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新型猪伪狂犬病的流行情况、发生原因以及该病对我国养猪业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讨论,对新型伪狂犬病的毒株变异现象、临床新表现、病理新变化以及诊断方法作了阐述,并提出了新型伪狂犬病的防制和净化措施。
猪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属,只有一个血清型,可致潜伏感染,尤其潜伏在神经系统。伪狂犬病自然发生于猪、牛、绵羊、犬和猫,另有6种野生动物、肉食动物易感。在应急状况下,潜伏感染的病毒将被再活化。关于人感染伪狂犬病毒的报道很少,并且都不是以病毒分离为报道依据,如土耳其及我国台湾地区曾报道有血清学反应阳性者,欧洲也曾报道数例因皮肤伤口接触病料组织而感染,主要表现为局部发痒,未曾有死亡报告。
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贮存宿主,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重要传染源,不少学者认为,其他动物感染本病与接触猪、鼠有关。伪狂犬病毒主要通过已感染猪排毒而传给健康猪,另外,被伪狂犬病毒污染的工作人员和器具在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空气传播则是伪狂犬病毒扩散的最主要途径。
猪发生经典伪狂犬病后,其临诊症状因日龄而异。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对怀孕母猪可导致出现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和种猪不育等综合症候群;15日龄以内仔猪的发病死亡率可达100%;对成年肥猪可引起生长停滞、增重缓慢等,但没有临床表现的隐性感染猪成为该病的重要的传染源。但是新型伪狂犬病毒感染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小中大猪后全部表现为显性感染,其中中大猪、母猪都会表现为典型的伪狂犬症状而死亡。新型猪伪狂犬病将是今后几年内我国养猪业中危害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对我国养猪生产得危害以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各猪场防控新型伪狂犬病压力很大,丝毫不能松懈。
1新型猪伪狂犬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2011年11月份,天津等地区首先发现生长育肥猪表现神经症状而死亡的新型伪狂犬病。2012年,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出现同样的伪狂犬病疫情。2013年,疫情开始扩散到南方多省,以广东、广西等地区表现最为明显。2014年,福建、山西、云南等地猪场也出现新型伪狂犬病毒感染,部分伪狂犬疫苗免疫合格的猪场也出现了典型的伪狂犬病毒感染现象。到目前为止,这种现象已基本遍布我国主要养猪区域。新型猪伪狂犬病的主要表现是:在很多伪狂犬病阴性场,gE抗体突然转阳,阳性场比例暴增;猪群突然出现发烧咳嗽,采食量减少;新型猪伪狂犬流行株较经典毒株致病性更强;很多猪场首先发病的是生长育肥猪,随后出现母猪流产、产死胎、产弱仔,哺乳仔猪、保育仔猪、生长育肥猪出现腹泻、呼吸道症状、神经症状等,病死率很高。本实验室对近8年来的猪伪狂犬病gE抗体检测数据做了统计,从2008年到2014年猪伪狂犬野毒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2%、2.01%、1.86%、4.73%、14.53%、25.17%、38.46%。2015年1-9月份,gE抗体阳性率高达45.52%,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
毒力基因的变化导致猪伪狂犬毒株的毒力明显增强。有攻毒实验表明,用分离到的变异毒株在实验室攻毒感染10头90公斤育肥猪,滴鼻攻毒5头,5头均表现典型的伪狂犬症状而死亡;肌注5头,有4头出现典型的伪狂犬症状而死亡。在生产中很多猪伪狂犬病阴性猪群、免疫合格猪群快速转阳,临床上出现典型的伪狂犬病症状。有的猪场母猪群流产率高达10%,哺乳仔猪的死亡率在10%-40%,育肥猪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新型猪伪狂犬病给养猪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已严重危害到我国养猪业的发展。
2新型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2.1临床症状
经典伪狂犬病毒感染的临诊表现主要取决于感染病毒的毒力和感染量,以及感染猪的年龄。其中,感染猪的年龄是最重要的。与其他动物的疱疹病毒一样,幼龄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病情最严重,新生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会引起大量死亡。临诊上新生仔猪第1天表现正常,从第2天开始发病,3-5天是死亡高峰期,有的整窝死亡。同时,发病仔猪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以及昏睡、尖叫、呕吐、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15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本病后,病情极严重,病死率可达100%。伪狂犬病的另一发病特点是种猪不育症,返情率高达90%,有反复配种数次不孕的。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若有症状也很轻微,易于恢复,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沉郁,有些病猪出现呕吐、咳嗽,一般于4-8天内完全恢复。
新型猪伪狂犬病毒株的毒力明显增强,临床症状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病情况与猪的日龄关系表现不明显,不同日龄猪只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很高;妊娠母猪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母猪产仔数减少,哺乳仔猪腹泻非常严重;保育猪、生长育肥猪出现莫名发热和呼吸道病状,表现为神经症状,口吐白沫,眼肿,同时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引起急性死亡;各个阶段的发病率、病死率均很高。
2.2病理变化
