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行为是人体器官受到外界刺激后所产生的反应”的是
19.最早提出生态学概念的生物学家是
提出了获得性遗传学说的是法国生物学家
1888年,法国生物学家艾蒂安朱尔马莱发明出最早的能够连续拍摄的感光片,一条感光片可以拍摄40张照片,从而设计出了最早的摄影机()
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和哲学家_______在1937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原理。
布朗运动最初是由()生物学家Brown于1827年研究花粉粒子在液体表面做“无规则运动”的物理现象时提出的。
生物学家对生物的探究主要包括识别和()生物的特征,观察和记录不同生物的生存方式、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
美国数学家、电信工程师、生物学家诺伯特·维纳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0年悉尼奥运会,生物学家邓肯在4米深的水下手擎火炬潜泳3分钟,利用镁在氧气中燃烧创造了“水火交融”的奇观,实现了火炬的水下传递(图1).材料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珠峰火种灯”借助一种特殊的固体炭柱燃料缓慢燃烧,“珠峰火炬”则应用了航天燃烧技术,实现了火炬在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的传递(如图2).(1)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A);(B);(C)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2)分析火炬在水中燃烧的情况,回答①水中火炬能保持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的原因是;②火炬中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珠峰火种灯采用了传统蜂窝煤煤炉的设计,将固体碳做成碳柱,一节一节填充在容器内进行燃烧,这种设计的优点是.A.降低煤的成本B.使煤和空气充分接触,充分燃烧C.便于灰渣的排出,有利于空气的流通D.降低煤的着火点(4)点燃的镁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回答①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②从这个反应,谈谈你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新认识.
(2014盘锦模拟)生物学家最新的研究表明,生活在3.6亿年前泥盆纪的一种邓氏鱼(如图所示)的咬合力比任何已知生物都要强.它在啃噬猎物时每平方厘米的咬合力高达5.6×104N,压强高达Pa.这种邓氏鱼的牙齿呈锥状,能有效地啃噬猎物时的压强.(填“增大”或“减小”)
生物学家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物理学家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A、红光
B、绿光
C、黄色
D、紫光
根据生物学家的研究,人体的许多特征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有的人是单眼皮,有的人是双眼皮,这是由一对人体基因控制的.控制单眼皮的基因f是隐性的,控制双眼皮的基因F是显性的,控制眼皮的一对基因可能是ff,FF,Ff,Ff.这样基因ff的人是单眼皮,基因FF,Ff,Ff的人是双眼皮,父母分别将他们的一对基因中的一个遗传给子女,而且是等可能的.(1)如果父母都是双眼皮且他们的基因都是fF,求他们的子女是单眼皮的概率.(2)如果母亲是双眼皮且基因是FF,父亲是单眼皮,他们的子女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为什么?
某生物学家将纯种的黄豌豆与绿豌豆杂交来做试验,第一代豌豆全是黄色,再用杂交的豌豆作种自交,产生杂种第二代豌豆,发现其中黄色的有6022粒,绿色的有2001粒.根据上述材料,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纯种的黄豌豆和绿豌豆杂交,一定会产生黄色的豌豆吗?(2)若用上述杂交的豌豆作种自交,产生杂种第二代豌豆的情况可能会怎么样呢?(黄色与绿色的比例是多少即可)
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这种已知的东西是()
B、思维定性
D、思维定势
噬菌体是1907年和1909年被生物学家()各自独立发现的
他们发现这种独立的微生物不能离开宿主细胞存活,也不能自己单独地复制,但是可以引起宿主细菌的裂解和死亡,所以又被称之为噬菌体
A、哈登
B、博纳尔
C、海纳尔
D、特沃特
19世纪初,生物学家()进行了一项看起来无懈可击的实验
把鸡的心脏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利用人工培养的方式不断给这些细胞提供新鲜的鸡血浆,让细胞在模拟体内的环境下生长繁殖,结果他们发现细胞是”不死的”,可以一直分裂繁殖下去,所以他们认为细胞是不死的
A、艾瑞曼
B、开瑞尔
C、哈弗利克
D、伊博林
意大利的细胞生物学家列维有几位学生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A、2位
B、3位
C、4位
D、5位
生物学家和化学家认为”原始汤”是()的海洋
A、大约1000亿年前
B、大约100亿年前
C、大约70-80亿年前
D、大约30-40亿年前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森的”海洋三部曲”包括()
A、《海风下》
B、《我们周围的海洋》
D、《穹顶之下》
1959年,英国动物学家拉塞尔和物生物学家伯奇共同提出3R原则
近年,生物学家在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发现了130多种真菌,在这些真菌中不可能有以下哪种细胞器
A.叶绿体B.线粒体C.核糖体D.内质网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达尔文根据大量调查研究,证明地球上各种生物是在遗传、变异、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但是,达尔文可能没有想到,他创立的生物进化论会被斯宾塞等人发展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将他在生物界发现的原理应用于人类社会;说出下列哪些重大事件宣传或利用进化论学说:
①希特勒屠杀犹太人②中国维新变法③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④17世纪西方殖民者屠杀印第安人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地外文明”的科学家和生物学家一起用计算机模拟出了银河系中两个可能孕育着生命的外星天体,其中一个命名为“蓝月亮”(如图)。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光照良好。回答下列小题。
2.“蓝月亮”应属于()
A.行星B.恒星C.卫星D.彗星
3.“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A.太阳B.地球C.行星D.恒星
1780年,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发现了动物体内的电现象。1800年,意大利人伏特发明伏特电池。这两项发明推动了人们
A.对新的电力能源的探索
B.对新的煤炭能源的探索
C.对新的风力能源的探索
D.对新的蒸汽能源的探索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专门从事蝴蝶研究的生物学家在研究蝴蝶从蛹茧中挣脱出来的过程时,发现艰难程度令人怜悯,他的妻子实在不忍看到蝴蝶出蛹的艰辛,于是就用手术刀在蛹茧上轻轻划了几道痕迹。当她看到蝴蝶轻松从蛹茧中出来时,欣慰的笑了。可是不久他们就发现,经“帮助”的蝴蝶身体特别肥大,翅膀特别小,根本飞不起来。
以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命名的达尔文港是澳大利亚北部的唯一港口,水深多在200米以内,其附近有卡卡杜国家公园,公园的“容颜”在湿季的葱绿和干季的焦黑之间更替。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A.3~5月B.6~8月C.9~11月D.12月~次年2月
22.与澳大利亚南部港口相比,中国民营企业租赁达尔文港的原因是
A.澳大利亚畜牧业发达B.达尔文港距中国近
C.达尔文港建设条件优越D.澳大利亚政策比较灵活
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于1970年提出了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她认为,细菌和蓝藻被原始真核单细胞生物吞噬后,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线粒体和叶绿体,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从细胞类型上分类,蓝藻是_________生物。
(2)原始真核单细胞生物吞噬细菌、蓝藻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的结构特性;由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成过程,可以推测它们含有_________(细胞器)。
(3)线粒体、叶绿体之所以具有双层膜结构,是因为内层膜是被吞噬的单细胞生物的膜,其外层又包裹了_________的细胞膜。在叶绿体中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附着,提高代谢效率的结构是_________。
(4)结合线粒体的功能推测,被原始真核单细胞生物吞噬的细菌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
古生物学家发现的最早驯养狗化石,距今大约有3.3万年。该化石与现代格陵兰萨摩犬在形态大小上最为接近,而与狼在牙齿特征上特别相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现代格陵兰萨摩犬与狼的基因库没有差异...
B.狼的存在不利于增加食草动物的多样性
C.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历漫长的进化历程
D.了解这一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日本生物学家大隅良典通过对酵母菌饥饿处理激活了细胞的自噬作用,发现了细胞自噬机制,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代表溶酶体内的____________。
(2)线粒体内膜结构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的结构特点。
(3)酵母菌在饥饿时能生存,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分)2016年10月3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获奖者是日本生物学家大隅良典,他的获奖理由是“发
现了细胞自噬机制”.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筛选了上千种不同的酵母细胞,找到了15种和自噬有关
了爆发式增长,下图是1994年到2016年所有关于细胞自噬具有国际影响力的540篇论文分布如下:
(Ⅰ)从这540篇论文中随机抽取一篇来研究,那么抽到2016年发表论文的概率是多少?
(Ⅱ)如果每年发表该领域有国际影响力的论文超过50篇,我们称这一年是该领域的论文“丰年”.若从1994年到2016年中随机抽取连续的两年来研究,那么连续的两年中至少有一年是“丰年”的概率是多少?
(Ⅲ)由图判断,从哪年开始连续三年论文数量方差最大?(结论不要求证明)
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对真核生物细胞结构有了许多深入的认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催化功能
B.线粒体是人体内唯一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C.吞噬细胞吞噬处理病原体与溶酶体有关
D.破坏高尔基体不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分裂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批判。1956年,周总理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说:“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反映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C.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转基因作物同普通作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实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
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会加快出现一些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种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他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
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
8.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
B.美国那种转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种是无法对付害虫的。
C.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
D.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害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虫害。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
B.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仍然是转基因技术研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C.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害。
D.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
10.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生物学家知道怎样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作物产生抗除莠剂等特性已有很多年了。
B.转基因作物可能给环境带来危险是转基因技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C.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杂交后的变种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新的问题。
D.转基因是一种新的生物工程技术,它给作物栽培带来从未有过的根本变革。
2010年5月20日,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宣布在实验中制造生命细胞.克雷格文特尔将一种称为丝状支原体的微生物DNA进行重组,并将新的DNA片段“粘”在一起,植入另一种细菌中.新的生命由此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造细胞,我们称它为“人造儿”,因为这个细胞的遗传物质完全来自合成的DNA.下列关于“人造儿”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造儿”没有细胞核
B.“人造儿”的DNA在自然界中可能不存在
C.“人造儿”不会衰老、死亡
D.“人造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与其他细胞没有差异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生物学家通过对舌苔上味蕾的研究,终于回答清楚了我们吃有些食物时为什么会觉得食物味道鲜美。
B.由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非常迅猛,网络空间自我规范的速度远远落在了技术更新换代的后面,这导致网络空间缺乏清晰、刚性、公共认同,在“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的界限上一直很模糊。
D.制约液晶面板显示分辨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是液晶像素的开口率问题。如果在固定面积增加像素数量,会导致背光源产生的光线不能透过像素的有效区域。
根据人种的自然体质特征,生物学家以本质主义方式(即以体质特征为标准)通常将全世界的现代人类划分为四大人种:欧罗巴人种(又称白色人种或高加索人种或欧亚人种)、蒙古人种(又称黄色人种或亚美人种)、尼格罗人种(又称黑色人种或赤道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又称大洋洲人种或棕色人种),俗称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和棕种人。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读勘察加半岛的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关于该岛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脉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B.地形高差小
C沿西海岸为狭长平原D.地形类型以盆地为主
13.据图可知,对该岛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河流含沙量B.土壤肥力
B.水汽含量D.纬度位置
14.8月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拍摄地点所需要的气象条件为
A.降水较少,晴天较多B.鲑鱼沿河流而上的必经地
B.有森林,便于隐蔽D.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机率大
15.该岛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太阳辐射C.植被D.火山
16.该岛人烟稀少,大部分地区尚未开发。据图文材料可知,该岛主要产业不包括
A.海洋渔业B.鱼类加工业
C.木材加工业D.高新技术产业
1880年美国生物学家思格尔曼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水绵上,并在水绵悬液中放入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图).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这个实验的思路的是()
A.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样,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
B.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
C.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产生的有机物多,水绵光合作用强
D.好氧细菌大量消耗O2,使水绵光合作用速度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B.我们通过读这本书,一百年前的中国的面貌会在心中越来越清晰,而且,一百年后的中国所发生的变革,也会得到我们更好的理解。
C.当前,全国各地在社区文化建设中,通过建立道德银行、评选孝子孝女和精神文明标兵、举办邻里节等形式,大大加强了居民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
D.出汗是很高效的散热方式,每蒸发1克水就可带走2.43千焦的热量。但是并不是汗流出来就一定能马上蒸发掉,它能否有效地蒸发,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湿度。
生物学家对某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如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数字为同化能量数值,单位为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J/(cm2a).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该农田生态系统废弃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C种群与B种群之间的关系是.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该谈话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1)缩鳃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参与其反射的神经元至少有个。
(2)为研究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测量指标
连续电刺激部位
喷水管皮肤
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动作电位
持续产生
?
