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卫辉市安都乡一名9岁男孩因狂犬病发病死亡,疑似与此前孩子手部伤口被狗舔舐有关。这场悲剧如此离奇,让人忍不住想问:真相到底如何?
9岁男童狂犬病病发死亡
来自:卫辉疾控微健康
据负责收治该患儿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主任医师李树军介绍,孩子入院时已经出现上肢麻木,伴有躁狂、兴奋、四肢痉挛等症状,被诊断为狂犬病,但始终没能确定准确的感染原因。
医生李树军说,就孩子平静间隙介绍的情况来看,病发前患儿曾有过两次可疑暴露,一是2018年5、6月份,曾被小狗抓伤;二是2018年12月30日,玩耍时手部伤口被另一只小狗舔舐。两次暴露都没有及时告诉家长,没有及时到疾控部门进行处置。
接到疫情报告后,卫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启动了流行病学调查。据调查,两只“肇事”的小狗中,第一只已经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被撞死亡,而第二只小狗在孩子病发时仍无异常,而且一贯脾气温顺,因此小狗舔舐伤口导致孩子感染狂犬病的可能性比较小。不过,为最大程度消灭传染源,疾控人员建议,对全村犬只进行免疫或者捕杀。
质疑:被舔伤口到底会否感染狂犬病?
当地疾控部门的通报内容随后被冠以《9岁孩子被狗舔伤口,40天后突发狂犬病不幸死亡》的标题,被网络媒体大量传播。被小狗舔舐伤口究竟会不会感染狂犬病,成为众多网友争论的焦点。
狂犬病是一种致死率接近100%的动物源性传染病,医学上把人接触不能确定是否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定义为狂犬病暴露。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室主任苏佳说,除了被感染了狂犬病毒的动物明显咬伤、抓伤的情况之外,感染了狂犬病病毒的动物舔舐人的粘膜及破损的皮肤也可能导致狂犬病病毒的传播。
“因为狗的病毒主要是在唾液里,你被狗咬了,它的唾液接触到你的伤口,病毒才进入到你的体内,进到神经里边。甚至是说你没有伤口,你的黏膜比方说有些口腔的黏膜或者是一些什么,就是说这种可能没有明显伤口破损的皮肤,黏膜的这种性质,被舔了,它也是一种暴露。可能大家有些人觉得只要不是被它咬了,只要没流血没怎么样就没事,实际上不是,实际上就算它咬个牙印,你看不到明显的皮肤的破损、出血,其实这也属于比较轻微的暴露。”
来自:央视新闻
河南疾控:不能判断孩子死亡与狗舔舐存直接关系
卫辉9岁男孩狂犬病发病死亡一事中,究竟是此前哪一次暴露让孩子感染了狂犬病毒,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室主任苏佳表示,就目前已知的情况,并不容易判断。
提案:规范犬只的管理是防控消除狂犬病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谈健康举行例行发布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今年将就如何消除狂犬病进行提案。
高福认为:“世界上先进的国家狂犬病消除靠的是什么?把疫苗打给狗。因为它是一个典型的人畜共患病,通过这样的策略能够把狂犬病控制住。”
高福表示,规范犬只的管理是防控消除狂犬病的关键,而犬的管理关键在基层。未来要把狂犬病控制作为基层考核的指标。
“我们消除狂犬病,实现世卫组织提出的2030消除控制狂犬病,最关键的就是强基层,所以我的建议是要社区责任到人,城市到社区服务中心,到农村是到乡、镇、村,作为未来他们工作考核的一个指标。也就是说,某一个乡,某一个村,今年有没有狂犬病,他们的流浪狗是不是都打了疫苗,这应该是我们的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