新型伪狂犬病毒株感染猪群后,哺乳仔猪、保育猪、生长育肥猪都有非常典型的猪伪狂犬病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扁桃体水肿、化脓、出血、溃疡甚至形成伪膜,肝脏、脾脏形成非常典型的黄白色坏死点或白色坏死结节病变,肺脏弥漫性点状出血,肠道出血,肾出血,脑出血、水肿等特别典型的病理变化。尤其以临床上发现哺乳仔猪发生病毒性心肌炎为主要特征,心肌呈白色条纹状坏死。这在以前的临床上没有发生过,也未见资料有报道。
3新型猪伪狂犬病的诊断
根据疾病的临诊症状、病理变化,结合流行病学,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3.1病毒分离鉴定病毒的分离是诊断伪狂犬病的最可靠方法。患病动物的多种病料组织如脑、心、肝、脾、肺、肾、扁桃体等均可用于病毒的分离,但以脑组织和扁桃体最为理想。另外,鼻咽分泌物也可用于病毒的分离。病料处理后可直接接种敏感细胞,如猪肾传代细胞(PK-15和IBRS-2)、仓鼠肾传代细胞(BHK-21)或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在接种后24-72小时内可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若初次接种无细胞病变,可盲传3代。不具备细胞培养条件时,可将处理的病料接种家兔或小鼠,根据家兔或小鼠的临诊表现做出判定,但小鼠不如家兔敏感。分离到病毒后再用标准阳性血清做中和试验以确诊本病。
3.2血清学诊断
多种血清学方法可用于伪狂犬病的诊断,其中gE-ELISA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3-4h内可得出试验结果,并可同时检测大批量样品,并可以用于鉴别伪狂犬野毒感染,该方法已广泛用于伪狂犬病的临床诊断。
3.3双联PCR法
肺脏、扁桃体、肝脏等组织的抗原检出率更高。临床检测案例见图1、图2。
4新型猪伪狂犬病的防治
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猪伪狂犬病的根本措施。目前国内外主要使用的Bartha株基因缺失活疫苗能有效减轻或防止出现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从而减少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保证和提高伪狂犬疫苗免疫接种的有效性是控制当前猪伪狂犬病暴发的关键。
4.1科学的免疫方案科学的疫苗免疫方案配合抗体检测验证免疫效果。建议公、母猪加强免疫3-4次/年,仔猪出生后1-3天内要滴鼻免疫,而不要肌肉注射(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肉猪10周龄基础免疫,高度污染区4周后加强免疫一次。
4.2严格生物安全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消灭猪场的鼠类,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要严格控制犬、猫、鸟类和其他禽类进入猪场,严格控制人员来往,并做好消毒及血清学监测等工作,这对本病的防制也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3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各个阶段猪的营养需求。加强猪场饲养管理,科学预防当前流行的各种免疫抑制性疾病。
5新型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措施
5.1阴性场的长期净化方案多次的反复抽血检测都为阴性,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可以确定为阴性场,其方案如下:5.1.1疫苗免疫。
固定使用同种疫苗。因为不同基因缺失疫苗毒株之间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和毒力变异,从而导致持续感染,不能净化。
5.2.2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5.2.3饲养管理。
5.2.4定期血清学检查。
后备种公、母猪每季度作一次血清普查;种猪场经产母猪每一年做一次血清普查;商品场经产母猪每一年作一次血清学检测,抽查比例为5%左右,检查出野毒阳性猪要坚决淘汰;商品子代每半年作一次血清学检测,抽查比例1%左右。
5.3阳性场的控制与净化方案对猪群采血做血清中和试验,阳性者先隔离,以后淘汰。以3-4周为间隔,反复进行,一直到两次试验全部阴性为止。把阴性猪合成较大群,最终建立新的无疫猪群。如果全部采取“检测淘汰法”的净化方案,将会严重影响公司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所以,针对实际情况的可行方案是:种猪群及仔猪群的野毒阳性率为10%以下生产线执行“检测淘汰法”,争取在1年内净化伪狂犬;种猪群及仔猪群的野毒阳性率为10%以上的生产线执行“管理免疫法”,争取1年内野毒阳性率控制在10%以下,第2年完成净化目标。
5.3.1检测淘汰法。
首先按计划完成种猪群及仔猪群的野毒阳性率为10%以下生产线的全部种猪,包括后备和自留培养母猪做好血清学检查工作,阳性猪全部淘汰,后备和自留培养母猪转入育肥。如果二检野毒阳性在5%以下,说明净化工作取得成效,坚决淘汰阳性猪后,执行《阴性场的长期净化方案》。如果二检野毒阳性在5%以上,说明净化工作没有取得成效,需要全面总结分析净化方案和执行情况。是方案问题,则继续讨论和完善;是条件问题,比如免疫抑制性疫病的影响等客观因素,则待条件成熟后实施净化方案;是执行问题,则追究责任,保证执行效果。
5.3.2管理免疫法。
6反思
6.1造成我国猪伪狂犬病疫情再次来袭的原因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新型猪伪狂犬流行毒株的毒力增强,疫苗产生的保护力不足以抵抗强毒的入侵,以及新型猪伪狂犬流行毒株抗原发生变异。二是猪群阳性率居高不下,造成猪场内新型猪伪狂犬病毒有循环传播的机会。三是后备种公母猪引种不慎。由于种猪带毒,引入病原体,导致本病快速传播。四是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的选择不科学,疫苗质量较差,以及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干扰等因素导致免疫效果下降,出现免疫保护低下。五是很多猪场缺乏免疫监测意识,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特别是老鼠传播等因素,均加大了本病的传播力度。
7结语
目前猪伪狂犬疫苗主要是基因缺失苗。基因缺失苗免疫也是当前猪场根除、净化伪狂犬病的主要手段。总的来说,控制和净化新型猪伪狂犬病,对肥育猪接种活毒疫苗、制定正确的免疫计划、确保生物安全措施的严密性是最有效的控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