运动神经元动作电位
逐渐减弱
表中?表示,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是由于感觉神经元的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的量,导致兴奋在(填突触1或突触2)部位传递减弱或受阻。
(3)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敏感化形成的原因是:当伤害刺激作用于头部皮肤时,神经元L29兴奋,释放神经递质,再受到喷水刺激后,其会引起感觉神经元在兴奋时其轴突末稍释放更多的神经递质。据此判断,仅用短暂电流刺激海兔头部的皮肤(填“能”、“否”)产生缩鳃反射,原因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20多个国家的生物学家参与的“生命百科全书”研究项目,计划将世界上180万种已知物种的所有信息编纂成册。
B.肯德基.麦当劳在被曝光使用过期变质鸡肉原料后,上海食品监管部门通过明察暗访,终于查明这些过期劣质肉类原料来自上海福喜食品公司。
C.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野生扬子鳄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
D.这些陈旧的观念不清除,将会直接阻碍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行。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我离开史铁生以后
史铁生
1
有生物学家说:整个地球,应该视为一个整体的生命,就像一个人。人有五脏六腑,地球有江河林莽,原野山峦。人有七情六欲,地球有风花雪月,海啸山崩。人之欲难填,地球永动不息。那生物学家又说:譬如蚁群,也是一个整体的生命,每一只蚂蚁不过是它的一个细胞。那生物学家还说:人的大脑就像蚁群,是脑细胞的集群。
那就是说:一个人也是一个细胞群,一个人又是人类之集群中的一个细胞。那就是说:一个人死了,正像永远的乐曲走过了一个音符,正像永远的舞蹈走过了一个舞姿,正像永远的戏剧走过了一个情节,以及正像永远的爱情经历了一次亲吻,永远的跋涉告别了一个村庄。当一只蚂蚁(一个细胞,一个人)沮丧于生命的短暂与虚无之时,蚁群(细胞群,人类,乃至宇宙)正坚定地抱紧着一个心醉神痴的方向——这是唯一的和永远的故事。
2
我离开史铁生以后,史铁生就成了一具尸体,但不管怎么说,白白烧掉未免可惜。浪费总归不好。我的意思是:
(1)可将其腰椎切开,看看那里面到底出过什么事——在我与之朝夕相处的几十年里,有迹象表明那儿发生了一点儿故障,有人猜是硬化了,有人猜是长了什么坏东西,具体怎么回事一直不甚明了。我答应过医生,一旦史铁生撒手人寰,就可以将其剖开看个痛快。那故障以往没少给我捣乱,但愿今后别再给“我”添麻烦。
(2)然后再将其角膜取下,谁用得着就给谁用去,那两张膜还是拿得出手的。其他好像就没什么了。剩下的器官早都让我用得差不多了,不好意思再送给谁——肾早已残败不堪,血管里又淤积了不少废物,因为吸烟,肺料必是脏透了。大脑么,肯定也不是一颗聪明的大脑,不值得谁再用,况且这东西要是还能用,史铁生到底是死没死呢
3
上述两种措施之后,史铁生仍不失为一份很好的肥料,可以让他去滋养林中的一棵树,或海里的一群鱼。
不必过分地整理他,一衣一裤一鞋一袜足矣,不必非是纯棉的。物质原本都出于一次爆炸。其实,他曾是赤条条地来,也该让他赤条条地去,但我理解伊甸园之外的风俗,何况他生前知善知恶欲念纷纭,也不配收那园内的待遇。但千万不要给他整容化妆,他生前本不漂亮,死后也不必弄得没人认识。就这些。然后把他送给鱼或者树吧。送给鱼就怕路太远,那就说定送给树。倘不便囫囵着埋在树下,烧成灰埋也好。埋在越是贫瘠的土地上越好,我指望他说不定能引起一片森林,甚至一处煤矿。
4
顺便说一句:我对史铁生很不满意。
我对史铁生的不满意是多方面的。身体方面就不苛责他了吧。品质方面,现在也不好意思就揭露他。但关于他的大脑,我不能不抱怨几句,那个笨而又笨的大脑曾经把我搞得苦不堪言。那个大脑充其量是个三流大脑,也许四流。以电脑作比吧,他的大脑顶多算得上是“286”——运转速度又慢(反应迟钝),贮存量又小(记忆力差),很多高明的软件(思想)他都装不进去(理解不了)——我有多少个好的构思因此没有写出来呀,光他写的那几篇东西算个狗屁!
20.简要阐释画线语句的意义。(4分)
21.根据文意,概括史铁生人生观的具体体现。(4分)
20世纪上半叶,古生物学家泰亚尔提出:“在世界中,不是已经以一种模糊和原始的方式存在过的东西决不可能以终极的形式突然出现。……上帝是宇宙最终的而不是起始的原因,他吸引万物趋向与他自身之中的完善。”该观点
A.协调了科学与宗教的争论
B.认同了宇宙的无边无际论
C.否定了生物进化的科学性
D.以科学之名维护上帝权威
美国生物学家安妮穆尔发现:在美国南部有一种称为“黑寡妇”的蜘蛛,它吐出的丝比现在所知道的任何蜘蛛丝的强度都高,而且这种蜘蛛可以吐出两种不同类型的丝织成蜘蛛网,第一种丝在拉断之前,可以延伸27%,它的强度竟达到其他蜘蛛丝的2倍;第二种丝在拉断之前很少延伸,却具有很高的防断裂强度.科学家给这种物质取名叫“生物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钢的特性直接决定于“黑寡妇”蜘蛛的丝蛋白的结构
B.生物钢的特性由“黑寡妇”蜘蛛的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特定排列顺序决定
C.将“黑寡妇”蜘蛛的丝蛋白基因转入奶羊或奶牛,通过它们乳腺细胞可生产“生物钢”
D.将“黑寡妇”蜘蛛细胞与大肠杆菌融合构建“工程菌”可实现“生物钢”大规模生产
下列有关生物学家及其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B.桑格和尼克森——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C.切赫和奥特曼——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D.卡门和鲁宾——卡尔文循环
下列思想符合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思想的是()
①人的右手比左手灵活②长颈鹿生下来脖子就比较长③狗的嗅觉灵敏④恐龙灭绝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分)美国神经生物学家埃里克坎德尔因对海兔缩鳃反射的习惯化和敏感化的杰出研究,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敏感化是指人或动物受到强烈的或伤害性刺激后,对其他刺激的反应更加敏感。下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敏感化的神经调节模式图,图2表示短期敏感化前后有关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生理变化。
图1
图2
(1)图1中最简单的反射弧只含有____个神经元,海兔缩鳃反射弧中的效应器为_________。若在图1中的c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图中a、b、d三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是______处。
(2)图2显示,当海兔受到强烈的或伤害性刺激后,易化性中间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5-HT,这种信号分子与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上的______________结合后,引起Ca2+内流量增加,从而使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发生易化,即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的量______________。
(3)如果实验中不小心将海兔缩鳃反射效应器中的某一处损坏,刺激喷水管时鳃不再发生反应。此时,若刺激图1中的a处,在运动神经末梢的最末端检测不到电位变化,表明___________受损;若直接刺激鳃,鳃没有反应,表明鳃受损;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运动神经末梢与鳃的接触部位受损。
一个生物学家在一家农场见鸡群里有只老鹰,于是问主人:“为什么鸟中之王,会落魄到这般与鸡为伍的地步?”主人说:“因为我一直喂它鸡饲料,在鸡舍里长大,所以它一直不想飞,而且它根本不认为自己是一只老鹰了。”生物学家说:“不过,它到底是一只老鹰啊,应该一教就会的。”经过一番讨论,两人准备将鹰放飞。第一天失败了,第二天失败了。第三天,生物学家把老鹰带到山上再次鼓励它说:“你是一只老鹰,属于蓝天,张开翅膀飞翔吧。”奇迹出现了,老鹰慢慢张开了翅膀,冲向天际。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A.意识活动具有自主选择性
B.意识对人们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C.意识可以支配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
D.发挥主观意志的作用,就是唯心主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假如人类是“六指”
杨孝文
进化生物学家至今也不十分清楚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四足动物)为何每只手长有5根手指。如果我们拥有6根手指,那我们的生活又会变成怎样?或者说,额外的一根手指对我们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额外的一根手指能够让我们更轻松地完成一些任务,如演奏更复杂的乐器,提升打字速度,抓握物体时也更为牢固。哈佛大学医学院遗传学家克里夫?塔宾是专门研究脊椎动物肢体发育的,他表示:“更宽大的手能够让人成为更出色的篮球选手。不过,手的灵巧性基本上由拇指和食指决定,额外多出或者少一根手指并不会对手的灵巧性产生太大影响。”
多出一根手指的最大影响应该是在数学方面。如果人类的每只手拥有6根手指,现在的计数系统将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我们之所以采用10进制,人类学家认为这与我们拥有10根手指有关。阿拉伯数字的英文“digit”同时也有手指的意思。如果人类拥有12根手指,那么12进制将是最自然的一种选择,10进制则完全无法想象。
人类在数学、语言或者音乐方面的很多成就,都是在人类文明采用一种最自然的表达方式之后实现快速进步的。美国人类认知研究专家马克?查齐兹举例指出:“我们的阅读能力取决于字母的形状。字母的形状逐渐演化成看起来最自然的一种形态,能够强化我们的视觉——物体——识别系统,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我们处理语音的能力源自于语音进化成一种非常自然的形态,即听起来像我们所在自然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声音。”同样,12根手指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的数学能力。毕竟12要比10更为复杂。我们的大脑选择何种计数系统将对我们的数学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额外的手指被视为一种出生缺陷,名为“多指畸形”,这是一种遗传错误。自然选择并没有“惠及”额外的手指,使其永久存在,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额外的手指并没有赋予人类任何进化优势。如果人类一定要拥有第6根手指,这根手指一定从腕部长出,作为额外的一个拇指。这是数量极少的六指四足动物的一种标准形态,例如熊猫。熊猫的最小手指远侧长有一根与拇指类似的“手指”,它是腕骨的延伸,帮助熊猫抓握竹子。
塔宾提出了一项理论,解释动物王国的每肢五指(趾)原则,他将这一原则称之为“肢体定律”。肢体定律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源自于计算机网络的节点原则,用于预测基于身体大小的最佳肢体数量。根据这一定律,如果肢体相对于身体来说较长,最理想的肢体数量为6个(例如昆虫);如果相对较短,数量则越多越好(例如千足虫)。如果将手指视为手部的肢体,这一肢体定律同样适用。考虑到手指需要拥有适当的长度,才能轻松弯向手掌,人类的理想手指数量显然是5根。所以说,5根手指是进化的结果,是最理想的手指数量。
神经学家弗兰克?威尔逊曾对手与大脑的关系进行几十年的研究,是这一研究领域的权威。在他看来,6根手指显然“太多”。现代假肢工程研究显示,机械手无论是3根还是4根都能拥有和5根手指一样出色的性能。他说:“如果要在4根和6根手指之间做出选择,我一定会选择4根。”
(摘编自《百科知识》2012.6)
1.下列关于“额外的一根手指”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额外的一根手指能演奏更复杂的乐器,提升打字速度,抓握物体时也更为牢固,总之,对某些事情,完成起来会更轻松。
B.额外的一根手指能使手掌更为宽大,这对某些体育运动项目会有作用,如篮球,更宽大的手能让人成为更出色的选手。
C.额外的一根手指对手的灵巧性产生不了影响,这是因为手的灵巧性基本上由拇指和食指决定,和手指的多少没关系。
D.额外的一根手指可能引起数学上的变革,会将10进位制,改变为12进制,这对人类的数学能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额外的一根手指是一种遗传错误,被视为一种生理缺陷,因为这个额外的手指并没有赋予人类任何进化的优势。
B.如人类一定要拥有第6根手指,这根手指一定从腕部长出,作为额外的一个拇指,但自然选择从来没让第6根手指存在。
C.长有额外的一根手指是极少数量的四足动物的一种标准形态,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比如,熊猫就长有这样的“手指”。
D.假肢工程研究显示,机械手只需3根或4根就具有出色的性能。根据这个研究可以说明,人类不需要额外的一根手指。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数学计数采用10进制,这与人类拥有10根手指有关,这个说法符合人类文明采用最自然的表达方式的人类学理论。
B.“肢体定律”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人们根据这个方程式利用计算机技术验算出人类的理想手指数量是5根。
C.如果将手指视为手部的肢体,根据塔宾“肢体定律”,手指需要拥有适当的长度,人类的理想手指数量显然是5根。
D.神经学家弗兰克?威尔逊通过对手与大脑之间关系的几十年的深入研究,得出人类拥有6根手指并不理想的结论。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生物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了能够通过乳房生物反应器生产人的血清蛋白。(10分)
⑴基因工程主要技术手段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技术。
⑵操作步骤:从人的____________获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____________结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在基因表达载体中还应插入___________和终止子。然后把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牛的____________,通过发育形成的牛体细胞含人的_________________,成熟的牛产的奶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基因操作成功。
⑶人的基因在牛体内能表达,说明人和牛。
生物学家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①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②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③把人和鼠的细胞融合为一,此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④然后把此细胞置于37℃下培养40min,再检查,发现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在整个细胞表面。请判断下列错误的是()
A、人和鼠的细胞能够融合为一体,是因为其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B、上述荧光染料最终呈均匀分布状态,这是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果
C、该实验证明,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不是静止的
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称,他们正在从事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栖息地或生活环境方面的试验研究。他们期望将病毒群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发生增殖,该方法将给人们战胜很多疾病(如AIDS)带来希望。HIV通过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如图乙),也会被HIV所识别入侵。但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
(1)图丙简单表示HIV的化学组成,其中小分子a到大分子A的过程发生在本题中的细胞的(填细胞器)上。人如果因艾滋病而死亡,则其直接死因是或。
(2)人类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细胞陷阱”,从结构角度看原因是其不具备和众多的细胞器等结构,无法提供HIV增殖的条件。
(3)CD4是HIV识别T细胞的重要特征物质,该物质最可能的成分是。
(4)图丙中小分子b到大分子B过程中所需要的酶是。
(5)如果HIV中决定某一性状的一段单链RNA中碱基A、C、G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9%、26%、32%,则通过逆转录形成的双链DNA中碱基A所占的比例为。
下列哪项是反对克隆人的生物学家的观点()
A.克隆技术尚不成熟很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孩子
B.可以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方法弥补克隆技术的不足
C.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D.不能迁就于人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是可以改变的
