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遗传因素本病常有家庭聚集倾向,一级家属患病率高达30%,单卵双生子患病危险性为72%。国内报告有家族史者为10%~23.8%,国外报道为10%~80%。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有不完全外显率,但也有人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性联遗传。2.感染因素(1)病毒感染有人曾对银屑病
1.类风湿关节炎二者均有小关节炎,但银屑病关节炎有银屑病皮损和特殊指甲病变、指(趾)炎、起止点炎,侵犯远端指间关节,类风湿因子常为阴性。特殊的X表现,如笔帽样改变,部分患者有脊柱和骶髂关节病变,而类风湿关节炎多为对称性小关节炎,以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腕关节受累常见。可有皮下结节、类风湿因
伊氏锥虫靠渗透作用直接吸取营养,以纵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分裂时先由动基体的生毛体开始,鞭毛分裂,继而细胞核分裂,虫体随即向前向后逐步裂开,最后形成两个独立的虫体。由虻及吸血蝇类吸血时进行机械性传播。牛对锥虫的易感性比马属动物、犬等弱,虽有少数在本病流行初期因急性发作而死亡,但多数呈带虫状态而不发病
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本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接触性传染病。隐性感染(占99%以上)和轻症瘫痪型病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瘫痪型因症状明显而在传播上意义不大。隐性感染(最主要的传染源)在无免疫力的人群中常见,而明显发病者少见;即使在流行时,隐性感染与临床病例的比例仍然超
自发性血色病铁质积蓄于体内的机制尚不清楚。一般有以下三种学说:1.肝内缺乏黄嘌呤氧化酶。2.组织蛋白质变异,对铁具有异常的亲和性。3.肠道的蛋白质分泌促进或阻止铁的吸收。血色病在中国少见,仅有个案报道。在欧美等国家,常有因饮酒过多而引起肝硬化合并铁过度沉积者,其发生率甚高。
常规X线平片检查时,可以发现掌指关节和近侧指间关节的关节下有囊肿形成、骨侵袭、关节间隙狭窄和骨赘形成。在腕骨和下尺桡关节亦有囊肿形成和侵袭。关节下囊肿最早出现,通常位于关节近侧,关节间隙狭窄不均匀,在关节受侵袭处最为明显。骨赘形成一般是关节严重受累的表现。部分患者的远端尺桡关节和尺骨远端也可
ATM是活动性结核病的标志物,是一种实验室检查方法,如果阳性说明有结核活动病灶
多囊病无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囊肿可出现在任何年龄,但常常出现于青春期或成年的早期。发病率约为1/1000。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病(AutosomalDominantPolycysticKidneyDisease,ADPKD),据欧美统计200~1000人中有1人患此病,为人类发病率最高
应与皮肤利什曼病、雅司、皮肤结核及肿瘤等相鉴别。此外,还应与其他深部真菌病如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放线菌病、芽生菌病、隐球菌病及孢子丝菌病等相鉴别。对内脏型副球孢子菌病则应与黑热病、结核性淋巴结炎、结核性腹膜炎等相鉴别。
本病的婴儿及儿童均可病,但80~85%患者在5岁以内,好发于6~18个月婴儿。男孩较多,男:女为1.3~1.5∶1。无明显季节性,或谓夏季较多。日本至1990年已有川崎病约10万例。并于1979、1982年已及1986年发生3次流行,流行期间4岁以内儿童发病率为172~194/10万。世界各
ABO血型不合的妊娠占20%~25%,,而发生ABO溶血病者仅占其中的10%左右,即2%~2.5%的妊娠会因此而发病。RhD血型不合者发病率为5%。第一胎发病率占40%~50%。
红皮病型银屑病(erythrodermicpsoriasis)又名银屑病性红皮病(erythrodermapsoriaticum)。本病因治疗不当,特别在寻常性银屑病急性进行期应用刺激性较强药物或寻常性银屑病长期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停药或减量方法不当所致。此外,脓疱性银屑病在脓疱消退过程
