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不是宠物!疫情下我们该如何对待动物伙伴?

撰文:孙全辉,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动物学博士,长期从事濒危物种保护、野生动物救护以及公众科普教育等工作。2011年加入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担任中国办公室科学家,同时承担项目管理工作

截至2月17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7万多人出现感染性肺炎,接近两千病人死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我们饲养的宠物会携带病毒吗?带它们户外玩耍时,如果接触到了野生动物,会增加携带或感染病毒的风险吗?宠物该如何防护?我们又该用什么态度对待野生动物呢?下面我来说一说这些问题。

首先要说的是,对于新冠病毒来说,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猫狗会感染此病毒,且尚未发现一例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猫狗病例。国内权威专家也对此进行了澄清。

各种各样的宠物

出于喜爱和好奇,一些人将野生动物当做宠物饲养或观赏,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兽类等,我们称之为异域宠物(“异宠”)。它们可能来自野外或是野生种源人工繁育的后代,且往往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

所有的野生动物,都不应该作为宠物来饲养。将野生动物作为宠物饲养,会给野生动物带来巨大痛苦,威胁野外种群的生存,也可能造成人畜共患病、生态入侵等风险陡升。对野生动物最好的保护,就是把它们保留在野外的栖息地。

饲养异宠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野生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它们不适合作为宠物饲养,它们的攻击性、毒性以及携带的多种病原微生物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甚至致命的影响。研究显示,在调研的1,410种人类疾病中,约有61%由动物性致病源引发。在目前已知的大约200种人畜共患病中,至少有70种与异域宠物有关。(已有的案例可搜索新闻,可见沙门氏菌、鹦鹉热感染、毒蛇伤人、鳄鱼咬伤等等。)

人类大规模圈养利用野生动物的历史只有几十年,而畜禽被人类驯化的历史少则数千年多则上万年。没有任何研究证据显示,现存的野生动物可以再被驯化,因为动物能否成功驯化是多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过程在现代无法复制。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圈养的野生动物在行为上有可能表现得驯服,但因为它们的基因没有产生适应性改变,所以它们就没有被驯化。

野生动物本身是自然的一部分。对于人来讲,应该与野生动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保护,要避免跟野生动物“亲密接触”。部分野生动物是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宿主,如果人类违背自然规律,把野生动物用于娱乐、当作宠物、用于药物,就可能增加这些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向人类传播扩散的风险,并可能危及人类健康。有些病毒甚至对于人类是致命的,目前还没有特效药。

例如,蝙蝠身上可能携带100多种病毒,穿山甲、刺猬、蛇等身上都有着大量寄生虫,浣熊还是狂犬病的自然宿主。

但最重要的,是尊重人和野生动物的安全距离,不打扰,不接触。野生动物也是人畜共患病,而不是消除消灭所有可能威胁人类安全的动物。

防止宠物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可以减少人畜共患病传播的风险。

捕杀流浪猫狗对疫情是否有帮助?

首先,对于新冠病毒来说,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猫狗会感染此病毒,且尚未发现一例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猫狗病例。捕杀流浪动物,完全没有必要。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部门和诸多媒体也已经对此明确辟谣。

我们再三呼吁大家不传谣不信谣,保持冷静、理性思考。对于已有的伴侣动物,不要遗弃,更不要恶意伤害它们。

这种扑杀行为只能加剧民众对于宠物的误解,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增加遗弃宠物的行为,让流浪动物的管理工作更加雪上加霜。有关部门也应引导宠物主科学管理自家宠物,做好相应的防护和清洁。

特别是对于犬只管理来讲,扑杀行为会破坏当地已经形成的狂犬病免疫屏障,影响狂犬病的防疫工作。控制疫情的当务之急,是有效防控人与人之间有关新冠病毒的传播。

非典之后,部分地区对于对市场上养殖销售的果子狸采取过灭杀行动。但这种“亡羊补牢”式的行为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只有从立法层面禁食野味,并加强执法监管,才能彻底根治“吃野味”这一陋习。

最后,在没有科学依据的情况下,扑杀流浪动物不但没有必要,而且是一种虐待动物的极端行为,会引起当地居民的反感,引发不必要的争议。

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

虽然还需要更多证据证明穿山甲与此次疫情有直接关系,但是保护穿山甲已经刻不容缓。

穿山甲生活在全世界的51个国家之中,而它们在这些国家均被列为濒危物种。据估计,在2000年到2013年期间,超过100万只穿山甲被盗猎和交易。在2010年到2015年间,六个大洲的67个国家和地区总计上报了1270次穿山甲罚没行动,总计罚没了120吨穿山甲制品以及46000只个体。偷猎的原因是对穿山甲疗效的吹嘘和夸大,引发市场的巨大需求,导致全球范围盗猎不断。

目前,没有科学证据显示穿山甲鳞片有医学功效,并且已经有替代的草药正在研发中,但这依然没有遏制对穿山甲的盗猎。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对穿山甲的种群数量造成严重影响。而这次疫情也进一步表明,野生动物的商业利用还存在很大的公共卫生隐患。解决这一黑色利益链条最强有力的唯一途径就是禁止全球的野生动物交易,这也是防止致命性疾病再一次爆发的重要举措。

不论是野生动物还是家养宠物,我们都应该用科学、正确的态度对待它们,保护它们。

吃野味,如何才能杜绝?