生物学家期望将病毒群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发生增殖,该方法将给人们战胜很多疾病(如AIDS)带来希望。HIV通过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如图乙),也会被HIV所识别入侵。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
(1)图丙简单表示HIV的化学组成,其中小分子a到大分子A的过程主要发生在细
胞中。HIV进入人体后,在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中,不能特异性识别HIV免疫细胞是()
A、吞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
D、浆细胞E、效应T细胞F、记忆细胞
⑵人类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细胞陷阱”,从结构角度看原因是其不具备细胞核和等结构,无法提供HIV增殖的条件。
⑶CD4是HIV识别T细胞的重要特征物质,该物质最可能的成分是。
⑷如果HIV中决定某一性状的一段RNA中含碱基A19%、C26%、G32%,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含碱基A的比例为。
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假说:“自然选择法则”即使在短期内同样也能显现出来。
实验材料:沙氏变色蜥,大型卷尾蜥(沙氏变色蜥的天敌)
实验原理:当大型卷尾蜥(沙氏变色蜥的天敌)出现初期,腿部较长的沙氏变色蜥因为奔跑速度更快,更容易生存下去,将在“自然选择”中胜出。但是之后,随着大型卷尾蜥逐渐开始并适应树栖生活,短腿的沙氏变色蜥因为更适宜在树枝中间灵活穿行,反过来取代长腿沙氏变色蜥,成为“自然选择”的新宠。
实验过程:
洛索斯选择巴哈马群岛作为研究地点,共选择了12座沙氏变色蜥生活的小岛,分为两组:
实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证明了洛索斯的假说成立。
(1)请将上面的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2)该实验为______实验,自变量是__________。
(3)请推测,如果该实验一直进行下去,这两组沙氏变色蜥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
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直到1943年青霉素产量只有20万单位/毫升。后来科学家用X射线、紫外线照射青霉菌,结果大部分菌株死亡了,其中有的菌株不但生存下来而且产量提高了几十倍。请解释:
(1)用射线照射能杀死微生物,但能得到高产菌株,这是属于育种,原理是微生物发生了。
(2)射线照射使青霉菌分子中的有些基因的个别发生了改变,从而产生新的性状。
(3)虽然诱变育种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加速育种的进程,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但也存在突出的缺点是。
我国生物学家童第周等人从蝾螈这种有尾两栖类内脏中提取DNA,再注入金鱼的受精卵中,结果发现约有1%的小金鱼在嘴后长有一根有尾两栖类的平衡器,这个实验主要证明DNA()
A.能控制生物的性状B.能进行自我复制
C.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D.分子结构相对稳定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生物学家在实验室以少量样品制备大量DNA片段的生化技术,反应系统中包括微量样品基因、热稳定DNA聚合酶、引物、4种脱氧核甘酸等。反应中新合成的DNA片段又可以作为下一轮循环反应的模板,其过程如图所示:
(4)为什么通过此反应产生的DNA与样品完全一样
(5)每次此循环反应完成时产生两分子DNA,如果该DNA样品有1000个脱氧核苷酸,已知它的一条单链上碱基A:G:T:C=1:2:3:4,则五次循环后将产生______个DNA,在扩增仪中放进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至少是__________个。
澳大利亚生物学家从蓝藻中提取到了一种被称作叶绿素f的新叶绿素,它能够吸收红光和红外光进行光合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素f主要分布在蓝藻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B.叶绿素f能够吸收红光和红外光,可利用的太阳能的范围与类胡萝卜素相同
C.叶绿素f具有与叶绿素a和叶绿素b相同的生理功能
D.用纸层析法分离蓝藻细胞中的色素不能获得5条色素带
选出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3分)
A.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在《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文中以诙谐风趣的语言,详细地描述了蚂蚁、蜜蜂等各种小生物群居性活动和创造性活动,作者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让人读来意兴盎然。
B.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境界,以后就缺少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也是擢发难数。
C.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借重于丰富的事例和详细的分析,告诫文学创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在语言文字运用上要有谨严的精神。真可谓处心积虑、语重心长。
D.别里科夫的卧室很小,活像一个箱子。到了晚上,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地发抖,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
美国生物学家安妮·穆尔发现:在美国南部有一种称为“黑寡妇”的蜘蛛,它吐出的丝比现在所知道的任何蜘蛛丝的强度都高,而且这种蜘蛛可以吐出两种不同类型的丝织成蜘蛛网,第一种丝在拉断之前,可以延伸27%,它的强度竟达到其他蜘蛛丝的2倍;第二种丝在拉断之前很少延伸,却具有很高的防断裂强度。科学家给这种物质取名叫“生物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钢”的特性直接决定于“黑寡妇”蜘蛛的丝蛋白的结构
B.“生物钢”的特性由“黑寡妇”蜘蛛的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特定排列顺序决定
C.将“黑寡妇”蜘蛛的丝蛋白基因转入奶羊或奶牛乳腺细胞可生产“生物钢”
间断平衡理论是美国的两位古生物学家Eldredge和Gould于1972年提出的一种关于生物大进化规律的理论。以下哪条不是该理论的观点?(1分)
B.适应只能发生在种形成过程中;
C.种的形成以线系进化而产生,不通过跳跃的方式快速形成;
D.进化是跳跃与停滞相间的,不存在匀速、平滑、渐进的进化。
1880年美国生物学家恩吉尔曼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水绵体上,并在水绵悬液中放入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图)。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这个实验的思路是
A.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
B.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
C.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产生的有机物多,水绵光合作用强
D.好氧性细菌大量消耗O2,使水绵光合作用速度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长山中伸弥,他们利用病毒载体将四个转录因子组合转入已分化的体细胞(小鼠成纤维细胞)中,使其重编程而得到的类似胚胎干细胞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以用于形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诱导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重编程过程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图示iPS细胞与其它三种细胞内DNA相同
D.重编程过程是细胞分化的逆过程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肃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肃承认错误。”这谈话()
A.蕴涵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C.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D.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实验
处理
注射R型活细菌
注射S型活细菌
注射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
注射R型活细菌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
结果
小鼠不死亡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的关键现象是第四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到S型活细菌
B.对第四组实验的分析必须以第一组至第三组的实验为参照
C.本实验说明R型肺炎链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
D.本实验的结论为“DNA是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近年来,美国人谈“鱼”色变,因为“亚洲鲤鱼”在美国境内泛滥成灾,在某些河流中已占鱼类总数的90%。生物学家为了解美国境内某种“亚洲鲤鱼”的数量特征,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活动,其调查指标不包括()
A.该种“亚洲鲤鱼”的种群密度
B.该种“亚洲鲤鱼”的年龄结构
C.该种“亚洲鲤鱼”的产卵量
D.该种“亚洲鲤鱼”的性别
Paleontologists(古生物学家)haveidentifiedtheremainsofAustralia'slargestflyingreptilethatlongagoflewaboveavastinlandsea,accordingtoresearchrevealedonTuesday.Withawingspanofaboutsevenmeters,thepterosaur(翼龙)wasdescribedbyresearchersasa“fearsomebeastwithaspear-likemouth".
TimRichards,fromtheUniversityofQueensland'sDinosaurLab,ledaresearchteamthatanalyzedthefossilizedjawofapterosaur.Thefossilwasactuallydiscoveredinaquarry(采石场)about10yearsagointhestateofQueensland.However,itssignificancehadnotbeenappreciateduntilRichardsandhisteambegantheirinvestigation.
Richardssaiditwas“essentiallyjustaskullwithalongneckonapairoflongwings”.Hesaidthatthecreaturehadruledtheskiesabout105millionyearsago.“Itwouldhavecastagreatshadowoversomequiveringlittledinosaurthatwouldn'thaveheardituntilitwastoolate,”hesaid.
IntheresearchpaperpublishedintheJournalofVertebratePaleontology,thescientistsnotedthattheskull,whichisjustoverameterlong,containsabout40teeththatwouldhavemadeitperfectlysuitedtograspthemanyfisheswhichinhabitedtheEromangaSea.
Theprehistoricreptileshadthin-walledandlyhollowbones,whichmeanttheirfossilizedremainswererareandoftenpoorlypreserved.“It'squiteamazingfossilsoftheseanimalsexistatall,"Richardssaid.
SteveSalisbury,whoco-wrotetheresearchpaper,saidwhatwasparticularlystrikingaboutthenewspecieswasthemassivesizeofthebonycrest(骨脊)onitslowerjaw,whichitmightalsohaveontheupperjaw.“Thesecrestsprobablyplayedaroleintheflightdynamicsofthesecreatures,andhopefullyfutureresearchwilldelivermoredefinitiveanswers,”Salisburysaid.
28.Whatdoweknowaboutthepterosaur
A.ItsfossilwasdiscoveredshortlybeforeTimRichards'research.
B.Itwastherulerofthelandabout105millionyearsago.
C.Itsspear-likemouthwith40teethplayedapartincatchingfishforfood.
D.Thebonycrestsonitsjawsplayedaroleinitsflightdynamics.
29.Whywerethefossilizedremainsofpterosaurraretobefound
A.Becauseworkersinthequarrypreservedthefossilpoorly.
B.Becausepaleontologistsdidn'tfullyappreciateitssignificance.
C.Becausethepterosaurlivedontheearthmillionsofyearsago.
D.Becausepterosaurs'boneswerethin-walledandlyhollow.
30.Whereisthetextprobablyfrom
A.Asciencefiction.
B.Aresearchpaper.
C.Anewsreport.
D.Abiologytextbook.
Chinesepaleontologists(古生物学家)havedeterminedthat,about47millionyearsago,subtropicalforestsonceexistedonthehigh-altitudeQinghai-TibetPlateau.
Theconclusion,whichappearsinapaperpublishedonTuesday,wasdrawnbasedonthelargenumberoffossilsfoundintheBaingoinBasinatanaltitudeofnearly5,000metersduringthesecondcomprehensivescientificexpeditiontotheplateau.
AjointteamfromtheXishuangbannaTropicalBotanicalGardenconductedtheresearchonthefossils.Bycombiningthefindingsandmodels,theteamrecreatedtheclimateandaltitudethatexisted47millionyearsago,showingthatthecentralplateauhadanaltitudeofjust1,500metersandanannualaveragetemperatureof19℃,saysSuTao,aresearcherfromthetropicalbotanicalgardenandfirstauthorofthepaper.
“Itwascoveredbythickforestandwasrichinwaterandgrass.Itisfairtocallitthe‘ShangriLa’ofancienttimes,”Suadds.
Theresearchershavealsofoundover70plantfossils,themajorityofwhicharemostcloselyrelatedtoplantlifeintoday'ssubtropicalortropicalregions.
“Thisisenoughtoshowthatthecentralpartofthenowhigh-altitude,freezingQinghai-TibetPlateauhadflourishingsubtropicalplants47millionyearsago,”Susays.
Thefindingsprovidenewevidenceforthestudyoftheevolutionaryhistoryofbiopersityandtheevolutionoftheplateau'slandscape,accordingtoZhouZhekun,thepaper'scorrespondingauthorandaresearcheratthetropicalbotanicalgarden.
ChinalaunchedthesecondcomprehensivescientificexpeditiontotheQinghai-TibetPlateauinJune2017,40yearsafterthefirst.Lastingupto10years,theexpeditionwillconductaseriesofstudiesfocusingontheplateau'sglaciers,itsbiopersityandecologicalchanges,andwillalsomonitorthechangesinclimate.
