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男童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家里养猫的,预防需注意这4点狂犬病流浪猫症状

昨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位一岁的男童被猫抓伤后得了猫抓病。

据悉,一个月前多多的妈妈从外面抱回了一只小猫,小猫抓伤了多多,家长并未在意。近半个月来多多反复发烧,找不到原因。到医院通过会诊检查确诊多多患上了猫抓病。

医生告诉家长,猫抓病常见于儿童,是一种以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且猫抓病有潜伏期,易发生漏诊和误诊。通过针对性治疗,多多的体温得到了控制。

可能一些家长对于狂犬病比较熟悉,猫抓病的了解甚微。

那么猫抓病是什么?

怎么判断孩子感染了猫抓病呢?

被猫抓伤了怎么办?又该怎么预防呢?

猫抓病又称良性淋巴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的动物性传染病,好发于秋冬季,60%~90%的患者是儿童和青年人,是导致儿童和年轻成人慢性淋巴结肿大的最常见病因。

绝大多数猫抓病是由汉赛巴尔通体所引起。患者发病前通常有被猫抓伤或与猫密切接触史。

汉赛巴尔通体常存在于猫的口咽,猫感染后,会形成菌血症,并通过猫身上的跳蚤等寄生虫,在猫群中传播,所以猫的带菌率相当高。

有报道称,宠物猫的感染率达40%,流浪猫带菌率会更高。带菌猫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带菌猫咬伤或抓伤皮肤、或者舔人的伤口,就有可能将病原传染给人。

孩子在摸猫的时候被猫抓伤、咬伤、舔舐后3-10天,如果孩子伤口附近皮肤出现发红、肿胀,形成斑丘疹,相应区域的淋巴结会肿大、化脓,还有可能出现发热、头痛、乏力、腹痛、食欲下降等表现。

少数情况下会出现肌痛、关节痛、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结膜炎、视力异常等症状,这表示孩子可能感染了猫抓病。

猫抓病一般预后良好,不留有明显后遗症。猫抓病治疗病程相对较长,免疫能力正常人群经治疗约半年左右可痊愈,一般不留有明显后遗症。

但是如果孩子自身免疫能力较差,同时不经规范抗感染治疗,可出现严重并发症。

①脑病

脑病主要指的是脑炎或者脑膜炎,病情轻者可以很快恢复。病情重者,症状可以存在好几周,有时候还会有神经症状,比如昏迷、抽搐,但是一般半年之后可以完全恢复,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残疾或者死亡。

②神经性视网膜炎

神经性视网膜炎是由黄斑渗出液引起的视神经水肿引起的急性视力丧失综合征。神经视网膜炎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烧,不适和单侧视力模糊。一些患者出现星状黄斑渗出液。多数患者可以康复,少数患者可能影响视力。

如果抓伤孩子的猫是自家的猫,且猫的身体健康,一直在室内生活,已经接种了疫苗和定期驱虫,如果抓伤得不严重,家长可以自行给孩子处理伤口。当然,去医院就诊是最好不过了。

如果抓伤孩子的是野猫,或者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猫,家长需要这样做:

①流水冲洗伤口

如不幸被猫咬伤、抓伤后,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尽可能挤出伤口中的血液,并用碘伏消毒。

②去医院就诊

紧急处理完伤口后,需尽快到医院就诊,根据伤口情况选择接种狂犬疫苗、狂犬病免疫蛋白以及破伤风针等治疗手段。如出现“猫抓病”的任何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③药物治疗

被猫抓伤的伤口可能会发生疼痛甚至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甲硝唑等药物,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红霉素软膏等外用消炎药物。

此外,伤口愈合结痂后可能会留下瘢痕,自觉影响美观的患者,可遵医嘱在伤口愈合前或者刚结痂时局部使用表皮生长因子,预防组织过度增生。

①定期给家里的猫驱虫

此外,家长还需定期给猫修剪指甲,这样可以减少被猫抓伤的可能。

②减少让家里的猫出门

猫和狗不一样,猫不需要经常遛,应避免家猫与野猫、流浪猫的接触,特别是春季,猫咪发情期,减少家猫出门的机会。

③不要乱摸猫

1岁以下的小猫更容易感染汉赛巴通体,免疫功能较弱的孩子应避免与小猫接触。如果孩子身上有伤口,也要减少和猫亲密接触,和猫接触后要及时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路边的野猫不要逗。