不管是野生动物还是伴侣动物(猫和狗),都是疫病的受害者,它们不应成为满足人们口腹之欲的牺牲品。

对于吃野味的人,无非是追求虚荣,认为能吃到野味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以及受到无良商家的误导迷信野味的所谓“功效”,此外还有受到好奇心趋势,希望尝鲜,其实野生动物的肉类无论口感还是营养都非常低。

面对家养野生动物,该如何处理

野生动物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把野生动物视为资源并用产业管理的方式加以对待的做法,是当前野生动物保护领域乱象丛生,各种违规违法活动屡禁不止的根源所在。

从疫病防控的角度,野生的和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都可以传播病毒,都会带来公共卫生的风险。当然,短期内野生动物产业会遭遇寒流遇到困难,但是长痛不如短痛,否则就会重蹈覆辙。另外,食用野生动物还存在食品安全、违反法律等风险。更何况,在当今社会我们完全并不需要通过食用野生动物来满足对蛋白质的需求。

总之,食用野生动物弊远大于利,应该彻底放弃,永绝后患。

食用野生动物的确有消费端的问题,例如,炫耀身份、地位、特权,历史沿袭等,但当前真正驱动消费的推手,还是现行法律依然允许出于商业目的繁育和利用野生动物。因此不能把食用野生动物的罪责全部归咎于普通消费者,否则就涉嫌为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开脱责任、转移问题。建议要吸取这次疫情的深刻教训,要深入检讨和反思现行野生动物保护体制和机制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从长远来讲,应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活动,才能防止类似的疫情再次爆发。

对于野生动物,最正确的做法就是与野生动物保持距离,保护好它们的自然栖息地。自然环境是野生动物的家园,我们不应捕捉、购买、饲养、食用、接触野生动物,发现野生动物非法交易的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等执法部门举报。

对于伴侣宠物,既然选择饲养,就应履行相应的责任,善待伴侣动物,不遗弃,不虐待,满足它们的基本需求。在疫情期间,做好个人和宠物的清洁防护。不要盲目的抛弃、驱逐乃至伤害它们。对于观望中的潜在饲养者,在选择伴侣动物之前要三思,不要盲目冲动购买、领养猫狗,不要把猫狗作为惊喜礼物赠予他人。只有确保自己和家庭可以照顾一只猫、狗15到20年的生命,才是对它们和自己负责任的选择。

如何对宠物进行消毒?

无论是否处于疫情爆发地区,饲主都要做好对自己和宠物的防护工作。

对此,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给出了八点建议:

饲主从外面回家时,先用肥皂洗手后再接触宠物。

携犬、猫外出回家后,请务必用肥皂和清水洗手。用湿巾擦拭清洁宠物的毛发,特别是面部和爪子。定期给犬洗澡(不出门的情况下,猫不需要洗澡)。定期给犬、猫驱虫。

为犬佩戴牵引绳,避免与其他动物或人产生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是尽量不要带宠物到野外,降低跟野生动物接触的机会。

不要让宠物靠近其他动物的粪便,也不要随意丢弃自家宠物的粪便。及时清理犬的排泄物,减轻社区卫生压力,保持环境整洁健康。

定期清洗消毒宠物的用品,比如牵引绳、嘴套、水盆、食盆、猫砂盆等。

定期开窗通风,使用对犬、猫友好的消毒产品,适当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宠物会感染该病毒。请参考:

养宠家庭进行消毒时,主要有三种选择:

选用宠物安全的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对人和动物都没有毒性,就算宠物不小心舔舐也不会致命。按照说明稀释后使用,安全又杀菌。

如需使用84消毒液、漂白剂等物品,要先将宠物安置在非消毒空间。这些消毒液要严格按照比例稀释,且一定要进行二次水洗。待消毒完成、完全挥发后(约30分钟左右)再让猫狗进入消毒空间。不要用84或漂白剂清洗猫砂盆。也不要将84和洁厕灵混合使用。因为含氯消毒剂和尿液、酒精结合后会产生有毒气体。