32.Howdidthepapercometotheconclusion
A.ThroughtheobservationoftheBaingoinbasin.
B.Throughthefossilsfoundinscientificexpedition.
C.Throughthedrawingofalargenumberoffossils.
D.ThroughtheadventureontheQinghai-TibetanPlateau.
33.WhatcanbeinferredaccordingtoSuTao
A.Theaveragealtitudeoftheplateauwas1,500meters.
B.“Shangrila”meansaplacewithabundantwaterandgrass.
C.Theflourishingsubtropicalplantshavecoveredtheplateau.
D.Thefossilsfoundbyresearchersaretropicalorsubtropicalplantsnow.
34.Wheremightthepassagecomefrom
A.TheTimes.B.TheWallStreetJournal.
C.ChineseNationalGeography.D.TheEconomist.
35.Whatisthepurposeofthepassage
A.Toinstruct.B.Toeducate.
C.Topersuade.D.Toinform.
美国生物学家马吉利斯,在她1970年出版的《真核细胞的起源》一书中提出“蓝藻被真核细胞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叶绿体”,这是解释叶绿体起源的一种学说,称为内共生假说,以下叙述中不能很好支持该学说的一项是
A.叶绿体DNA在大小、形态结构等方面与蓝藻拟核相似
B.有双层膜结构,其内膜的成分与蓝藻细胞膜相似
C.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蓝藻含有藻蓝素和藻红素
D.叶绿体核糖体与蓝藻的类似,而与植物细胞质核糖体不同
他是一个生物学家,曾提出两个著名的原则,即“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原则。这位科学家是()
A.林奈B.施莱登C.拉马克D.达尔文
1859年11月24日,世纪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巨制《物种起源》正式发行,此书在当时的科学界和公众之中都引起了巨大反响,连宗教领袖和维多利亚玉朝都非常震惊,直到今天,这一理念仍然对西方社会和思想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也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以下关于《物种起源》理解正确的是
A.第一次提出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B.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C.通过比较解剖学研究,论证了人猿同祖
D.提出自然界进步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地球上瑰丽的生命画卷芸芸众生、千姿百态。但是在生物学家的眼中,它们却是富有层次的生命系统。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
①肝脏②血液③神经元④青蛙⑤细胞内各种化合物⑥病毒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⑧某池塘中的所有鱼⑨一片森林⑩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
A.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B.③②①④⑦⑩⑨
C.③②①④⑦⑧⑩⑨D.⑤②①④⑦⑩⑨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在十九世纪研制出了狂犬疫苗,下表是他所做的实验。
实验处理
实验现象
用新鲜的已感染狂犬病毒的兔脊髓提取物注射正常兔
兔发病
用干燥了几天的已感染狂犬病毒的脊髓提取物注射正常兔
兔发病程度减轻
用干燥了14天的已感染狂犬病毒的脊髓提取物注射正常兔
兔不发病
实验3完成后再注射新鲜的已感染狂犬病毒的脊髓提取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1说明新鲜的已感染狂犬病毒的兔脊髓提取物能够引发家兔发生免疫反应
C.干燥了几天的已感染狂犬病毒的脊髓提取物可以作为疫苗进行免疫预防
D.实验4中的兔发生的免疫反应比实验3中的更强更快
因为果蝇易饲养,繁殖快,所以生物学家常用它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果蝇的灰身和黑身、红眼和白眼两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将一只灰身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灰身红眼雄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和数量如下表所示:
合计
灰身红眼
黑身红眼
灰身白眼
黑身白眼
F1雌果蝇
156
120
36
0
F1雄果蝇
160
58
22
61
19
请回答
(1)控制灰身和黑身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控制红眼和白眼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染色体,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1的父本和母本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蝇的长翅(D)对残翅(d)显性,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d的长翅果蝇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h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现有一只残翅雄果蝇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案来确定它的基因型。
①实验方案:让该只残翅雄果蝇与多只正常发育的_____________(表现型)雌果蝇交配,孵化的幼虫在_____________(温度)环境中培养,观察后代的表现。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a.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dd;
b.若后代均表现为长翅,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c.若后代有的表现为长翅,有的表现为残翅,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A.它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B.它能够侵染其他生物
C.它能够在寄主体内复制并产生后代D.它具有细胞结构
《本草纲目》被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为“中国式的百科全书”,主是因为它
A.涉及的学科领域广
B.记载的药物种类多
C.分类方法科学先进
D.对世界的影响深远
《本草纲目》被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为“中国的百科全书”,主要是因为它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雷切尔·卡尔森,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从小热爱文学和大自然。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们大量利用剧毒杀虫剂来提高粮食产量,短期内效果显著。但这些杀虫剂的毒物通过空气、水、土壤、食物链等潜入农作物、畜体及人体,诱发癌症和胎儿畸形等疾病。卡尔森经过4年调查,指出使用化学杀虫剂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于1962年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她在书中阐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杀虫剂对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这本书的出版使人们意识到“人类也是生态平衡的一部分”,从而掀起了现代环保运动。由于它的广泛影响,美国政府开始对书中提出的警告做调查,最终改变了农药政策,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
——摘编自蒋承勇主编《世界文学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雷切尔·卡尔森创作《寂静的春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寂静的春天》产生的积极影响。
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进大肠杆菌的培养液里,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然而各种细菌都需在最适生长温度的范围内生长。当外界温度明显高于最适生长温度,细菌被杀死;如果在低于细菌的最低生长温度时,细菌代谢活动受抑制。为了研究某种细菌繁殖的个数y是否与在一定范围内的温度x有关,现收集了该种细菌的6组观测数据如下表:
温度x℃
21
23
24
27
29
32
繁殖个数y(个)
7
11
77
经计算得:,,线性回归模型的残差平方和.其中分别为观测数据中的温度与繁殖数,.
参考数据:,,
(Ⅰ)求y关于x的线性回归方程(精确到0.1);
(Ⅱ)若用非线性回归模型求得y关于x回归方程为,且非线性回归模型的残差平方和.
(ⅱ)用拟合效果好的模型预测温度为34℃时该种细菌的繁殖数(结果取整数).
附:一组数据,其回归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法估计为,;
2017年10月20日,古生物学家们在美国西南部发现了一副近乎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专家们推测,这是一副具有7600万年历史的柯瑞氏怪措龙骨架,这种恐龙生活在距今6600万至9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能够发现化石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分子生物学家不怕公众问“你的研究有什么用”这样的问题,因为很多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都有很强的实用性,几乎马上就可以指导医疗实践。DNA修复机制的发现也不例外。
DNA修复涉及一系列蛋白质,如果其中任何一种不能正常合成,都可能导致DNA无法正常修复。这样的病人身体里的DNA损伤会以比常人快得多的速度积累,患某种肿瘤的概率也就比一般人大得多。
在先天性DNA修复缺陷中,最有名的是着色性干皮病。病人的核苷酸切除修复机制不能正常运作,因此无法修复由紫外线造成的DNA损伤,哪怕是最轻微的阳光,都可以让皮肤起疱、发干并长出大量雀斑。病人100%会患皮肤癌,多在20岁之前离世。现在已经知道这种病有多种亚型,分别对应不同的缺陷基因。
理论上讲,如果在产前能够检测这些基因是否存在缺陷,就可以避免生出有缺陷的新生儿。当然,考虑到着色性干皮病的发病率只有二十五万分之一,目前对这种病进行产前基因检查的需求可能并不迫切。相比之下更值得注意的是由先天性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引起的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这是遗传性结直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在所有结直肠癌中占到2%~5%。复旦大学的研究表明,在东亚人群中这种基因缺陷较为常见,因此一定还有很多携带者未被发现。如果能通过基因检查确定为缺陷基因携带者,就可以早做预防,避免或推迟结直肠癌的发生。
事实上,即使是一般人,也可能因为体内某些细胞的DNA修复机制出现后天的缺陷,而患上肿瘤。当这些修复机制不能正常运作之后,肿瘤细胞的DNA就更容易出现突变,肿瘤的恶性化程度也越高。然而与此同时,肿瘤细胞的繁殖也更依赖于还能正常运作的修复机制。如果这些修复机制也被破坏,DNA将更容易受到损伤,这样反而可以加快肿瘤细胞的死亡。
7.下列对DNA修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健康的人体具备DNA修复功能,但这种修复功能有可能丧失,而一旦丧失,会增加罹患肿瘤的机会。
B.如果产前能够检测包括核苷酸切除修复缺陷在内的某些基因是否存在修复缺陷,就有可能避免生出有缺陷的新生儿。
C.对东亚人群而言,产前检查是否存在先天性错配修复基因缺陷比检查是否存在核苷酸切除修复缺陷更迫切。
D.对因体内某些细胞的DNA修复机制出现后天缺陷而患上肿瘤的人来说,修复机制被破坏是有害无利的。
8.根据选文内容,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是
A.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的实用性
B.DNA修复机制
C.DNA修复机制的实用性
D.基因的自我修复
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为“自噬作用”机理发现所作出的贡献。细胞自噬作用的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隔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B.自噬作用的结构基础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自噬溶酶体中生成的小分子穿过两层膜进入细胞质后可再度利用
D.溶酶体中没有分解SiO2的酶导致自噬过程异常,因此硅尘环境下工人易患硅肺
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的是
A.《黄帝内经》B.《千金方》
C.《本草纲目》D.《四库全书》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出实验的结论。(不超过20字)(6分)
实验结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恐龙也有青春期
(1)古生物学家常常对恐龙以何种方式能长成这么巨大而备感迷惑。有些专家认为它们就像今天的爬行动物,终生不停地生长;另外一些专家推测,它们如同鸟类和哺乳动物一样,有一个快速生长期。研究者们最近证实,霸王龙有一段身体快速生长的青春期,这期间它们生长速度很快。但它们远比科学家认为的死得更早,霸王龙“苏”只活了28岁。
(2)霸王龙是陆地上曾经生活过的最大的食肉动物之一。科学家们十多年来发现了更为完整的霸王龙骨架化石。展现在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生活在6700万年前白垩纪的恐龙——“苏”,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霸王龙骨架。对其肋骨化石进行研究后,发现“苏”是一只活了28岁的恐龙,“苏”在死去的9年之前就已经停止了生长,科学家们还无法得知“苏”的性别。
(3)持续不断的发现的恐龙骨骼使得科学家们得以对恐龙进行深入研究。如同植物学家利用树木的年轮来计算树木的年纪一样,古生物学者也通过研究恐龙骨骼的年轮以揭示它的年龄。所谓骨骼年轮是动物骨骼内一些以年为单位沉积的矿物质。以往的研究常常是基于那些承受重量的大骨骼。但霸王龙的大骨骼化石往往是中空的,一些年轮已经丢失了。所以研究小组从那些不承受重量的小骨骼下手,进行研究。科学家们将这种方法用在了短吻鳄和蜥蜴身上,他们发现可以准确地测算出它们的寿命。
(4)研究小组发现这些恐龙标本的寿命都在2岁到28岁之间。他们推算霸王龙在到达18岁成年期的前4年体重会长1~6吨,这就是它们快速生长的青春期,在那之后它们可以再活上10年。
(5)研究小组得出结论,霸王龙在巨型恐龙当中有着最快的生长期。
(6)恐龙庞大的身躯给它带来了问题。约翰赫金森说:“随着身体越长越大,霸王龙的奔跑能力也许受到了影响。”体重轻一些的幼恐龙也许能以时速40公里的速度奔跑,但当它们的体重达1000公斤时,它们就跑不了那么快了。它们的捕食能力会受到巨大体重的影响,既然如此,它们又是如何摄入足够的食物而生存下来的呢?这仍有待科学家们日后进一步研究。
5.下列有关“恐龙青春期”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霸王龙就像今天的所有爬行动物一样,有一个快速生长期,一生都会不停地生长。
B.因为恐龙有一段身体快速生长的青春期,所以它的寿命大多不会超过28岁。
C.霸王龙在14岁到18岁之间会有一个快速生长期。这期间,它的体重会长1~6吨。
6.下列关于“恐龙骨骼研究”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生物学家通过研究恐龙骨骼的年轮来揭示恐龙的年龄,这和植物学家研究树木年纪的方法是一样的。
B.骨骼年轮研究是指研究承受动物重量的大骨骼内一些以年为单位沉积的矿物质。
C.大骨骼化石有年轮记忆。但是,霸王龙的大骨骼化石往往是中空的,一些年轮已经丢失了。
D.科学家们将恐龙骨骼研究方法用在了短吻鳄和蜥蜴身上,他们发现可以准确地测算出它们的寿命。