④收养流浪猫要先送宠物医院

如果家长想要收养流浪猫,建议在孩子一岁前不要随便带流浪猫回家,如果要带流浪猫回家,要先去医院给猫做体检、驱虫、打疫苗等等,全身检查没问题后再带回家。

总的来说,如果自家的猫是健康的,经过科学喂养、打过疫苗和定期驱虫,孩子被抓伤经过处理后基本不会出现严重后果,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THE END
1.正常狗有狂犬病毒吗三、狗狗得狂犬病的治疗方法 很不幸的是现在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狗狗一旦狂犬病发作,死亡率就百分之一百。只能通过一些方法来预防狗狗得狂犬病。 四、狂犬病的预防方法 1.定期检查 定期带狗狗去医院体检,最好是一年一次。而且还有定时给狗狗打疫苗,驱虫。 https://www.isdpp.com/xq-5639.html
1.猫咪体检攻略:必备检查项目与体检前注意事项指南2024版一、猫咪常规体检项目介绍 猫咪的常规体检项目包括体表检查、耳道检查、寄生虫检查、皮肤检查、神经学检查等。除此之外,还有血常规检查、三项传染病筛查以及粪便检查等。根据猫咪个体的合作态度和医生的技巧,整个检查通常需要2到10分钟。 二、宠物医生的技巧与猫咪的合作态度 宠物医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以便在无需主人...https://m.tijian8.com/post/E2033Bc0aDAE.html
2.猫咪艾滋检测:守护爱宠降的隐形盾牌艾滋病检测定期进行猫咪艾滋检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够及时发现感染情况,为猫咪提供及时的治疗和护理,还能有效防止病毒在家庭宠物间的传播。特别是对于那些经常外出、与其他猫咪有接触,或是曾经经历过流浪生活的猫咪,更应被视为高风险群体,定期进行筛查。 检测过程通常简单快捷,大多数兽医诊所都能提供此项服务。一般采用血...https://www.aidsjc.com/jiance/48752.html
3.猫狂犬病检测猫体检可以看狂犬病吗 猫咪体检是可以看出来狂犬病的,猫咪如果患了狂犬病的话,那么出现的症状是比较多的。 判断猫有没有狂犬病很简单,猫含有白血病会出现目光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抽搐、不进食等症状。 狂犬病是一种极烈性病,一旦发病,短时间内就一定会死亡。理论上动物个体越小,发病越早越快,死亡也越快。像猫...http://m.boqii.com/article/345808.html
4.猫咪狂犬病毒(了解猫咪狂犬病毒)宠物美容接种疫苗是预防猫咪感染狂犬病毒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消毒,定期为宠物驱虫,也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五、遇到流浪猫怎么办? 包括狂犬病毒,流浪猫很可能携带各种传染性疾病。应该远离并报告当地动物管理部门、不要私自触摸或喂食,如果发现流浪猫。 六、家养猫需要定期检查 ...https://www.pettb.cn/article-12384-1.html
5.患者被收养已接种狂犬疫苗的流浪猫咬伤,咨询是否需要接种疫苗...我20天前收养了一只流浪猫,已经给它打了狂犬疫苗,但刚刚它不小心把我咬伤了,我需要打疫苗吗? 王乾坤医生主治医师 需要的。虽然流浪猫已经接种了狂犬疫苗,但仍然有可能携带病毒。人被咬伤后,有感染狂犬病的风险。因此,建议您立即清洗伤口,并在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 https://cont.jd.com/qa/226303363771489
6.被流浪猫抓伤得狂犬的概率不是“极低”,而是是否有这个概率都存疑很多同学在缺乏调查的情况下,面对“被流浪猫抓伤”这个事情的想法会是“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该打还得打” 其实被猫抓伤致死不是“狂犬概率极低”,而是是否真的有实例我都搜不到,我被抓伤之后很努力去搜了都搜不到被猫抓致狂犬病的实际新闻。若有同学能提供案例欢迎打脸(需要切实的病例报告或新闻报道)(底下...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232516934/
7.网民:广东省许多地市都有免费狂犬疫苗。在汕头总能见到许多流浪猫...近年来我市及时将省下拨我市狂犬病疫苗下拨区县组织对辖区内犬只开展免疫注射,也下拨动物疫病防控专项经费给各区县组织开展相关免疫注射工作。但流浪猫、流浪狗有待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管理,方能有效控制此方面的风险。根据《动物防疫法》第三十条规定:单位和个人饲养犬只,应当按照规定定期免疫接种狂犬病疫苗,凭动物...https://www.shantou.gov.cn/cnst/jdhy/hygq/rdhy/content/post_1943765.html
8.被两个月大的流浪猫抓破会得狂犬病吗疾财普两个月大的流浪猫如果被人类抓伤,可能会感染狂犬病毒。但只要及时接种疫苗,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则可以有效避免患上狂犬病。 1、原因:两个月大的流浪猫身上可能携带狂犬病毒,而人一旦被抓伤后,就有可能导致病毒感染人体。在此期间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https://www.bohe.cn/zx/387825.html
9.流浪猫狗的粪便尿液中有狂犬病毒吗真实医生回答问:流浪猫狗的粪便、尿液中有狂犬病毒吗?(女,40岁)刘医生,我又来了,问过你才放心,今天和朋友去地里踏青,手捏住艾叶的时候,发现草丛里有动物粪便,非常近,然后就开始恐惧了。 答: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在动物的尿便当中是没有狂犬病毒的,所以你这个情况没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qa/IgVqvjVyeDAf9pbcuVeGrQ/
10.注意被流浪猫咬了一口,她高烧不退,“不会是得了新冠吧...跳蚤、虱子等体外寄生虫是巴尔通体的主要传播媒介,为猫驱虫能有效预防“猫抓病”。 减少猫咪外出、减少猫咪与跳蚤接触的几率,同时也要避免它们接触可能感染的动物。 如领养流浪猫,要为其进行全面的体检和人畜共患病筛查。 如不慎被猫抓伤,要立即用肥皂水冲洗患部,并进行消毒。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7/13/c3761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