猫咪舔舐84消毒液确实可能出现“流口水、呕吐”等症状,但通常不会严重到尿血(冬季为泌尿系统疾病高发期,若尿血建议同时排查下其他泌尿系统疾病)。

家长在使用84消毒液时,一定要稀释够足够倍数(1:99),原液一定要收好。

拖地和擦家具等物体,要把猫咪隔离到不同房间。等30分钟后,用清水擦洗2-3遍,再放猫咪进房间。

如果因猫咪舔舐稀释倍数不够的84,流口水、呕吐1~2次,仍有食欲,可以用胃溃宁保护胃肠粘膜,大量喂水;

症状稍重可少量喂食牛奶(但84若非原液,通常毒性没有这么高,不建议喝牛奶,反而存在乳糖不耐受);

若因舔舐原液,发生严重呕吐(没有食欲,呕吐3~5次及以上),则建议到医院止吐针。

THE END
1.新型冠状病毒个人防疫指南十二、宠物防疫指南 暂时没发现猫狗会传染这种病毒,目前暂时认为猫狗既不会因此生病,也不会作为长期携带者传给人。 不过,采纳美国疾控中心的建议,虽然我们目前没发现猫狗会传染这种病毒,因为新型冠状病毒尚有很多未知之处,保险起见,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我们可以对此未知情况做点小小的努力。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69612015124554
2.宠物也会感染新冠病毒?专家回应近日,有报道称,香港渔护署发现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饲养的宠物狗对病毒测试呈弱阳性反应。新冠病毒是否会在人与宠物之间跨物种传播,再度受到关注。 相关专家解释,家养哺乳类宠物是否会感染新冠病毒,以及宠物感染病毒后是否再度传人,这些问题目前还缺乏实验证据,但可能性较大。 https://news.2500sz.com/doc/2020/02/29/549462.shtml
3.世卫组织:尚无证据表明狗与新冠病毒传播密切相关原标题:世卫组织:尚无证据表明狗与新冠病毒传播密切相关 针对香港出现宠物狗检测出新冠病毒弱阳性,世卫组织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表示...https://news.sina.cn/gn/2020-03-06/detail-iimxxstf6759688.d.html
1.宠物会感染新冠病毒吗?网友们提出疑问:宠物狗、猫会不会感染新冠病毒?若感染会否传染给人?主人被隔离后,宠物怎么办? 01 狗、猫感染新冠会传染给人吗? 早前,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卢洪州,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指出:“人感染以后把病毒传给了宠物狗、猫,已经有了个案报道,但是这些被感染的宠物,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证明它们有...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738687
2.宠物狗检出新冠病毒弱阳性,会传染人吗?近日,香港特区政府渔农自然护理署(以下简称“渔护署”)发布公告称,一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家犬口腔、鼻腔样本呈弱阳性。但该犬无任何相关病征。 鉴于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宠物会感染而发病或传播新冠肺炎”,渔护署称,将进一步抽取样本化验,以确定该犬是已感染新冠病毒,还是其口腔及鼻腔仅从环境中沾染了病毒。 https://www.lsz.gov.cn/ztzl/rdzt/yqfk/fkzs/202003/t20200304_1487290.html
3.宠物也可能感染新冠!家里养猫养狗,这3件事一定要知道会! 自2020年2月底中国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首次报道全球第1例宠物狗感染新冠病毒,世界都陆续发现宠物在与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触后感染了新冠病毒。 最近一个月,疫情快速席卷了全国二十多个省份。 家里有宠物的人需要担心吗?要怎么应对?万一怀疑宠物感染新冠,要怎么做?这篇就来详细说说。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3/20/c6321923.html
4.宠物狗之后,两只猫也感染新冠病毒!养宠人士该注意什么?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几天前比利时出现了首例宠物猫确诊新冠病毒。 据海外网报道,当地时间3月27日,比利时官员称,来自比利时列日市的一只猫在其主人确诊新冠肺炎后,其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对此,世卫组织表示尚无证据证明猫、狗等宠物会把病毒传染给人。 https://m.hexun.com/news/2020-04-01/200851018.html
5.无证据显示宠物会传播新冠病毒,但这些防护不可少特别要注意主人和宠物间的卫生问题 文/图 羊城派记者 陈玉霞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国人的心。不少萌宠的主人也一度担心,家里可爱的毛孩子会否也会传播这种病毒。 别说是主人你啊,我们也有些担心的 幸好,世界卫生组织微博对此担心进行了回复:目前,没有证据显示猫狗等宠物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http://ycpai.ycwb.com/ycppad/content/2020-02/02/content_631893.html
6.宠物会传播新冠病毒吗目前针对宠物是否会传播新冠病毒,还没有明确证据。 临床上,新冠状病毒是属于β冠状病毒属,而感染宠物的冠状病毒是α冠状病毒,虽然都叫做冠状病毒,但不是同一类病毒。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以人体肺泡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为受体,而狗、猫之类的宠物肺脏中是没有这类受体的,并且目前还没有确切证据显示猫、狗等宠物...https://mip.3zhijk.com/doctor/mip/mip_article/5a0915af04c7883c9e6ab225c6bca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