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判断被狗咬后是否打狂犬疫苗,主要的依据就是伤口的情况。
“医生,这按时打了狂犬病疫苗,为何还是得了狂犬病呢?”
到了医院以后,医生给他冲洗了伤口,并且让他尽快去疾控中心接种狂犬疫苗和血清。随后,小刘就赶紧去了疾控中心,严格按照要求打狂犬疫苗。然而,小刘在打了第3针后的第8天的时候,突然出现了头痛、发热的症状,而且情绪还比较暴躁。家人看到情况不太对,就赶紧把小刘送到了医院。
在当天夜里,小刘因为病情严重,被送往了抢救室。不幸的是,医生并没有把小刘从死神手里拉过来,最终小刘还是离开了人世。
1.为什么小刘按时接种了狂犬病疫苗,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被狗咬了以后,如果尽快处理伤口,并且接种疫苗,那狂犬病就不会发作。
但是,需要注意,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并不是就意味着百分百预防狂犬病。
对于小刘来说,他狂犬病发作可能有多种原因。具体总结为以下几点:
狂犬病疫苗还没有产生足够多的抗体:
虽然说狂犬病抗体可以杀灭狂犬病,但是这抗体的量如果太少,那就起不到太强的预防作用。
一般来说,如果被狗咬伤以后,除了需要打疫苗以外,还需要打病毒血清。病毒血清的本质就是狂犬病抗体,直接打病毒血清,就可以降低人体内的狂犬病病毒数量,进而降低狂犬病的发病风险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狂犬病血清的价格是比较贵的,而且很多人不知道它的重要作用,因此会有不少人拒绝打病毒血清。虽然说医生告诉小刘打病毒血清,但是他到底是否打了,都不得而知。
疫苗失效:
客观来说,狂犬病疫苗失效的原因还是有可能存在的。
对于大多数医院或者疾控中心来说,都会有专业的人员对疫苗进行检查和保存。如果发现超过了疫苗的有效期,那就会及时补充的。
但是,在现实中,可能会有一些狂犬疫苗因为保护不当而失效。
如果被狗咬了以后,接种了失效的狂犬病疫苗,那肯定就无法起到保护作用,所以狂犬病发作也就不足为怪了。
病毒数量多,并且毒力强:
不得不说,流浪狗和家养的狗相比,前者更容易携带狂犬病病毒,而且毒力还可能会更强。
我们都知道,流浪狗在外面游荡,它们吃的东西都是比较脏的,而且它们还更容易得皮肤病。
与此同时,流浪狗之间还可能会相互撕咬。彼此之间咬伤以后,就可能会相互传染。因此,处于这种环境下的流浪狗,相对来说,携带的狂犬病就更多,并且病毒的毒力还可能会更强。#健康科普大赛#
要想消灭这么多的狂犬病病毒,那就需要更多的抗体。如果人体产生的抗体不足以把病毒杀灭,那就增加狂犬病发作的可能性。
2.被狗咬了以后,就一定需要打疫苗吗?
可能大家比较关心,被狗咬了以后,一定要打疫苗吗?其实,并不一定的。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了,自己被狗咬了以后,去医院询问是否需要打疫苗,医务人员都异口同声地说建议打,这是咋回事呢?其实,这并不是医务人员骗钱,而是怕承担责任。假如有100个被狗咬的人去问医务人员是否该打疫苗,假如医务人员告诉他们不打,但是最终引发了狂犬病,那医务人员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一般来说,被狗咬后,伤口可以分为3类,具体总结为以下3点:
一级暴露:
符合这种情况的,主要有3种类型,即接触或者喂养动物、完整的皮肤被狗舔、完整的皮肤接触了狂犬病毒或者狂犬病感染者的分泌物或者排泄物。
二级暴露:
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即皮肤被轻微咬伤、轻微抓伤或者擦伤。
三级暴露:
三级暴露的情况,比前两种都要严重。具体的包括贯穿皮肤的咬伤或者抓伤、破损的皮肤被舔舐、开放性伤口或者粘膜被唾液污染、被蝙蝠咬等。
一级暴露是不需要特别处理的,但是这个情况,需要得到专业人士的确认才行,非专业人士不一定能判断得准确;二级暴露,需要处理伤口,而且还需要打狂犬疫苗;三级暴露的处理相对麻烦一些,不仅需要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疫苗,还需要注射狂犬病血清或者狂犬病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