A.“苏”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霸王龙骨架,虽然它只活了28岁,但它的年龄应该更大一些。
B.霸王龙的奔跑能力与它们的体重成反比,体重越轻奔跑越快,体重越重奔跑越慢。
C.霸王龙庞大的身躯决定了它有着超强的捕食能力,使它能够摄入足够的食物而生存下来。
D.由于恐龙离我们时代遥远,研究起来很有难度,但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相信古生物学家对恐龙的研究会有新的突破。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专门从事蝴蝶研究的生物学家在研究蝴蝶从蛹茧中挣脱出来的过程时,发现其艰难程度令人怜悯。他的妻子实在不忍看到蝴蝶出蛹的艰辛,于是就用手术刀在蛹茧上轻轻划了几道痕迹。当她看到蝴蝶轻松从蛹茧中出来时,欣慰地笑了。可是不久他们就发现,经“帮助”的蝴蝶身体特别肥大,翅膀特别小,根本飞不起来。
由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LynnMargulis)于1970年出版的《真核细胞的起源----共生起源假说》书中正式提出。她认为,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
(1)图中原始真核生物与被吞噬的蓝藻之间的种间关系为。
(2)据题干信息可知叶绿体中可能存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能/不能)合成自身所需全部蛋白质。
(3)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藻为原始真核生物的线粒体提供了。原始真核生物吞噬某些生物具有选择性是与其细胞膜上的(物质)有关。
(4)马古利斯认为线粒体也是由真核生物吞噬某种细菌逐渐形成,试推测该种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是,理由是。
(5)以下能为马古利斯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多选,填序号)
①线粒体内含有DNA和RNA,在遗传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②线粒体在细胞内可运动,并大量集中在代谢旺盛部位
③线粒体的外膜成分与细胞的其他内膜系统相似,内膜与细菌细胞膜相似
④吞噬现象普遍存在,如白细胞吞噬病菌
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在她1970年出舨的《真核细胞的起源》一书中提出“蓝藻被真核细胞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叶绿体”,这是解释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跑器起源的一种学说,称为内共生学说。以下各项叙述不能很好地支持该学说的是()
A.叶绿体DNA在大小、形态构等方面与蓝藻相似
B.叶绿体有双层膜结构,其内膜的成分与蓝藻细胞膜相似
C.叶绿体中不含有藻蓝素等色素
D.叶绿体与蓝藻中都含有类似的核糖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
假如人类是“六指"
进化生物学家至今也不十分清楚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四足动物)为何每只手长有5根手指。如果我们拥有6根手指,那我们的生活又会变成怎样或者说,额外的一根手指对我们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额外的一根手指能够让我们更轻松地完成一些任务,如演奏更复杂的乐器,提升打字速度,抓握物体时也更为牢固。哈佛大学医学院遗传学家克里夫·塔宾是专门研究脊椎动物肢体发育的,他表示:“更宽大的手能够让人成为更出色的篮球选手。不过,手的灵巧性基本上由拇指和食指决定,额外多出或者少一根手指并不会对手的灵巧性产生太大影响。”
多出一根手指的最大影响应该是在数学方面。如果人类的每只手拥有6根手指,现在的计数系统将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我们之所以采用l0进制,人类学家认为这与我们拥有l0根手指有关。阿拉伯数字的英文“digit”同时也有手指的意思。如果人类拥有12根手指,那么l2进制将是最自然的一种选择,10进制则完全无法想象。
人类在数学、语言或者音乐方面的很多成就,都是在人类文明采用一种最自然的表达方式之后实现快速进步的。美国人类认知研究专家马克·查齐兹举例指出:“我们的阅读能力取决于字母的形状。字母的形状逐渐演化成看起来最自然的一种形态,能够强化我们的视觉——物体——识别系统,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我们处理语音的能力源自于语音进化成一种非常自然的形态,即听起来像我们所在自然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声音。”同样,l2根手指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的数学能力。毕竟12要比l0更为复杂。我们的大脑选择何种计数系统将对我们的数学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额外的手指被视为一种出生缺陷,名为“多指畸形”,这是一种遗传错误。自然选择并没有“惠及”额外的手指,使其永久存在,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额外的手指并没有赋予人类任何进化优势。如果人类一定要拥有第6根手指,这根手指一定从腕部长出,作为额外的一个拇指。这是数量极少的六指四足动物的一种标准形态,例如熊猫。熊猫的最小手指远侧长有一根与拇指类似的“手指”,它是腕骨的延伸,帮助熊猫抓握竹子。
塔宾提出了一项理论,解释动物王国的每肢五指(趾)原则,他将这一原则称之为“肢体定律”。肢体定律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源自于计算机网络的节点原则,用于预测基于身体大小的最佳肢体数量。根据这一定律,如果肢体相对于身体来说较长,最理想的肢体数量为6个(例如昆虫);如果相对较短,数量则越多越好(例如千足虫)。如果将手指视为手部的肢体,这一肢体定律同样适用。考虑到手指需要拥有适当的长度,才能轻松弯向手掌,人类的理想手指数量显然是5根。所以说,5根手指是进化的结果,是最理想的手指数量。
神经学家弗兰克·威尔逊曾对手与大脑的关系进行几十年的研究,是这一研究领域的权威。在他看来,6根手指显然“太多”。现代假肢工程研究显示,机械手无论是3根还是4根都能拥有和5根手指一样出色的性能。他说:“如果要在4根和6根手指之间做出选择,我一定会选择4根。”
(摘编自《百科知识》)
6.下列关于“额外的一根手指”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D.额外的—根手指可能引起数学上的变革,会将10进制,改变为l2进制,这对人类的数学能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C.如果将手指视为手部的肢体,根据塔宾的“肢体定律”,手指需要拥有适当的长度才能轻松弯向手掌,人类的理想手指数量显然是5根。
D.神经学家弗兰克·威尔逊通过对手与大脑之间关系的几十年的深入研究,得出了人类拥有6根手指并不是很理想的结论。
某野生型噬菌体的A基因可分为A1~A6六个小段。一生物学家分离出此噬菌体A基因的四个缺失突变株,其缺失情况如下表所示:(“+”未缺失,“-”缺失)
现有一未知突变株。将其与缺失突变株J或L共同感染细菌时,可产生野生型的重组噬菌体;若将其与缺失突变株K或M共同感染细菌时,则不会产生野生型的重组噬菌体。由此结果判断,未知突变株的点突变是位于基因的哪一小段中
A.A2B.A3C.A4D.A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
B.古人多喜欢采用自然界的植物、动物作为意象来表达情感,《诗经·小雅·采薇》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我国最早用柳来渲染别情的诗句。
C.“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D.清华大学培育出的人才数不胜数,让人不禁要问:是否这方土地养育了这批杰出的人才,是否清华园给予他们灵感、启迪?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6题。
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特贝曾经在卡那里群岛上研究黑猩猩的学习行为。他发现,如果给黑猩猩一根棍子,它们就会用棍子做出各种游戏行为:会用棍子互相赶来赶去,像人们赶鸭子似的;也会用棍子去取挂着的食物。经历过这种游戏的黑猩猩,在今后生活中容易学会使用棍子。同样,“捉迷藏”和追逐游戏,也使动物学会利用有利地形保护自己的本领。游戏的实践性强,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反馈,对锻炼动物的速度、敏捷、躲藏能力、争斗能力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很有效。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5.下列对“学习说”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学习说”是由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和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的一种新假说。
B.“学习说”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
C.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来说,在游戏中学习都十分重要。
D.黑猩猩能用棍子做各种游戏是一种学习行为。
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极熊夏天开展的像是体育运动的游戏,几乎没有“学习”的成分,可见“学习说”不能成立。
B.“学习说”也认为游戏是一种锻炼,能锻炼动物的速度、敏捷、躲藏能力、争斗能力和利用环境的能力。
C.动物在游戏中能获得大量的学习机会,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环境等巧妙地结合起来。
D.“学习说”认为,动物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游戏行为,能使其从中学到必要的生存技能。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在细胞核重编程研究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英国和日本的两位生物学家。所谓“细胞核重编程”即将人类成熟的体细飽重新诱导回干细滬胞状态,它们就有再分化形成多种类型细胞的可能,可应用于临床医学.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该项研究为临床上解决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带来希望
C.“动物细胞的分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将可能被改写
D.他们的实验验证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在她1970年出舨的《真核细胞的起源》一书中提出“蓝藻被真核细胞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叶绿体”,这是解释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跑器起源的一种学说,称为内共生学说£以下各项叙述不能很好迪支持该学说的是
A.培养第1天,有核细胞死亡数比无核细胞多,其原因主要与细胞核的功能有关
B.从培养第2天到第3天,无核细胞死亡很多,其原因主要与实验中细胞膜损伤有关
C.从培养第1天到第10天,有核细胞每天都有死亡,其原因主要与细胞凋亡有关
D.从培养第4天到第10天,有核细胞每天只有少量死亡,其原因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胞生命的礼赞》是刘易斯·托马斯博士的随笔集,也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思考的结果。他讴歌生命,保卫生命,捍卫生命固有的谐调,捍卫不容干犯的人性,干预社会机体和公众心理上的疾患。从这点上讲,他远远超越了科学的境界。
B.著名长篇小说《围城》的作者钱钟书,还创作有开创性地进行中西比较诗论的《谈艺录》、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而多卷本《管锥编》,则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其博学识广,被学术界称为“文化昆仑”。
C.海明威,美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凭借《老人与海》获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D.契诃夫,俄国主要剧作家和短篇小说大师,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之一,他的优秀剧本和短篇小说没有复杂的情节和清晰的解答,集中讲述一些貌似平凡琐碎的故事,创造出一种特别的,令人难以忘怀的或是抒情味极浓的艺术氛围。其作品除了一些著名短篇小说外,还有通俗喜剧《蠢货》和四幕喜剧《猎人》等。
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在她1970年出版的《真核细胞的起源》一书中提出“蓝藻被真核细胞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叶绿体”,这是解释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的起源的一种学说,称为内共生学说,以下各项叙述不能很好的支持该学说的是
A.叶绿体DNA在大小、形态和结构等方面与蓝藻相似
B.叶绿体有双层膜结构,其内膜的成分与蓝藻细胞膜相似
C.叶绿体中不含有藻蓝素、藻红素
D.叶绿体与蓝藻都具有类似的核糖体
B.从培养第1天到第10天,有核细胞每天都有死亡,其原因主要与细胞凋亡有关
C.从培养第2天到第3天,无核细胞死亡很多,其原因主要与实验中细胞膜损伤有关
某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种鱼类季节性迁徙捕食行为,他的研究对象属于哪一层次()
个体B、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古生物学家可以根据恐龙化石复制出恐龙的雄姿,艺术家则把恐龙搬上了银幕,拍摄出了《侏罗纪公园》影片。这体现的哲理是
A.人们可以复制恐龙B.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C.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D.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在一部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中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载”,此书是:
A.《农政全书》B.《齐民要术》C.《农桑辑要》D.《氾胜之书》
材料一: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称,他们正在从事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栖息地或生活环境方面的试验研究。他们期望将病毒群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发生增殖,该方法将给人们战胜很多疾病(如AIDS)带来希望。
HIV通过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如图乙),也会被HIV所识别入侵。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
(1)图丙简单表示HIV的化学组成,其中小分子a到大分子A的过程发生在细胞的上。人如果得了艾滋病,导致人死亡的直接原是。
⑵人类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细胞陷阱”,从结构角度看原因是其不具备和核糖体等结构,无法提供HIV增殖的条件。
⑷图丙中小分子b到大分子B过程中所需要的酶是。
⑸如果HIV中决定某一性状的一段RNA中含碱基A19%、C26%、G32%,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含碱基A的比例为。
⑹目前有人认为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HIV的抗体来判断人是否已经感染了HIV,你是否认可?(是或否),并说明理由。
材料二:脑水肿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进行脱水治疗,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促皮质激素(ACTH)的治疗效果远远高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⑴脑水肿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一些蛋白质进入脑组织液中,导致其渗透压,进而引起脑组织液总量增加。
