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到底什么是“星期猫”,如何避免“星期猫”悲剧的发生。
一、哪些疾病,造成了星期猫?
1.猫瘟病毒
又称“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小猫可以从母乳里获得移行抗体,抗体从45天左右开始消失。
症状:呕吐,腹泻,发热,食欲不振,精神萎靡。
感染后,迅速消失的白细胞和呕吐、腹泻导致的脱水,高热都可致死。
检查方式:可通过猫瘟特异性抗原测试板进行检测,辅助以血常规结果作为参考。
2.疱疹病毒
猫鼻支气管炎病毒,俗称“鼻支”。情况严重时容易造成幼猫急性死亡。
症状:发烧,呼吸不畅,眼鼻分泌物多、打喷嚏、失去食欲。
这种病毒一旦感染终生携带,但是存在“静止期”和“活跃期”。活跃期表现症状,静止期不表现症状,无法检测。
集体爆发:当一个猫群10%的个体开始进入病毒活跃复制期,将会在一周内引发50%以上个体的大爆发。
低温爆发:气温降低时病毒的繁殖会加剧。
检测方式:只有表现出症状时,检测和治疗才有意义。推荐:PCR。
3.肠道寄生虫——滴虫和球虫
幼猫不明原因的腹泻很多时候与滴虫和球虫有关。
这两种寄生虫属于原虫类,常规驱虫药不能提前预防,极易通过猫砂盆,生活用具传染。普遍存在于猫舍/多猫环境中,流浪猫和家猫反而不容易感染。
胎儿三毛滴虫
感染后,持续不断的腹泻或偶尔发生的便秘会让很多主人误认为是猫咪对食物的不耐受。加上随机便检检出率并不高,很多猫咪直到半岁以后还在饱受侵害。
感染了肠道寄生虫的个体就像一个一边蓄水一边抽水的水池。
当猫咪体重很小时,承受不能的腹泻造成的便血、体重减轻和脱水+无法吸收的营养很容易造成小猫死亡。
检测方式:便常规,可重复多次。
4.白血和艾滋
星期猫的“死亡”通常不是这两种病直接导致的,但它们可谓是幕后最大的推力之二,因为:
感染猫白血病病毒,可能引起凝血功能异常或其他血液病(再生/非再生性贫血)、免疫介导疾病等(大部分都可能因免疫抑制最终死亡)。
猫艾滋病,即猫免疫缺陷病,除了最主要对免疫系统的攻击、让注射的疫苗失去效力,还可能引发如发热、精神抑郁、胃肠道/呼吸道症状,扩大其他疾病的不利影响,持续给机体“加debuff”。
猫白血病病毒又称为“猫友好”疾病,多通过唾液舔舐传播,所以群体生活过(多猫家庭、猫舍)就有一定可能。
相反,猫艾滋的主要传播方式为咬伤,流浪(公)猫的发病风险最高。
总之,二者在不同的多猫家庭、猫舍、流浪猫环境中传播,降低猫咪免疫力,干扰疫苗效力,扩大其他疾病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检测方式:用检测板对外周血液进行白血病抗原、艾滋病抗体检测,或PCR检测(耗时费钱,通常用于疑似病例复检)。
二、星期猫从哪儿来?
目前养宠人能接触到的获猫渠道,不管是为第三人称所称道的“正规猫舍”,还是令人不齿的“后院繁殖”,亦或是看上去合乎情理的“家庭繁育”,对于猫咪来讲,他们都是一个大群居环境。
这些环境可能存在的弊端有:
1.猫只众多,环境封闭,空间不足;
2.个体免疫情况未知;
3.携带寄生虫情况未知;
4.个体携带潜在病毒类情况未知;
换言之,没有经过全面体检的小猫,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因素。买回家的每一只,都有可能成为星期猫。
三、如何选择猫舍?
1.实体看猫/同城的最好;
2.品种单一的猫舍优于多品种的猫舍;
3.群体数量少的猫舍优于数量多的;
4.个体免疫完全的优于缺少免疫证明的;
5.口碑良好的优于完全不了解的;
四、如何挑选一只来自猫舍的小猫?
1.进门之后,看猫舍的猫是否有“打喷嚏”(很可能患有疱疹病毒);
2.猫砂盆内是否有软便;
3.群体是否有定时免疫记录;
4.尽量选择免疫完全,排便正常,不打喷嚏,无眼鼻分泌物、食欲好+精神好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