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判断为正确的用“√”,判断为错误的用“”)
1.病毒是自然界已知的最小的微生物,不会危害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干扰动物实验的结果(×)
2.实验动物科学是研究实验动物的一门新兴学科。(×)
3.实验动物学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4.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实验动物最终目的是实现实验动物标准化。(√)
5.实验动物科学就是研究关于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动物实验规范化的科学。(√)
6.实验动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它是附属于生命科学的一门非独
立学科。(×)
7.实验动物科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科研单位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
8.实验动物科学已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基础科学门类,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前沿学科。(√)
10.实验动物医学就是研究实验动物的各种疾病包括传染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以及恶劣环境所
致疾病的科学。(×)
11.凡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就称为实验动物。(×)
12.实验动物都是哺乳动物。(×)
13.比较医学是对动物的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14.近交系动物、免疫缺陷动物和悉生动物等新的实验动物品种或新的模型动物的培育成功为实验动物科学独立
于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
15.每一个新的实验动物种系或新的模型动物的出现都给生命科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16.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动物实验规范化是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潮流,势在必行。(√)
17.实验动物标准化和法制化管理,使21世纪世界各国实验动物发展的总趋势。(√)
18.转基因动物模型因为投入成本大、技术要求高、实用性不强,导致各国的生产企业在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开发
和生产上踯躅不前。(×)
19.21世纪实验者将可在网络上查找、购买自己所需的实验动物。(√)
20.动物保护与动物福利将成为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
21.测定人体30亿个核苷酸序列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开端,结构基因组学将成为21世纪生物学的核心。
(×)
22.人类第一个基因组草图的完成,标志着生命科学将进入结构基因组研究的时代。(×)
23.目前人们对确定的3万多个人类基因的功能仍不清楚,因此生命科学随着进入到一个新的纪元——后基因组
时代,即结构基因组的研究。(×)
24.“3R”运动的最终目的是终止动物实验。(×)
25.动物实验的减少原则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绝对减少动物实验的数量。(×)
26.动物实验的替代原则就是力求以动物实验替代临床试验。(×)
27.动物实验的替代原则就是以低等生物、微生物或细胞、组织、器官甚至电子计算机模拟、替代或动物实验。
(√)
28.动物实验的优化原则就是选用高质量的实验动物进行动物实验。(×)
29.动物实验的优化原则主要指实验技术路线和手段的精细设计和选择,减少实验动物的紧张与不适,减少动物
的痛苦,从而使动物实验有更准确的结果。(√)
30.“3R”运动反映了实验动物科学由技术上严格要求转向人道主义的管理,提倡实验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的国
际总趋势。(√)
31.实验动物质量的不标准,会导致动物实验的敏感性、重复性差,致使动物浪费严重。(√)
32.实验动物质量的不标准,会导致动物实验的敏感性、重复性差,致使科研论文的科学性及可行性降低,在国
际学术界得不到公认。(√)
33.实验动物质量的不标准,会导致动物实验的敏感性、重复性差,致使生物制剂、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
试验得不到承认,影响出口。(√)
34.若一个科研课题的经费为5万元,动物耗费5千元,占整个课题经费1/10,但1/10的经费可影响5万元经
费的成败。(√)
35.动物实验可用计算机模拟、细胞培养等体外方法替代,因此实验动物在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是可以替代
的。(×)
36.所谓动物福利,就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
37.不同的病毒对自然宿主、人和其他动物的致病性是不一样的。(√)
38.病毒mRNA在转录时,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及其他物质。(√)
39.实验动物病毒根据病毒对自然宿主、人和其他动物的致病性,以及干扰生物医学研究、污染生物制剂和肿瘤
移植物的程度分类。(√)
40.人畜共患病原体对自然宿主、人和其他动物均有较强的致病性。(√)
41.烈性传染病病原体对自然宿主致病性很强,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毁灭整个种群。(√)
42.病毒对干燥的抵抗力与病毒的种类有关。(√)
43.病毒不耐热,大多数病毒在55℃经30分钟即被灭活。(√)
45.强酸和强碱均能杀灭病毒,强酸作用更大。(×)
46.所有病毒对电磁辐射都敏感,特别是X射线、γ射线和紫外线。(√)
47.病毒对一般的抗菌物质如青霉素、链霉素对病毒敏感。(×)
48.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及细胞核等基本构造。(√)
49.水是组成细菌的最基本的成分,约占菌体总重量的75-80%。(√)
50.任何细菌生长繁殖均需要合适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温度和pH值以及渗透压。(√)
51.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是最有效的灭菌方法。(√)
52.日光是最有效的天然杀菌因子,起杀菌作用的主要是紫外线。(√)
53.pH值影响细菌的营养代谢活动,减弱或抑制细菌的生长,甚至引起细菌的死亡。(√)
54.实验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从实验动物个体感染发病发展到群体发病的过程。(√)
55.杀灭所有活的微生物叫做消毒。(×)
56.消毒剂不能用于灭菌。(√)
57.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
58.从传染源中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物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称为传播媒介。(√)
59.从母体到其后代之间的传播为平行传播。(×)
60.传染病在实验动物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为垂直传播。(×)
61.间接接触传播是指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
62.垂直传播从广义上讲属于间接接触传播。(√)
63.易感动物是指对某一种或几种传染病病原体敏感的动物。(√)
64.所有实验动物都可采用疫苗,提高动物的特异免疫状态。(×)
65.不同品种或不同品系的动物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具有遗传性差异。(√)
66.实验动物发生疫病时应该迅速隔离患病动物,并紧急治疗。(×)
67.研究传染病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切断病原体继续传播的途径,防止易感动物受感染。(√)
68.饲养人员和兽医技术人员应经常进行健康检查。(×)
69.实验动物发生疫病时应该及时封锁消息,处理受感染动物。(×)
70.实验动物的隔离措施主要用于新引入的动物、患病和可疑感染的大动物。(√)
71.隔离场所应设在动物饲养繁殖区中单独的房间中,小动物最好隔离在不锈钢隔离器中。(×)
72.实验动物设施周围应无传染源,不得饲养非实验用家畜家禽。(√)
73.检疫是为了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染病的发生或蔓延。(√)
74.检疫就是利用各种动物传染病的诊断方法,对实验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疫病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