⑵为了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作了临床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
编号
使用药物
治疗前水肿指数
治疗后水肿指数
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
甲组
ACTH(79例)
3个月
4.1-9.6
1.1-2.9
乙组
地塞米松(79例)
5.1-7.1
3.3-4.9
5.1-9.8
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正在从事将病毒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繁
殖的实验研究。HIV通过T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
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如图乙),则该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HIV在
红细胞中无法完成复制增殖过程,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病毒作为抗原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引发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
体和记忆细胞
B.人体红细胞之所以成为“陷阱细胞”,从细胞角度分析是因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
核和核糖体
C.制备灭活的病毒疫苗时,加热杀死病毒的过程中,体现病毒抗原特性的蛋白质会因
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活
研制的疫苗可能不起作用
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曾经说过:“每一个生命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得出这一结论最可能的依据是
A.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
B.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C.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
D.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
英国生物学家克隆多利羊过程中没有使用的是
A.一只母羊的乳腺细胞B.一只母羊的子宫
C.一只母羊的卵细胞D.一只母羊的胚胎细胞
选出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B.获得“超级女声”冠军,使她一夜间成为红遍全国炙手可热的明星。
1883年德国生物学家C.Engelman设计了一个研究光合作用光谱的实验。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的水绵体上,并在水绵的悬液中放入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结果如下图,他由此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这个实验的思路是
B.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水绵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多,该种光照射下,植物光合作用强
C.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在该种光照射下植物光合作用强
D.聚集的好氧细菌大量消耗光合作用产物O2,使水绵的光合作用加强,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
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E.B.Wilson)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做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
A.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
B.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C.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物学家巴尔的摩认为,艾滋病毒找到了“愚弄”人类免疫系统的方法,目前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或加强人类免疫系统来防御艾滋病毒的方法都以失败告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IV在T细胞内通过二分裂迅速增殖,使T细胞大量死亡
B.艾滋病患者体内无法产生与HIV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C.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多种病原体的侵袭而造成
D.HIV“愚弄”人类免疫系统的方法是易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等
A.它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B.它能够侵染其他生物
C.它能够在寄主体内复制并产生后代D.它具有遗传物质
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A.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B.能够侵染其他生物
C.能够在寄主细胞内复制产生后代D.具有细胞结构
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C.能够在寄生体内复制产生后代D.具有细胞结构
某生物学家研究一片草原上的生物群落,他应该研究
A.草原上的全部植物B.草原上的全部生物
C.草原上的全部动植物D.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在她1970年出版的《真核细胞的起源》一书中提出“蓝藻被真核细胞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叶绿体”,这是解释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起源的一种学说,称为内共生学说,以下各项叙述不能很好地的支持该学说的是
生物学家借助新的纤维技术,成功观察到小于200nm的微粒。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半径最小的是()
A.硝酸钾溶液B.雾C.蛋白质溶液D.石灰乳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瑞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
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
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该谈话()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A.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B.能够浸染其他生物
C.能够在寄主体内复制产生后代D.具有细胞结构
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曾经说过:“每一个生命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得出这一结论最可能的依据是…………………………………………………()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的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在一部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达尔文所说的“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是()
A.《黄帝内经》B.《齐民要术》C.《周髀算经D.《石氏星表》
生物学家能够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的血清蛋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基因工程的操作中,“分子手术刀”是。
(2)“分子缝合针”是。
(3)“分子运输车”是。
(4)操作步骤:获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在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中,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和等。然后把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牛的,通过发育形成的牛体细胞中都含人的,成熟的牛产的奶中含有,证明基因操作成功。
A.它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B.它能够侵染其他生物
(18分)生物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了能够通过乳房生物反应器生产人的血清蛋白。下图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让羊生产治疗心脏病药物tPA的大致过程。请据图回答
(1)在基因工程的操作中,目的基因主要是指。
(2)“分子手术刀”。
(3)“分子缝合针”。
(4)“分子运输车”。
(5)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除目的基因外,在基因表达载体中还应插入______、。
(6)图中②过程选择受精卵作为tPA基因受体细胞的主要原因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中,在②过程中通常采用方法,而我国培育的抗虫棉采用的则是。
(7)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除目的基因外PCR扩增仪中还要添加的物质应包括、、。
(8)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产生大量转基因的克隆羊,采集卵母细胞时通常要用处理母羊,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应选用以内的细胞。
(9)转基因羊可看成是杂合子且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假定研究人员成功获得了一只转基因母羊,该羊与普通羊杂交,子代中能生产药物的羊所占的比例是。若最先获得的是一只转基因公羊,该羊与普通羊杂交,子代中能生产药物的羊所占的比例与前者是否一致?请简要说明(仅回答是否不得分)。
生物学家威尔逊说:“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与胰岛素的合成、分泌直接有关的具体细胞器是细胞中的核糖体、高尔基体
B.生物与环境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进行的
C.多细胞生物的生长是细胞的数量增多和体积增大的结果
D.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的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4分)在探索生命奥秘的过程中,生物学家和化学家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科学家们发现人体细胞中的大量元素有C、H、O、N、P、S、Ca、K、Na、Cl、Mg等11种,它们全部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之内,其他多种微量元素如Fe、Zn、Cu、Mn、Mo、I、Se等也大多数位于第四周期。
2-1在上述元素中,人体蛋白质是由________等元素组成,核酸则是由______等元素组成。
2-2科学家利用返回式航天器从某个小行星上收集回一些物质样本,经过仪器分析,这些物质中的主要元素组成及含量如下:
元素
C
H
O
N
P
S
Fe
Si
Al
质量%
0.01
0.3
0.9
0.11
0.03
0.6
95.1
1.5
0.5
请根据上面内容判断,该物质是不是小行星上的生物体的组成物质?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猪
董为
猪属主要见于欧亚大陆。在欧洲,广义的猪属从晚中新世到现在都有分布,在亚洲主要见于早更新世以后的地层中。猪属在我国的主要代表有李氏野猪和野猪两种。李氏野猪是一种大型的野猪,头骨很长,在眼眶的前后都伸长。头骨的顶部和额部都很平坦,鼻骨长宽而平。头骨枕区有相当弱,但仍可以分辨的中嵴,两边以结节为界。野猪的形态与李氏野猪相似,但个体小些,犬齿和第三臼齿都小些。由于李氏野猪和野猪的形态比较接近,只是大小上的区别,在时代分布上李氏野猪从早更新世到中更新世,野猪从中更新世到现代,因此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它们有直接的祖裔关系,即野猪是从李氏野猪演化过来的。根据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考证,家猪起源于野猪。尽管家猪和野猪在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异,家猪和野猪之间并不存在生殖隔离,因此属于同一个物种。据研究,普通野猪中的地中海亚种是西亚和欧洲家猪的原种;亚洲亚种则被认为是亚洲地区家猪的原种。欧洲亚种的身体长、脸长、个头矮,亚洲亚种的身体短、脸短、鼻梁低、个头高。此外还有印度亚种。
(节选自2007年第一期《化石》)
1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6分)
A.猪科最迟至始新世就已经出现了,经过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并没有太大的发展。
B.虽然化石猪科的分类还有争议,但各种学术观点都认为猪兽亚科、镰齿猪亚科和猪亚科三个
亚科可以列入其中。
C.镰齿猪亚科在我国的现生种的代表有巨镰齿猪、蒙古镰齿猪、蓝田镰齿猪、中间镰齿猪等。
D.河猪具备现生猪的特征。河猪化石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新世至更新世地层中,而现生种类分
布在非洲。
E.关于各个区域家猪的原种分属于野猪的哪一类亚种的划分,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1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猪科化石最早出现在欧洲,所以猪兽亚科这一猪科中最原始的类群也应最早出现在欧洲。
B.由于猪亚科的特征与现生猪的特征相同,因此在化石猪科中猪亚科化石一定是最晚被发现的。
C.既然野猪是从李氏野猪演化过来的,而根据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考证,家猪起源于野猪,所以家猪是从李氏野猪演化过来的。
D.从亲缘关系来看,李氏野猪和家猪之间的关系比河猪与野猪之间的关系更近。
14.本文在分析化石猪科分类时脉络清晰,请用图表形式具体说明。要求列出三个等级。(3分)
15.作者在介绍猪属时主要以我国代表类型为例,为什么?在描述普通野猪亚种时,作者为什么对印度亚种一笔带过?(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校园门口的雕像
黄廷洪
著名生物学家蓝博教授获得了一项国际学术大奖,他把一笔丰厚的奖金捐给了青山中学,嘱咐用这笔钱建教学楼、实验室还有图书馆。青山中学是蓝博教授的母校,在这里,蓝博教授度过了难忘的中学时代。
很快,青山中学的教学楼、实验室和图书馆开工了。校长专程来到北京,找到蓝博教授,想在新建的学校门口给蓝博教授立一尊塑像,一来是感谢教授为母校所做的贡献,二来也是激励校园的学子们以蓝博教授为榜样,发奋学习,立志成材。他们联系好了京城一位著名的雕塑家,雕塑家听说了蓝博教授的事迹十分感动,决定塑一尊蓝博教授的铜像无偿捐给青山中学。校长请教授能提供一张他本人的照片,让雕塑家参考。
蓝博教授摇头说:“没有这个必要,真的没有这个必要!”
“不,很有必要。”校长打开校园的效果图说:“教授您看,校园门口的这块空地就是专门为您的雕像留下的,要是空置在那里和周围的整体布局很不协调。还有这个,您看看。”
蓝博教授接过校长递过来的一张纸,原来是青山中学的全体学生写给这位教授的一封信。
尊敬的蓝博教授:
您把自己的奖金捐献给家乡的学校,我们就要在您捐献的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了,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高兴。为您立塑像是我们全体学生的建议,校长说您是个生活简朴的人,淡泊名利、不愿张扬,肯定不愿意把自己塑像竖在我们学校的门口。可是,我们青山中学的1256名学生真的想天天看见您。您的工作很忙,我们还没有见过您呢。希望您能满足我们这个小小的心愿。
