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德全名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法国人,是世界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化学家。他在法国人的心目中,地位有多高呢?
在2005年,法国国家二台举行了一个评选活动,评选“最伟大的法国人”,他的得票仅次于戴高乐。关于巴斯德故事有许多,从这些故事中,可以让大家对其他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大家都知道狂犬病是一种古老又可怕的传染病。人和家畜被狂犬咬伤之后,都会患上狂犬病。这几乎是温血动物的噩梦。而且时至今日,也没有药物可以治疗发病后的人畜。
在19世纪,狂犬病每年都要夺走数以百计法国人的生命,由于当时没有疫苗,也没有免疫球蛋白,对付狂犬病,人们只能使用烧红的铁棍烙烫伤口。因为欧洲人相信,火焰与高温可以净化一切事物,包括肉眼所看不见的细菌。
只要是被狂犬咬伤的人们,都会被村庄中的壮汉们强制压到铁匠铺,请铁匠用烧红的铁棍烙烫伤口,想藉此“烧”死看不见的细菌,但是如此原始、残酷的作法,并没能有效的治疗狂犬病,反而常常加速患者的死亡。
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在很多领域都取得过巨大成就,30多岁时就已享誉世界了。
1880年,法国农村流行着可怕的鸡霍乱,鸡群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法国政府邀请巴斯德去参与对这一疫情的研究,巴斯德也决心去攻克这种瘟疫。
研究中,巴斯德发现,这种致病的微生物能在鸡软骨做成的培养基上很好地生长,一小滴新鲜的培养物就能迅速杀死一只鸡。研究过程中最幸运的发现是:当某些鸡用老的、不新鲜的培养物接种时,它们几乎都只有些轻微的症状,并很快恢复健康。
1881年,巴斯德全面改进了减轻病原微生物毒力的方法,实践证明,凡是注射过低毒性培养基的鸡,再注入毒睡足以致死的含有病菌新鲜培养基时,就会具有抵抗力,病势轻微,甚至毫无影响。这说明患过某种传染病并得到痊愈的动物,以后对该病有免疫力。预防鸡霍乱的方法由此找到了,将减毒培养基做成的疫苗给鸡注射,及时地控制住了疫情。
当时还曾出现了一种侵袭牛和许多其他动物包括人在内的严重传染病。巴斯德证明了炭疽杆菌是这种病的致病因素。在这一细菌的基础上,他吸取古代免疫手段的经验,发明了一种弱株炭疽杆菌,用这种弱株给牛注射,会使这种病发作轻微,而无致命危险,并且还会使牛对此病的正常状况产生免疫力。
巴斯德公开演示证明了他的方法会使牛产生免疫力,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人们很快就认识到他的方法可用于许多其他传染病的预防。
这一连串的发现,导致了巴斯德对减弱病免疫法原理的确认,使他产生从事制造抗炭疽的疫苗的设想。
巴斯德把炭疽病的病菌培养在温度为42~43℃的鸡汤中。这样,此病菌不形成孢子,从而选择出没有毒性的菌株作为疫苗进行接种。巴斯德是世界上最早地成功研制出炭疽病减毒活性疫苗的人,从而使畜牧业免受灭顶之灾。这个方法大大激发了科学家的热情,人们从此知道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免除许多传染病。
早在1880年底,就有一位兽医带着两只病犬来拜访巴斯德,并询问:“能不能利用病犬的唾液制成狂犬疫苗呢?”
1881年,巴斯德组成一个三人小组开始研制狂犬病疫苗。他们希望从采集病犬的唾液进行研究,但这种采集十分危险。巴斯德和他的团队冒着被咬伤的危险采集狂犬的唾液,一次,巴斯德为了收集一条疯狗的唾液,竟然跪在狂犬的脚下耐心等待。
然后巴斯德把采集到的唾液注射到健康犬只的大脑中,过了一会,这只健康的犬就发病死亡了。
不过,本轮动物实验后证明病毒并不是从犬的口腔分泌出来。之后,在经历了许多困难与失败后,巴斯德在患狂犬病的动物脑和脊髓中发现一种毒性很强的病原体(现经电子显微镜观察是直径25纳米~800纳米,形状像一颗子弹似的棒状病毒)。从而推论出狂犬病病毒应该都集中于神经系统。
在细菌学说占统治地位的年代,巴斯德并不知道狂犬病是一种病毒病,但从科学实践中他知道有侵染性的物质经过反复传代和干燥,会减少其毒性。
因此他大胆地提出一个设想,利用兔子来减低狂犬病毒的活性,巴斯德把分离得到的病毒连续接种到家兔的脑中使之传代,然后再从患狂犬病死亡的兔子身上取出一小段脊髓,悬挂在一支无菌烧瓶中,使其干燥,看它是否有致命的危险。
多次实验发现,没有经过干燥的脊髓,是极为致命的,而经过干燥的脊髓,却没那么致命。如果将未干燥脊髓研磨后将其和蒸馏水混合,注入健康的犬只体内,狗必死无疑;相反的,将干燥后脊髓和蒸馏水混合注入狗的身上,却都神奇的活了下来。
巴斯德于是推断出干燥后脊髓的病毒已经死了,至少已经非常微弱。因此他把干燥的脊髓组织磨碎加水制成疫苗,注射到犬只脑中,再让打过疫苗的狗,接触致命的病毒。