红皮病性银屑病的特点,初起时在原有银屑病皮损部位出现潮红,迅速扩延成大片,最后全身呈现弥漫性潮红浸润,在弥漫性潮红浸润中,常有片状正常“皮岛”,为本病的特征之一。发病过程中每日均有大量鳞屑脱落,头皮有厚积鳞痂。后期手足可呈大片皮肤剥脱,尤如穿着破袜套、手套。指(趾)甲混浊肥厚、变形、甲可脱落
1、红皮病性银屑病的危害—皮肤上的损害:患有红皮型牛皮癣的病人皮损部位会出现潮红现象并且会迅速的扩大,甚至扩大到全身皮肤都会呈现红色,暗红色,而且还会有明显的炎症。2、红皮病性银屑病的危害—心血管并发症:红皮型牛皮癣还易并发高血压,冠心病并发症,尤其对老年患者,病程比较长的患者更明显。3
Behcet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但多发生于远东、中东和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在日本其患病率达83/10万~100/10万,在土耳其患病率高达80/10万~300/10万,中国、伊朗、以色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突尼斯、摩洛哥、塞浦路斯、希腊等国家也是Behcet病的高发区。由于患病率较高的
我国祖先对维生素Bl缺乏病(脚气病或糙皮病,beriberi)早有认识,隋唐时期即有“久食白米发生脚气病”的记载。唐代孙思邈将脚气病分为“肿、不肿及脚气入心”3种类型。19世纪出现的先进的碾米技术使米麦中维生素B1大量丧失,精碾白米中维生素B1含量仅为糙米的1/3,Blankenhom(1940
流行病学早在1896年Thorel已注意到滑石等硅酸盐与产生肺部疾病的关系。直到1935年Dreesen等对美国Georgia州滑石矿和工厂的66名接触高浓度滑石粉尘的工人进行调查,发现有14人患轻度尘肺,8人丧失劳动能力。以后还报道美国纽约州从事高浓度滑石粉尘15年以上的工人在71例死亡病
麻风病人是麻风杆菌的天然宿主。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比较广泛,主要见于皮肤、粘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某些细胞内。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溃的皮肤和粘膜排出体外,其它在乳汁、泪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也有麻风杆菌,但菌量很少。症状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一般认为潜伏期平均为2~5年,短
1、化学药物。(1)氨苯矾(DDS)为首选药物。(2)氯苯吩嗪(B633)不但可抑制麻风杆菌,且可抗Ⅱ型麻风反应。100--200mg/日,口服。(3)利福平对麻风杆菌有快速杀灭作用。2、免疫疗法。正在研究的活卡介苗加死麻风菌的特异免疫治疗可与联合化疗同时进行。
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在整个病程中迟早会出现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其中约半数病人以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为最先主诉,而后发生骨髓损害及贫血等症状,临床上易误诊或漏诊,此类病人常误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印度Sakhuja等回顾分析204例MM病人,随访10年,发现肾损害占55例(27%),其中绝大多数病人(94.
骨髓浸润最常见的原因是肿瘤,贫血又是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无论有否转移均可发生,其贫血的发病率约为29.3%~42.98%,骨髓内血运丰富,是癌肿较易血行转移的组织之一,有时骨髓是首发或惟一的转移部位,其发生率与病期早晚及肿瘤类型有关。原发病可在乳腺、肺、肾、前列腺、胃肝、结肠、子宫等处,几乎各种
病理改变本病基本病变是血管炎,累及毛细血管、细及小静脉、少数为细动脉,在大血管中是静脉多于动脉。血管各层病变程度不一。一般是内皮细胞肿胀和增生,显著者聚集成团,以及管壁水肿,少许嗜伊红性物质沉积,肌层分离,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而血栓形成者少;细动脉内膜下纤维性增生而内膜增厚。滋养血管亦呈上述
Fabry-Anderson病(Fabrysdisease)即血管角质瘤综合征或安德森-Fabry-Anderson病(Andeson-Fabrydisease),或α-半乳糖苷酶A缺乏病(alpha-galactosidaseAdeficiency),于1898年首先由英格兰的安德森和