信写得工工整整,末尾附了好几张纸,签上了1256个孩子的姓名。
“教授,您可以拒绝我的要求,可这是一千多个孩子的心愿啊。”校长说。
蓝博教授被感动了,捧着那封信,手也在微微地颤抖。他沉默片刻,站起身来,走到自己的卧室,取出一个紫色的小木盒子。那是一只做工精致的紫檀木盒子,油光发亮,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教授打开小盒子,里面是一层红丝绸。他又轻轻地将丝绸一层一层地掀开,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晶莹剔透的水晶盒。蓝博教授把水晶盒托在手上,举到眼前,对校长说:“一定要立塑像,就请你们把这个大拇指塑在学校的门口吧。”
校长欠起身,仔细地打量着水晶盒子,里面果然是一个大拇指,不知道是模型还是标本,反正和真的手指一模一样。他疑惑地望着蓝博教授,猜想这个大拇指肯定有着一段非同寻常的故事。
“这是我的母亲右手上的大拇指。”蓝博教授说。
校长吃了惊。
蓝博教授对校长说起了下面的故事。
蓝博三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一手把他拉扯大的。因为从小失去父亲,这种母爱中又同时含有了很多的溺爱成分,以至于后来,蓝博到了上高中的时候,被几个社会上的混混拉上了歧路。迷恋上了财博,等到母亲发现儿子成了赌徒,已经晚了,上了贼船的蓝博已经被学校开除。有一天,几个凶狠的赌徒找到蓝博家里,讨要他欠下的一万多元赌账。母子俩自然还不起这一万元钱,那个为首的赌徒对蓝博说,只要你剁下一个手指头,我们这笔债就算是两清了。蓝博被逼得走投无路,突然间,母亲拿起柴刀,剁下了自己的一根大拇指,她把滴着血的拇指交给那人,说,儿子不成器,罪过在母亲的身上,是我没有教育好这个没出息的东西。
蓝博跪在母亲的面前,痛下决心。从那以后,蓝博成了一个用功的学生,两年以后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校长看出,蓝博教授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B.“教授,您可以拒绝我的要求,可这是一千多个孩子的心愿啊。”校长最终通过学生的联名签字迫使蓝博教授同意立一尊塑像。
C.“蓝博教授摇头说:‘没有这个必要,真的没有这个必要!’”小说通过这个细节,含蓄地告诉读者蓝博教授是一个淡泊名利、不愿张扬的人。
D.当蓝博教授把“这是我的母亲右手上的大拇指。”的故事讲给校长听后,校长不仅吃了一惊,而且被深深地感动了。
E.小说构思巧妙,通过蓝博教授所讲的故事,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结尾“蓝博教授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令人回味。
14.请简析校长“猜想这个大拇指肯定有着一段非同寻常的故事”的原因。(4分)
下列生物学家中持有下图所体现的观点的是
①亚里士多德②达尔文③赫胥黎④伽利略
A.②④B.①④C.②③D.③④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生物学家向人们讲述他观察到的蚂蚁驮稻草的情形。一只蚂蚁驮着的稻草体积比它大100多倍,小小的蚂蚁竟能搬动这么大的东西!生物学家饶有兴致地看着这只蚂蚁在地面上艰难爬行。
“然后,我看到这只蚂蚁前进的路上有一条裂缝。这条裂缝太宽,蚂蚁爬不过去。但不必为蚂蚁担心,它自有它的法子。它慢慢地把那根笨重的稻草横在裂缝上,然后爬到稻草上轻轻松松跨过了这条‘鸿沟’之后,蚂蚁慢慢地把那根稻草从裂缝上拖走,继续驮着稻草赶它的路。”“我以为它驮着的是妨碍它行走的负担,实际上那也是让蚂蚁能跨过‘鸿沟’的桥梁。”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美国国家教育基金会拨给生物学课程研究会巨额经费,用专业的生物学家代替了过去的中学教师编写新教材,让进化论在新教材中占据显著地位。上述事实说明
①达尔文及其理论开始有大量积极拥护者②进化论在对神创论的斗争中取得一定优势
③进化论第一次真正构成对神创论的挑战④美国在压力之下开始重视和加强科学教育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②④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5-7题。(每题3分,共9分)
现代生物学家认为,智能离不开脑中的核酸与蛋白质分子,是它们对现实世界的信息处理和信息反馈的力量,即人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其中包括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适应能力、学习和抽象思维能力。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尽管人的左脑和右脑的构造无甚差别,但它们各自掌管的智能却显然不同。譬如人脑球遭受损伤,那么他的语言能力丧失殆尽,而对音乐才能、空间想象能力及处理人事关系能力的影响却十分有限。如果受伤部位在右半脑,情况则正好相反。因此,生物学家认为,语言能力是一种专门的智能,它同音乐、空间想象等智能
并无必然的内在联系,这就为智能的多元性奠定了基础。
5.对“智能离不开脑中的核酸与蛋白质分子,是它们对现实世界的信息处理和信息反馈的力量,即人的各种能力的总和”这句话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脑中的核酸与蛋门质分子是与人的智能密不可分,两者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B.“它们”指代的是人脑中核酸、蛋白质分子和智能。
C.人脑中的核酸与蛋白质分子能对现实世界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反馈。
D.智能是一种力鼍,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总和。
6.关于人的“左脑”和“右脑”,下列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左脑和右脑的构造及功能完全相同。
B.人的左脑受损伤,对他的音乐才能、空间想象力及处理人事关系的能力毫无影响。
C.人的右脑受损伤,那么他的音乐才能、空间想象能力及处理人事关系的能力将丧失殆尽。
D.语言能力同空间想象力等智能的内在本质的联系,为智能的多元性奠定了基础。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智能包括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抽象能力。
B.语言能力是一种比较重要、相对独立的智能。
C.心理学是智能研究最积极有效、最有作为的领域。
D.人类智能有由120种因素组成的120种形式。
(2分)1953年,生物学家沃林(J·D·Wadtson)和物理学家克里克(F·H·C·Crick)利用________的方法在_________实验室成功确定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8分)1993年,生物学家利用太空搭载的常规水稻种子做“空间条件下植物突变类型”的课题研究。当年,科学家将这些遨游太空后的种子播种后长出2000多株禾苗,只有其中1株出现与众不同的特性。在此后15年的种植培养过程中,这株水稻的后代发生了变异,有糯化早熟型、长粒型、高粗秆大穗型、小粒型、大粒型等十多个品种,有的植株高达1.8米左右。
(1)实验结果表明该变异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0多株禾苗中,只有其中1株出现与众不同的特性,而其后代发生变异形成了十多个品种,说明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变异的水稻中,植株过高的品种不会成为理想的育种对象。但是在能源匿乏的今天这种水稻的秸秆也许会成为制备“生物能源”的材料。在“秸秆乙醇”生产中主要采用的生物技术是______________,要获得较高的产量首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进化生物学家没有认识到他们的研究或多或少地与两个不能比较的领域相连:一个莲信
息领域,一个是物质领域。,你可以将种种星系与灰尘粒子相提并论,固为它们都有质量、电荷以及长宽等尺寸;但你不能这样比较信息和物质,信息没有质量、电荷或毫米足寸的长短。同样,物质世界也没有比特单位,你不能度量多少黄金有多少比特;这儿没有冗余量、失真度或任何其他我们用来描述信息的符号。缺少共用的符号使物质和信息两个领城互相独立、彼此隔离,只能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里讨论问题。
基因是信息包,而不是实体。DNA分子碱基对构成的式样指定了基因的成分。但DNA分子只是媒介,不是信息。注意区别对待媒介和信息对于理清进化思想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在生物学领域,当你在谈论基因、基因型和基因库这类事情时,你就是在谈论信息,而不是现实存在的物体,它们是两种模式。
你可以把《唐·吉诃德》当成一叠印有墨迹的纸,但你能把它制成光盘、磁带,把它变成让盲人听到的声波。不管这本书(的内容)进入何种媒介,它总是同一本书,同一种信息。这对于文化领域中的任何事都是一样的真理。它可以在许多不同的媒介中记录,但不论它记在何种介质中,它包含的影响人们行为的文化信息总是相同的。很明显,在文化的进化中,咖啡杯或桌子这样的概念是能持续存在的,而咖啡杯和桌子却不会持续存在,它们作为信息特续存在的结果而一再出现.告诉人们怎样制造咖啡杯和桌子。
在生物学中有同样的方式:手脚鼻子和其他部分不会持续存在,它们作为形成手脚鼻子的遗传构造的结果而反复出现。这就是能持续下去并不断进化的信息。显然,正是由于信息的这种生理表现,我们才得以了解信息。
不弄清信息与物质间的区别,就不能驱散在进化选择的层次这个问题上的迷雾。例如,将基因与个体相比较,来讨论选择的层次是不合适的:从“个体”方面讲,你指的是物质实体;而从“基因”方面讲,你指的是信息包。我们谈的应该是“基因”和“基因型”。你必须在这两个主要领域内看待进化选择的层次这个问题,意识到你在做什么。选择层面的对照应该保持在同一个领域内。
弄清了领域的区别后,要确定层次了,而你却发现在这两个主要领域里,进化选择的层次并没有完全对应。一般规律下,如果我们只注意有性生殖种群,那么,信息(也称载码)领域里只有两个可能的选择层次:基因和基因库。自然选择可以在同一个种群中作用在不同的基因上;也可以在同一个生态区内作用在不同的基因库上。这两种情况都属于能产生有趣效果的进化因素。
另一方面,在物质领域,自然选择可以在个体的层次上起作用,即不同的个体或某一群个体,后者指昆虫群落或家族,不管该家族是否是分化后的群落。这些个体暂时聚集的群落导致了所谓的“特征群选择”,以及不同种群间的自然选择的产生。这就是不同的基因库之间的自然选择的物理基础。但是,在这个层次之下,同一个种群之间的内部竞争,在载码领域并没有相对应的细化的层次。昆虫群落间竞争中的种种重大事件都记录在基因的层次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澄清两大领域的区分问题和自然选择的层次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摘编自美国约翰·布罗克曼《第三种文化:洞察世界的新途径》)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基因是信息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基因不是现实存在的某些物体,不同于具有媒介性质的DNA分子。
B.基因包含生物形成遗传构造的结果能持续下去并不断进化的情息。
C.基因中信息的持续与文化领域中信息的记录和持续具有相同的原理。
D.基因就是指选择层次上的“基因型”,并不是强调复制重要性的物质。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星系与灰尘粒子虽然没有冗余量、失真度等符号,但都有质量、电荷及长宽等尺寸,都属于物质范畴,可以作比较研究。
B.在生物领域,过去的进化思想不够清晰,是因为生物学家不能注意区别对待媒介和信息,研究讨论的模式发生了错误。
C.把《唐·吉诃德》制成光盘、磁带,或者变成能让盲人听到的声波,只是记录的媒介不同,其中能持续的情息是一样的。
D.在大多数情况下,自然选择可在同一个有性生殖种群中作用于不同的基因,也可在同一个生态区内作用于不同的基因库。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缺少共用的符号,物质领域和信息领域互相独立、彼此隔离,这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不是生物学家的研究范围。
B.生物学的基因与物质实体有着本质区别,它承载生物的遗传结构等信息,同时通过生理表现的形式复制各种信息。
C.在物质和信息这两个主要领域中,自然选择层次并不是完全对应的,这是曾经笼罩在进化选择的层次同题上的迷雾。
D.对研究生物进化来说,澄清物质领域和信息领域的区分问题和自然选择的层次问题是一切研究工作的前提,尤为重要。
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E.B.Wilson)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作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
A.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B.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C.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可推测只睁右眼对两大脑半球的影响是_________。
(2)可推测左右半脑如何与左右眼相联系。_____________。
(3)提出两个你认为鸟类睁一个眼睡觉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的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在一部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达尔文所说的“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是()
A.《黄帝内经》B.《九章算术》C.《齐民要术》D.《石氏星表》
(7分)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也是木材化工生产的世纪。现有1620t植物纯纤维素,理论上可制得质量分数95%(质量分数)的酒精多少t?
某生物学家研究一片草原中的生物群落,他应该研究:
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B.说明当时国内人们不尊重科学
C.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D.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A.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
B.国际互联网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商务、交通上的不少便利,但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越来越怀疑。
C.水库露底、河水断流、农田龟裂、水井干涸……我国西南正遭受着60年来最为严重的特大干旱,其中云南和广西的部分地区的旱情甚至百年一遇。
D.孙绍基的幽默理论不满足于转述西方经典,在《幽默学全书》中,更着重于将理论的独创性与操作的可行性结合起来,在具体操作上更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
看图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字。内容包括:
(1)介绍这位生物学家;
(2)从长颈鹿的身体演变说明这位生物学家的理论;
(3)简述其理论的影响。
在探索生命奥秘的过程中,生物学家和化学家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科学家们发现人体细胞中有C、H、O、N、P、S、Ca、K、Na、Cl、Mg等11种元素,它们全部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之内,其它多种元素如Fe、Zn、Cu、Mn、Mo、I、Se等也大多数位于第四周期。
(1)在上述元素中大量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是最基本的元素。
(2)当缺乏锌、硒等微量元素时,会引起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这一事实说明了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不仅能够组成多种多样的
化合物,而且还能够。
(3)在上述元素中,人体蛋白质是由______________等元素组成,核酸则是由_____________等元素组成。
有一个生物学家,他曾提出过两个闻名的原则,就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1909年,在人们纪念他的名著《动物学哲学》出版100周年时,巴黎植物园向各界募捐,为他建立了一块纪念碑。这位科学家是
A.胡克B.拉马克C.施莱登D.达尔文
生物学家发现双翅目昆虫后翅退化成平衡棒,可在虫体飞行中保证飞行的方向稳定,这种性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新陈代谢B.生长发育
C.遗传变异D.适应环境
英国生物学家斯塔林在巴甫洛夫实验基础上,大胆革新,他把一条狗的十二指肠粘膜刮下来,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结果这条狗的胰液分泌明显增加。这不可能是反射活动,很可能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体液—神经调节
