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要注射狂犬疫苗?二级暴露就要注射疫苗
此前,“杭州女生患狂犬病”事件女生父亲姜先生向媒体回应女儿未打疫苗一事提到,因事发时女儿手部没出血,加上过去两个月了,没有异常症状就大意了。
12月18日,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南京市疾控中心的专家。南京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副科长梁亚琼介绍,被动物伤害后,暴露等级分三类,一级为动物舔舐后皮肤没有破损,这时不需要打疫苗;二级暴露是指被咬、抓后,没有出血,但皮肤破损了,“用酒精擦拭后如果感到疼,就是破了,”这时就需要打疫苗了;三级暴露指的是破皮出血,或者有多处伤痕,这时不仅需要打疫苗,同时还要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以下简称“狂免”)。
△被狗咬伤后(示意图)
狂免和狂犬病疫苗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注射的是抗体,可以立即产生效果,后者是使人体免疫自己产生抗体,需要5-10天的过程。狂免只需要打一针,临床上根据患者体重来测算剂量;疫苗则一般要打几针。
被猫狗咬伤抓伤后,正确处置伤口是预防狂犬病非常重要的步骤。姚文虎介绍,要使用20%浓度的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溶液与自来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彻底冲洗干净伤口之后,用碘伏或酒精进行消毒。比较轻微的伤口不必包扎,如受伤较重,有血管、神经、肌腱的损伤,则需要做相应的处理。
△宠物狗(示意图)
狂犬病发作有什么症状?恐水、怕风是典型特征
梁亚琼介绍,狂犬病毒只在哺乳类动物身上存在,最多见的是狗,猫身上携带的概率比较小,需要注意的是,还有一种动物——蝙蝠身上也有携带。狂犬病潜伏期一般在1-3个月,潜伏期内无法判断,发病后才能检测出病毒,但发病后的病死率非常高,一旦发病再去治疗已经来不及了,因而最主要的还是预防。
姚文虎表示,恐水、怕风是它的典型特征。狂犬病发病的潜伏期90%是在三个月之内,超过一年的不到1%;从理论上讲,狂犬病的潜伏期最长的有十多年甚至20年的,但这类病人非常少见。狂犬病一旦发病,无药可治,100%死亡。
在杭州女孩事件中,曾有争议女孩是患上了脑膜炎。姚文虎表示,病人若没有典型的恐水怕风症状,狂犬病临床的表现确实跟病毒性脑膜炎很相似。两种病毒都是侵入中枢神经。“但是可以进行病毒检测。狂犬病发作的时候,在人的唾液、汗腺、脑脊液里面都能找到病毒。”
△被猫抓伤后(示意图)
“十日观察法”靠谱吗?国内不适用,一旦发病再打疫苗就迟了
根据“十日观察法”,有传染性的狗必然在十天内发病并在随后数天内死亡。这个方法也普遍流行与养猫、养猫人士中。市民马先生就提到,“养猫养狗的都知道这个,所以一般家里养的猫狗,即使抓伤,只要不太严重,也不会去打疫苗。”
姚文虎介绍,“十日观察法”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观察方法。“这个方法是世卫组织向全世界推广的。但在中国一直不推荐这个方法,还是建议全程注射。”
姚文虎表示,目前关于动物感染了狂犬病毒会不会死亡这个议题尚存争议。国外认为动物得了狂犬病必死无疑,但国内研究发现有部分动物可以与狂犬病毒共存,成为病毒的载体。所以这也是“十日观察法”在国内不适用的原因之一。
对于“十日观察法”,梁亚琼说,这并不意味着就不打疫苗了,按照接种疫苗的程序,打到第3针时正好是观察到第10天,如果动物没有发病,那后续的针就可以不打了。
梁亚琼表示,因为国内动物的免疫做得较差,很多动物并不打疫苗,其次没有固定的机构去观察伤人的动物,有时候甚至无法找到伤人的动物,所以“十日观察法”在国内一直不提倡。她提醒,宠物特别是狗,也应该每年都接种狂犬病疫苗。
【数据】
2019年江苏报告狂犬病发病数16例,死亡16例
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卫健委官网查询发现,在今年5月份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19年度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中,2019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梅毒、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猩红热,占报告发病总数的94.49%。但是,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梅毒,占报告死亡总数的99.45%。
可以看到,狂犬病的报告死亡数排到了第三。根据详细统计数据,2019年江苏全省报告狂犬病发病数16例,死亡数16例。
根据2020年每月发布的《江苏省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表》,今年1月,狂犬病发病3例,死亡1例;2月发病2例,死亡3例;3月发病3例,死亡1例;5月发病0例,死亡1例;7月发病3例,死亡0例;8月发病2例;死亡2例;9月发病3例,死亡2例;10月发病1例,死亡0例;11月发布0例,死亡1例。1-11月,总计发病17例,死亡11例。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20年至今,南京市接种狂犬病疫苗的人数有8-10万。在接种疫苗后半年内如果再次被狗咬,不需要再打疫苗,但如果超过一年则需要再次接种两剂次,1-3年内则要加强3剂次,超过3年就需要全部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