的发现。当发病初期时,猫会出现狂躁不安、食欲不振、怕风、怕水的情况,发病后期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出明显的敌意,https://m.fh21.com.cn/iask/dzmip/106731323.html
2.怎么判断猫咪的身上有没有寄生虫?3、粪便中有虫。如果发现猫咪的粪便中有虫体或者粪便中带有血液,则猫咪就是感染寄生虫了,务必尽快给猫咪驱虫。 以上都是猫咪感染体内寄生虫的明显症状表现,一旦发现猫咪出现以上症状,宠主一定要及时给猫咪驱虫,防止寄生虫对猫咪造成更大的伤害。回复(0) 发表 无更多数据 <...https://www.isdpp.com/xq-11476.html
3.怎样才能确定猫有没有狂犬病毒有问必答怎样才能确定猫有没有狂犬病毒手臂被猫抓了一下,有点点红红的印,没有流血,会不会得狂犬病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高天 副主任医师 外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问题分析:你好 朋友。猫是否携带狂犬病毒从外表不要确定。最好接种狂犬疫苗来预防。等有了症状再进行治疗和预防,都...https://3g.club.xywy.com/wenda/52760843.htm?from=360glyswd
4.猫爪子有狂犬病毒吗苹果绿养生网病情分析:一些猫虽然表面上打理的很清洁,但是其实爪子中也是会存在一定病毒的,而且猫是一种会抓耗子的动物,耗子身上的细菌和病毒也是非常多的,所以猫在抓耗子的时候,其实携带了大量的病毒,所以如果被猫挠伤而且出现感染的情况的话,建议一定要去打一下狂犬疫苗,避免出现狂犬病,在生活中也一定要预防被猫挠伤,对于伤...https://m.pingguolv.com/ask/xRgSRTC.html
1.猫咪体检攻略:必备检查项目与体检前注意事项指南2024版此检查可诊断细菌感染、病毒性感染、贫血、脱水等疾病。 2. 三项传染病筛查:针对未接种疫苗的猫咪,用于检测是否患有传染病。 3. 粪便检查:帮助检测寄生虫种类、病毒性疾病以及猫咪的肠胃消化情况。 四、猫咪体检建议与注意事项 建议定期带猫咪进行体检,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疾病。在猫咪2月龄时,应在其身体无任何不适...https://m.tijian8.com/post/E2033Bc0aDAE.html
2.猫咪艾滋检测:守护爱宠降的隐形盾牌艾滋病检测在温馨的家中,猫咪不仅是宠物,更是家人般的存在,它们用柔软的爪子和温柔的喵声,为我们的生活添上一抹不可或缺的温馨。然而,就像人类需要关注自身健康一样,猫咪的健康同样值得我们细致入微的关怀。在众多可能影响猫咪健康的因素中,“猫咪艾滋病”(FIV,猫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是一个相对陌生但又不可忽视的话题。通过定...https://www.aidsjc.com/jiance/48752.html
3.狂犬柴犬病检查治疗方法治疗方式狂犬病英文 :RABIES狂犬病,又称疯狗病、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和所有温血动物(人、犬、猫等)的一种直接接触性传染病。人一旦被含有狂犬病病毒的犬咬伤,有30-70%的几率感染,一旦发病其死亡率是百分之百。所以做为宠物的犬一定要注意狂犬病的免疫。患有狂犬病病犬的临床表现极度兴奋、狂燥、流涎和...https://m.haodf.com/neirong/wenzhang/9335.html
4.医生说,被狗咬了,除了注射疫苗,这样做非常有意义如果大家可以断定,自家狗狗是健康的,也接种了兽用狂犬疫苗,那么如果被自家狗狗咬伤了,可以不用打。但是对于一些不熟悉的别家狗狗,不知道是否带毒,因为有些狗狗虽然不发病,但还是携带了狂犬病毒的。如果咬伤,也是有被传染概率的。也就是说,不管有没有发病,传染性都是存在的。这就像是乙肝,乙肝携带者虽然体内病毒...https://www.jd.com/pccontent/299641
5.怎么样判断猫有没有狂犬病权威文章一般需要到医院做检查之后才能判断猫有没有狂犬病,可以通过抽血的方法来进行化验。 可以到医院通过抽血的方法来做检查,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检查出血液当中是否存在了病毒。猫身上如果存在了狂犬病毒的情况下在咬伤或者抓伤人之后,都有可能会导致狂犬病毒感染,出现狂犬病的概率是比较高的。 https://www.cndzys.com/ylcore/art_detail/1_1410548.html
6.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及其防治人畜共患病的分类方式,世界各国不尽相同,可以从其病原、宿主,流行病学或病原的生活史等角度而有多种分类法,目前应用较多的有如下三种方法: (一)按病原体种类进行分类: 1、 由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鼠疫、布氏杆菌病、鼻疽、炭疽、猪丹毒、结核病等。 2、 由病毒引起的人畜共用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https://sydwzx.gdpu.edu.cn/info/1027/1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