经过反复实验后,接种疫苗的狗,即使脑中被注入狂犬病毒,也都不会发病了!在试验取得进展之后,巴斯德开始着手制备狂犬疫苗,他把多次传代的狂犬病毒随兔脊髓一起取出,悬挂在干燥的、消毒过的小屋内,使之自然干燥14天减毒,然后把脊髓研成乳化剂,用生理盐水稀释,制成原始的巴斯德狂犬病疫苗。
1885年,一位几乎绝望的母亲,带着被狂犬咬伤的9岁小男孩梅斯特,来到了巴斯德实验室门口,哀求巴斯德救救她的孩子。
为了不眼睁睁看着男童死去,巴斯德决定为梅斯特打下人类的第一针狂犬疫苗,这时距离约瑟芬被狗咬伤已经4、5天了;就给这个孩子注射了毒性减到很低的兔骨髓乳化剂,然后再逐渐用毒性较强的乳化剂注射,巴斯德的想法是希望在狂犬病的潜伏期过去之前,使他产生抵抗力,结果巴斯德成功了,孩子得救了。
在治疗约瑟芬的过程中,有人提出:“把孩子当试验品是不道德的,我们不知道应该用在人身上的剂量。”巴斯德的回答则是:“我确定我是在救一个孩子的命,而不是在试验我的疫苗。”
每天晚上,巴斯德都彻夜不眠的等待,5天、10天过去了,少年注射了十几针的乳化剂,一个月后,少年健朗如常,安然返回家乡。
巴斯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能从狂犬病中挽救生命的人。
消息传开,国内外络绎不绝的患者蜂拥而至前来注射疫苗,狂犬疫苗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在狂犬病疫苗研究上的努力使得巴斯德更加赢得法国民众的尊重,1888年,法国政府为表彰他的杰出贡献,成立了巴斯德研究所,他亲自担任所长。1889年,生产工艺已经比较成熟的狂犬病疫苗正是由巴斯德研究所推向市场,并开始广泛使用。
事实上,不仅狂犬疫苗,巴斯德在鸡霍乱、炭疽病、蚕病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发明的“巴氏消毒法”至今仍在被应用。
虽然荣誉满身,但在治病救人上,巴斯德从来不以社会地位为限制,从来不因患者身份有所差别,更不会利用疫苗谋取利益,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终生未改的信念:利用研究结果获利是学者的耻辱。
怀揣一颗仁爱之心的巴斯德,是真正的“疫苗之王”。
而在巴斯德的研究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东西的身影:显微镜。
可以说,显微镜的发展是现代科学最重要的基础之一。
显微镜在孩子学习科学中的作用,就像地图仪在孩子学地理中的作用。
有了显微镜,孩子就等于有了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他就开始学会观察身边的万物。而观察就是科学的第一步。
而且使用显微镜是很快乐的事情,能够贯彻快乐教育的目标,不要把学习当任务,学习本身就是快乐的源泉。
我记得我小时候上初中,最喜欢上的就是生物实验课。因为可以使用显微镜。但是,那时候学校装备不足,通常是四五个同学用一个显微镜,所以我往往只看了一眼,就要被推开。
我那时候就想,要是有钱了,我就买一个显微镜。
要让孩子具有科学素养,最好的方法就是给孩子配一个显微镜。
买显微镜有讲究,太贵重的没必要,太便宜的看起来模糊,起不到效果。反而让孩子失去兴趣。
大家可以买一些品牌的,比如NationalGeographic国家地理儿童显微镜,这是由德国Bresser宝视德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推出的。
这台显微镜一共有3个物镜,分别是4倍、10倍和40倍,再加上目镜的倍数,这台显微镜可以实现40倍-640倍的放大效果。
为了保护孩子的视力问题,目镜用的是高清镜片,成像清晰,LED光源非常柔和,能保护孩子的视力。
另外,这款显微镜除了直接在目镜上观察外,都还可以利用手机的相机观测!非常方便。
让孩子用显微镜观察,他就能更了解这个世界。对于最近的冠状病毒,他也能知道,这些都是由一些我们看不见的东西造成的。所以我们出门要戴口罩,要勤洗手。
家里的大件小件,都可以试着观察,各种树叶、沙子什么的,同样可以。
妈妈的头发,爸爸的胡子,卫生间里捉到的小飞虫,一颗坏掉了的蓝莓,以及,咬了一口的麦丽素……
调镜头、制标本、做观察,生物启蒙,真是不知不觉就进行了。
变倍目镜、手柄、调焦手轮、物镜、载物台、滤光盘……另看它小,但相当专业。
而且是专业儿童显微镜,目镜使用高清镜片,能保护孩子的视力,不像一些劣质的镜片,会影响孩子的视力。
还有,它的光源也很贴心,是LED电光源,不会像平时我们日常所使用的灯那样产生闪烁,伤害眼睛,光线也比较柔和,不会刺眼。
光源也可以调节滤光盘通光孔的大小,而且除了直接在目镜上观察外,还可以利用手机的相机观测!
小学生到中学生都合适使用,原价299元,现在团购只要1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