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人类、动物的和谐健康是相互依存的,只有践行“同一个健康”理念,才能实现消除狂犬病的最终目标。
在“同一个健康”理念下,我国已形成由政府主导、多部门紧密配合的防控机制,并建立了中国消除狂犬病路线图。经过多年的努力,自2007年起,我国人间狂犬病发病数已实现17年连续下降[2],这是我国在狂犬病防控方面取得的阶段性胜利,更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重要成果。
2004年《传染病防治法》正式颁布,明确规定发现狂犬病病例后需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2005年卫生部发布了《全国狂犬病监测方案》,在山东、湖南、贵州、安徽、江苏、广西6个省份15个区县设立了监测哨点,监测内容包括常规疫情监测、实验室检测和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情况监测[3]。
1991年卫生部出台《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规定了狂犬病防治管理工作中公安部、畜牧兽医部、乡镇政府和卫生部门的分工和职责。
1996年狂犬病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也就是可能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需要采取严格预防、控制等措施的疫病。
2016年国家疾控中心发布《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犬传人狂犬病在我国得到明显改善。
未能及时获得暴露后处置是导致狂犬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回顾分析我国2006-2012年报告的10,971例狂犬病病例,结果显示,65%的患者未进行伤口处置,88%的患者未接种狂犬病疫苗,97%的患者未注射被动免疫制剂[4]。
随后,我国政府开始推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的规范化建设,截至2019年,我国共建设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29,106家。
根据监测点的数据统计,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狂犬病暴露后处置的人数提升15倍,2016-2018年,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率超过80%,被动免疫制剂的注射率也从2005年的8.6%提升至52.8%。
随着暴露后规范处置率的不断提升,我国人间狂犬病报告地区大幅减少,2007年全国984个区县有病例报告,2020年仅有143个区县出现人间狂犬病,下降幅度超过85%[3]。
2016年以来,我国的犬密度平均为7只/100人。对17个地区采集的185份疑似狂犬病动物脑组织进行分析发现,狂犬病病毒阳性率为78%,在看似健康的犬中,狂犬病病毒阳性率仍为0.33%。
202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明确要求,养犬单位和个人必须确保犬只例行疫苗接种,并登记接种证书,携带犬只出户的,应按照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
2022年农村农业部印发的《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指导意见(2022-2025年)》指出,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可根据辖区内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对狂犬病等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各省结合实际情况,陆续出台管理条例,例如,北京市规定3月龄以上犬只全部免疫;上海市规定城市化地区内每户限养犬一条,并强制对其实施免疫;2024年5月,《贵阳市城镇养犬管理条例》正式发布,依据条例要求,将会有144家单位向养犬人提供免费兽用狂犬病疫苗。
一项调查显示,2006-2017年重庆犬只的免疫覆盖率仅为4%,2021年对广西部分村庄调查发现,只有19%的村民为自家犬只接种过疫苗[3]。而2019-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犬只狂犬病免疫抗体合格率却超过87%[5]。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狂犬病发病数持续下降,2022年和2023年报告发病数分别为143例和131例,报告病例地区范围逐渐缩小,但农村仍为发病的主要区域。近年来,随着宠物热的兴起,狂犬病暴露人数也呈现上升趋势。因此,不管是生活在城镇还是农村,我们都应该依法养犬,按时为犬接种疫苗并进行登记,带犬外出时,用犬绳牵领,以降低犬伤人和疫病的传播风险。万一被咬伤抓伤,应尽快至医院处置及接种狂犬病疫苗,并合理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参考文献
[1]MinghuiR,StoneM,SemedoMH,NelL.Newglobalstrategicplantoeliminatedogmediatedrabiesby2030[J].LancetGlobHealth.2018,6:e828–9.
[3]TianrenShen,SusanChristinaWelburn,LongSun,etal.Progresstowardsdog-mediatedrabieseliminationinPRChina:ascopingreview[J].2023.12:30-47.
[4]GuoC,LiY,HuaiY,RaoCY,LaiS,MuD,etal.Exposurehistory,postexposureprophylaxisuse,and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humanrabiescasesinChina,2006–2012[J].SciRep.2018,8(1):17188.
[5]华亚,何随彬,朱苗红,等.2019—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犬狂犬病免疫情况分析[J].中国兽医杂志.2022,67(84):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