神经生物学家对口误的解释宽容很多。他们认为,当我们说话时,大脑会唤起许多神经网络合作,比如,唤起所有可能要用的词的记忆网络,以及处理意义的网络等,神经网络之间的合作帮助我们形成声音。当同时进行这么多任务时,大脑难免偶尔也会犯错,比如,无法抑制某个词的替代选择,或激活了一个而不是另一个词的发音。所以,。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大脑偶尔犯错也是情有可原B.人们说话时需要多重神经网络的合作C.发音时往往大脑会同时进行多项任务D.口误是几个不同词在选择时的冲突而已
A.①④⑥③②⑤B.③⑤②④⑥①C.⑤④①⑥③②D.②④①⑥③⑤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推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及物种不变论。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论学说的错误观点是()。
A.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是遗传和变异B.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生物发生定向变异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D.生物新类型可能产生于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
数十年来,很多天体生物学家都在尝试搜寻外星生命存在的证据。他们有的在深邃的宇宙背景中搜寻地外生命存在的,而有的则在地球上生存环境最严峻的地方,寻找一些极端生命。在极端环境中,每发现一种生命体都意味着,在地外行星上可能也栖息着同样的生命体。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信号顽强B.痕迹独立C.事实独特D.条件神秘
A.程序员小张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还兼职了两份工作B.林薰薰在两年内已经因为不满意工作连续换了三家公司C.某保险公司辞退了一批销售业绩不佳的员工,后来这批员工合资创立了一家新的保险公司且发展红火D.学生小明经常逃课,但期末考试成绩总是很优秀
A.中国人经常喝绿茶的生活习惯有益于健康B.应该让绿茶像口香糖一样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C.绿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D.绿茶的益处在于能让人更好地认识自身免疫性疾病
古生物学家化石
A.鱼脊椎动物B.起源基督教C.警察盗贼D.考古学家古董
A.植物会释放信息素B.植物是如何应付动物的侵食的C.植物传递信息的秘诀D.植物之间有“语言”交流
A.人体状况时刻受到外界影响B.个人的生活方式会改变基因C.生活方式决定身体生物性状D.人体健康并非全由基因决定
有生物学家表示在某些情况下,动物可能比人类还要聪明;人类往往低估或误解了动物们的智力。例如长臂猿可发出20种具有不同含义的声音,以便它们进行交流;树袋熊有特殊腺体,可用一种复杂方法给周边环境进行气味标记,连人类都不能精确测量这些嗅觉标记所包含的所有信息。还有实验表明,克里多尼亚乌鸦可依次使用3种工具获得食物,这是首次验证除人类外一个物种具有自发连续使用工具的能力。这段文字最合适的标题是()。
A.动物聪明出人意料B.动物比人还要聪明C.人类还不了解动物D.人类应多研究动物
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下列关于进化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B.魏源首次将进化论带进中国C.有力地维护了宗教统治合法性D.受到英国各阶层的推崇
以下科学家及其成就对应错误的是()。
A.生物学家——童第周B.火箭之王——钱伟长C.桥梁专家——茅以升D.导弹之父——钱学森
根据微生物学家研究,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具有遗传、复制等特征的微生物,是由()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
A.糖酸B.氨基酸C.蛋白质D.核酸分子
19世纪著名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生物进化理论,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恩格斯把达尔文的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关于生物进化的总趋势,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种类由少到多B.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C.个体由植物到动物D.身体结构由简单到复杂
【材料】普林斯顿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BonnieBassler发现了一类被称作VP882的病毒,这种病毒有一种“神奇”的特殊能力——监听细菌间的“对话”,就像隐藏在敌军中的间谍,随时对细菌发起暗杀行动。Bassler在文献中展示,该系统已经成功地在大肠杆菌、霍乱弧菌、沙门氏菌中起到完美杀菌作用。研究者表示,结果出乎意料,这意味该系统将会对更多的细菌起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治疗细菌感染的普适性方案。
VP882病毒的本质是噬菌体,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藻类等微生物的病毒总称,可以引起宿主菌的裂解。噬菌体在侵染细菌后,通常只有两种选择,寄宿在细菌体内“潜伏”或者杀死细菌放出“后代”,选择后者就意味着周围要有更多的细菌作为寄生目标,病毒暴露后微环境中没有细菌就代表自己要死亡。Bassler的实验发现,噬菌体会通过感应细菌群体的交流信息来避免这种后果的发生。
2016年,Bassler研究团队在霍乱弧菌中发现了一类新的群体感应系统,这个系统里包含被称作DPO的自体诱导物,这种信号分子可以被VqmA受体蛋白检测到。当细菌刚开始侵入其他宿主体内时,数量并不多,因此DPO信号并不强。但是一旦环境适合,细菌数量成指数上升,DPO信号会积累到比较高的水平,这个时候会被VqmA蛋白检测到。此时细菌就知道这个聚集地容量已经趋于饱和,便会开始启动转移,而不是选择进行感染宿主。
Bassler实验室的研究生Silpe发现许多不同种属的弧菌都会表达VqmA,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一种病毒同样会表达,也就是噬菌体VP882。
Silpe还发现,病毒的VqmA可以在细菌内启动控制散播和迁移的基因,让细菌转移到其他地方去,这样一来,噬菌体不仅保证后代有足够的细菌可以寄生,也保证这些宿主带着后代散播到更远的地方。这种的巧合,也让他们看到了把VP882应用于噬菌体治疗的。
如果有一种普适性的噬菌体,将极大地推进噬菌体治疗的发展。VP882目前似乎成为了一个突破点。首先在于它侵染细菌的种类很广,有很广的目标菌群;此外,可以对VP882进行基因改造,构建针对不同细菌的暗杀开关。
匹兹堡大学生物科技教授Hatfull认为通过对其进行再改造,就能成为一种普适性的耐药菌治疗手段,他表示,“尽管利用天然的噬菌体进行治疗有一定操作难度,但是如果有一种广谱性噬菌体,我们就可以将其改造成特异性的工具。这种病毒或许也一直在抑制着耐药菌株的产生。”
A.VP882可随时对所有细菌发起攻击B.VP882可以通过寄宿方式来控制细菌C.VqmA蛋白是VP882杀死细菌的关键D.VP882可直接应用于噬菌体治疗中
下列生物学家与之对应的科学成就不正确的是()。
A.林奈——创立了“双命名法”B.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C.孟德尔——创立自然选择学说D.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
画家生物学家
A.曲艺凤阳花鼓B.唐诗五言绝句C.垃圾塑料垃圾D.英语阿拉伯语
近日,在网络上出现了大量巴拿马猴子用石头砸坚果,或者是猴子拿石头砸人的照片,经过生物学家的考察发现,巴拿马猴子已经开始使用石制工具作为自己生活的辅助用品。专家由此推测,巴拿马猴子已经进入了石器时代。上述论证若成立,则必须补充的前提是
A.巴拿马猴子的生活方式让人们想到300多万年前的祖先,他们最初的生活方式也是如此B.开始使用石制工具作为生活的辅助用品是灵长类动物进入石器时代的标志C.西非的黑猩猩、泰国的猕猴以及阿拉伯的狒狒,使用石器的历史大约都有700年了D.人类作为灵长类动物可以衍生出自己的文明,但猴子仅是聪明了一些,却没有自我意识
长期以来,合成生物学家都对人造细胞抱有很大希望。与一般简单的合成结构相比,相对复杂的人造细胞更,能够迅速感知环境中的化学变化并模仿天然细胞产生反应。不过,天然细胞的功能和特征是在悠远历史中进化形成的,要实现人造细胞与天然细胞,恐怕仍需漫长的研发历程。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敏感难分伯仲B.顽强珠联璧合C.活跃相得益彰D.精密并驾齐驱
长期以来,古生物学家只能依靠显微镜,才能看到志留纪有颌类古鱼的一点骨头碎片或者细小的牙齿。在志留纪地层中找到完整保存的古鱼,是世界各国古生物学家们梦寐以求的“圣杯”。现在有考古团队找到了它,它来自4.23亿年前,只有20厘米,有着盾皮鱼的身体,却有硬骨鱼才有的嘴巴。在这条名为“初始全颌鱼”的化石发现之前,演化谱系假定盾皮鱼和硬骨鱼、软骨鱼之间夹着棘鱼。而现在,这一点被推翻了,是盾皮鱼的一支演化出了硬骨鱼。有教授撰文称,“这可说是自始祖鸟,即第一块在恐龙和鸟类间架起桥梁的化石以来,最激动人心的化石发现之一”。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盾皮鱼、硬骨鱼与软骨鱼最早出现在志留纪时期B.志留纪有颌类古鱼化石对了解鱼类演化非常重要C.“初始全颌鱼”的发现颠覆了原有的演化认知D.鸟类或许从“恐龙—始祖鸟—鸟类”演化而来
借由不同标本的体重与年龄,古生物学家可以绘制出霸王龙的成长曲线。结果表明,霸王龙成年后的平均体重约为5.2吨,它们在性成熟前后有一个生长高峰,可以长到7吨左右。另一方面,霸王龙的新陈代谢应该比狮子慢,但比现存的最大爬行动物——科莫多巨蜥要快一些。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得出,在白垩纪末期的地球上,平均每109.9平方千米应该就生活着一只霸王龙。再用种群密度乘以霸王龙生活的区域面积,可知每一代霸王龙大约有2万只个体。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是
机械唯物主义对于()相当于()对于生物学家
A.唯物主义者宇宙大爆炸B.哲学家自然选择C.辩证唯物主义细胞学D.地质学家板块漂移说
【材料】①在基因时代,生物学家们收集分子层次上的癌症成因信息,这些信息使他们开始质疑传统的癌症分类法即根据肿瘤出现在身体中的位置来分类癌症。
②研究者们认识到传统的分类法应该被根据突变种类的分类法取代,正是这些突变使得细胞以不受控制的形式生长而形成肿瘤。
③如果两个患者的肿瘤存在于完全不同的器官组织之中,却由相同的突变引发,其间的共同点可能比那种存在于同一个器官中却由不同的分子机制引起的肿瘤更多。
④(),两个表面上看起来患有同种癌症的病人却可能会因为决定性突变的不同而有着非常不同的结果。
⑤一旦不再将癌症视为一种依据解剖学定义的疾病,转而集中注意这些分子异常,治疗就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场竞赛了。
⑥常规的化疗和放疗对分裂中的细胞特别有杀伤力,所以能够对总在高速生长的肿瘤细胞形成显著伤害。但它们同时也要求身体的其他部分付出高昂的代价。
⑧治疗可能需要采用靶向药物的鸡尾酒疗法,鸡尾酒的配方随肿瘤的突变随时调节。虽然很难,但理论上这种治疗方法应该比目前应用的方法有效得多,同时副作用也小得多。
⑨艾滋病明显就是这种情形,采用抗逆转录酶病毒药物的鸡尾酒疗法能够减慢病毒的复制,使得感染HIV的人可以忍受着这种感染活到老年。如果发现病毒对某种药物产生抗药性,就换用另一种药物。
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遗传学家们发现了BRCA1和BRCA2,这两个基因与超过半数的乳腺癌遗传类型有关。
这两个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掌管DNA修复,因此当它们有缺陷时,细胞变得更有可能累积那些将引发癌症的突变。
但这种遗传型变异仅占乳腺癌变异的10%,所以在治疗乳腺癌和其它肿瘤的问题上,当前最需要也最艰巨的努力在于识别那些在个别细胞中自然产生的致癌突变。
为此,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将致力于完成25000例个体肿瘤的DNA测序,建立50种最常见的癌症的突变记录档案。
【材料】哈佛大学生物学家马丁·诺瓦克写道“合作是进化过程中创造力的源泉,从细胞、多细胞生物、蚁丘、村庄到城市莫不如此。”人类在力求迎接全球新挑战的同时,必须找到新的合作方式。利他主义必须是合作的基础。
愿意无私向他人伸出援手,提升了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活品质。事实上,这甚至可能是生存的必要条件。我们必须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并尽可能让更多人知道。
但奉行利他主义原则需要进行取舍。即使自己有可能从中受益,负责任的投资者也绝不会轻率地利用客户一生攒下的积蓄进行冒险投机;一位充满爱心的公民总是先想到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何种影响;无私的一代会处处关爱地球,而这恰恰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宜居的世界。利他主义让所有人都能更好地生活。
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似乎过于理想化,毕竟,心理学、经济学和进化生物学普遍认为人类的本性同样是自私的。但过去30年的研究表明,真正的利他行为确实存在,而且可以超越亲属和社区,兼顾人类甚至是其他物种的普遍福祉。此外,利他主义者并不一定会因善举而受损;相反,在自私者为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的同时,利他主义者往往会间接受益于自己的善举。
社会也可以向利他主义转化,这样的社会甚至可以比自私型社会更美好。对文化演变的研究表明,人类价值观可以以超过人类基因的速度发生变化。因此,如果要建设一个充满关爱的世界,我们必须先意识到利他主义的重要性,接着需要在人与人之间培育利他主义,并推动社会的文化变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过去,老一辈古生物学家要想看清化石细节,得用放大镜乃至高倍显微镜配合钢针一点点抠,不仅辛苦、费眼,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化石。借力显微CT扫描不仅可以观察到动物“深藏不露”的精细构造,还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化石完整性。仅两毫米长的节肢动物幼虫,在显微CT扫描下,腿肢上微米级别的刚毛都清晰可见,腹腔内的软体结构也映入眼帘。正是凭借显微CT技术,云南大学古生物学团队率先发现了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动物中枢神经系统。这段文字旨在强调
A.显微CT技术掀起了化石观测的“革命”B.科学的每一点进步都有赖于技术的发展C.云南大学古生物学团队凭借显微CT技术取得了科研成果D.我国科学家率先发现了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动物中枢神经系统
2016年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个日本生物学家叫大隅良典。他研究出来的细胞自噬原理就是细胞内的一些膜,会把细胞质吞噬,吞噬以后,经溶酶体处理。由此可推知()。
A.自噬体和溶酶体的功能是一样的B.通过细胞自噬能够加快废旧细胞器的处理速度C.膜吞噬细胞质有特异性D.细胞自噬的机制发生问题以后,细胞内的能量转化的效率会提高
同样一条鱼,生物学家根据生物分类的原则把它称为“蓝鳍金枪鱼”,厨师则根据他对食材的用途的认识把它称为“优质食材”。这体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依据新课程理论,为课文《自然之道》(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写一篇教学设计。1.结合学生特点2.教学过程要具体3.体现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业余的生态生物学家具有纯朴的科学力量细致地观察了自然世界,他们的观察成果可以为专业生态生物学家所利用。例如东英格兰诺福克郡的马沙姆家族记录家族土地上的动植物生长周期长达211年之久。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削弱上述观点
恐龙的灭绝是生物学家们一直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但无论把它________于地壳的运动、火山的爆发、气候的变化、新生代第三季的来临乃至是星外来客,都有许多难以________的地方,唯有“物种的老化”这一原因是所有研究者们所公认存在的。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归咎自圆其说B.追溯自圆其说C.归咎融会贯通D.追溯融会贯通
材料
文中引用马丁·诺瓦克的观点是为了强调合作的①普遍性②重要性③相对性④偶然性⑤阶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